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写好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国名和首都。

2.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3.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国徽,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祖国

1.老师讲授“祖国”的概念,用学生已有的“母亲”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国的概念。

2.祖国在哪里:用地球仪让学生知道祖国的大体位置。

二、读熟并记住三句话

1.教师教读三句话。

我是中国人。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全体读、比赛读、比赛背诵等形式,让学生熟记这三句话。

3.播放祖国__、长城、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图片,让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与美丽。

三、认识国旗、国徽

(一)认识国旗

1.出示国旗图片。

2.从色彩、形状、图形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并说一说。

3.讲解国旗的红色和五颗五角星所代表的意义。

4.画一画国旗。

5.欣赏图片,说说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国旗,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国旗。

结论:国旗代表国家,我们要尊敬国旗。

(二)认识国徽

1.欣赏国徽图片,从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说说国徽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__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国徽也是国家的标志,我们要尊敬国徽。

3.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图片展示、学生议论)

四、学唱国歌

1.教师介绍国歌。

2.教师教读国歌歌词。

3.播放国庆节升国旗唱国歌、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歌、奥运会体育健儿夺冠唱国歌等视频,让学生跟着学唱。

4.课堂展示唱国歌。

五、参加升国旗仪式

1.为什么要举行升旗仪式。

2.观看视频:__升旗仪式。

3.阅读并讨论课文16页,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行军礼、一般人行注目礼。

4.教师示范立正、行注目礼,学生互相学习、规范行为。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歌唱国歌。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的资料。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纪念名人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所立的碑叫纪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疑问并加以思考。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习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1.“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究。

(1)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会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习。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为什么?(穿、披、裹……)

(2)探究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b.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及动作表现了将军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因而对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②感悟本文欲扬先抑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假如开始将军就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课文的中心是赞颂军需处长,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将军?

③指导朗读,读出将军的感情变化。

(3)探究问题3时安排3个环节。

①请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句话照应?(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③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理由。(a.有像军需处长那样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干部。b.有关爱战士的首长。c.有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硬骨头战士。)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答案,体验成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学写碑文。

军需处长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要在他牺牲的地方竖一座有形的丰碑,你认为碑文应该写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男生34人,女生27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较均衡,大部分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有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应付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孩子的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还是不够理想,有待加强训练,努力提高。从上个学期末的考试来看,达A率较低,及格率92%,整体成绩不够理想,落后面较大,各个方面都要加强,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7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主题分别为: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课文后的作业题除朗读、临写等常规训练外,还有常用词语的训练(比较近义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局部仿写练习。另外,本册向学生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习作7课,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综合练习7个,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与本单元课文有一定联系,但更大程度上带有举例性质,因此,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延伸。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多种活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22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4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文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五、学困生转化: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有的甚至处于滞后的状态等。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去转化后进生:1、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2、在课后多关心后进生。3、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提高学习兴趣。4、开展帮扶活动,共同进步。5、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等。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4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

知识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学习一篇历史故事《西门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题目是《猎人海力布》

解释什么是民间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会认读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从哪到哪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品味词句,学习品质

1、请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

2、思考下面问题,从文中找到答案,想想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海力布为什么只要龙王嘴里的宝石?

海力布知道说出鸟儿的话会变成石头,为什么还要说?画出在灾难来临前描写海力布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从中看出海力布有什么好品质?自由发言

3、海力布能这样做,是一时冲动吗?他平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来读读,说说。

六、谈体会

七、复述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形近字:胶()堪()多音字:晕

绞()甚()

理解:疲惫不堪什么样?

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提问:“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4.指名读文,互相评价。

四、反馈检测

1听写生字。

2练习册第39页1、2、3题。

板书设计:18、虎口藏宝

发现胶卷

藏胶卷

保住胶卷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2.画出文中有关人物心理描写与动作的句子。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展示,深入学习.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纳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纳塔莉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天真、爱动脑筋)”

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机敏、果断)

“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聪明、机敏、果断、勇敢)

“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体会

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朗读。

⑵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⑶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四、反馈检测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18、虎口藏宝

天真、机敏、

聪明、勇敢

课后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纳塔莉身上的品质;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具体体现这些高贵品质的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分享在纳塔莉身上学会了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不足是当学生交流自己学习成果时,应该在精彩之处多作停留,深入词语理解、朗读,体会,而不是一语带过。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词,读准字音“鲍、仲”,理解“形影不离、真心待友、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成语和名言。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认识一对朋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习生字鲍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朋友)

3、文中鲍叔牙的朋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认识了这一对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谁能说一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习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交流句子,说说理由。※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为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诉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第二件事情

1、小组学习,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注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致。

2、反馈※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四、研读第三件事情

1、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2、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有的说()

