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教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写好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

《六个孩子的故事》

1、 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 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 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 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 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 ,他们

(时间) (地点) (谁) (做什么)

想 ______,于是他们______。

(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 罗达 甫兰杰克 依沃塞夫 ……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_______,想到_____,还想到______。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法西斯强盗满怀怒火,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14-18节

◆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

2、交流。

安东尼:

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⑵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

◆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

⑷随机指导朗读: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

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弹子

⑵出示句子朗读: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

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

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

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法西斯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

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透过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 甫兰杰克 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作者:伏契克

说明:

在分析与探讨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附板书:

_35、六个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东尼 折刀

罗达 鞋油盒 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兰杰克 弹子

依沃塞夫 哨子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2

《拉萨古城》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三)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精读第二自然段

①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②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③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摸不到蓝天,课时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指名说。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你真聪明真会想,请你坐下,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看谁最先摸到。

F、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G、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H、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2、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A、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

B、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C、那么也请你来读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D、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E、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F、你们感觉怎么样?(评)

G、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觉读读吗?

H、这句话多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3、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

C、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D、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如果老师读得好,你们能给老师点掌声吗?(范读、边出示图片边做动作的读)

D、谢谢你们,那请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甚至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别着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练习。

E、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F、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说,说得好的请他读,说得不好的也请他读读,然后再说)

G、那还有谁想试试的?

H、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多么纯净啊!在河畔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多么明洁啊!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4、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4、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B、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C、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D、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E、老师的感受很你们是一样的。通过他的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F、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句。

G、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能说就指导读: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H、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I、如果说不出来就

a、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b、提出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c、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

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d、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J、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六)指导背诵。

A、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B、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C、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D、(评读)

E、那你们能比他当得更好吗?

F、(有时间再让他们练习)没有时间就直接请。

G、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3

《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爱心,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疑问

1、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正因为我们拥有爱心,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感受过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略

2、师: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真幸福!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一段用关爱与真诚演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出示课件一:课题)

3、激发疑问。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生:略

5、师: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疑问让老师看到了咱们班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快速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生字,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两个主要人物?课文围绕着运动衫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初读要求)

2、学生汇报。

3、归纳提炼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首先写了“我”非常喜欢那件(运动衫),并买下了这件(运动衫)。接着写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又用(运动衫)为康威老先生换购了一双(新鞋),最出乎意料的是康威老先生竟用自己(心爱的小狗)为“我”换来了(运动衫)。

(板书:得---失----得)

三、默读课文,寻找爱的闪现

1、师:课文中洋溢着爱心,文字中涌动着真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去课文中寻找爱的细节。请你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四、朗读交流,领悟爱的丰富

师:有那位同学想带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爱的细节,请站起来大胆向全班汇报。其余同学有不同感受可以及时补充。

(一)找准突破口

1、引导学生找出重点段,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感悟“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我”此时的矛盾心理。(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2、品读描写“我”站在街角时神情、动作、心理的语言。

过渡:“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街角“我”穿着这件漂亮的运动衫,抱着这双没法再修的旧鞋子,心里充满矛盾。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喜欢这件运动衫)

(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运动衫特别喜爱?

1、找出重点段。

(出示课件3: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我一边走,一边想着那件红色运动衫。我回到家,对妈妈说那个小男孩身上穿的红色运动衫以及上面印的蓝色大脚麋鹿有多棒。

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2、学生默读感悟,找出最能表现我喜爱运动衫的词语细细品味。

3、美美地朗读这些段落。

(三)朗读感悟“我”对康威老人真诚地关爱。

过渡:我终于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心里充满了自豪。但当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没法再修时,我心里矛盾极了。来,带着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一起读读(课件4:我在街角抱着鞋站了一会儿,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脚等着我。我瞥了一眼这双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这双鞋子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过渡:经过艰难的矛盾斗争,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又一次走进了商店。来,带着这种坚定一起读读换鞋这一细节:(课件5:我又一次站在商店的门口,把运动衫脱下来走进了商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1、引导学生体会 “我”换鞋后自豪的心理。

2、启发谈话: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点什么?(板书:爱心)

3、感悟售货员的爱心。

过渡:爱,无处不在。它在空气里会化作一滴雨,它在售货员心里也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当我拿着新鞋出现在康威老人面前时又会发生什么呢?后面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四)朗读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康威老人对“我”真诚地关爱。

1、引导学生细读重点段:(出示课件6:我打开鞋盒,那双崭新的软皮鞋呈现在他面前,他那双大手拿着鞋,不停地抚摸着,泪水从面颊流了下来。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抓住描写康威老人的动作(抚摸)、神态、语言的文字细细品味,感悟康威老人的感动和那一片爱心。

3、请生带着这份感动来朗读这一重点段。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师: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爱,使“我”和康威老人心灵相通。爱,在我们心里也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你我的心甜。老师真心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爱心;真诚地祝福大家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节课即将结束,老师想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

爱的小诗

爱是一种付出,

爱是一种关心,

爱是一种善良,

有时,爱还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爱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隆隆严冬里一杯暖暖的茶,

爱是一种献身的勇敢,

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有时,爱更是一种舍弃。

自然因爱而博大,

人类因爱而崇高!

