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教案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编排,让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时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2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编写的。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
领到充满馨香的新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一睹它的面貌。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5篇,共26篇美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安排自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七篇。每单元安排练习一个,共七个。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1个。其中我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版块最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标准》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养成培养。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更要不断强化。我注意到在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那么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大家来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也得细细斟酌,做到有的放矢。
值得一提的是本册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教材在将《上下五千年》里的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个故事安排为课文,让学生初步接触后,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形式,利于激发动机,增加兴趣,从而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神奇的克隆》一文的主要特点,将课题做了修改,改为克隆之谜。
本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7组,每组教材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1.课例。包括课文和作业题。
每组有3~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组织。精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2.习作。
课本将习作作为专门的课文安排,共安排了7课,有观察类作文、纪实类作文、写人的、想象的、游记,还有一次专门性的作文修改。每课习作,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3.综合练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默读,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理解感悟课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组织引导时,根据学生在课堂现场生成的实际反应、实际问题、实际需要进行,为学生进行有效学服务。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账单
生活中你们看到或使用过账单吗?请你介绍一下。(板书:账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一个关于账单的故事。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同学们完全可以自己读。你们有信心试一试吗?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想想围绕账单你有什么问题。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有哪些问题。
3.随机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4.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
三、理解课文,读中释疑
1.课件出示彼得的账单,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体会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既然彼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他为什么要开这个账单呢?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4.你认为彼得跟妈妈索取报酬合理吗?说说理由。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指名交流,体会晚上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报酬,但同时也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妈妈开给他的账单。
1.妈妈的账单也是本课的课题,我们一起读读。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妈妈的账单多读几遍,你能读懂什么?
2.指名交流体会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爱、精心照料、关心孩子。)
3.你能联系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妈妈是怎样照顾彼得的吗?
4.小组合作,计算“报酬”。
十年了,妈妈一直用心血和汗水为彼得营造了幸福舒适的生活;十年了,就为这吃吃喝喝,妈妈又该忍受多少琐碎繁杂的家务劳动。对这样一位慈爱的妈妈,你认为彼得又该付给她多少报酬呢?咱们也来算算这笔账。
(提示:一元约等于20芬尼。)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同学们已算出具体的数目,可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心血汗水,还有她宝贵的青春年华这笔钱怎能算得清、算得完?何况妈妈的爱永远没有停止还在继续。妈妈的账单是一份无价的账单。(板书:无价。)
6.可是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付出呢?再读妈妈的这份账单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无私。)
7.指导感情朗读。
(1)十年来妈妈全心付出任劳任怨,她给了彼得一笔多么宝贵的爱的财富啊!好好读读这份无价的账单。(自由读。)
(2)谁能把这无价的账单读好呢?(指名读。)
(3)妈妈的账单仿佛在说:孩子,妈妈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索取任何回报。深情地读读这份无私的账单。(齐读。)
五、图文结合,提升情感
1.读着读着,我们被妈妈这份浓浓的母爱所深深地感动;读着读着,小彼得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出示课件:细细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同桌互现交流:彼得为什么羞愧万分?
3.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彼得,我就是妈妈。告诉我,你心里在想什么?
4.妈妈没有说一句话仅凭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就让彼得羞愧万分,并且把索取的报酬主动退还。对比着读读母子的两份账单。(配乐自由读。)
5.妈妈的账单仿佛在问:孩子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她的账单仿佛在说:孩子,亲情无价真心的付出是不图回报的。母爱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再来读读这份饱含妈妈用心良苦的账单。(指名读。)
六、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此时的你一定已被彼得妈妈无私的母爱深深打动,也一定想起自己的妈妈,也许从彼得的身上还看到自己的影子。写下你心中想说的话。
我想对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七、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一位英国诗人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过一百位教师。感谢彼得的妈妈,她的账单不仅让彼得也让我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无价、无声。让我们永远在心中铭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7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9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39;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①理解草原的“绿”。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0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39;?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__,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
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
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
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
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
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每胜。
负荆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听课文录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文章划分结构段,并用小标题归纳段意:
第一大段(1—10):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大段(11—15):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大段(16—18):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预习思考练习2。
3、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__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3、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4、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
(捧、退、靠、举、撞等)
5、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造成这样一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就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时送回国。
6、仔细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蔺相如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机智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学生自由发挥)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齐读11—15自然段,思考问题:
1、“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2、谁提出渑池之会?为什么提出?
秦王提出渑池之会,目的是为了报复。
3、赵王决定怎么做?
赵王决定由蔺相如陪同前往赴约。
4、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5、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与机智?
第13自然段中的最后三句话。
6、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因为秦王知道了赵国文官蔺相如和武官廉颇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五、自学第三个故事。
1、学生按照上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方法阅读分析第16—18段,画出重点词句。
2、检查自学情况:
(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因为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2)“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句话表现了廉颇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原因?从这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蔺相如尽量避开廉颇,为的是避免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句子: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表现了蔺相如识大体,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4)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他是如何“负荆请罪”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什么品质?
①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②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③从这可以看出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3、总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启发?
(我们要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把班集体搞好。)
七、布置作业:
1、复述这三个故事。
2、根据“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一篇至少400字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起因:秦强大,欲骗取和氏璧
完璧归赵经过: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捧、退、靠、举)
结果:完璧归赵
将
起因:秦王要报复
相渑池之会经过:鼓瑟、击缶、拼了
结果: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和起因:廉颇不服气(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负荆请罪经过:脱下、背上、上门请罪
结果: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批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
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学生汇报交流
(1)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5、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
1、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探究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巩固延伸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作业: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写。
板书设计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努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4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约5分钟)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约6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1.默读课文
2.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细研课文
(约10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5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对阅读大地是怎样理解的?
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五、作业超市。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