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这里给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方便大家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时参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腻”“咂”“蔓”等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地描写鸟儿外形和动作的有关语句。

3、了解珍珠鸟对作者渐渐信赖的过程及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充满信赖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师:本学期已经学过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捅马蜂窝》,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的文章《珍珠鸟》。

2、出示课题后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习多音字:蔓腻(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这两个字)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模样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交流后出示: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谁来读一读)

3、(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图片与文字内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板书:雏儿)

4、对照图片,改写珍珠鸟外貌。(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图片上的这只珍珠鸟呢?)

5、(既然课题是珍珠鸟,那为什么课文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呢?)请几个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板书:“我”)

6、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写小鸟的模样?(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了吧!)

7、小结:这是一篇记事散文,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小鸟怎样渐渐与我产生信赖?

三、关注表达,品读语句

1、学习第四小节。(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老师告诉大家:第4节可以分为3个部分,你们可以读读这个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想想这几句话写了哪些内容,再把它分3个部分,并说出你这样分的依据。)

(1)把第四小节分为三个部分,并交流分的依据。

(2)预设依据一:胆子越来越大

(3)预设依据二:距离逐渐接近

(4)分三部分进行朗读。感受一下小鸟与“我”渐渐产生信赖的这个美好的过程。

2、(小鸟除了喝喝我的茶,啄啄我的笔尖,还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填空: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

3、学习第六小节。(顺着学生说的趴在肩上睡觉学习第六节)

(1)自由读,想想这节写了什么事?概括地说。

质疑。

(2)预设问题一:为啥写小鸟在我肩上睡熟?体会作者紧紧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我们现在来换位思考一下,你小时候为什么喜欢趴在妈妈的身上睡觉呢?)

(3)预设问题二: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感悟课文中心。(睡得好熟,说明什么呢?)

(板书: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4)读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成陈述句来读读,那句好呀)

(5)看看是很简单的这一节,其实它蕴含着作者选材的精妙之处呀。

4、学习第二个问题:它怎么会信赖我的呢?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说说原因。

(1)出示:我把这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读读这2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随机板书:呵护、关心、爱护)

(师:作家为珍珠鸟造了一个巢,那是一个怎么样的鸟巢呢?,你能通过这两句话概括出来这个鸟巢的特点吗?如果把这些词儿排序一下,最重要的是哪个词语呢?——安全)

四、品读首尾,小结全文

1、体会开头的精妙。比较: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

(把“真好”独立成句,与结尾的哪个内容相呼应了呢?)

2、朗读升华情感。

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小结全文。(你感受到了作家所描述的美好的境界了吗?冯骥才老爷爷不愧为是个大作家,他舍大鸟,选小鸟,逐渐拉近与它的距离,使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样就能告诉我们:信赖,就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板书:10、珍珠鸟(雏儿)“我”

胆子越来越大呵护

距离逐渐拉近信赖,能产生美好的境界关心

趴在肩上睡着了爱护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2

一、回顾课文

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

同学们你们看,前一个故事埋下的伏笔,在后一个故事的发展中会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故事就是这样推进的。

二、回顾复述故事的方法

讲故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故事情节完整,我们在四年级时也学过怎样简要复述课文,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做才能在讲故事时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思维导图、关键词等方式梳理主要情节。)

三、练习复述

现在请大家以“救白蛇得到宝石”为内容,自己试着讲一讲这段故事,可以讲给你的同桌听。谁想毛遂自荐到台前讲故事?(我觉得你特别棒,讲得文从字顺,内容也具体完整。)

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除了故事情节完整,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里想法;加上合理的想象,拓展文中没有的内容;以故事中某一个人物的口吻讲故事。)

四、变换角色复述

文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是海力布“救乡亲变作石头”,那你能不能用上刚刚我们讨论的方法,小组内试着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互相提建议,并最终推选一人讲给大家听。

过渡:在即将大山崩塌、洪水来袭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海力布,你打算怎样劝说不愿离开的乡亲们呢?

面对这即将遭遇的险情,你会怎么想?

