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会流利读外国的名字。
2、自主尝试以人物 事件为纲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受孩子舍与不舍的心理。
4、感受孩子们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对法西斯的恨。 教学重点: 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舍与不舍的心理。
教学难点:
自主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感知大意。
1、课件演示,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我就知道你们的生活肯定很幸福,无忧无虑,然而世界并不太平。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这张张图片,因为它诉说着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当你看完之后,想一想,你觉得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2、导入:是啊,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懂得应该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我们这里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善良孩子,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3、出示课题,师:首先我们来认识这里六个孩子。板书人名:甫兰杰克 安东尼 依沃塞夫 罗达„„还有两个没名字的孩子,(读人名)。
4、师:一天,这些爱玩游戏的孩子们被一张报纸给吸引了,这是怎样的一张报纸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学习继续事件“起因”的句子。师:这是怎样的一份报纸?出示句子。
(1)师: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尤其是读准词语:爱里哥埃德。
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3)说说读后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读通下面的句子。
(1)导语:六个孩子看了报纸后,他们知道——,他们想——,他们用什么来帮助西班牙人民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男生分别读第5至10节;女生分别读第1至18节
(4)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大意: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些什么。
(5)师小结并过渡:是啊,为了西班牙人民,他们捐出了自己的玩具,在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举动深深打动了我们,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往下读。 三 精读课文,品词赏句,领悟中心。
1、自读课文第11-18节,要求: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描写孩子们感人举动的句子,圈圈划划,写上一点批注。
2、交流。预设:(重点学习第)
(1)孩子们把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放在人行道上。
① 理解:“所有的钱”是多少?——半克隆;克隆是捷克货币的名称,也叫克朗,半克隆相当于0.5元。
② 朗读体会孩子们令人感动的举动——倾囊而出。
(2)“我们明天再带来。”其中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地说。
“不,还能拖到明天吗?”甫兰杰克摇摇头,大声说。
① 理解:“没有把握”、“大声说”——写出了不同孩子不同的个性。练习上文理解“还能拖到明天吗?”的含义。
② 朗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笔下的孩子纯真而可爱。
(3)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把刀卖掉?孩子们都惊奇地望着他。这简直叫人生气。他们把安东尼的刀看作是一件宝贝,每个人都幻想拥有那样的刀。它好像一把骑士的剑,甚至能用它来宣誓。但是他们明白了安东尼的话。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的孩子也站起来了。他们紧紧地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像孩子们平时做惯的那样,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① 理解“犹豫了一下”、“又加上一句”等语句,体会安东尼的矛盾心理——为了那些爱里哥埃德的孩子,他毅然捐出了心爱之物。
② 理解描写孩子们“惊奇”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孩子的表现衬托了“折刀”在安东尼心中的位置,以表达他捐物的诚意。
③ 理解描写甫兰杰、孩子们表现“庄严”的句子,尤其是“破折号”后面的文字——突出大家对安东尼的佩服与敬重,进而理解捐助活动的意义。
④ 朗读,体会句中叙述语的作用,读出“他”的矛盾心理、孩子们从“惊奇”到敬佩安东尼的心理。
(5)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洋铁的鞋油盒,放在安东尼的刀子旁边的地上。……罗达惋惜地紧握着十三粒玻璃弹子。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洋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样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①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作者对孩子们举动描写的方法,再次感受安东尼“举动”的影响力。
② 朗读,体会作者笔下的孩子纯真而可爱。
3、练习说话(也可以动笔): 罗达惋惜地紧握着十三粒玻璃弹子,他惋惜是因为 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想: 。于是,他 。
4、小结:他们是一些穷孩子,这些都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他们是多么舍不得,但是他们还是最终做出了都捐出来的决定,那是因为————因为他们觉得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帮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多么神圣、光荣的事情。所以他们沿着„„ (师停顿,学生接上引读)他们„„,朝老依查克的铺子走去,好像„„
四、总结全文,延伸课文,深化课意。
1、学生练笔:填补课文空白练习——进行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补充孩子们和老依查克之间如何进行买卖的)
2、提供原文供学生课后阅读,了解人间善良。
3、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人性的善良,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人心底都会呼喊同一句话:不要战争,要和平。(出示幻灯)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充满爱,才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六个孩子的故事
人物 事件 罗达 弹子 安东尼 折刀
甫兰杰克 鞋油盒 依沃塞夫 哨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2
这是一篇描写北京老四合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课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它清新流畅、朴实的文字做吸引。从课文中读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属于孩子的,阳光的,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上完这一课,我感慨颇多。
首先,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的氛围,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这种快乐,其实作为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有和作者相同的体验,比如,在学生谈体会的时候,有学生说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犹如再现了作者的小时候。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干情,学生感悟的很好,这一环节完成得不错。
其次,课堂上,我调动了学生所有的感官,听,说,读,写,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悟文本的内涵,通过多次的朗读和表达,学生的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相信经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突飞猛进的。
我们说“语文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仍有遗憾。
1、我努力践行着“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在课堂上,因为这节课有领导听课,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动起来,没有能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得课堂当中呈现的多是优秀学生的表现,没有考虑的学习稍有困难的学困生,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我都会努力,让全体学生共同的参与。
2、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没有激发性,这也许是课堂不够活跃的原因。我知道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39;一种有效的办法,并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上做得总欠火候,在学生回答的精彩的时候,我总觉得对学生的评价缺点什么,现在想来,评价不仅仅是语言的评价,或许,老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更能激励到学生。我将会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3
