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

时间: 新华 五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更好地规划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呢?这里提供一些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找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外貌的语句

3、通过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慈母情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母亲》、《游子吟》、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单元主题分享父母之爱

播放歌曲《母亲》

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很感人。我们在父母的爱里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生活中,我们也时时沐浴着父母的爱,请选择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

同学们的讲述让老师很感动,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但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上课)

二、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慈母情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学习链接语

1、自己读链接语,提取本课学习要求。

2、指名回答,齐读要求。

四、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五、品读课文体味慈母情深

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是在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的母亲身上却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

1、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A、你真会读书,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出母亲的瘦弱与艰辛。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B、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

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瘦弱的母亲正在缝纫机前忙碌。(板书:瘦弱)

(2)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是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能体会到。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你觉得那句写得好,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是啊,母亲的背弯了,眼神疲惫,让我们想象一下:母亲年轻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是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母亲的脊背,是岁月消磨了母亲水灵灵的眼睛,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板书:疲惫)

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在再读这句话,慢慢走近母亲。

谁来读给大家听?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他读得多动情啊!当你看到这样操劳的母亲,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带着这样的感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母亲的艰辛。老师读“我的母亲”其他话同学们读。

(3)让我们继续交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学生交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谁再来读?

老是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从我进入工厂,母亲只说了几句话,一直在忙碌着。(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让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母亲的忙碌。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日日不休的忙碌里。

我的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工作,忙里忙外。梁晓声在他的作品《母亲》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示《母亲》片段: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

A、自己读

B、谈感受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学生交流)

母亲珍惜这不多的钱,但是在我要钱买书时,母亲毫不犹豫的掏了出来。

(板书:掏)

(5)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吗?现在你父母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可是母亲当时的工资仅仅只有可怜的27块。每天平均大约9毛钱。而我一张口就要一元五角,这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啊。可母亲毫不犹豫的塞给了我。(板书:塞)

母亲塞得仅仅是钱吗?母亲塞给我的还有什么?

母亲这一塞,塞出的是四个字“慈母情深”(齐读)

(6)课文中母亲的话语不多,很朴实,母亲的那些话打动了你?

母亲挣钱不易,却挺高兴我看书的,这是多么通情达理、善良的母亲啊!

(7)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谁能不被这样的慈母打动呢?作者被打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是啊,我长大了,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爱。

(8)串读课文

让我们再一起回到课文,去感受慈母情深。

师生合作,串读找到的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9)说话练习

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如果你的母亲就在眼前,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六、阅读链接情感接力

同学们,文中的慈母情令人感动,让我们走进阅读链接,感受一个女儿对母亲的&39;无限思念。

1、自由读同桌交流感受

2、师生合作再读。

七、简介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课文中的母亲是瘦弱的、忙碌的、善良的、通情达理的,母亲为家默默付出,这就是深深地慈母情啊。(回读课题)梁晓声为了一本《青年近卫军》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的辛苦忙碌,感受到了母亲的深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深深地慈母情,他后来成了一位的作家,一起看梁晓声的资料。(大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希望课后大家有兴趣去了解梁晓声更多的作品。

八、总结

世上有一种情总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总让人内心震颤,那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一起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天下的母亲祝福,祝他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课件播放《游子吟》)

教学反思一

在上《慈母情深》这节课时,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课后学生的“心灵絮语”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总觉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心灵去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如果这样学生会更能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

二、在处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个问题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谈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生本教育”这一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很多精彩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母爱的洗礼。表面上看,课是比较顺利地上完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弥补。

教学反思二

经过紧张激烈的一番准备,《慈母情深》终于结束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说紧张是因为我的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帝王高的学习,由表及里的理解。说激烈是因为我们百利语文团队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讨论着……课后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颇多。

1、朗读指导

朗读的重要我在这里勿需多言,没了朗读的课堂算不得真正的语文课,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朗读的指导。本节课具有指导性的朗读有两处:一处是母子的对话,一处是别人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先说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学生读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导读出前面的提示语“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一个“喊”字给了学生提示。此时学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喊,并没有喊出情感,(上课时没有想到啊)学生只有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态度这样坚决的时候,对喊才能明白,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母子的对话,教师先是误读,把孩子的语气读得理直气壮,学生马上判定老师读法的错误,又对文字的内容和标点符号重新考虑,从而知道怎样来读,也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矛盾。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与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个句子都值得一说,真是不舍得放弃哪一个。如果不舍,一节课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个?留哪个?经过语文团队的讨论,把能够与前后文联系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前一句能够把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家庭条件的艰苦联系到一起体会,感受母亲为儿子,为一家人生活的操劳。后一句能够把母子的对话和女人的阻止联系到一起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学的起点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明显的牵的痕迹,这也是我思想一直斗争的地方。怎样的切入才是从学生的实际切入?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呢?阅读与阅读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时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阅读教学却是教师该做的事情。如果教师只是阅读,那对学生就缺乏阅读指导层面的东西。我的思想还在斗争着,我也还在斗争着……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2

