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写好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闹嚷嚷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jiǎjiá)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3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_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4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乐于接受意见的品格。

【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并且主动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会写“酿、耷、朗、诵、例、橡、善、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练习、焕发、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柔和悦耳、平心静气、不可名状、怡然自得、晕头转向”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教育,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引入,引起阅读兴趣。

1、(板书:酿)提问:同学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它读什么?(指名读)

2、围绕着这个“酿”字,一位同学和他的语文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师生间发生一件什么事?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

②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围绕“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指名回答。

四、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2、重点指导:

酝、酿:二字都是“酉”字旁,不是“西”字。

“朗”与“郎”比较;“练”与“炼”,“焕”与“换”比较。

注意“善”字的笔顺。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认真书写。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3、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在课文中作个批注。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疑难或发现。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刘东东心情的语句读一读。

①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

②互相交流:

A、刘东东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讨论:你喜欢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想法?

(可表达对刘东东及他的语文老师的赞扬;也可谈明白的道理。)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刘东东心情变化的语句及语文老师真诚接受意见并改正错误的描写。)

四、总结课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插叙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对表达感情起的作用。

五、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课外延伸。

课后和别人讲一讲自己和老师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认清本质决定取舍”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抒情散文,都是描写祖国的

大好河山,并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那么这一单元我们将来到汉语家园,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它?(生答:有)

2. 分别讲《守株待兔》和《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出寓言《买椟还珠》。

二、新授

1. 板书课题并解释课题。

2. 朗读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① 老师范读,同学们标注拿不准的字音并注意停顿(教师出示PPT停顿处)

② 同学出声自由读,读准字音并能自由停顿。 ③ 教师指名读,纠正学生停顿错误。

3. 指名同学汇报生字。

4. 分析文言文

① 结合书下注释,同学自己标注理解。

② 教师重点分析书下五注释字词,使学生理解句意。

③ 小组讨论,回报文言文大意。

④ 同学讨论并总结文言文寓意。

5. 表达训练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变成一个小故事,并汇报给大家,在表达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 给大家放一段改编的小动画。

③ 互相说一说你身边曾发生哪些买椟还珠的事例。

6. 作业

①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你改编的买椟还珠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② 背诵文言文

7.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为、薰、缀、饰、辑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只注重外表二不顾实质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读课文,从中感受中国地质队员的拳拳爱国心和献身精神。

3. 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用简洁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 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祖国,为人民勇于探索,甘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南极风光,引入课题。谈话导入(出示课件)

神秘的南极不仅美丽,而且还蕴藏着许多矿藏资源。这些深藏的资源等待我们的科考队员去发掘它。让我们随着科学考察队员的足迹到南极去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2运用自己学过的批读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感受。

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 “我”考察的文森峰是什么样的地方?找出有关语句。

出示课件:重点语句生细细品读

(1)文森峰,没有人烟,没有生命,人称“死亡地带”。那里山势险峻,海拔高度为5140米。

(2)即使夏季,气温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因而终年被冰雪覆盖。

2 读后讨论:既然是考察,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

(南极环境恶劣考察队员的工作条件艰难等衬托作用)

3思考:全文围绕哪个中心词来写?(骄傲)

4那么,谁骄傲?祖国为什么而骄傲?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反馈。

(1)“我”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

(2)“我”在艰难环境里,以事业为重,以理想为荣。

(3)“我”克服困难发现铁矿战友们登上文森峰。

(4)无私奉献的精神。

5 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谈体会)

五总结

师: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没有人烟、没有生命,山势险峻,终年冰雪覆盖,冰原随时可能吞没地质队员的生命。但是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时,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不畏艰难险阻,心中始终装着的是祖国,想着的是为国争光。所以我们要高呼——骄傲吧,祖国!

六延伸

读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提示:可以对科考队员说,可以对南极说,可以对祖国说。)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图片。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板书)。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下加着重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

(二)感受名松,学习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去寻找一个最妙的观松处,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请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指读第二节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这就是玉屏楼,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大家公认的理想的观松处,你能把这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出来吗?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写顺序能不能颠倒?

4、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

5、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姿态奇

a、相机理解“遒劲”并读好这个词。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起立,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2)精神奇

a、除了这种姿态奇你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理解“饱经风霜”

b、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谁能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c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呼啸,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

据说它已经生长了800多年,得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d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顽强,读出它的活力!

(“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

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特,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齐读)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

(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

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优美,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黄山、大自然)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特的风采!

