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小班教案 >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小班教案

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优秀的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__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__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

1、怎样玩。

2、抓玩具。

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及一样多。

2、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手口一致点数数字1-9。

2.物质材料准备:

1、农场动物小鸡和小虫、小狗和骨头、小猫和小鱼图片

2、两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紫色和红色。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颜色相同,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动物在农场”的歌曲,幼儿跟唱。

老师预先布置成一个农场的场境。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农场玩,看看农场都有什么小动物?”

二、过程:

(一)给农场的小动物喂食物

1.老师:“农场里的小鸡在哪里?”找出小鸡,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幼儿找出虫子。师:“小鸡肚子饿了,我们来给小鸡喂虫子吃,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谁来帮忙?”请一名幼儿给小鸡喂虫子,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还剩下有虫子吗?”

引导幼儿发现虫子比鸡多,并学习说“虫子比鸡多”。

2.教师:“农场里的小狗在哪里?”找出小狗,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狗现在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小狗最爱吃什么呢?”(骨头)“我们来给小狗喂骨头,一只小狗喂一块骨头……),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狗吃骨头。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骨头喂完了,骨头比小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并学习说“骨头比小狗少”

3.教师:“这是什么?(小猫),原来小猫也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先帮小猫排好队”。(请一位幼儿操作)“小猫最爱吃什么呢?(小鱼)小猫现在肚子饿了,我们一起给小猫喂鱼吃吧,小猫要开始吃小鱼了(一只小猫要吃一条小鱼……),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猫吃小鱼。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猫吃一条小鱼……),“每只小猫都有一条小鱼吃吗?小鱼喂完了吗?”引导幼儿发现小鱼和小猫一样多,并学习说“小鱼和小猫一样多”。

(二)操作发现,尝试解决。

1、幼儿分组操作一一对应。

(1)第一组:小鸡吃虫。

请小朋友先把小鸡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鸡吃一条虫,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虫子比小鸡多,学说“虫子比小鸡多”。

(2)第二组:小狗吃骨头。

请小朋友先把小狗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一一对应的操,

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学说“骨头比小狗少”。

(3)第三组:盖红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红盖子比红瓶子少,学说“红盖子比红瓶子少”。

(4)第四组:盖紫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盖子和紫色瓶子一样多,学说“盖子和瓶子一样多”。

2、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

(1)师:“请大家观察小鸡和小虫,看看每只小鸡都有小虫吃了吗?还剩小虫吗?剩下的小虫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剩下的虫子的问题。

幼:“再找一些小鸡来吃虫子”、“一只小鸡多吃一只虫”。

(2)师:“请大家观察小狗和骨头,看看每只小狗都有骨头吃吗?”(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肚子好饿,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小狗没有骨头吃的问题。

幼:“找其他的食物给小狗吃。”“再去找一些骨头来”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和瓶子”的问题。以此类推,解决四个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于奖品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三、结束部分

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延伸:把学具投放在活动区角,幼儿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活动反思: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中小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

2、中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本次活动中,教师准确把握住了“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此次活动前的各项准备都很充分,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立事宜的目标,在目标设计上能够尊重幼儿的的主体性,可以看出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农场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的任务展开主动学习,特别是“小鸡吃虫”的教具使用了“连接”的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用“直观的连接”把一只小鸡和一条小虫连接在一起,从动手操作中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

4、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活动中采用奖励的方法,有效激励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很是精彩。这是一节生活的科学活动。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⑴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幼儿按序排卡片。

⑴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⑵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⑶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⑴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⑴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⑶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⑴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⑵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5)。

5、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与跨的能力)。

㈡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5、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1)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5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2)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3)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4)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5、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5)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那有没有数字“4”表示的(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你数4,我数4,4只小脚踩水花。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4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5以内的点数,能独立完成。

2.保持良好的操作(做作业)的习惯。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点数卡片若干、红黄蓝圆形卡片若干、黑板、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刚才啊,张老师请你们画了许多漂亮的五彩泡泡,你们的泡泡都是怎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诺,余老师这里也有一张泡泡图画,请你们看一看,余老师这张图画里的泡泡也是怎样的?但它只有哪些颜色啊?

