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分享一些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下载,供大家写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参考。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四、感悟祖父的形像。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5、出示: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这个普通的园子还普通吗?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7、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出示: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一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用了几个“又”,有什么好处?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2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

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3

一、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重、难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展示ppt,进入新课。

(2)解读课文标题

为什么要在花生前面加一个“落”字,叫“落花生“呢?解析:“落”就是“落下去”的意思,“落下花后就生长果实”。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出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2.课堂学习

活动一:我读课文我快乐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分角色的形式相互合作)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二:我品读课文,我提高1.种下花生就是期待收获,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大家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从中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活动三:深入文本,品味写法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都觉得很难,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却苦于不知从何处着手,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作者借“落花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属于什么方法,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学习了这种方法,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

四、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

五、说板书设计: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4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为民间故事,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深受感动和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看这广袤无影的大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诗句,歌曲)

对,这就是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拂面的春风,鲜花如海,荡漾的绿草,骏马奔腾;那里的人民热情勇敢、善良坚强。这一方水土能养育出这样人民还和一个民间故事有关,那就是《猎人海力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猎人海力布》。板题。

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对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吗?(英勇无畏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肖飞)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检查要求:

2.预习汇报: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预设:

(1)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3)困惑:本文表现了海力布什么优秀品质?怎么表现的?他怎么舍己救人的?

3.你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事件的?有针对人物的?还有针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看来你们是真的用心思考了,综合这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有一定速度的默读课文,能对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有自己的体会,并在书中标注出来。学习作者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预设:

1.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从中能看出小白蛇对猎人的敬爱和感激,及海力布的爱心,和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2.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两次叮嘱为下文做下铺垫。

3.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三次与乡亲们的对话,表现了海力布当时的心情。

三、总结检测

人们怀念海力布,尊敬海力布更加爱戴海力布,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uxiecuīcùqiānzhēnwànquè

()()()

chíyánzhèndìnɡkuánɡfēnɡnùháo

()()()

二、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有哪些动物。

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什么都不喜欢,()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宝石吧。”

3.()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

三、加上适当的词把句子写具体。

1.人们纪念海力布。人们()纪念()海力布。

2.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四、课内阅读。

速度课文。想一想,当相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课文读完了,对照课前的目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__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__0.253.5__0.3

2.56__0.320.37__2.9

0.56__0.180.18__2.5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真棒,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五年级的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习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习。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