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方便大家写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时参考。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有图有真相、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4.趣味练习:引导幼儿用方位词描述动物的位置。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的小动物都分别在什么位置?(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句话说完整。
三、结束
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3
活动目标: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装纸进行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积木若干;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
2、自制图片两张。
3、幼儿两两分组就坐。
4、伴奏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老师变魔术,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找出两只纸盒相同的地方,比较两只纸盒的大小,区分“纸盒妈妈”和“纸盒宝宝”。
“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要求根据包装的特征找到与自己相同的纸盒,分组进行比较,区分大小。
根据相同的纸盒特征,两两分组。
“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将相同图案的纸盒进行比较,区分大小。
“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帮助幼儿加深对纸盒的大小的认识。
“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来打个招呼”
“纸盒宝宝们来亲一亲。”
3、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帮助幼儿比较大小。
“纸盒宝宝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
老师拖一大盒子装满大小不同的球,扮纸盒爷爷。
“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
请幼儿看图,说出图中的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
“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呢?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
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纸盒妈妈和纸盒宝宝是不是看懂了爷爷的要求呢?有没有谁吃得太多或是吃得少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
“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哪,让我们来一起唱首歌吧”。
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老师指挥,提醒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此活动适宜在小班上学期进行。)
活动反思:
鞋盒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又容易收集,不需要花费太多代价,它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房子”等,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来堆砌、拖拉,在玩盒子的&39;过程中,孩子们会自发地进行比较,哪两个盒子长得一样?哪个大?哪个小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设计了此节活动。
整节活动通过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进行比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反复操作,使幼儿在游戏中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老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教”在前,孩子“学”在后,所以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
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老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这也是导致孩子们在一节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的直接原因。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答案,“为什么它们是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找到答案后,再让幼儿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进行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也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
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老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约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由老师直接将操作要求告知孩子,也许会用更少的时间,但是孩子就失去了一次观察、理解图示的机会。
为了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了实物照片,在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采用了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师再进行引导的方式。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评价一节教学活动,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这节活动的结果是否完美,而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关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是否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为他今后甚至于终身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感知分类标记的作用,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大,小不一样的房子2座,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云彩3朵。
2、每组大小分类盒2个,红黄蓝3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形图卡每人一套。(见操作材料包)
3、幼儿画册《数学》上P、4,P、5。
活动过程:
(一),故事“彩色鸟”
1、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彩色鸟,请你们先听故事的第一段,听的时候要听清楚,大鸟住在哪里,小鸟住在哪里?
讲故事第一段后提问:大鸟住在哪里,小鸟住在哪里?幼儿回答后教师把大鸟放在大房子里,小鸟放在小房子里。
2、师:我们接着讲第二段,这次要听清,彩色鸟遇到了什么危险,老鹰抓没抓到彩色鸟?
幼儿回答后教师把红鸟放在红云彩里,黄鸟放在黄云彩里,蓝鸟放在蓝云彩里,再请幼儿一起说一说,彩色鸟都藏在了什么地方。
3、下面大家接着听彩色鸟的故事,听一听彩色鸟大鸟和小鸟是如何飞的。讲完故事后请大家说出大鸟在前面飞,小鸟在后面飞。
(二),分食物,按大小,颜色分类
师:彩色鸟终于飞到了南方,看,为了欢迎彩色鸟的到来,桌子上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各种大小颜色不一样的圆片),可是彩色鸟想请大家把颜色和大小不一样的水果分一分再吃。
指导幼儿按颜色分:把红的和红的分在一起,黄的和黄的分在一起,蓝的和蓝的分在一起。
指导幼儿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大分类盒里,把小的放在小分类盒里。
(三),游戏“彩色鸟飞飞”,认识分类标志
1、请每个幼儿选一个彩色鸟的标记,变成彩色鸟和它们一起飞一飞,玩一玩。教师指导幼儿选自己喜欢的标记,并提醒幼儿大圆形代表大彩色鸟,小圆形代表小彩色鸟,红圆形代表红颜色的鸟,黄圆形代表黄颜色的鸟。幼儿自由选择标记后,教师出示各种标记,如:出示大圆形,教师就说“请大彩色鸟开始飞”,拿大圆形标记的幼儿飞到教师的前面。
2、把幼儿带到课前准备好的场景,教师发出指令:彩色鸟飞飞,彩色鸟飞飞,老鹰来了,彩色鸟快快飞,快飞到和自己一样颜色的云彩里藏起来。
请幼儿按指令做动作,教师检查幼儿藏得对不对,进一步巩固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3、师:老鹰飞走了,彩色鸟继续飞,飞呀飞,小鸟飞累了,大鸟到大房子里休息,小鸟到小房子里休息。
教师检查幼儿休息的房子对不对。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指导幼儿看画册《彩色鸟》,让幼儿通过看图,练习按大小,颜色分类。
2、让幼儿看画册《降落伞》,按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家园共育
分糖果:请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分类游戏,如把糖果按大小或颜色分类,放在大小不同的盒子里。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按规律排列的美
2.巩固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尝试按颜色规律进行排列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红、黄、蓝色花若干
2.环境创设:布置花园场景,并贴上按“红黄红黄”颜色规律排列的标记
活动过程:
1.礼物激趣
出示礼物盒,以神秘口吻引导幼儿想打开礼物盒来看看
引导语:礼物盒里有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共有几朵花?几朵是黄色的花?几朵是红色的花?