8、争做小导游

(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准备交流(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特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3、出示各种松树图。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态,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秀美。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指板书)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此时老师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我们感受了松之奇特,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么们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去查找、搜集、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去介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做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3、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39;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7、后半句

1)“客”思乡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1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

1、了解大象的特点,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学习难点】

1、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

(1)说说你的想法: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2)、从文中你知道象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认读词语。(2分钟)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熟视无睹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彬彬有礼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芭提雅翩翩起舞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从第一自然中你能找出人与象关系融洽的词语吗?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

六、第五次“先学后教”——让我们再走近一点看大象。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人与象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呢?请写下来。

(2)、竞赛读,读出与大象靠得很近,读出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的感觉。

第六次“先学后教”——合作学习,体会人与象心灵相通。

提示:默读第4、5自然段。

(1)、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有趣的是大象偶尔也会和人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

(2)哪些词语体现人与象心灵相通?请写下来。

(3)为人按摩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下来,读一读。

(4)舞蹈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下来,读一读。

(5)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此时,这头大象心里在想

;大象用鼻子挥动着皮鞋,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给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它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膝礼时,它会说:

(6)欣赏大象跳舞的场景难以忘怀,如果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七、第五次“先学后教”——放飞你的思维,写下你的想法。

(1)你还认为人与大象的关心如此和谐友好仅仅是因为象是国宝,仅仅是因为象的可爱、温顺、聪明有灵气,还会跳舞吗?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谁创造的?

(2)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选择正确的打“∨”。

A、按时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B、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事物的描写之中。()

C、层层深入到事物的描写之中。()

八、课后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象()的气氛()的阳光

()的表情()的设计()的形式

2、根据课文填空。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是在,一群为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在,象,观众都

,人群和象群,热烈。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裹着花苞,将要开放的样子。()

不转眼珠的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非常明显,形容看吧出来。()

4、造句。

陶醉——

彬彬有礼——

5、缩写句子。

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美丽的公园。

他希望当一名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维勤尼克的爸爸兴奋的讲了许多中国见闻。

大象对大家摇着它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

1.读句子,填空。

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这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平台。

大象偷袭人类

大象是陆地上现存的的动物。大象的脾气与那些食肉的猛兽比,要温顺得多。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自然保护区内,大象和人和睦相处。

大象很憨厚,但它并不是任人欺凌的。大象真的发起怒来,也会给你闹个天翻地覆。

在动物保护区外,有时会遇到擅自信步而出的大象。居住在附近的一户人家,窗户正对着大象经过的小路。一天,房里的女主人正在窗前缝补衣服,突然长长的象鼻子从窗户外伸了进来,没有丝毫准备的女主人吓了一跳。恼怒中那位妇女用针刺了大象鼻子一下,大象疼痛地转身跑了。过了一天,大象又来了,它吸足一鼻子水,像洒水车一样,从窗户向屋子里喷去,女主人和房子里的东西全部被淋湿了。这不是是被惹恼的大象跟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

在野生象保护区附近还发生过大象伤人的事件。

一天中午,两位农民去动物保护区边上的一家商店买东西。当他们刚刚走出商店大门时,突然,一头暴怒的大象从路边的丛林中冲了出来。由于猝不及防,一位农民被大象踩伤,另外一个农民喊人相救。此时,大象已逃之夭夭了。几天后,又一位小孩在独自玩耍时,被大象踩成重伤。

这两起大象伤人事件,引起了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的重视。大象伤人的事情并不多见,其中一定有原因。

在保护区外,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细致观察了两周。一天傍晚,他们发现了一头大象。这头发现大象的左耳处有一块已经化脓的伤疤,那是被飞镖击中后溃烂所致。显然,这头大象被人伤害过。之后兽医给左象的耳朵溃烂部分施行了手术,又用药物包扎好,他们做完这一切后便悄然离去了。在这以后,这只大象再没有伤人,这一带大象袭击人的事件也再没发生。

①文中说到的大象袭击人类的两个例子,一是个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大象会袭击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联系课文,说说你对“大象也跟人类一样,懂得恨,也明白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看自己饲养的动物,或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等动物,感受动物和人的亲密关系,把你看到和体会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事写下来。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

2、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3、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三、再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仔细默读,研读专题: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体会“慈母情深”

(1)慈母瘦小苍老的形象

(2)慈母肩负的生活压力

(3)慈母艰辛忙碌的工作

(4)慈母伟大无私的付出

2、补充梁晓声原著《母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3、组织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母亲艰辛工作的三个场景

(1)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烤着我的脸。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看我,我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总结拓展,加深体验

由梁晓声的母亲,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母亲,他们是那么平凡,然而是那么伟大。此时,我又想起了一位作家的文章——《母亲》。想听听吗?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

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

母亲的手紧紧抓住那根纤细的绳,因为那上面能承载所有的爱,传达所有的关怀。其实,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我们时刻享受着母爱。

五、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可以对孟郊的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2、爱需要表达!同学们,回家后把你们的话深情地说给你的母亲听。

六、教师总结

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母亲和我们之间的感情!同学们,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的表达方式,随着你们生命的成长,我相信你们会对母爱有更深的体验。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

2.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海力布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然后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把让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二)再读课文,按以下段落要点划分结构段,并在小组议论。

1.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她。

3.龙王把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他,动物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可怕的消息。

5.海力布把鸟儿的话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

6.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三)再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一边读,一边画出要点,再组织答案,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补充,教师订正,小结。

1.海力布明明知道,要是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是把鸟儿的话告诉给乡亲们呢?