一、教学内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重点词语,联系文本,渗透汉字文化教学,注意“爱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构词特点。
2、文章:此文浅显易懂,文章层次富有条理,详略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全文以“落花生”为线索,重点围绕“议花生”展开了论述,使人读后便明白一种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结构的文章,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围绕重点内容选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处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学生将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文章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
2、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只是第一层面的理解。做讲体面,石榴、苹果、桃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即,做又要讲体面而又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理解。理解许地山的父亲为啥希望他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第四层面的理解。
三、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fù)[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型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思维体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接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桃、石榴、苹果一样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不对。]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即要做一个即要做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⑥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为了给学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说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二是,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2、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谈做一个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5
教材简析:
梅花凌寒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溶于一体,梅花魂已经注入老人的生命中.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搭建对话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结合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与文字为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反复中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学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难点:
1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设计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1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配上《梅花三弄》音乐)。
2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坚。”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4出示课题《梅花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1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梅花?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朗读体会,边读边想,读出梅花的冷艳与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格。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几件事,哪几件与梅花有关,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是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3读最后一段,谈谈读后感受。
(1)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外祖父和梅花的关系,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留置问题,布置作业
1小结
2抄写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收集热爱祖国的词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认读词语,谈话导入
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
1再读课文,你觉得那几件事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独处体会和感受。
2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的朗读里,我分明感受到你们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梅花,走进外祖父的心灵深处把!
【一字一句总关情。引导关注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的灵性,提升人文素养。】
3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点指导: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②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的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情的爱梅之情啊!请你独处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呢?”
①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
②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话语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
学生朗读体会。
4紧扣三个“!”,体悟“赞梅”之意。
(1)品读13自然段:
①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相继引出13段)
②细细品味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稀罕的。
③你能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来谈谈梅花的稀罕吗?
④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你还能用哪些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
【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引导学生把平时的积累灵活的运用道具体的语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
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⑤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机理解“秉性”。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⑥外祖父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⑦引发思辨: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喜爱,为什么还要赠给莺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在教学“离别赠图”时,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采用“自学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方法,紧扣“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2)朗读体会:让我们饱含深情,在读这两段吧。
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
过渡:在莺儿的心中,外祖父还有一些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你们发现了吗?请大家在默读课文,看看外祖父还有哪些怪举动。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1)读第2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
(2)字字思乡,句句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呢!外祖父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莺儿到的不懂什么呢?