二、教师示范操作。

请你们帮余老师数一数,我的大泡泡、中泡泡、小泡泡各有几个?

随即出示数字卡片,把数字卡片与泡泡相对应贴上。

提问:为什么是贴这张?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数一数自己的泡泡个数。

2.然后在桌子中间找一张相应的点数卡片贴在泡泡纸上。

3.贴完后请幼儿拿着纸头回到座位上,说一说自己的泡泡个数。

四、完成数学练习“数泡泡”。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知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许多红萝卜,一个白萝卜,兔子玩具一个,黑板上布置一个房子,门里面有许多小兔图片,橘子实物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公开课课件《认识1和许多》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谁来了啊?(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多少爸爸妈妈?(幼:有许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PPT出示小兔,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动物,快看,她只露出了一对耳朵,你能猜出她是谁吗?"(师出示小兔)

幼:1只小兔。

师:"她不仅是一只小兔,还是一位兔妈妈。她要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二、创设情景,用听觉、视觉及动作感知"1"和"许多"

1、初步感知"1"和"许多"

师:今天兔妈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我们来看看,这里有谁?

(师指着PPT课件上的房子,把门打开,引导幼儿观察)

师:有谁?(有小兔)

有几只小兔?(有许多小兔)

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有1只小黑兔,有许多小白兔。)

2、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掌握"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三、师:小兔肚子饿了,兔妈妈要去拔萝卜了。(师把PPT上的"门"关好,请小兔在家里别开门。)

1、观察萝卜,寻找1和许多

教师指着菜园问:"这里有多少萝卜?"(许多萝卜)

"这些萝卜都一样吗?"(有一个白萝卜,有许多红萝卜)

2、拔萝卜

幼儿帮小兔每人去拔1个萝卜,"你拔了几个萝卜"(我拔了一个萝卜)

提问:现在菜园里还有萝卜吗?(一个也没有了)

教师小结:菜园里有许多萝卜,每人拔一个,菜园里一个萝卜都没有了,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1个

3、送萝卜

教师带领幼儿唱小兔子乖乖歌曲,请PPT课件上的兔子开门,并告诉兔子"我给你送萝卜来了,我送你一个萝卜。"

幼儿把1个1个萝卜都送到小兔家里去。

提问:现在盘子里有多少萝卜?(没有萝卜了)

师小结:小朋友把1个1个萝卜送来,小兔有许多萝卜了。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兔请客,再次熟悉"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分橘子(实物)

小兔:"谢谢小朋友把一个一个萝卜送来,让我有了许多萝卜。我要请你们吃橘子。这里有多少橘子啊?"(有许多橘子)

现在老师来分,大家闭上眼睛,仔细摸摸手上有几只橘子,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我有1只橘子。"

2、吃橘子

和同伴、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橘子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篓子;蛋宝宝人手5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5)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5、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0

活动名称: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长带子飘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独立的改三件同类物品比较长短(重点)。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感知长短的相对性,初步学习长短排序。

活动准备:

每人三根同种不同长度的铅笔、每人三根长短不同的彩带、每人三根长短不同的棒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铅笔,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拿的铅笔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自由说说)对了,这些铅笔有长有短。哪根是最长的?哪根是最短的?

二、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1、学习两支铅笔比较长短

师:“你们看,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来呢?(把两支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对齐)

小结:原来比的时候,要把两支铅笔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支长,哪支短了。

2、学习三支铅笔比较长短

师:“老师这还有一支铅笔,那他是长的还是短的呢?现在又该怎样比了呢?现在长的铅笔和短的铅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长的变成了什么样?短的变成了什么样?