教学目的: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

1.教师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概括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天上的星星》。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4

一、学情分析:

当学生走进五年级教室时,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段的学习。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的学生应当做到如下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真正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也就是所说的优等生)约占20%,能够达到大部分要求的(也就是所说的中等生)约占55%,其余的同学则属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自觉性较差的,他们离课标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故本学期除了要完成本书的要求外,还要想办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呀!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由于进入了第三学段,所以在教学内容和体例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单元数量减少了,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

2、每个单元虽然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

②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

③前八册“语文天地”里面有一至二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自主处理这些自读课文。从第九册开始,“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

④有三个单元的“语文天地”是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的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评语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对比修改,可以小组讨论,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①可实行,能应用。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及怎样创造这种境界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的散文,所以应采用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人生哲理,从而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南朝江总对自家梁上燕子的描写“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在幕上飞。”写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厅堂,扯动帘幕。活象自家顽皮的儿童,唐代大诗人杜甫“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诗人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和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人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谱写了人和动物之间的一曲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清新活泼的散文,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相依相赖的美好境界。

二、教师范读(必须作到有感情朗读)

三、教师知道学生朗读,首先确定感情基调是欣喜。

四、提炼散文的哲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学生大量阅读哲理散文的基础上,基本上能做到齐声做答。)

五、质疑: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在课文当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我”因为大鸟的怕人,所以给了它一个自由,幽静,安全的居室。按捺住好奇的心情,绝不因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来的话就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他有一只可爱的珍珠鸟他们会怎么来对待它,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六、组织学生自己谈感受,主要是引导他们谈出“我”是一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对鸟的爱很有理性,不盲目,才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自然的境界,也就是有理性的爱使得珍珠鸟由“怕人”到与人“新近”,由于“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果学生能够谈出,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如果是理智的爱,不急于求成同样能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关系,那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部分,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七、拓展训练,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人和人,人和动物,甚至是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创造出和谐美好境界的故事。

八、作业:写一篇你与动物接触生活的短文,要求对动物要描写细致,写出感情。

板书说明;中间用心型括上“理性的爱”,有心型括上。上下左右分别有箭头,左是“怕人”右是“亲近”上是“信赖”下是“美好境界”。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6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叙了善良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的故事。课文语言平实浅白、通俗易懂。课文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主题思想,娓娓讲述了海力布的三件事情:一、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二、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老龙王送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三、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说出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变成了一块石头。

2、课后练习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属于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是课后练习2创造性复述的前提,可在粗知课文大意后,组织教学落实。

3、课后练习2,是转换叙述人称的创造性复述学习训练,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是“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训练,因此要做好任务分析,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安排合理的教学步骤环节落实和突破。

4、课后练习小练笔,是“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训练,即要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的顺序,然后进行缩写(简要介绍)。要注意:一、“缩写”是新的知识能力学习,也是本单元重点教学目标,这次的缩写是为单元习作“缩写故事”做铺垫,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缩写(简要介绍),怎样缩写(简要介绍);二,把握“小”这个要求,在一段话中,能把故事按顺序,讲完整清楚,也就达标了。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二学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课文条理、揣摩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概括部分主要意思的能力,这些是落实这一课课后练习1的有利条件,可比较放手进行学习训练。

2、从二年级上学期到四年级,学生通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及读描述句段想象画面等的学习训练,学生已经了解创造性复述的要求和进行了实践训练。而且,在三上课文《掌声》的学习中,也尝试用转换叙述人称“我”进行了创造性复述;在三下第八单元的复述学习训练中,学习训练了用自己话转述别人的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训练创造性复述的起点和基础,应充分利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酬”等4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酬”等11个字和“猎物”等18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哪几件事。

3、尝试用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学习创造性复述。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酬”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酬”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的课文。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艺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流传下来,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愿望,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了解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学习训练;还要学习如何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好吗?