2.一一对应
(1)引导语:这些花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很快就会枯萎。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花园场景中的标记,了解花园场景的布局,看看里面有什么。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标记有什么用?要怎么种花才能让花园变得更加整齐、更加美丽?
(3)小结:花园里的标记是为了方便我们种花,大家种花的时候要看清楚花的颜色,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4)请个别幼儿示范,把花一一对应种到花园里去
3.感知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种好的花,发现并找出排列规律,思考:种上花后的花园美吗?这些花是怎么排队的?
(2)小结:花园里的花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排列的,有规律地种花会使花园既整齐又好看
4.动手种花
(1)出示操作材料《种花》,提出任务:小朋友,你们看这边的小花园还有很多花没种完,请小朋友一起帮忙种花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以“一份神秘的礼物”来紧紧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当他们打开礼盒,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花都兴奋不已,我就设计了让幼儿尽情讨论的环节。不仅让幼儿与伙伴之间有了交往,还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大家都收到了这么多花,该怎么办呢?”为了让幼儿有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我就设计了种花的这种形式。
整个活动环节都环环相扣,有联系性,幼儿之间有了比较好的交流,师幼能够互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以及观察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体验了种花的乐趣,大部分幼儿能根据颜色、点数对应种花,有少数幼儿由于事先没有观察花的数量就直接种花而出现了不能和点数对应的现象以及颜色弄错的现象,在小朋友赏花时发现了,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6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
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
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39;数1个斑点的瓢虫,
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教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
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
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教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
宝宝去抓害虫吧。
(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
(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
(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7
设计思路
当我看到《收集东收集西》
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诗时,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讲给班上的孩子们听。诗歌从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尔延伸到自然界,以妈妈的收集为结尾,既渗透着母爱,又拉近了文学作品与幼儿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为幼儿的理解,模仿及创造提供了空间。
正值秋季,户外活动的孩子们经常捡拾院子里掉落的小叶子,小花瓣,花种子,树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些在成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却分外吸引孩子,他们还套用了散文诗里的句子————这是他们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拾捡自然物,何不满足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呢?在捡拾和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点数及类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幼儿的收集正是积累分类经验的好机会,还能发现他们的点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幼儿收集的兴趣。
2.利用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发展幼儿点数及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欣赏散文诗《收集东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纸,小筐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里收集许多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宝贝,尹老师发给每个人一个小信封中,看谁收集的宝贝多,而且它们的样子还不一样。幼儿自选信封。
2.到户外指导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
老师:你都收集到什么了?哪种最多?还能收集到什么其他东西么?
老师:你捡到的树叶真多呀,还能收集到什么其他的宝贝吗?
老师:你都有什么宝贝?是从哪捡到的&39;?
3.回教室指导幼儿把收集的宝贝进行分类。
老师:你们收集的东西真是太丰富了,尹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大大的白纸,把你们收集的宝贝都倒在大白纸上,看看你收集的宝贝有没有长得一样的,我们把它放在一起。
老师:你收集到什么了?
幼儿:我收集到了好多种树叶。
老师:它们都是树叶,都有什么样子的树叶呢?
幼儿:有杨树叶,小扇子叶,像小手的叶子,好多种呢。
老师:这是什么叶子呢?
幼儿:杨树叶。
老师:你能挑出和这片叶子一样的树叶放在一起吗?