六、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结尾的对话。

师:因为康威老人的关爱,“我”又一次穿上了这件漂亮的运动衫,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此时,“我”会对康威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写写“我”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得——------ 失 ——------得

爱心 爱心

(我) (康威)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状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解题

1.介绍时代背景(略)

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要求:

(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

(2)了解文章主要资料;

(3)给文章分段;

(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

(2)组词:

秦璧击协渑

泰璧缶胁淹

(3)解词:

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五、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讲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后提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样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

二、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资料,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

1.默读第一段。

思考题: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是怎样立功的。

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板书:言行→品质)

2.幻灯出示图片——课文中第一幅插图。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画面上表现的是这一段中哪一小节的资料?然后指名读这一节。(第八自然节)

3.结合这一小节描述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

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应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

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

4.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

三、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资料,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潜力,强化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

2.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借助图片提示,确定此段的重点资料。(第三自然段)

3.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4.教师小结: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认为他是靠一张嘴上去的,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继续学习第三级。

四、读议第三段,围绕“和”字,抓住人物言行,进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贯穿全段的思考题。

3.抓住人物言行,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

教师适时点拨:

①“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立功的情景,再与对廉颇忍让的言行比较,突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教师板书:“顾全大局”

②“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体会;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大作用。板书:英勇善战;蔺相如充分估计廉颇作用,可廉颇却贬低蔺相如的功劳,两相比较,看出蔺相如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务必和好。)

4.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

5.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等教师提示后,学生齐读“我所以……利益”。

6.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节。(引导学生通过廉颇的动作描述,突出他为了国家利益,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师点拨:

①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开始是“很气”,之后又觉得“很不就应”,这是为什么?

②廉颇认识到自己错了,登门请罪,他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看成是罪过?

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学生看图,教师小结

学生齐读“负荆请罪”一节。

五、总结全文

教师提问:

1.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和廉颇哪些高尚品质。

2.这些品质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样明白的。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2、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3、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 、欲将 、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 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

特别注意:啸(xiào)劣(liè)塑(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找出了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二、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要求在说依据的时候不可以说错字音,因此大家在读文时可一定要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读顺呀!(生初读文)

2、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大家找到依据了吗?只读一遍就想说服老师可太不容易了。只有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的语言才具有说服力,所以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生再读文)

三、全班交流,学习课文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板书鲸鱼)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习相关内容:

●认识鲸的大:

1、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

2、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文章是写鲸,为什么要写象呢?这是把鲸与我们熟悉的大象作比较。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我们同学平均体重是40公斤,那头的鲸是我们的多少倍?(4000)最小的呢?(50)十七米长你有概念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写事物。

举例子:

3、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认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及相关特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

1、自由读,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角色转换,老师是养鲸人,你们是鲸鱼,把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说服养鲸人,把“鲸”换成“我”或“我们”。

2、学生汇报:(突出鲸漫长的演化)

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学习第五自然段(鲸用肺呼吸)

1、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2、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表演和介绍、画水柱、朗读等形式)

3、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说明方法:打比方)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学习第七自然段(鲸是胎生的)

1、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2、列数字: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千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过渡:这可真是个学问呀。看来呀,鲸的确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但是它非常地有趣。尽管不是鱼,我还是考虑要养。所以,你们还是从其他方面来想想办法吧。)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

△吃食:

1、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2、说明方法:

列数字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举例子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3、找找有几个“主要吃”?说明了什么?说明文语言准确

4、指导把鲸的大饭量给读出来。

△睡觉:

1、鲸怎么睡觉的?(“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2、师:原来鲸是群居的动物,养一条还行,养多了可真养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说服了老师。这鲸啊,老师就不养了。

四、总结归纳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说服老师不养鲸鱼的过程。

首先,大家证明了鲸不是哺乳动物,接着又从鲸的体积太大养起来不方便来劝说老师,然后又列出了鲸吃得多和不能单独睡觉等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来说明鲸不容易养。大家正是这样,把老师说服了。大家能够说服老师,你首先得感谢文章的作者。他为你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你觉得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将他的资料展现给大家的?

(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

2、师:是啊,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也都是不错的说明方法,今后我们要说明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着他们。

五、拓展知识,提升情感。

1、这几天啊,老师为了养鲸,搜集了不少的资料,现在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好吗?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对鲸的认识也愈来愈全面。(展示鲸的图片)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种类的鲸,有抹香鲸、蓝鲸、瓜头鲸、座头鲸等等。

2、我这儿也有一份资料,请大家听一听。

听了这一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3、再请大家听一听下面一段话。

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受?