生:要是我就这样告诉乡亲们,他们肯定不会相信,但是不告诉他们,他们就性命难保了。

生:山洪就要爆发了,但是我又不能跟乡亲们说,因为我会变成一座石像。但是,如果不跟他们说,那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乡亲们那么多老老少少的生命,肯定是值得的。

生:这真是太糟糕了,我一定要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乡亲们。

师:听到这个消息,海力布心想:这怎么办啊,大山崩塌,洪水来袭,乡亲们……不行,我得赶快劝他们搬家。于是,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快搬到别的地方去吧,这里不能住了!”乡亲们听了很奇怪,有一个乡亲站出来说:“海力布,这里住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叫我们搬到别处去啊?”又有一个小孩听了他忍不住哭了起来:“不要,不要,我不要搬家。”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

师:孩子们,他讲得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你说得太好了,这里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加入了心理活动,文章就显得生动多了。(板书:加入心理活动)

还可以怎么讲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呢?

师:那请你也想象一下,听到海力布的劝说,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生:海力布的母亲说:“海力布你别胡闹了,搬家这种事可不能乱说呀!”

生:海里的朋友说:“海力布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让我搬家就怕老老少少的吃不消啊。!”

生:海力布的叔叔站出来说:“海力布,我们这儿这么多人一起搬家,托儿带口的多不容易呀。”

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了人物对话,我们再去讲这个故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了?(板书:改变人物对话)

学到了这些方法,我们先自己练一练,待会儿再来讲一讲。

师:四人小组先读一读海力布第三次劝说乡亲们搬家的内容,然后讨论一下哪里可以加入心理活动,哪里可以加入变成人物对话,哪里可以配上动作、神情,然后自己练一练,把这个片段讲生动。

(生交流讨论,并进行个别展示)这些方法我们都掌握了,那么要想讲的古诗与众不同,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我们想加入海力布在宣布消息时,乡亲们切切私语讨论的声音。

生:我们想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以后,加入一位乡亲说的话:“海力布,是我们对不起你,没有早点相信你的话。”他又对着乡亲们说:“乡亲们,快走吧……”

师:了不起,他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他把原来没有的情节也想象出来了。(板书:想象故事情节)

师:老师迫不及待想请你们来讲这个故事,谁愿意?

过渡:刚刚我们以从海力布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感受了这段故事,那么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他们又是怎么想的?谁来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一下?

忽然听到要搬家,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听到海力布说出实情,忽然看到他变成石头,你又有怎样的表现?

五、缩写故事

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猎人,明知道自己说出实情会变成石头,却义无反顾,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至今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可是很多到那里旅游的游客并不了解这块石头的来历,你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向这里的游客简要介绍它的来历呢?

民间故事通常是口耳相传,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怎样缩写呢?下面是对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概括出来的,哪些句子是改写的。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怎样才能做到简要介绍?(通过摘录、删减,既要内容完整,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语言精练,让游客在驻足游览时,能迅速了解“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具体描写部分可概括写,对话部分可改写。)

六、知识拓展

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石头的民间故事?

其实《望夫石》、《卧牛石》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民间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用上这三种方法创造性地讲故事,等到下节课课前进行养心三分钟时我们一起分享。

七、作业:小练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去探寻更多的民间故事,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寻找一下这块传说中的“海力布”的石头,在茶余饭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今天的作业是:请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

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概括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天上的星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他非常关爱它们。在自己的书房里,给它们安了一个温馨而又安全的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既是事情的交代,又是下文的衬托和对比。在复习时,也要提一下。)

二、学习3-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三个月后,伴着一声尖细而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它们有雏儿了。(板书:雏儿)作者看到小珍珠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1)由轻声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2)交流,指名读。

(3)品读。可爱的小家伙被“我”发现时的情景非常有趣作者描写时用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形象。

想一想,“探”是什么意思?能换成伸吗?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探”出来的样子!

齐读。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让我们在朗读声中表达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吧!

2、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过了几天,这可爱的小家伙开始活跃起来了。起先,它在哪些地方活动?

