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里提供优秀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注释: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鬻:卖。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题,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点评:真实的照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活的形象印入学生的心田,心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点评:对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说,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习惯。)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沃克什么会惊呆了?为什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点评: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同时,个性化的学习,也需要群体合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表达,老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点评: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老师因势利导,更不可缺。老师、学生、文本的再次对话,使学生对自己获取的信息印象更为明晰,更为深刻。)
⑴就诊时,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①“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②“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③从沃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
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而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正是他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出示刘伯承这次负伤前后经过的资料,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强烈、明晰。)
(点评:有意识地给学生提示阅读的价值取向,渗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之上。)
⑵手术前,抓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大屏幕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这组对话。)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
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付出──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点评: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蕴含在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⑶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适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再反复朗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⑷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2、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师引读:“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生再读)
3、老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
(生再读第16和第17自然段。到此,学生对“军神”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点评:教学紧扣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并辅之以撼动人心的电影片断。画面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刺激着学生各种感官,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此刻,无论是军神的光辉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已深深刻入学生的心灵。疑问迎刃而解,可谓水到渠成。)
五、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抓沃克医生前后情绪变化的关键词:
“冷冷的”──“肃然起敬”
是什么让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
2、从“冷冷”到“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心中充满了敬佩!那么此刻你想对刘伯承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现,还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进行烘托。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六、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点评: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此环节设计与开课遥相呼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质疑解题: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二、读文,初步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技艺高超)试着再用类似的词概括。
三、再读课文,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1、“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2、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a.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b.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c.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a.“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b学生自读。
c.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四、体会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你觉得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的对曹小三今后有什么影响?
3、你从中又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与写作
1、推荐:冯骥在《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快手刘》
2、小练笔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
23、刷子李
技艺高超
做人做事
黑衣无白点
诚实认真
蘸灰不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刘伯承坚强如铁、意志如钢的品质。
3、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初步形成在读书时留意作者写作方法的品质。
课前准备:
1、完成课前预习。
2、收集刘伯承的资料,并作了解。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课前:谈谈关于十大元帅的事,有机渗透介绍刘伯承的生平。
2、板书课题,读题,字面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利用“学案”,完成相关学习活动。
2、交流预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词语、主要内容、行文结构)
三、呈现版块,自读自悟
按照文本顺序而教。
1、预设版块一(手术前):
先介绍刘伯承这次负伤前后经过的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大环境。
预设要点:抓刘伯承、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2、预设版块二(手术中):
预设要点: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进行多元感悟。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适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中“手术台上”的片断。指导感情朗读。
3、预设版块三(手术后):
预设要点:抓住“72刀”“肃然起敬”等,进行全面感悟。
四、升华情感,自然结课
学生写话,升华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0课《军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真响亮,知道谁是军神吗?
出示刘伯承图片简介:刘伯承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人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之一,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其后参加领导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无数战役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起来学习这位传奇人物的英雄事迹。
二、初读生字、整体感知
看来同学们读课文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不知道生字掌握了没有,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先自己小声的试一试。谁想读?(指名读)同位两个互相读一下,指正对方存在的问题,
齐读。
看来生字大家掌握的比较不错,现在老师让生字回到课文,谁想起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进了一个诊所,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经过)
三、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军神,请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军神的这个句子。(示: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带着体会到的这种感情,再次读读这个句子。
师:读得真好。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沃克为什么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板书:钢板。为什么要说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板书:男子汉
会提问题就会读书,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浏览全篇,如果你在读课文当中,发现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就用笔画下来。当然可以把你画下来的句子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记叙的,我们也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学。就诊时,你画的哪个句子。
谁来说。生(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我治治……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这些句子能说明什么?
沃克医生的不悦,刘伯承的镇定谁能从朗读中表达出来。
师:就诊时哪些句子还能说明刘伯承受伤非常严重。
(第二自然段)你是怎么认为的?