(人类是在自取灭亡;伤害动物就是伤害人类自己;鲸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别伤害它!;人啊,住手吧!别再做自掘坟墓的蠢事了!)

4、是啊,鲸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只有保护它们,才能挽救我们人类自己。

六、动笔练习,深化认识。

1、因此,鲸这种动物,就算养得起老师也不能自私地把鲸圈养起来啊!那老师养点什么好呢?

2、小猫也好,小狗也好,老师都没有养过,也不太了解他们。课后,就请你帮老师个忙,查查这些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谁介绍得最清楚,老师就优先考虑他的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8

《牛郎织女(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9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

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0

学生视角:

课文优美生动,定会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学生会对燕子的样子和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感兴趣,更会在图文对照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小燕子;

教学难点:

应如何理解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

教师思考:

燕子是学生都能见到的小动物,但不会用三言两语即把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得如此生动,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燕子外形的描述手法;注意图文对照,找到与文中相对应的燕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与文中的语言比较,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准确;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设计特色: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1.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

(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教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1)有能力自学生词。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词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些什么讲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路;

(重视学生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思考过程的遗漏之处。)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俊()凑()谱()沾()

竣()揍()普()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你都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哪些内容?

2、回答上节课我们未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解决。

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其表现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样,可以概括地说,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

(学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也可以画画,简单的几笔勾勒,还可以用朗读等自己喜欢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3、喜欢这段吗?为什么?

(经过上个问题的铺垫,自然引起学生对这一段落的&39;注意,也自然能体会抓住特点、语言简洁的好处。)

4、你还喜欢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自由鉴赏的空间,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自由结组,第二自然段,拟人的写法写明艳的春天,燕子助春天展示生机;第三自然段,写燕子飞翔的姿态、速度等,抓住掠、一转眼、沾、停等词语,写出燕子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句话,这一比喻句不仅形似,更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学生的学法也自己选择,可以读、可以画、可以说,从各个角度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5、学生汇报。把黑板交给学生,小组可以边讲,边读边展示,(教师要肯定地听,建议地改,指导地读。提倡和鼓励其他的学生边听边修改与补充。同时,把学生讲解过程中理解了上一课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擦掉。)

6、朗读比赛。

(欣赏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独特的语盲魅力,就要把这些读出来,感受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无疑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操的好办法。)

三、总结

教师、学生分别从总结中再次感受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仿照句子特点写句子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五、实践活动

在光彩夺目的春天里,岂能只有小燕子为它带来生机,我相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为美妙的春大带来生气,说说你观察到的,再把它有条理地说下来。

1、训练点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训练目的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进行迁移,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训练过程

(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____标出。

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新旧比较,知识迁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1、介绍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14再见了,亲人

战役友谊跺脚噩耗硝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共3页,当前第2页123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小金花

16再见了,亲人大嫂

大娘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2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3

一、课题内容简介: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初步感受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此,喜爱古典名著,开始阅读古典名著的旅程。《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特点的读书方法。

4、懂得“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从小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四、教学难点是

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五、学情分析

上课班级新家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本地的农村孩子,还有十几名外地借读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本性纯朴,学习踏实,有比较良好的学习品质,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课上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师的主指导下积极思考。五年多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具有初步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能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主题,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但农村孩子由于条件所限,语文课外知识较为匮乏,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只有极少同学知道一些《史记》的作品,对廉颇和蔺相如的深刻了解普遍缺乏。接触本组课文后,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开始对人物有些了解,通过引导产生了想对历史人物进一步深刻了解的欲望。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师:《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师:课文还讲述了将、相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

2、抓住不和,引出矛盾

师:题目中的这个“和”字是什么意思?(和好)有和好就有“不和”文章有一处直接写了廉颇特别不服蔺相如,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师:廉颇认为蔺相如封为上卿就靠一张嘴,你同意吗?那他凭的是什么呢?你们要从文中找到依据,那么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文中做批注。

3、读解感悟文意

生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蔺相如的什么?(智慧)谁能把他的智慧在读一遍?

师:“我一定把璧送回来”体现出蔺相如说话的坚定。

生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看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使了点计策,说璧有点小毛病。

师:蔺相如此时抓住了秦王的心理,说明了蔺相如的?(机智)再读

生3: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你是怎样批注的?