(1)看录像,听录音朗读。

(2)自由读。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在活动的地点下面打圈。

(3)同桌交流。用“起先……渐渐地……后来……”把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4)讨论。这个小家伙开始时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它怎么变得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

(5)小结。是的,作者多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和作者亲近了。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教学,层次很清楚。理解也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小家伙怎么一步一步亲近作者,也启发学生理解它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

3、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第5自然段,从文章的结构上看,是一个过渡。内含的意思是讲,小珍珠鸟对“我“已有了很深的感情。整天都在“我”的身旁。)

4、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有一天,在“我”的书房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情景。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1)看图。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想像。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3)老师请你来给这幅画加一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4)齐读。多么美好的一种情境啊,情你们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

(这一段,共4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写了一个意思。采用分分总的教学思路是可以的。)

三、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沉浸在这美好情境中的“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生读)

1、引读后,板书:“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改变句式。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小结。是的,“信赖”就是彼此的关爱、彼此的宽容、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情境,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请你用“有了信赖,就会。”的句式,写一段话。

(《珍珠鸟》是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文章的内涵很丰富,尽管作者在文末用“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一句话点明了中心,但是文章仍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王小菊注意了这一点,她作了深文浅教的尝试。

她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在启发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小珍珠鸟怎么会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这是因为作者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珍珠鸟信赖他了。文章理解到这一步,还没有停止。在.总结全文时,又作了提升。由个别的,联系到一般。

公开课、研究课,应该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课文,具体研究一两个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39;能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7

教材分析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美文,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全文只有352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可爱、高雅、脱俗的生灵。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为第2—5自然段,从全身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角度赞美了白鹭的精巧;第三部分为6—8自然段,撷取三个非常富有诗意的画面,赞美了白鹭的悠然脱俗;第四部分为9—11自然段,回归总体,再次赞美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在作家的笔下,“白鹭是一首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然没有浓妆淡抹的词藻,显得那样的朴实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同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先是拿白鹭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色素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适宜,什么是美?美就是恰到好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鹭“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里化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于白鹭身上,且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接着,作者撷取了三个画面,继续表现白鹭的与众不同的美。无论是站在清水中央,还是立于小树之巅,还是低飞于黄昏之下,都让人联想起一首首美好的诗歌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行白鹭上青天”,都可以和白鹭联系在一起。啊!白鹭,是窈窕的淑女,是绝代的佳人,是高洁的君子,是奋进的勇士!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感受白鹭美丽高洁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抒发感情时所用的方法。

【教材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美文

1、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一读课文,重在整体感受,注意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重在体会情感,注意语速。

三读课文,重在读出画面,注意语气。尤其是注意几个问句的朗读。

2、集体演读。

(女领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女生合)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男生合)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男领诵)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全班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女生合)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女领诵)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男生合)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男领诵)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女生合)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女领诵)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全班合)具有生命了。

(男领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全班合)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女领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全班合)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读,美文学习更需要读。开篇就读起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越好。演读的方式,很适合这篇文章,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说形象

1、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白鹭形象,在文中提取答案。

预设: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幅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歌,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民歌。

3、请你再说说白鹭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

4、学生默读、圈点批注。

5、全班交流。

预设: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色素配合适宜。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身段大小合适。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低调朴素。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自在潇洒。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超凡脱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6、齐读相关句子,读出白鹭的美。

7、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吧。

预设:

水中伫立图

树顶独立图

黄昏飞翔图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说形象,整体感知。再说白鹭的美,深入文中。最后通过朗读,再现白鹭的美。】

三、品情感

1、毫无疑问,作者对白鹭充满了喜爱与赞美。那么,作者的这种情感藏在哪里呢?请你到文中去找一找、品一品。

2、学生默读、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对白鹭有了很高的评价“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强调一切都恰到好处。“诗”是对白鹭美的高度概括,并且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将白鹭的美表现出来。

作者说:“白鹭被人忘却它的美,是因为它的常见。”这恰恰说明作者在最常见的事物中看到了其中的美。白鹭虽平常,但它的美却被作者感受到。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仿照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女的句子来写白鹭的“恰到好处”,表现了白鹭在作者眼中的完美程度。

作者选择了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来证明白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那么美。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在望哨吗?”当然不是!望哨是警惕的、是高度紧张的,怎么会那么悠然呢?作者不容许人们对白鹭的一点点误会。