板书课题:9猎人海力布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角叫海力布,他是一个猎人。)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那么,这个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复述的实践训练,就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4)根据课文插图猜猜课文讲的民间故事流传在什么地区?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酬”“誓”。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珍宝、叮嘱、崩塌、焦急、迟延、后悔、帮扶”,复习认读。

提示: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5、反馈预习任务4。

预设:根据课文插图,课文讲的民间故事流传在蒙古族地区。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课文大意: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的生命变成了一块石头。

2、小结:这是一个流传在蒙古族地区的民间故事,讲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的生命变成了一块石头这样的一个故事。那么,故事要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呢?我们先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去探讨。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哪几件事。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的生命变成了一块石头的,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意思: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助别人。(板书:热心帮助)

第三部分:从“有一天”到“就回家了”;主要意思:海力布救了龙女小白蛇,得到老龙王送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板书:救龙女得宝石)

第四部分:从“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到“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主要意思: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生命,说出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变成了一块石头。(板书:救乡亲变石头)

第五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意思:乡亲们得救了,世代纪念海力布。(板书:得救纪念)

3、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第四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四部分先讲海力布有了能听懂动物话的宝视达的猎物就更多了。一天,他听到了鸟儿说今天晚上会山崩水淹的话。接着讲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劝说大家搬走,可是大家不相信他的话。最后讲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生命,说出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变成了一块石头。(分别板书:听到劝说说出变成)

5、出示任务:借助各部分主要意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从前,猎人海力布平时就很热心助别人。有一天,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老龙王送给他一颗宝石,这是一颗能听懂动物说话但不能把话告诉别人的宝石。过了几年的一天,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生命,说出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得救了,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二)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哪几件事。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的条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了解了第四部分的具体内容,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你知道课文写了海力布哪几件事吗?

出示任务: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哪几件事。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根据课文内容,课文一个写了海力布三件事:一、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二、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得到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话的宝石;三、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生命,说出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变成了一块石头。

四、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第四部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感悟故事主题思想。

1、出示任务: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猎人?结合课文一两个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心地善良;课文内容:热心帮助别人,总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救小白蛇,锄强扶弱;不要珍宝,只要能听懂动物话的宝石,为的是能多打猎物分给大家;听到鸟儿说山崩水淹的话,就急忙跑回家催促大家赶快搬走。

(2)舍己为人;课文内容:为了把搬家的原因说清楚,救乡亲们的生命,海力布把听到鸟儿说话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照实告诉大家,变成了石头,牺牲了自己,救了乡亲们。

3、小结:民间故事通过口耳相传而流传于世,寄托着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就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舍己救人高大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这样的人的价值认同和尊敬的情感。

三、创造性复述学习训练。

(一)复习唤醒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读懂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要进行新的学习训练了。首先是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设想成《猎人海力布》中的人物:海力布或乡亲们,以他们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中的一个部分。转换叙述人进行讲述,我们在三年级也尝试进行过一些学习训练,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吧。

出示任务:(PPT出示三下第八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练习)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句子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句子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小结: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也就是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讲述,要注意话中人称的变换。

4、出示任务:(PPT出示三上《掌声》第3自然段和课后复述练习)如果你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会怎样讲述这个自然段呢?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预设:

我犹豫了一会儿,……在掌声中,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开始讲述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

6、小结:这是一个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故事的练习。这种练习,除了要注意人称的变换,还要根据叙述人称变化的实际,增删个别的细节内容。例如“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是同学们对英子的评价,如由英子自己讲述就不合适了,所以就要删掉。

(二)创造性复述学习训练。

1、导语:通过以上的两个复习,我们知道,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故事的一些注意的地方和做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训练吧。

出示任务: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注意保留原来的意思,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提示:一、两个人物角色都试着讲讲,用“我”代替海力布讲述,用“我们”代替乡亲们讲述;二、可适当增删细节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反馈指导以海力布口吻说,然后反馈指导以乡亲们口吻说;

每角色指名两三人说后,根据评议后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

(1)保留原来的意思;(2)语句通顺连贯;(3)人称替换准确完整;(4)增删的细节内容恰当。增删举例:A、“我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脸色都变了,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B、“大家听了,睁着大眼睛,露出惊诧的神情问,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C、“我跺着脚,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我。”

3、小结: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们的口吻来讲故事,是创造性复述故事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要注意做到(1)人称替换准确完整;(2)增删的细节内容恰当;(3)保留原来的意思;(4)语句通顺连贯。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叮(叮嘱)钉(铁钉)谎(茅亭)慌(慌张)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嘱”,最后的三笔是竖、提、点;“谎”右边中间是“亡”不是“云”;“延”注意写好建字底。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提问: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二、小练笔

(一)审题明要求。

1、出示任务:(PPT出示小练笔题目)读读题目,想一想:这次小练笔要求写什么内容?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它的来历的话。

具体要求:(1)根据课文内容;(2)简要介绍。

提问:谁能说说“简要”是一个什么要求吗?(指名回答。预设:“简要”的要求是简单地把握要点。)

3、小结:对了。这次小练笔是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简单地把握要点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

(二)确定要点。

1、导语:“要点”是指内容中最主要的,缺了的话别人就不清楚明白的内容。那么,要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缺了的话别人就不清楚明白呢?