理解的真好,刘伯承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呢?(恳切)
抓住这个词,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他是多么怕会损伤到自己的脑神经啊!于是他对医生恳求道。(指名读)
沃克医生又有什么反应呢?(沃克医生楞住了…….受得了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
同学们能抓住人物特点分析课文,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说了这是普通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为什么刘伯承还极力要求不使用麻醉剂呢?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可此时此刻他却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师:刘伯承的精神的确让人感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沃克医生手术前和手术中神态
的变化。谁想起来谈一谈:(术前沃克先生对刘伯承冷冷的,甚至有些不悦听说他不用麻醉剂有些吃惊,手术中他的手都颤抖了,语气也变得关切起来)
那他是怎样说的呢?(你要是……可以叫出声来)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沃克这句话有哪些感情。生读。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关切的语气谁来读读这句话
放电影片断:沃克医生和刘伯承手术前的对话及手术过程。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师:你听见了什么?师:你的心情怎样?
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非常的疼(第四自然段)
多么顽强的意志啊,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指导朗读。
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此时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语气充满了关切,他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师:此时此刻刘伯承在做什么?(生在忍受痛苦。生:他可能在数刀数)师:同学们,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摘除眼球比我们摔破口子要疼几百倍几千倍,而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因此沃克医生惊呆了,失声喊道——生读。师:同学们请大声地再读一次。生读。
师: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毅志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让我们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文中包含的深深感情。
从冷冷的态度到俯下身子,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深深地被刘伯承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对刘伯承说点什么呢?
军神的所作所为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感动。我们唯有加倍的学习才能报答英雄们血的付出,你们能做到吗?
作业设计:
回家吧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我在本堂课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只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这个质疑后,由教师将这个疑问进一步内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具体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军神”?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本堂课的教学就此展开,最终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刘伯承忍受剧痛却一声也不吭,把床单都抓破了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我又让学生观看刘伯承实施手术过程中的影视片断,孩子们看完电影后,我让他们再读句子,这时,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朗读中了,学生和文本真正地产生了共鸣。
在注重朗读的同时,我也设计了引领学生通过想象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可能会看到什么,可能会听到什么,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朗读,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步步深入,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感悟文章的时候,难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中“挤牙膏”式的说出一个个孤立的词语,难以形成完整的语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将是为一段时间中日常教学中的重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 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 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 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 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 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 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值、一心为百姓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怀念。
2、潜心会文,合作探究,了解端午风俗人情。
3、自主学习,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学会10个生字,理解“热气腾腾,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在感情朗读课文。
第1课时
课前谈话: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变迁,沉淀下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就流传下来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畅谈:元宵节、清节节、端午节、中秋节??〕
你能背一背关于这些节日的耳熟解详的古诗词吗?
〔背诵:杜牧《清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
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看似为活跃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则是为新课拉开一个文化的序幕,情感的序幕,精神的序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走近端阳
1、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端阳。
2、揭题读题
3、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告诉端阳的时间以及别称。
4、读一读第1小节
5、畅谈自己家乡过端阳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 走入端阳
1、过渡:那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过端阳的风俗人情呢?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4、检查字词
①自由读课文生字,记一记,提出需要提醒自己或别人的生字。
②自主提出初读后不懂的词语,合作交流释疑。(如菖蒲、艾草、菱角??)③出示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淡淡的幽香 并指导谈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形状各异 读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各异”
热气腾腾 读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热气腾腾”
锣鼓喧天 读出振奋人心的“锣鼓喧天”
〔设计意图〕
强调自主学习,凸现语文本体。词语教学突出工具性的同时,又努力联系语境,读出字词背后的人文内涵。
5、逐段检查朗读(自主选择喜欢的一段话练读→个别读→随机梳通文句)
三、再读文本 走进端阳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
2、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让每个人说一个风俗,让更多孩子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随机板书)
3、换一种句式:“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说端午节的风俗。
4、你能我们刚才所说的内容合成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同桌互说――指名说
6、出示民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7、自由读→合着节拍齐读。
8、你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编成一首儿歌吗?