3、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你留下吧。”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他会如何想?鲍叔牙()

5、师:于是就在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朋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然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

6、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辅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五、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亲密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一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作业设计:

1、听写27课9个词语,家长听写并签字。

2、完成27课上海作业。

3、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

4、预习28课(听录音,熟读课文,解决不懂的字和词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7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39;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教后记

优点: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8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

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和谐素雅)

二、引入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三、学习课文6-8节

(一)学习第6节

1、(出示第六节)

2、教师引导:

(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

(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

(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图片)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二)学习第7节

1、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2、(出示第七节)这幅画也很美,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交流)

2、引导:

(1)白鹭独自站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白鹭也随之轻荡,就像荡秋千一样轻悠自在,课文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你能把它读好吗?指读,再指读。

(2)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吗?它或许在干什么?(图片)

感人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耐人寻味。想着白鹭黑亮的眼睛,读好这句话。

3、总结:(播放课件)天刚放亮,白鹭就舒展开沉睡了一夜的翅膀,欣欣然飞向蓝天、碧野、树丛,洁白素雅的身影在天地间点缀出迷人的景致,就像这小树绝顶的瞭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配乐)

(三)学习第8节

白鹭的美远远不只这些,(播放课件)斜阳中晚归的农人,村庄里袅袅上升的炊烟,再加上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怎不让作者看得如痴如醉呢?让我们一起也来享受一下这乡村的一大乐事。齐读。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诗意。你能为这幅画配上相宜的诗句吗?

(四)小结

(图)这清水田里的钓鱼,这小树绝顶的瞭望,这黄昏空中的低飞,分明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这图画因为有了白鹭而成了一首首素雅的诗,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缓缓镌刻,宁静、灵动、高雅、悠然,所以我们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这三幅画面,包蕴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其实,在白鹭的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远不止这些,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白鹭的生活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简单描述。(嬉戏翩翩起舞......)

四、学习第9节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的外形这样和谐素雅,行动这样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无声的歌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看着这一首无声的歌,想象着它每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请你用笔把它写下来,写一句两句就可以了。

2、学生充满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3、老师看了这些画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写了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像画一样悠然

似歌一样优美

如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上

自由舒展

悠然地

把一方净土点缀成

难以言喻的仙境

4、小结:白鹭美吗?妙吗?我想现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感受浓缩到这句话中。齐读: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谐、素雅。

清水田里的钓鱼,

小树绝顶的瞭望,

黄昏空中的低飞。

......

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五、拓展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首美不胜收的诗。其实,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把白鹭当作吟诵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鹭鸶》:

鹭鸶

杜牧

霜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齐读。

点评:杜牧写的群鹭,是一种热烈的美,郭沫若写的是一只两只白鹭,是一种高雅脱俗的美。两文所构成的意境不同,也体现了两人不同的心境。

2、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有什么动物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会想到它--像诗一样精巧的,韵味无穷的白鹭。

六、作业:

1、背诵文章的.优美章节。

2、用诗一般的语言赞一赞其它小动物。

试试看,祝你成功!

板书:16白鹭

和谐素雅

白鹭钓鱼图

精巧的诗白鹭瞭望图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低飞图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0

一、教材分析:

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含混的,太多太多。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遭。

二、备课难点:

不仅难在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上--课文这一节写得含混不清,语序错乱,因果倒置,与史实出入很大,处理起来很困难。--说白了,酷刑是他自愿选择的,苟且偷生,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牵挂。思想斗争应该是受刑之前就开始的,生存还是毁灭?应该根源于汉朝的法律: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考。

1.展示《史记》,走近司马迁:

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

⑵揭示课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⑴根据自测汇报读书。(组织学生互评--好的鼓励,不过关的全班学生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⑵初步尝试个性化朗读要求:呈现:读出思考--既要尊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

①理解课题内涵: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发愤。

②感知整体构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围绕着发愤;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每一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哪几节可以合并起来?

3.探究文字韵味: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引导梳理问题: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如果作为读懂的内容汇报,就直接循着学生的思路开讲。)

(二)感受发愤的原因。

问题一: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从哪儿看出来?(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

㈠在家学渊源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发愤的条件—指导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组织交流:

⑴龙门:

①读出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读相关内容。

②读出思考:a.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他在想什么?(成龙的理想)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

⑵四处游历:

①读出内容:20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

②读出思考: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结合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条件:

⑴引读:所以,他才有可能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生的。)

⑵探究:请注意几个数字:18年--一部史记,仅仅用掉他18年的时间吗?(体会厚积而薄发,实际上,他是用上一生去写作。)60岁--实际上没有那么大,他大约只活了四、五十岁。

㈡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

1、指导朗读:

⑴指导读好父亲的话:万般情怀言辞中。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

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⑶读出父子情深(引读):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⑷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动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现),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18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52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三)探究发愤的过程:

问题二: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哪儿令你感动?(交流时)

1、历史材料尽量让学生去补充,补充不出来的,教师讲。)

㈠飞来横祸:--汉武帝好大喜功,经营西域告一段落,又派遣最宠爱的夫人之兄李广利做统帅,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副将直捣单于老巢。李陵带兵五千,异常勇敢,深入敌后扎营,遇敌八万人,转战十余日,歼敌万余人。终于因为矢尽粮绝,外无援兵,内有_细,战败被俘。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愤怒,朝臣诽谤。司马迁看不过胜时朝贺败时毁,虽然自己和李陵并无接触,但是根据平时的观察,非常赏识李陵的为人:侍母孝,待友诚,轻财、谦虚、甘居人下,却时时想着报效祖国。司马迁认为他有国士之风,认为李陵被俘,生死未知,但绝不是贪生怕死,对朝廷不负责任,或许另有苦衷。再者说,他杀伤万余敌人,功过足以相当。认为李陵失败不是他的错,有可能假降,饲机回报,要武帝等等再说。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他有意替李陵辩护,打击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而把他投入监狱。

㈡酷刑:什么样的刑罚称得上酷刑?想象一下,会受到什么样的酷刑?

⑴了解真实的历史: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然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⑵了解真实的想法:身非木石,牢中的司马迁矛盾极了,他一定在想—

㈢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39;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39;

⑴读出血溅墙头的字后意思:

①走进人物心灵:假若不选择死亡,就只能接受宫刑,成为不男不女的太监。悲愤交加中,他想血溅墙头的,仅仅是他的生命吗?(做人的尊严,积淀的信仰)

②把体会送进去读。

⑵读出初步理解:

①司马迁的想法,你懂吗?懂得了什么?

②读出自己的理解。

⑶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①让我们来听听司马迁的内心独白吧: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为什么去死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脸面受辱,其次是不让别人用文辞和教令来羞辱,再次是身体被捆绑受辱,再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带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头发、颈戴铁圈受辱,再次是毁伤肌肤、砍断肢体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受辱到顶点了。所以,古书上说:刑罚不用在大夫身上。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投身在无用的文辞之中,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自黄帝轩辕,下至当今,写成了十表、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

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正好遭到这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确实是想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把它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让它在通都大邑之间流传。那么,我就可以偿还从前受辱所欠的债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讲,很难对俗人说呀!

②读出对司马迁新的认识。

⑷读出深层理解:

①士可杀,不可辱,不是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他怎么会想到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然而,这奇耻大辱却是他自己选择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把体会送进去读。

㈣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⑴看看书上的这幅图—

①他的心就像座下的草堆一样蓬乱,挣扎着,不停地对自己说:……他仰望苍天,好像看到了冥冥中的父亲……他透过监狱的铁窗,好像看到了滚滚黄河边遥远的龙门……他还在想……引读:是啊,他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尊严的人,他不是神仙他不是行尸走肉,他不能心静如水。写着写着,他恍惚了,不由得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他的汗哗哗而下,湿透了头发,湿透了衣服,他多么想……但是,他又想到……

⑵指导朗读:

①每一次主题说话,就把看图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反复练读。

②齐读第三节: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哪怕是精神的摧残,哪怕是人格的剥夺,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司马迁的信念--齐读。

(四)思考发愤的结果:

㈠引读最后一节: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⑴18年,和毕生不是矛盾吗?

⑵为什么说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呢?

㈡引读全文,练习说话:回过头来看吧—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司马迁—听着父亲殷殷期待的临终遗言,司马迁—想着蒙受不白之冤,忍辱含垢的司马迁—就这样,他用如椽的大笔,写下了这部—就这样,他为了这项不朽的伟业,一次次咬紧牙关,强行嚼碎了他作为男人所遭受的天大的屈辱,用写下了。

㈢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写好读书笔记:

1、再次呈现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谈谈理解。

2、推荐书目(呈现阅读片段):《史记》: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52万5600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写_佞,无不酣畅淋漓,跃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司马迁》:两千多年后,有个叫高光的作家把笔伸向了司马迁,然后向世人交出了一部与《史记》的文字量几乎相等的长篇历史小说《司马迁》。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诉人们司马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作《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之中和之后,其内心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煎熬和震颤。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并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将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放置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们在迷茫、在徘徊、在选择,同时也在自我袒露与解剖。

3、回过头来看课题。这发愤二字,究竟隐藏着那些东西?

4、你从司马迁的故事中,读出了哪些思考?指导写作读书笔记。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ō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4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五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5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古人用了很多诗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前学生做了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