“清澄”一词,用得多么恰当!白鹭的美丽高洁、超凡脱俗是对这个词的最好诠释,是将这个抽象的`词形象化。是将这个词赋予了生命。

就连白鹭不会唱歌这件事情,在作者眼中都是优点,因为它的美丽就是一首歌!歌都不能概括出白鹭的美,白鹭是诗!是一首散文诗。白鹭的美再一次被高度概括。

4、其实,这篇文章将白鹭人格化了。与其说作者是在赞美白鹭,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这样的人。甚至,作者将自己的理想也寄托在白鹭身上了。

简介作者。

5、再次演读全文。

【设计意图:白鹭美,那都是源于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再回到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最后升华,对白鹭的喜爱,就是对美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再次演读,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四、议表达

1、这一首散文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首尾呼应。作者在一开始就将白鹭的形象定格:“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也在读者心中烙上深深印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表露出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如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后,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至此,整个文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文字回到原点,但情感早已升华。

对比强调。作者将白鹭与朱鹭、苍鹭进行对比,强调白鹭大小适宜,在作者心中堪称完美。

一波三折。作者在文中写道:“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作者观点明确,当然不是望哨,因为望哨和前面的悠然相矛盾。作者是在否定有些人对白鹭的偏见。“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作者的自我否定,实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再一次强化白鹭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描绘画面。三幅具体画面,向读者展示了白鹭时时刻刻都那么高雅美丽。

作者语言简洁易懂,但却句句含情。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作者对白鹭的外形和颜色的描写,用了偏正短语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味。这样富有内涵的文字与白鹭超凡脱俗的美丽紧密契合。

文章层次鲜明,特点突出。这样简洁的构文方式与白鹭的清澄的形象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前总是被忽略。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经典。这个板块,重要培养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的自觉性和敏感性。】

五、学写字

1、对10个生字归类。

2、寻找难写字,琢磨怎样写得好看。

3、教师适当示范:

鹤:笔画较多,注意左右比例,左边偏旁略靠上,右边鸟可与左边穿插。

嵌:上下结构,山写得扁一点,下面两个偏旁注意穿插。

框、匣:注意半包围部分的笔顺,最后写竖折。

4、每个生字抄写2遍。

5、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归类处理生字,分析难写字,找到关键。教师适当示范,不是越俎代庖。】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母亲外貌的语言,体会母亲的深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母爱又是如何深沉的呢?请你们先读读冰心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母亲是那个永远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在你面前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起感受母爱的无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从课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指名分自段朗读课文,同学相互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同桌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深。

1、提出要求,学生默读。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慈母情深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注意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

2、指名读找出的重点句。

四、品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深情。

1、从母亲工作辛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指名读这些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提问:①“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②“极其”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母亲是“疲惫的眼睛”?④从哪些词语看出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4)师小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停片刻,拼命挣钱。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让我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

2、从家境贫寒与母亲为“我”买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指名读,并注意加点的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讲解:“龟(jun)裂”是什么意思。

“连……都……”说明了什么?(家境贫寒)“揉得皱皱的”说明什么?(再次说明了家境贫寒)。

3、从母亲为“我”爱看书而兴奋体会母亲的深情。

(1)在文中找出对于“我”提出买一本小说的要求。其他母亲的看法。

(2)指导读出不满的语气。

(3)(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地他爱看书的”。

(4)引导讲解:“挺高兴”说明什么(母亲为我爱看书兴奋不已)谁能将母亲的这份兴奋读出来呢?(指名读)

4、师小结:虽然家境贫寒,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但母亲毅然为“我”买书,为“我”能够看书兴奋不已,多么深沉的母爱啊!

五、再读课文,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母亲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句子。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4、交流感悟:文中作者多次深情地呼唤“我的母亲”这无声的呼喊,有“我”对母亲的愧疚,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所以(课件出示)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母亲。(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让“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六、总结、拓展延伸

1、师: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母亲的深情感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那份深情呢?谈谈你的感受。(生自由说)

2、师:看来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都有对子女的一份深深的爱。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并在小组内谈谈读后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3、搜集歌颂母爱的诗歌,选择其中的一首默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后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学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齐说没有)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师出示课件,音乐起。)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件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0

《珍珠鸟》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

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39;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25.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__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2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收吃议

二、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1)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2)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3、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4、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喜欢的段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3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晷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电子版篇1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