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集合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好的五年级集合教案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五年级集合教案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

设计意图:

1、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3、力求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在读中感悟形象、激发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任选文中某一人物,读中感受到该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人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2、难点:用自己的话简介人物。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常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赛马图片。(仔细看图片,想一想:这是什么比赛?)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古代赛马的故事。)

2、出示课题:田忌赛马

二、新课学习。

1、看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重要问题:田忌跟谁赛马?是怎样比赛的?结果怎样?

2、初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解疑

课件逐步出示:

②给课文分段。

③生字、新词学习。

3、深读课文。

过渡:出示“人物志”卡片。(只有对人物相当熟悉,才能制做出一张好的人物卡片。)

①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人物的言行和神态,让人物在你的脑海中活起来。

②选你认为最能使人物活起来的一段话,四人小组,分角色对话练习。

③汇报读。学生评议(活了没有?)

“我仿佛看到……”

三、总结谈话,激发兴趣。

(另外两位人物,我们可以在课后给他们制做一张更好看的“人物志”卡片。我们古代的伟大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找一找他们的事迹,给他们也做一张“人物志”卡片。)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3种不同类型)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通分时用什么作分母比较简单呢?让学生依次说说每道题分母之间的关系和找公分母的方法。

2、口算。

4/7+2/7=4/5+1/5=2/9+8/9=5/6-1/6=4/5-2/5=1-3/10=

回顾: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二、新授

⑴.出示例题:一节数学课1/8的时间复习,1/2的时间新课,3/8的时间练习.

出示问题(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的数学问题很多,老师先选择其中一道简单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出示问题(2)复习和新课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列式解答(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39;几分之几?并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2.再看(2)问让学生列式,这题和我们刚才计算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⑵.探究方法

1.1/2+1/8怎样计算呢?你能试着自己解决吗?出示问题,生自主探究。

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

⑵.不能直接加减怎么办?你能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吗?

(3).写出计算过程后和同座说一说你是这样计算的?

师说: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可以自学书110至111页,书上有解决的方法。

2.板演,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实践验证:同学们都是这样做的,到底结果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要实践证明真理。大屏幕出示:

⑴.动手折一折,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红色,再折出这张纸的1/8涂上黑色。

⑵.将两部分合起来看占着张纸的几分之几?

(3)写出算式表示出以上的计算过程。

4.通过实践证明结论正确,老师在大屏幕上用不同的方式演示计算过程。

5.小结:异分母分数的计算由于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由此可见,转化的数学思想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经常用到的。

⑶.尝试练习

为防“流感”,我们学校总务处向老师在六一班消毒用了1/4小时,在六二班消毒用了1/5小时向老师在六一班比六二班多用多少小时?

1.学生独立计算

①讨论:计算1/4-1/5时,要先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②得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板书约分)

2.验算。

3.讨论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板书验算)

三、练习巩固

1.“数学医院”把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

①1/3+1/2=

②8/15—1/3=

2.计算

3/5+1/24=1/3—1/24=3/8+7/10=

3.妈妈买回一个蛋糕,爸爸吃了它的4/15,妈妈吃了它的1/5,小明说“我吃了它的2/3。”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读题并列式计算

指名说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五、布置课作(分层)

1.练习十四第2题(前四题)

2.全对同学接着练习思考题,有错的同学接着完成“练一练”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情节梯等,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

2、紧扣海力布的三次语言,小组合作,视频引路,分角色表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初步学习创造性表演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明确目标

1、回顾以前学过的汉族民间故事,如《西门豹》、《除三害》等,引入蒙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出示课题,齐读。

2、民间故事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怎么学好它呢?出示单元导语。

板块二:借助图示,熟练概述

1、回顾长文快读的方法。

2、用这样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3、找出与第一、二个故事相对应的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出示情节梯的格式。

(1)介绍“情节梯”。

(2)借助情节梯,说好文章的`主要内容。

4、海力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能反映他舍己为人品质的是第几个故事?

5、聚焦第二个故事,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梳理文章写作脉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示:思维导图、表格、鱼骨图等),自己结合第二个故事画一画。

6、看着图示简要复述第二个故事。

板块三:以读促演,初学方法

1、读一读第二个故事,找一找海力布劝说乡亲的语言,划一划。

2、出示海力布的三次语言,比较:三处语言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从急切——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第一次语言:注意标点符号,两个“!”——关注重要标点

第二次语言:带着点无奈(发誓)。——加上动作神态

第三次语言:做好决定,沉着冷静。——注意感情变化

4、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表演三个不同的海力布,模仿他的动作、表情。

(1)出示评价标准:关注重点标点;注意情感变化;加上动作、神态。小组试演。

(2)小组的第4位同学根据评价标准给星。

5、如果我们来再现当时的场景,海力布这个主角的语言要保留,还要请几个群众演员,可以是谁呢?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1)交流,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年龄、身份、生活经验、实际情况。

(2)重点指导老人的语言朗读。

(3)我们刚才演了那么多,书里只用了一句话,(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叫“细化情节。”(板书:细化)

4、观看动画片片段,仔细观察海力布的表情、动作、语言。

哪些情节你印象最深刻?