幼儿:我捡到的东西名字都不一样。
老师:都有什么?
幼儿:小花瓣,小草,还有树叶,还有……都数不出来了,我先把一样的放在一块儿再数就行了。
老师:对,那我们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数数。
幼儿:我找到了5样宝贝呢。
幼儿:老师,我自己分了11种。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分分好吗?
幼儿:花种子放在一起,小树枝放在一起…….原来我捡到了4类东西呀,我捡到了11片核桃叶,还以为是11种东西呢。
幼儿:我收集到8种东西。树枝是一种,但是有杨树枝和泡桐树枝,树叶是一种,也有很多种树叶。
老师:一种东西也可以分很多类,对么?
幼儿:因为它们都不是一种树上的树枝和树叶……..
4.利用集体分类帮助幼儿更加明确类的概念。
老师把幼儿收集的每类中取出一个,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们带着自己分好类的宝贝去给它们找家。
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分好类的收集分别放在属于它的家中,看看我们全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几类宝贝。
5.我们今天收集了许多宝贝,小朋友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园中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东西还可以收集起来,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宝贝玩游戏。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游戏的玩法,如,比比谁的树叶项链长,树叶拼摆画,树枝长短的排列,装饰画等。
2.家园配合激发孩子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兴趣,如各种各样的书等。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三、到小熊家做客我们沿着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儿回答: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饼干。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给物体排队,知道从标记处(红旗右边)开始一个接一个摆放物品。
2、培养幼儿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标记图一张,贴绒小熊,小猴图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张标记图,1个分类盒(内张正方形、圆形纸片各4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教师出示大标记图,提问:黑板上有什么?(红旗、线)。
师:红旗和线放在一起就变成好朋友了,变成了排队标记。
2、告诉幼儿:这是给物体排队用的标记图。提问:红旗、线有什么作用?让幼儿明确排队要从红旗处开始(从左至右),先来的排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排在红线下面。
二、给物体排队。
1、教师出示几只小熊图片,提问:谁来了?(小熊)。应该怎样给它们排队?教师先进行示范,从红旗处开始,一边拍一边说:1只小熊排在红旗后面,又1只小熊跟在后面……排完后请幼儿观察:第1只小熊排在哪里?小熊排在红线的什么地方?让幼儿明白摆放物体要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排在上面。
2、教师又出示小猴图片,提问:谁来了?它们应该排在什么地方?教师告诉幼儿,它们应该排在红线后面,请1名幼儿到前面来操作,排完后,请幼儿观察:小熊、小猴是怎样排队的?
3、引导幼儿总结:摆放物体应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摆放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摆放在红线下面。
4、教师介绍红线的“上面”“下面”时,要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摆放物体。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介绍操作的材料。
2、请幼儿拿出标记图和分类盒,要求幼儿先给圆形排队,想想看应该排在哪里?再给正方形排队。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3、操作完后,提醒幼儿收拾好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0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__和__,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1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大书大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范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跳单双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反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
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
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反复……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戏名称: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大书,出示大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大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活动反思: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重点,做到: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4、练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3
活动说明:
"小被子要经常晒一晒"是新教材中的一个生活内容,前段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故事"香香的被子"之后,"晒被子"一度成为孩子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有的孩子还将这一内容在角色游戏中体现了出来。于是,我也趁热打铁,把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场景迁移到了本次数学活动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马上进入"角色",思维也活跃起来。借助于对动物基本食性有所了解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猜出了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继而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一环节按颜色对应的要求。
在第二环节,对应的要求被提升的到了两个维度:既要颜色对应又要数量对应。借助于有趣的场景和便于操作的材料,孩子们完成得也比较顺利。一直到第三环节,由于又转换了新的场景,孩子们始终十分投入,完成得也较好。
对于本次活动中教学具的.设计,我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既要能较好的营造出游戏场景,又要能便于幼儿的操作,还采用不同的形式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夹夹子、粘贴、整齐摆放),也对提升幼儿思维起到了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在帮小动物晒被子的情境中尝试按颜色和数量(4以内)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有晒被子的经验,以及对动物的习性有简单了解。
2、材料准备:
(1)教师演示用PPT课件。
(2)展板:一面为草地背景挂有供幼儿"晒被子"的夹子,展板上方有1-4的数字标记;另一面为4幢房子背景,每间房上分别有小动物(狗、鸡、兔、猫)标记,房内各有4张标有数字1-4的小床。
(3)操作材料:画有不同数量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图案的"小被子"若干。(分别为肉骨头图案的黄色被子、小青虫图案的红色被子、胡萝卜图案的蓝色被子、小鱼图案的绿色被子,图案数量分别为1-4。)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播放课件第一页,太阳升起来。
1、春天到了,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会来干什么?