2.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帮助人的?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四)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39;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初步读文理解课文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歌德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指名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课文,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情况:

同学汇报:(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

三、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1.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

读好书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话就多了!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读好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提升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生齐读)读书好。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五年级语文简洁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课型、课时】

本篇课文是S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里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出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的词句的含义,学习王承书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课时:交流读书笔记,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王承书的资料及其他像王承书一样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资料。

2.了解自己姓名的内涵、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篇课文作者采用插叙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可谓意味深长;人物虽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高尚品质,值得品味学习。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这篇课文中被很好的统一和体现了出来。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遵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采用“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品情,学习方法,学会做人”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高尚品质。另外,通过长期的了解,发现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受家长的误导,他们总认为自己念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挣大钱,挣大钱就能生活的好,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是不正确的。为此,本课教学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王承书这样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及父母对你所给予的期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总结、记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补充课文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对于王承书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资料)

5.课件补充资料,学生阅读并谈体会。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 巩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一)临危受命

引:王承书,这是一个怎样的名字?课文中是如何评价的呢?

1.找出课文中评价王承书名字的段落,自己读一读。

2.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指名说说王承书是个怎样的名字。

引:从刚才课前做的小游戏当中,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蕴涵着深刻的含义,都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期盼。那么王承书这样一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里可能会包涵着怎样的含义呢?

1.利用字典,了解并选择“承”的意思。

课件出示“承”在新华字典里的义项,学生读“承”的意思,思考并选择:“王承书”里的“承”可能是什么意思?(承担、担当)

2.在课文里,王承书承担了什么样的使命呢?

3.王承书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担当起这个使命的?

4.有感情朗读句子,此时,你想对王承书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工具书及课文内容,挖掘出王承书里“承”字的第一个涵义:承担,担当,体会王承书勇于承担使命的魄力。

(二)超常承受

引:当王承书答应为祖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将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很多很多,所以,我认为王承书的“承”字还应是“承受”的承。板书:承受

1.从1961年春季的那一天起,从她说出那三个字的一刻起,她将要承受些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真的又承受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重点的词句,多读几遍,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读自悟,批注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A.当王承书答应为祖国的发展隐姓埋名一辈子时,她将要承受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句子:

“这极为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和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1)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读句子:师:这三个字会让王承书放弃这么多,这些王承书知道吗?(知道)知道了,她却仍然不假思索地对钱三强说:“ !”生接读句子后半部分。

(3)对此,你想对王承书说些什么? 板书:淡泊名利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承”字的第二个涵义:承受。体会王承书为了祖国的核事业甘愿承受各种压力、苦难的爱国情怀。

B.那么在接受使命后,她真的放弃这些了吗?

1.课件出示句子:

“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1)指名读句子,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理解“消失了”的含义。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引: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王承书的这个“承”还应该是信守承诺的“承”。 板书:信守承诺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挖掘到“承”字的第三个涵义:信守承诺。懂得王承书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引:王承书还承受了哪些常人无法承受的困难呢?

2.课件出示句子: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取的有用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1)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理解“一下一下、不分昼夜”的含义,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3)将这种感情送到句子里去,读读句子。

引:其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句话。

3.课件出示句子: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和工厂,出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2)作为科学家,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你认为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当事业和家庭都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由此看来,王承书还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板书:甘于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王承书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搭建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C.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1964 年10月16日,是每个中国人都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国第一颗浸满王承书心血的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了,作为不折不扣的功臣王承书来说,虽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她依然选择了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那么,她这样做是一时的冲动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课件出示句子:

但是,“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放弃名利了。

(1)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王承书第一次放弃了哪些名和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三)别样人生

引:此时此刻,我想王承书名字里这个“书”的含义,大家已经有了很深的体会了。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王承书用自己的 书写了 。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练习说话。

三、拓展延伸,认识英雄

同学们,在我国像王承书这样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英雄有很多,你们还认识谁呢?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1)学生试着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教师课件补充有关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等英雄的资料,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更多的了解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总结全文

花的事业是灿烂的;叶的事业是奉献的。英雄的事业是需要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为之奋斗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37位同学中能涌现出一些甚至是一批像王承书、邓稼先这样的能心甘情愿为祖国的发展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的英雄来,那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同学们,好好努力吧!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向英雄学习。

五、作业设计

经常听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说,要好好念书,长大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个高工资,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你们自己也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之不懈的奋斗。今天,学习了《隐姓埋名三十年》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你们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请以“我的一生将这样度过”为题,写一篇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肯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的想法,不吐不快。本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倾诉的平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