(3)你们懂外祖父的心思吗?请你告诉年幼的莺儿,为什么外祖父常常教她读唐诗宋词,还经常落泪呢!
(4)朗读体会。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1)师朗读第4—11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交流理解:如果你是莺儿,你看到这情景,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吗?
(4)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的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
(5)朗读体会感情。
3送别情人,思归难归。
(1)自由朗读第14、15段。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品悟“血”色梅花。
①外祖父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腊梅有黄色的,粉红色的,雪白的。)
②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播放录音)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③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诵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
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即时拓展,加深体验
1、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但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却随着“墨梅图”和“血色梅花手绢”回到了故乡。面对着这幅墨梅图和梅花手绢,你最想在上面题上一句什么话呢?
2、同学们,当莺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仿佛看见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3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异国他乡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在《梅花魂》的教学后,让学生阅读《故乡》,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我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1、梅花,我们的国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悠悠华夏史,梅花精神传!“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
2.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背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黯然(民族魂)失声
泪下分外痛苦
爱惜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适当地做好积累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这样的“老话”。
情感态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几句“老话”让学生读读,说说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吗?
2.议议这些“老话”,看看这些话是否说得有道理。
板示课题:30语言大师
3、读读课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课题的含义。
二、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交流读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特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任务的特点。
5、指导学生为课文划分段落。
学习课文2、3、4小节,体会奶奶那些“老话”的含义。
1、指名读读2、3、4节
2、找到奶奶说的“老话”,用线在书上划出。
3、在黑板上出示这几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昨晚迟起百病长。”“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请学生读读这句话,议议每句话的意思。
5、再去读读课文2、3、4节,说说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6、拓展练习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
a)组自学第5节i.读读课文ii.说说奶奶还说了哪些“老话”?iii.议议每一句“老话”的含义。
b)全班交流
c)发挥想象,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奶奶的这些“老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外拓展:
1、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
2、让学生议议它们各自的含义。
布置作业:
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7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透过读和想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
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4 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 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
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2 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
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
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
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
3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
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
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
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
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
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
4 教师设情境朗读:
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
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
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
5 师导:李博士如此的沉着、无私,真让我们感动不已。那台湾青年的哪些做法或想法也感动了你呢?
6 学生反馈:
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
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
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
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
7 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
8 师导:在这场灾难中,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花莲,一座座房屋倒塌了,
一座座桥梁断裂了,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时候,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
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
9 引导想象
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反馈:流出了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
师导: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了希望,流出了期待,那小钱又是怎样满怀着希望的期待呢?
10 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
11 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
12 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
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
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
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
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
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
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
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
13 小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无私和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他们,
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
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
四 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
学生齐读
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师导:同学们,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是他们的爱心给了
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
2 讨论: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样感谢他呢?台湾青年又会说些什么?
3指名反馈
4 教师小结
六 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
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七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积累爱心名言警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8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那里能够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二、主角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向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必须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这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取一个主角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资料,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感兴趣的同学能够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之后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之后怎样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 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 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 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
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0
阅读目标:
1、以“童话”为主题,让学生忆童话、看童话、讲童话、学童话,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2、通过指导童话《龟兔赛跑》,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阅读重点: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儿童歌曲碟片,图片,学生的课外阅读宝袋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童话《龟兔赛跑》。
阅读程序:
一、课前活动热身
1、歌曲唱童话。(我唱你猜)
2、图片,影片忆童话。(我画你猜)
3、关键词语聊童话。(我说你猜)
二、读书印象——走进童话《龟兔赛跑》
1、谈话导入
2、推荐童话作品《龟兔赛跑》。
1)介绍目录。
2)、谈读书印象。能说说拿到这本书时,给你的第一印象吗?
三、欣赏性阅读——我的表情我做主
1、归纳常用的读书方法。课件出示
2、介绍创意读书方法:表情符号,表达阅读时的心情。
3、学生尝试,边读边画。
4、我读你猜。
5、同桌练习。
四、自主性阅读——我的感受我来谈
1、引出话题。
师:你们的朗读太精彩了。但老师心中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能帮助我找到答案吗?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等会儿,告诉我答案,好吗?
