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那要怎么写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呢?这里提供一些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汇报建立概念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指名回答)

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通过学生查、拼、摆、画、剪、找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物品的图片,(课件出示:房子、队旗、风筝、空心方砖、指示牌、火箭模型)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有哪些图形?谁来选一个说说。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火箭模型的面是由一个梯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认识组合图形了,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了解组合图形的周长。

生2:我想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态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状态,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下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认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怎样计算出面积呢?

大家在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

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生: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用课件演示: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闪动。)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教师边听边列式板演:5×5+5×2÷2

=25+5

=30(平方米)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用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闪动)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学生说算式教师进行板演:(5+5+2)×(5÷2)÷2×2

=12×2.5÷2×2

=30(平方米)

师: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算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培养了能力。这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化。通过学生的试做、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

师小结:在计算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在计算面积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三、反馈练习及时巩固

1.(课件出示:队旗)要做一面这样的队旗,需要多少布呢?认真观察图,选择有用的数据,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汇报。对于不同的算法,师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较简便的方法,加以指导。

2.(课件出示:空心方砖)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自己独立思考并计算,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课件出示:火箭模型的平面图)选择有用的数据,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4.同学们刚才计算的是老师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们想不想算一算自己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呢?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量出有用的数据,算一算组合图形在纸上的面积。先指名汇报,再互相检查算得对不对。

5.出示题目:(单位:厘米)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有不同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这组习题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  4×1/4  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480×3/81≤80(千克)  180×5/6=150(千克)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电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对边、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渗透转化。

1.课前通过同学们的谈话,轻松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视频。

3.出示一组图形,学生观察,数方格算出面积。拉开幕布,学生们看到露出一点点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学生动手逐个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丽图案。在学时汇报平移的方法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图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补、平移,转化等学习方法。导出视频,拖动、平移等功能。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子白板导出两个花坛,比一比,哪个大?

2.揭示课题。学生比一比,猜想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导出两个花坛的课件。

三、对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数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学习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汇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导出“初步探究学习卡”

四、白板演示,验证猜想。

1.探索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

2.观察拼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在班内交流操作,重点演示两种转发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根据学生反馈的转发方式,随机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动、旋转等功能。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例1

2.课件出示十九第1、2题。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通过练习加深面积公式的理解应用。导出课件

六、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 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 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 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 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后记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8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1/2=6×1/2≤3个;6×1/3=6×1/3≤2个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1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 圈出或涂色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呈现情境图。

2、提出问题

(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应该怎样制作的长方形桌面?

3、学生用附页1中的图1剪一剪,试一试。

二、认识“高”

1、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不同锯法有什么共同点?(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和底,进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2、活动(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学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学生体会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3)出示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3、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描述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4、分别找出图形中底和对应的高,并标记出来。

三、画“高”

1、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⑤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画三角形的高。

(1)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2)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练习巩固

1、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小组内同学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2、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五、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3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

5.做练习五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

五年级数学教案全集下册篇15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