9、自由练写,交流评议。
10、齐读: 五月里,端阳到,家家户户真热闹;
缝告袋,包粽子,家家门前挂文章;
赛龙舟,忆屈原,中华传统代代传。
四、布置任务 走进生活
1、中央电视台《民俗民风》栏目组准备拍摄一期《五月端阳》的节目。如果你是本期节目的导演,准备拍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作补充。
2、作业:①搜集屈原的故事与生平,著作简介。②若有条件,搜集若干香袋。
第2课时
一、 情境导入,泛起悠悠的端午记忆
1、情境创设,再诵童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二、深入文本,寻找绵绵的端阳风俗
1、过渡:这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在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文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五月端阳。
2、自主认真研读3——5小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深入探究。
3、反复品诵,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划下来。
4、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重组学习小组。
5、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三、赏词品句,品悟深深的端午文化
(根据学生选择,顺学而导,随机学习课文3-5小节。这三个板块,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单独学习,又合为整体。)
板块一:缝香袋——体会福文化
1、你读懂了什么?细细读读,看谁能找到一个最能体现姑娘们“心灵手巧”的词?
2、品悟用词的精妙,随机指导朗读
3、姑娘们这么一抽,抽出了———。
(抽出了一个个美丽的香袋,抽出了姑娘们的 心灵手巧,抽出了各式各样的香袋,抽出了节日的快乐,抽出了五彩的云霞,抽出了幸福的憧憬??)
设计意图:“抽”是个具有形象特征的词语,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语言的神韵,从而广化,深化了学生的语感)
4、把自己的感受溶入文句之中,有感情朗读文句。
5、点击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香袋,品悟香袋的含义
猜猜看,这些香袋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鸡心——永结同心,虎头——辟邪讨吉,辣椒——红红火火,菱角形——恭喜发财??)
6、别看小小的香袋,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愿望,一齐读读这段话。
板块二:吃粽子——体会亲情文化
1、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看看妇女们正在忙什么。
2、齐读,交流。
3、随机采访
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穿插句式训练
①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里形状来分的。指导说: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 、 、 、 等。
②至于白头粽、枣子粽、赤豆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放手说: 。
5、范读。学生闭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正用双手接拄热腾腾,粽子,眼睛还在盯着锅里;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告诞三尺,直嚷着:“妈妈,熟了吗?熟了吗?”;仿佛看到一个小孩活蹦乱跳,欢呼着:熟了,熟了!”??)
6、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熟了,熟了??”
“妈妈,我要吃狗头粽??”
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② 读懂了屈原一心为国,却惨遭削职流放的噩运,引导:难怪诗人发生如此的感慨――课件出示,齐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读懂了屈原听到楚国沦陷,无限悲痛,引导:此时的诗人悲愤交集,无耐心碎地唱道――课件出示,齐诵“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④读懂了屈原最后绝望投江自尽,引导:诗人带着绝望,带着对祖国无限思念,发出最后的叹息――课件出示齐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独我醒。”
5、深情引读重点句
①诗人为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流放而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②诗人为楚王不任用忠心报国之贤臣而无忍地长叹――生“永别了??祖 国!”
③诗人为国灭亡,百姓遭难而悲愤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④使人为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故国无强,绝望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6、深情缅怀屈原:假如你来到江边,最想对奔腾的江水说什么?捎去一份怎样思念呢?
7、齐读张耒《和端午》
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
了解端午风俗,感受屈原文化,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丰厚文本的人文内涵。立足文本,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体现的正是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五、总结延伸 情感升华
1、深情总结
那一个个精致的香袋,缝出的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文明;
那一个个精美的粽子,传承的是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那一艘艘龙舟,赛出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决心;
那一个个鼓点,敲出的是顽强拼搏永往直前的精神;
千百年传颂的屈原故事将继续传唱,
千百年中华古老文明在新世纪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2、拓展作业
①制作一课端午节的名片
②给家人讲讲屈原故事
③搜集更有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与传说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作者的情,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自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文章。
【教学】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一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主角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能够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样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个性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好处。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张)
B案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
5.选择最有兴趣,认为写的最好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三、悟语言,体会韵味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独特的感觉。
2.通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刷子李”的形象,刷墙时的样子。再和同位说一说。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摘录精彩的语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_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讨论。
⑵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
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还有什么不懂?
⑶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
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板书设计】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隆重庆典礼炮轰鸣庄严
宣读公告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__呼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
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⑴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⑵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⑶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39;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
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