(1)兔子为什么邀请乌龟和它赛跑?
(2)兔子为什么会在比赛时睡着?
(3)乌龟为什么累得不行了,还要坚持继续爬行?
(4)为什么最后乌龟跑赢了兔子。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辩论:假如你是这只乌龟,你会接受兔子地邀请参加比赛吗?
4、师小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或者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5、小结读书方法:刚才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再一起解决了,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它叫提问法
6、移情想象。
五、拓展阅读——开启阅读途径
1、推荐同类美文。
2、了解阅读途径。
3、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
人们常用以下几句话来说明书的重要性.。谁来读读?(课件展示谚语)
读书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4、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师:孩子们,我们的读书还只是刚刚起步,希望大家把读书当着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
六,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制作书签
课后收集读书名言制作成自己喜欢的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相约名著
活动目的:
1、了解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鼓励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读书情趣;
2、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3、让学生在体验读名著、赏名著、演名著的快慰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表
2、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内容和方向,指导阅读方法;
3、准备自编自演小品《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
活动步骤: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
一、走近名著,亲近经典
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
过渡:一提到文学名著,每个同学都能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
学生1:长大后,我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懂得了“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于是,我放下童话,走进名著,在另一种书籍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于是,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一切闲暇的时间里,我在《红楼梦》里做客,去《水浒传》中感受,上《西游记》来游览,到《三国演义》串门……
学生2:我喜欢在阵雨后的夏日,翻一翻《红楼梦》,不仅宝黛的爱情故事令我悲叹不已,书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教会了我认识纷繁杂的大千世界,世事的沉浮,让我有了一份平淡的心境。
学生3:我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没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那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历尽了人世沧桑,终于在合家团圆之夜离开了这个黑暗的世界。在她有生之年,她只能拥有美丽的梦,但梦终究是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我心中不禁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也为她摆脱这种黑暗的生活高兴。
学生4: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陆离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过渡: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对自己心目中的名著经典也有很多的话想要说。
2想一想,我记忆里的名著逸事
学生5:公元1605年,西班牙王宫院墙外的街道上,一个年轻人正手捧一本书边走边读,不时地手舞足蹈,并哈哈大笑。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三世站在王宫阳台上看着这一情景,对身边的大臣说:“你们看那个青年,如果不是有神经病的话,那他一定是在读《堂吉诃德》。”大臣们忙派人去问,那青年果然在读《堂吉诃德》。这个故事说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经出版,就震动朝野,十分受人欢迎。事实上像《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文学名著都名震中外,影响深远,它们都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甘露,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学生6: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西游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游途中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路上,这个和尚经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了很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头狮子和三只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和几座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游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他一口气吃了四个西瓜,把和尚、用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他调戏了七只,被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仆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挑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和尚花了13年才到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象得了宝贝一样凯旋了。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个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学生7:名著内容浓缩成一句话。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过渡: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二、走进名著,走进名人
3夸一夸,我喜欢的名作家
学生8:名著的作者在我们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我喜欢在明净的秋阳下,倾听泰戈尔的诉说、走近徐志摩的康桥,那悠悠的文字,或酣畅淋漓,或行云流水,总会让我有太多的泪水与感动。也喜欢在初雪的冬日,读林语堂、读钱钟书、读刘墉,大师们豁达的胸怀、睿知的灵性,使我的头脑更灵活、心灵更善感,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五彩缤纷,充盈、生动而美丽。
学生9: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学生10: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作家,他的高超的,无与伦比的写作技巧,他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对社会丑恶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态度与变革思想最终成就了〈〈复活〉〉这不惊世骇俗之作。他写〈〈复活〉〉前后花了十年。虽然大量引用〈〈圣经〉〉章节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不彻底的宗教观与精神苦闷,看不到更新更远的社会前进之路,但毕竟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已在巨大的转变之中,反映了他对旧制度的否定与极力思变的革命精神。
过渡:藏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歌德更是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此话在这儿得到了验证。
4议一议,我喜欢的名主角
学生11: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没有《西游记》当然不会有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横空出世,《西游记》更加熠熠生辉。孙悟空其实是一个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学生12: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学生13: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过渡: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过渡:下面我们去看看由我们自己根据课本自编自演的名著精彩片段。
三、走向舞台,演绎名著
5续读名篇拓展延伸
学生按照要求写好课本剧剧本。
学生14:《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学生15:《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课本剧。
6、活学活用自编自演
学生小品表演名著经典片段。
学生组1:表演滑稽剧《皇帝的新装》。