点击课件第一页,小动物出现。
2、哦,原来他们想趁着好天气,把自己的被子晒一晒。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吗?
3、一共来了几个小动物?是谁呀?他们的被子是什么颜色的?
播放课件第二页,小狗拿着被子出现。
4、小狗的被子真好看,(黄色)上面有什么图案?(肉骨头)原来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都是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猜猜小狗把被子晒在哪条绳子上呢?播放课件第三页。
5、依次帮助其他动物按颜色对应找到他们喜欢的晾绳,其间可让幼儿猜猜某个小动物的被子上会是什么图案?
依次播放课件第四--第九页。
二、帮小动物晒被子。
播放课件第十页,太阳出现。
1、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红红的太阳暖洋洋,晒晒被子香喷喷,小动物们又来晒被子了。这回,小动物们拿来了许多被子,都忙不过来了,想请我们宝宝一起来帮忙好吗?
2、(出示第一面展板)这是绿绿的草地,这是晒被子的夹子,夹子真漂亮,有些什么颜色呀?(红、黄、蓝、绿)我们可以把红被子夹在红颜色的夹子上,把黄被子夹在黄颜色的夹子上。
3、这里一共有4块草地,每块草地上还有一个数字标记,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吗?(认读数字)
4、师示范晒被子。
4、幼儿分散晒被子,师随机指导。(看清楚可以晒在几号草地?用什么颜色的夹子?)
5、集体检验并纠错。
三、给小动物送被子。
点击课件第十页,太阳下山。
1、太阳下山了,我们该收被子了,收好被子,我们再帮小动物把被子送回家好吗?
2、(出示第二面展板)看看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幼儿辨认房子上的动物标记,如,小狗。)应该把什么样的被子送到小狗家?(有肉骨头图案的被子。)
3、师示范取一条肉骨头图案的被子:小狗家有好几张小床,我这条被子应该放到哪张小床上去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数数有几根肉骨头?如是4,就送到标有数字4的小床上。)
4、让我们一起来把所有的被子都送到小动物家里好吗?送的时候要看清楚哦:先看看被子上的图案是什么?想想应该送到哪个小动物的家?再数数图案有几个?把被子送到标有相同数字的小床上。
5、幼儿分散操作,师随机指导。
6、集体检验并纠错。
7、还有一张床是空的(是数字5),想想这上面的被子会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4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认识1―4的点卡。
2、能按其数量从少到多给点卡排序并匹配实物。
准备:
1、贴绒卡片:1―4的点卡一套。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和实物图片10张。
活动与指导:
1、利用多种感官巩固对1、2、3、4各数的&39;认识。
(1)复习认识1―4,逐张出示点卡,问幼儿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2)听声音举点卡。如:老师学几声鸟叫,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或看点卡做动作,如老师举起一个点卡,幼儿就拍几下手等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将点卡按数量从少到多地排列。
事先让幼儿思考:4张卡片,要按照圆点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怎么排?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将最少的1的点卡放在最前面,比它多1的2的点卡跟在它的后面。3比2的点卡多1,排在2的后面,4的点卡比3的点卡多1,排在最后面。幼儿排好后,要求幼儿观察比较,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每一张点卡比前面的点卡多1个圆点)
(2)幼儿对实物图片分类计数。让幼儿将实物图片摆在桌子的另一边,观察并操作:实物卡片中哪些东西是相同的,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每一种东西有多少?
(3)幼儿给点卡和实物卡片配对。让幼儿思考:点卡上的圆点是几,就和数量是几的东西交朋友,应该怎样做?指导幼儿在点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实物卡片。
幼儿园小班创意教案数学篇15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加上孩子们这段时间特别喜欢看《黑猫警长》动画片,对黑猫警长特别崇拜,为此我以黑猫警长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
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窗台上抓到一只老鼠。
小结:我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1、师: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锻炼我们的眼睛。(听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转一转。)
2、另一位老师扮演“一只耳”出现,东张西望,然后藏在桌子下,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哪里逃?”
五、结束活动。
我们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晚上我们共度老鼠晚餐,let’sgo。(警士们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