生:“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明蔺相如很勇敢,都不顾自己的生命了。

师:说得太好了,蔺相如很勇敢,面对强大的秦王他临危不惧、毅然决然。那么谁能把他的勇敢读出来?(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重点读了撞碎,看出了他的勇敢。(生再读)

师:我们看“撞碎”这个词,除了看出了勇敢,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蔺相如很机智,他看出秦王很喜欢这块和氏璧,不可能让璧撞碎。

师:你说得太好了,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用撞碎璧来威胁秦王。所以在读的时候除了撞碎,我们还要突出哪个字?(璧)谁来读一读,表现一下蔺相如的机智。(生读)

师:读出了蔺相如的机智,那么同学们这句话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直气壮),什么叫理直气壮?(有理由有气势)那么这句话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说,谁来读?(生读)

师:理还不够直,气海不够壮,谁再来读?(生读)来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突出重点词,比较缓慢。

师:蔺相如是一个外交使臣,面对秦王他不会那么咄咄逼人,那么谁能既不咄咄逼人,又能读出他的理直气壮?(生读)读得有进步,谁再来读?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有理、有力,然而作为一个外交使臣,他还要讲究礼节,从哪看出来的?

生:通过“您”,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蔺相如作为外交使臣,他不会做让国家丢脸的事,那么同学们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他的有理、有力、有节。(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了蔺相如的语言来感受到他的机智和勇敢。那么你能不能再结合蔺相如的动作和秦国、赵国所处的环境再来说一说他的机智勇敢?(生说句子)在这机智勇敢的背后是怎样的感情?(爱国)

师:在机智勇敢的背后是蔺相如的一颗爱国之心。那么我们带着这种爱国之心,看看蔺相如是怎样面对的。(齐读)

师:当赵国使臣和赵王无计可施、进退两难之时,蔺相如想了一会胸有成竹的说……

面对贪婪的秦王,蔺相如是上前一步,沉着镇定地说……

当蔺相如把和氏璧稳稳地拿到手之后,他理直气壮地逼迫秦王说……

当他把和氏璧安安全全地送回赵国之后,他是大大方方、无所畏惧地说……

师:同学们,第一个情节蔺相如受赵王所托,把和氏璧护送到秦国,我们给它起一个题目叫做护璧,那么第二个情节的题目是什么?(取璧、撞璧、送璧)

师:通过护璧、取璧、撞璧、送璧这几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为了和氏璧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表现了他的?(爱国)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就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之后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师:那么在渑池会上,你从哪看出他不仅凭的是一张嘴啊?

生: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蔺相如怒发冲冠,离秦王只有五步,五步之内,相如欲血溅秦王。秦王左右拔刀相见,蔺相如的眼睛睁得如铜铃般大,大喝一声,谁敢上前?秦王的侍卫都不敢动。于是秦王不得不击了一下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之击缶。(生读)

师: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蔺相如是如此的无畏,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大义凛然(生读)

师:为什么蔺相如不惜以死相拼,也要秦王为赵王击缶呢?

生:秦王让赵王鼓瑟,这侮辱了赵王……瑟和缶都是下人用的。

师:所以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谁把这句话再读一读?(生读)

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件事当中,蔺相如表现得都如此的出色,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时候廉颇不高兴了,他是怎样说的,这就回到了课前我们所讲的,谁来读?(生读)

师: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句话传到了蔺相如耳中,蔺相如对廉颇是避而不见,即使见到了也是避而远之,这是为什么呢?

生: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师:大家看这两段话,这两个人所说的话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廉颇计较的是个人利益,而蔺相如时刻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分析两段话“他蔺相如”“廉将军”)

师:他们一个是轻视对方,一个是尊重对方。这番话又被廉颇听去了,他心理很过意不去,于是他脱下了百战沙场的战袍,也脱下了他身为大将军的赫赫威名,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家门口负荆请罪。书上并没有详细些这段对话,那么你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廉将军,有失远迎,您身背荆条,这是为何?(蔺大人,我以前很自私,请您原谅,您用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将军严重了,您这样做相如实不敢当,渑池会上如果没有您的大军,我也不能保赵王全身而退。(我真是愧对您和赵国啊,以前我以为您不惧怕我,才说了那番话,真是不应该啊)让我们一起来保卫赵国吧。

4、练习拓展评结

师:将相和则国家和,国家和国家才能兴旺发展。同学们,你们觉得廉颇有怎样的精神?(知错能改、敢作敢为、能屈能伸)那么在知错能改的背后你又能看到什么?(对赵国的忠诚,爱国)正因为他们两个都爱国,才使将相和成为一段千古的佳话。

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蔺相如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赵国廉颇也知错能改、能屈能伸。文章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什么关系?(生答)

师:三个故事是因果关系,当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篇,这就是《史记》的精妙之处。我们再来看课题将相和,这个和字还只是和好的意思吗?(和谐)将相和则国和,将相和,国兴旺。(齐读)

七、板书设计

将相和

和不和和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发展

原因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演示文稿(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演示文稿: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出示文稿

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演示文稿(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4、课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5、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6、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演示文稿: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演示文稿: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演示文稿: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5、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6、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演示文稿: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演示文稿: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演示文稿: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学五年级简单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事,赞扬了老红军()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2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