过渡:古希腊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宝贵的珍宝是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书籍,今天我们更能把这种知识用剧本表演出来,请我们一起去看看《伊索寓言》里的一个经典故事。
学生组2:表演故事剧《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
一起朗读的内容屏幕展示:(人的道路上有书相伴,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走进名著世界,你才能享受精神富有。中外名著斗奇争艳,灿若星河,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创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开拓视野,领略古今世界的五光十色,一览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生活画卷,吟味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理解作家对人生深邃剖析的思想哲理。让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品味揣摩一下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让名家名篇真正叩开我们窥探心灵的窗扉,去掀开我们触摸人生的金页,去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1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3
《与象共舞》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学习课文内容,能在辨别与争论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神游另外一个国家(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节”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支离破碎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标:
(读:了解内容
想:情感表达方式
用: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三)初读课文,初次识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自己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调留下读书的痕迹:兴奋处疑难处、共鸣点)
2.和同桌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效果:
自己感觉读书效果如何?做个小测验,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记住了多少和“象”有关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靠自己去成功。词语的检测重在强调要学会“积累”——因为“学文如聚沙”。
4.思考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都和谁有联系?)
(1)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悠然而去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大象的,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温和悠闲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语气读这组词
(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透过这组词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大象?(勇猛)(读出来)
(3)行礼谢幕彬彬有礼
透过这些词语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温文尔雅的大象聪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舞之蹈之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聪明灵活的大象活泼可爱的大象)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联系课文透过词语看到它背后传达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再读词语,用心感受:
教师有意把词语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话,并相机呈现:“熟视无睹、国宝、聪明而有灵气、跳舞”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小结:大家在第一环节教学中,自己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老师作为你们的学习伙伴和大家一同学习,帮助大家学会了在读书中摘记关键词语,并且引导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再看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和谐”及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当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神圣的时候,认真回顾全文,课文哪一段将这种美好境界进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读第五段,有一个词具有传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与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具体导向,他们在读书中辨别,在读书中思考,再次感受词语的魅力。
3.汇报交流。
①预设1:
翩翩起舞:引导学生联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预设2:
感染: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看似普通的词语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将口语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有机结合。
③预设3:
陶醉: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导学生充分地阐述“陶醉”的理由,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人象相处的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小结训练。抓住词语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4.小结并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筛选词语不是目标,在筛选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1.人们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这种彼此的信赖足以让我们看到与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播放音乐——天籁之音)推荐阅读赵丽宏的书——《异乡的天籁》
设计意图:课堂小世界,学习大舞台!必须巧妙地将学生引到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爱上阅读,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2.呈现一组组大自然和谐的画面,升华主题——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设计意图:将与象共舞的和谐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组组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既受到审美熏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谛——和谐!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和为贵”的种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
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
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
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
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
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每胜。
负荆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听课文录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文章划分结构段,并用小标题归纳段意:
第一大段(1—10):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大段(11—15):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大段(16—18):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预习思考练习2。
3、抄写生字词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 ) 构( )
{防( ) 妨( )
{竞( ) 竟( )
{婴( ) 樱( )
{遥( ) 摇( )
{躯( ) 驱( )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 ( ) 妨碍—— ( ) 祸患——( ) 情不自禁——( ) 绞尽脑汁—— ( ) 随心所欲——( )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 / 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 / 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