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要点内容,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从前;热心帮助别人。(板书:从前热心帮助)

(2)有一天;射老鹰救小白蛇;得到老龙王送的能听懂动物话的宝石;小白蛇叮嘱,如果把动物的话告诉别人,就会变成石头。(板书:有一天救得到会变成)

(3)几年后的一天;听到鸟儿说今天晚上会山崩水淹;跑回家劝说乡亲们搬家,乡亲们不相信;海力布想到不能再迟延了,只有牺牲自己,就把听到鸟儿话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乡亲们;话刚说完,海力布就变成一块石头。(板书:几年后的一天听到劝说告诉变成)

(三)构思说话,相互交流。

1、导语:我们把握住了课文要点,但是,怎样才能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呢?

出示任务:想一想,怎样把这些要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自己先说一说,然后与同桌交流。主要做到:

(1)要点齐全完整;

(2)语句通顺连贯;

(3)符合介绍的文字、语气要求。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位同学说,以上面三个标准师生评议。

(四)写作,交流,誊抄。

1、出示任务:根据评议,想想自己说的那一段话还需要修改些什么,然后把它写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位同学汇报,以上面三个标准师生评议,重点评议后两个要求。

3、出示任务:根据评议修改,然后誊抄清楚。

三、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四、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给家人讲一讲这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魄、挣”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词语,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就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媒体演示、配乐欣赏)

2、是啊,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板书课题)(板书、媒体演示、齐读、)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

3、冰心的资料交流

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二、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交流

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4、要想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5、齐读第11自然段。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特殊的用法,起强调的作用)

6、多读书: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7岁—到老还读“万卷书”

7、读好书:

自由读12—13段,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理解:无病而呻风花雪月

结合本课所学和你以往的读书经历,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今天老师也送给大家三个词: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都能够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0

1.《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2.陶校长的演讲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生命之本

四问学问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也是学习

道德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

2、能够抓住描写彭总语言、神态、动作的重点词语练习做批注,体会彭总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产生对彭总的敬佩之情。

3、体会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渗透中心思想。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会用“对答如流”“千方百计”造句。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批注。

课前准备:查找彭德怀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生字、词。造句。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课文的主要特点

1、写人的文章,用一件事写一个人;

2、抓住人物言行、神态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抓住人物语言,练习批注。

1、找出彭总语言,指名学生读。

2、重点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彭总是怎样一个人?练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严格、严厉、严肃、威严、脾气暴躁,负责任、爱祖国、彭总对工作特别认真等。)

3、指名学生展示批注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4、师小结:“批注”是自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把自己的感受用简洁的词写在有关内容的旁边。不必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再评价学生的批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电闪雷鸣”“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三、读彭总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第三、六、八自然段,体会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电闪雷鸣  发火

语重心长  谈话

2、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并读出感情变化。

3、神态、动作也发生了变化。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其变化。

4、师小结:彭总的言行、神态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电闪雷鸣的发火,还是语重心长的谈话,都是为了把这个阵地建设得更加牢固,都是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为了祖国的安全,都是对工责的高度负责。

板书:为祖国的安全

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5、文中还有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在起着变化,找出来,试分析。(团长)

四、总结彭总思想品质,渗透中心思想

1、根据以上学习,思考彭总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可能回答:彭总是一个爱祖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是一个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等。)

归纳概括:热爱祖国、高度负责、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等等。

2、师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概括了彭总的思想品质。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问:“这篇课文反映了彭总怎样的思想品质?”

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彭总的思想品质是通过那些描写反映出来的?(言行、动作)。

2、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一件事写一个人;

(2)通过人物的言行、动作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让学生掌握本文描写上的细腻和情感上的自然流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体验、感悟、想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浩瀚飘渺的海洋,还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也不管是幽深潮湿的热带雨林,还是干旱贫瘠的漠北高原。随处可见天使的化身──鸟儿。鸟儿以它优美的身姿,动听的歌喉为人们编织幸福,传递吉祥。特别是那来自澳洲大森林的两只珍珠鸟,(点击课件1)将为人们演绎一段人鸟和谐的佳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

师板书:

珍珠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这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汇报:这课主要讲了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

2、课文中那些段落是写小珍珠鸟一步一步亲近作者的?你能找出来吗?