交流1:改叙述性语言为人物语言。(板书:修改)

交流2:加入想法、动作、语言、神态。(板书:添加)

5、小组第二次合作:演一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出来。

(1)出示评价标准:把握故事主干;细化情节;添加动作神态语言;修改叙述方式;其他方法。

(2)小组试演。

(3)展示,评价。

6、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的故事,知道创造性表演要在保留主要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细化情节,添加语言、神态、动作的方式,这样能使故事变得更生动。下节课,我们要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第一个故事。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4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同学要心口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同学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文言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同学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同学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同学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同学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同学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好”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起了同学欲进入课文中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同学读文、认字。提示同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和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同学读,评价、纠正;再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同学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同学读文的积极性。用同学喜欢的方式读,同学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使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同学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同学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w”)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身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同学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以简驱繁,突破难点,畅所欲言,打破了保守,形成了开放式课堂。特别是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读、译、问、答,使每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持久地坚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发明性的设计问题意图在于明理,拓展了同学的思维空间,让同学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广博精深,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同学:假如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同学都能背过。

【设计意图:演一演为同学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同学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实际上这里在扮演时揭示写作顺序,为同学背诵做铺垫,使朗读扮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六、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心口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设计意图: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5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习课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⑴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⑵自读2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单位“1”概念的扩展。

[教学过程]

一、拿铅笔。

1、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结果两位学生拿得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3枝。

2、思考问题:他们两人都是拿了铅笔的,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3、在班里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发现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4、师生共同小结:一盒铅笔的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了。

二、说一说。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联系一本书的,一块蛋糕的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是□,请学生画出这个图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都是一个□,但是这个图形的形状可能不同。

四、练一练。

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选择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第2题:请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请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第4题: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

第5题:根据圆木的的实际长度去推断整根圆木的长度;根据一个圆的,去推断一个圆的。

第6题: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我拿了3枝我拿了4枝

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8

ShelearntEnglish.

教学目标

1.学会词汇learntthesedancer

2.能听懂会说Unit1这篇对话。

3.学习目标语句:DidyourgrandmalearnEnglish?Yes,shedid./No,shedidn’t.

4.能口头运用DidyourgrandmalearnEnglish?这类语句询问过去的行为,并能口头运用Yes,shedid./No,shedidn’t.回答。

教学重点:学会词汇learntthesedancer

教学难点:运用目标语句ShedancedinlotsofChinesecities.Didshelearnanyforeignlanguages?Yes,shedid./No,shedidn’t.Hewasadancer.谈论过去。

教学过程:

Step1.预习检测

根据所给单词,补全句子。

1.Samwas____then.Nowheis_____.(shorttall)

2.Mymother_________then.Nowshe______.(oldyoung)

Step2.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内学习课文。

3.师解决疑惑。

4.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Whoarethey?

Whyisshewearingtheseclothes?

DidshelearnEnglish?

Step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三部分。

.练习检测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9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壮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在编排上,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答题板。

一:口算大练兵:

28×9=252

5800×5=29000

280×9=580×5=

2800×9=58×5=

二、提出问题:

师:课下同学们已经收集了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信息,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351.6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58×6+06.×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0。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P92页6:我帮妈妈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包括:片段赏析、扩句与缩句练习、古诗积累、名人事迹介绍、综合性学习等。“语文七色光”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而是精选了能够打好学生语文底子的基础性知识、可再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爱国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手段:

阅读积累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2、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体会句子写作特点的训练

学习要求:练习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句式改写

学习要求:先朗读句子,尝试独立改写。

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自读领悟

学习方法:读一读议一议背一背考一考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

学习内容:知识窗

学习要求:读一读谈一谈体会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四、课后作业

家乡状况调查如:地域面积、人口、民族、家乡名人等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谁在做什么根据问题提示扩写句子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39;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A、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B、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C、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诵读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五、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正红旗下》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满怀信心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体验交流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六、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批评共存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4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谁能找到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黑板预先出示如下题目和三角形图)(学生找到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叠给学生看后贴在黑板的左边。)

(1)找一找:出示几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找。

(2)拼一拼:这些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你学过的什么图形?