小结:比的时候,仍然要把铅笔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支是长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来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比较的物体不同,长短也不同。

三、学习按长短排序

师:“说一说,这三根铅笔可以怎样排队呢?”“哪支在最前面?哪支排在他的后面?哪支在最后面?”(幼儿将手中的物品进行排序)

小结:排序时将物体的一头对齐,找出最长的或最短的,依次排序。

四、结束

游戏“长带子飘起来”

1、请幼儿从自己的材料中找出最长的铅笔和彩带,教师帮助幼儿将最长的彩带拴在最长的铅笔上,做成“长飘带”。

2、引导幼儿跑一跑、试一试如何让自己长长的飘带飘起来?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比较长短并排序。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1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

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

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

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

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出示3片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讨论:这些是什么?数一数有几片树叶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讨论: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小?

二、学习将3片树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树叶们想学小朋友玩排队的游戏,最小的树叶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他的树叶按照从小到大接在小树叶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

(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树叶,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学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练习从大到小排序。

1、按从大到小排序。

师:如果把最大的树叶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请1-2位小朋友来尝试排序)

2、请幼儿尝试从大到小排树叶,学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活动反思

经过分析下来发现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关注点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忽视,也就是说我一般比较关注数学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整体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的`采用集体的形式,而对于孩子的能力差异点关注很少,给予孩子的发展机会是不均衡的,这一次我逐一地问孩子们“树叶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显然有部分幼儿虽然明白了其意思,但未能概括出“从小到大“四个字,美美说“小小的变大大的”。甚至有幼儿口齿还不清楚。这需要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并进行严密的思索和定位,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在整个活动中,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经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操作,我会在以后的区角活动(数学区)中提供材料,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认识等号"="、不等号"≠"。

2、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等号"="、不等于"≠"图片。

2、椅子、铃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提示幼儿数一数小朋友和椅子的数量是否相等,并向小朋友介绍"="、"≠"。

2、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出局,并带走自己的椅子,坐到一旁帮大家加油。

3、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几把椅子,数量是否相等,用"="、"≠"表示数量的多少。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图案的大、中、小。

2、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范作动物新衣样板

学具准备:小羊、小猪、小狗的操作板,大中小图案的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操作板,引出活动。

1、今天森林里要开舞会,很多小动物们都要去参加。

2、小羊、小猪、小狗都在发愁?为什么呀?它们有没有漂亮的花衣服?

二、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利用桌上的材料来帮小动物按排序规律来设计新衣服。

1、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他们呀?

2、桌上的小碗里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我们案例尝试一下这个小朋友的方法来给小动物设计的漂亮衣服。按大、中、小的规律来排序。

4、哪么啊有其他的方法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尝试用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三、幼儿尝试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1、小朋友的桌上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等着大家帮他们设计漂亮的新衣。

2、大家可以尝试用大、中、小的图案来为它们设计,也可用小、中、大的规律来设计。

3、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为小动物们设计出漂亮的新衣来哦!

四、幼儿相互介绍、展示自己做的新衣。

1、请幼儿来介绍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的。

2、小动物今天真开心,它们要谢谢大家,设计了这么漂亮的花衣服!他们穿了新衣服去参加舞会喽!

小班有关集合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不受颜色、拼摆形式的影响,拼搭组合图形。

2.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体验拼搭图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几何图形组”。

2.学具准备:“几何图形组”;各种图形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3册第43-44页。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幼儿相互问候。

2.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示范用任意摆放的图形拼搭成各种图案,让幼儿欣赏并发挥想象。

(2)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很好奇吧?把几个图形拼搭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物体很神奇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引导幼儿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形式的影响,任意拼搭、组合图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拼搭出和别人不同的物体。

(3)鼓励幼儿说说你拼的是什么?

3.分组活动

第一组:主题拼图。幼儿自选主题,利用“几何图形组”进行拼搭游戏。

第二组:做操作册第3册第43页的活动。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生活中的数学:用生活中的物品玩图形拼搭游戏。

3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