生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相关段落。

生汇报。

师相机(点击课件2)生齐读。

3、师:这时小珍珠鸟距离作者较远,为什么?它是如何的心理呢?

(害怕。)

为什么害怕?小珍珠鸟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汇报想法。

4、师总结:

是啊,这时小珍珠鸟在试探作者。

板书:

试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接下来小珍珠鸟又有何变化呢?

(点击课件3。)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渐渐的离作者近了。)

6、这时的小珍珠鸟又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想象,并发言。)

7、作者的反应呢?

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作了朋友了,它和作者在玩耍,嬉戏。

板书:

玩耍

8、最后──

(师引读,点击课件4。)

9、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小珍珠鸟优又是啄笔尖,又是啄手指。而作者表现得非常友好,轻轻地抚一抚它的绒毛。这时的小珍珠鸟一定有话要说,它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暂时沉默,积极思考。)

生:小鸟会说:“朋友,我口渴了,喝点你的茶,不介意吧。”

(可以不介意。)

生:小鸟会说:“主人,不要这么忙着写文章,陪我玩一会儿,好吗?”

(好呀,咱们玩什么?)

生:“朋友,写文章休息一下吧,把笔给我,我来帮你写。”

……

10、他们相处得这样友好,你有什么感叹?

(生想象,发言。)

师相机板书:

亲近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之间深深的情意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1、师:作者带着对小珍珠鸟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感,它们形影不离。师引读:白天──,傍晚──。这样的友情让人羡慕,令人期盼。(点击课件5)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小珍珠鸟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呀!

12、老师也有同感,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呢?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13、再认真看一看图,看作者的表情如何?

生:作者在笑。

14、师:是啊,作者看到小家伙伏眠于自己的肩头,他善意地笑了,他的目光中流露着爱的神情,他在笑什么?

生:作者在笑:小东西,你玩累了吗?为什么不回窝里睡,你扒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来哟!

(没事的你的肩膀象摇篮,好舒服哟。)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鸟,你的胆子太大了,不怕我把你抓起来。

(不怕,因为我们是朋友。)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鸟,快睡吧,我一定不影响你,让你做个好梦吧!

(我可真要睡了,我的人类朋友。)

15、师:小珍珠鸟玩累了,闹够了。它飞到作者的肩上,呀!这多像妈妈的摇篮,好舒服呀!摇啊摇,摇啊摇,小家伙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它梦见了什么?

(播放《摇篮曲》。)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戏。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帮主人写文章,主人看了,连声称赞,说它有文采。

生:小珍珠鸟梦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要小虫子吃。

……

师相机板书:

融洽

16、在作者眼里,小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作为读者,我们能够分享他们的的幸福,我们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呀?这不象一幅画吗?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播放乐曲《让世界充满爱》。)

(幸福的`一家,温馨的一家,美好的境界,浓厚的友谊,和谐之家,甜美的梦,依赖,宽容,理解,朋友,友情,情,爱,梦!)

师:多么富有诗意,你真有爱心,你象个诗人,你象个哲学家。

17、多么好听的名字呀,可见,你们也是一样有爱心的孩子,这时候作者笔尖一动,流淌出一句爱的呼唤──

生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点击课件6:相关句子。)

18、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信赖,小珍珠鸟才一步一步亲近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信赖,作者才对小珍珠鸟有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板书:

信赖

并总结板书。

三、升华总结

1、人与鸟竟能达到如此境界,那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该如何相处呢?

(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宽容、和睦相处。)

2、看来同学们想说的话还很多,你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写出来吗?

(生各自在心愿卡上写自己的感受、交流并张贴在黑板上。)

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3、看到同学们这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言,老师非常感动,这儿有四句话,老师想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点击课件7:格言。)

生齐读格言。

4、师:是啊,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信赖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航向;信赖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生活五彩缤纷。

5、同学们,珍珠鸟和作者的这段佳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读者的心,让我们带着对珍珠鸟和作者的美好祝福,再次走进课文吧!

(生再次精读课文。)

6、总结:

同学们,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和谐。才能因和谐而充满活力,因和谐而呈现勃勃生机,因和谐而更加美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自由的天空下播撒爱的种子吧!

(点击课件8:歌曲《爱的奉献》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

【板书设计】

作者

融洽

亲近

玩耍

试探

珍珠鸟信赖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5、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改写和概括

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

(出示思考题)

⑴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⑵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

(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⑵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⑶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__、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3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