(把贴在左边的完全一样的几对三角形让学生上台来拼成几种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合起来的大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的左边。)

3、引入新课:这些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引导学生寻找思路:刚才我们这些图形都是由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成的,那么这些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呢?能否从这些拼成的图形中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来呢?

2、小组合作探究。

3、展示学生的探索过程,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探索的结果与大家交流分享?

汇报的每一小组两人代表带着实验报告表上台来汇报实验情况,并把拼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归纳并用字母表示公式。

(1)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分享交流,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计算吗?那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S=ah÷2)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1、学习P85的例1

师:你们真棒!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了,下面我们应用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你们知道自己每天佩戴的红领巾面积有多大吗?

这条红领巾的底长就是1米,老师把高也量出来了33CM(课件出示P85的例1),现在你们会计算了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来学生不同答案的练习本,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点评。

S=ahS=ah÷2

=100×33=100×33÷2

=3300(平方厘米)=1650(平方里米)

(生1)做错了,他那样做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那求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样?

S=ah÷2,不要忘记除以2。(强调÷2。)

2、认识交通警示牌,通过计算渗透安全教育。(课本第86页)

师:少先队员要模范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警示牌能让我们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那你们认识这些警示牌吗?(逐个让学生认识)

……

__部门为了大家的安全,准备制作两块这样的警示牌,需要多少铁皮,同学们能帮忙算算吗?(课件出示题目和图)

3、课本第86页第3题:选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量出有关的数据计算面积。

4、动脑筋。比较下面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小组讨论)练习题第5题。

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四、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能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能评评各小组或其他同学吗?

五年级集合教案篇15

教学目的:

1、继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找学生说说围绕“落花生”写的内容。种、收、尝、议花生。导出本课新授内容

二、新授

1、激趣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谁能提出问题,谁的进步最大。找同学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边听边想。预测:学生若无问题教师反问

“那晚天色不好,可是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面临学生不会提问题或发言不踊跃情况,激趣“提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至少能提出三个以上问题,谁来试一试”教师穿针引线,同时简介“父亲”的情况。

小结:刚才就一个句子提出

3、4个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小问题有小进步,大问题有大进步,通过刚才的思考感到有进步吗?

2、深入探讨

通过刚才的调动这时学生应该能提出问题来了。预测学生问题:

为什么把花生跟桃子、苹果、石榴作比较,作者想说明什么?借学生提问之际再给学生鼓劲(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声音太小,明显缺乏自信,大点声再说一遍)出示电子幻灯片,齐读这段话。

发问: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花生呢?与学生沟通谈话,让学生自读体会。

教师范读,让其他学生比照,谁读的好,说出为什么。教师边示范边深入沟通,“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为了读出这种语气,表达父亲的这种情感老师朗读的时候,具体注意了什么?”从感情的整体把握与具体朗读技巧上,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予以练习。达到既分析了课文又指导了朗读的双重目的。

找学生范读,读的这样好,为什么,一定体会到了什么?导出“落花生”的品质。

3、引出重点句,分析。父亲繁忙之中参加收获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引读出父亲的话,让学生来读。“我”听懂了吗?再找同学读“我”的话。

小结:父亲从落花生讲到做人道理,“我懂”了父亲的话“做人要做??好处的人”“我”说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反问,引出下文。

什么是体面,什么是讲体面,什么是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诸多问题。当然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得体,自然,谐趣。

小结:他们都是落花生,他们都是(让学生补充)教师序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记在我地心里“这里故意说错一个字,让学生通过”记“”印“的分析,感悟文章用词之准确。

紧接提问从哪看出这个道理印在了作者的心上。

许地中笔名叫:落花生

教师深情小节引起学生共情:“年仅48岁的许地山逝世后,郭沫若曾说,他不仅是个诚??,他的一生默默无闻,许地山——落花生,他一生做到了对别人有用“

为再次强调“有用”为以后的总结埋下伏笔。

4、总结写作特点

手指板书进行提示。问:为什么这样写?(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5、辩论明析

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电子幻灯片,组织学生辩论(注意引导学生针对做什么样的人去辩论,而不是什么好吃,什么东西好看)。

6、明理激情

无论落花生还是苹果,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用。同学们无论我们将来做花生人还是苹果人,我首先讲究的是有用,对社会,对别人有用。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用、费劲龙,正由于他们把全部心思、精力放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所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你们说对吗?我们从小立志做__(师生同说)。

2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