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粽叶、废纸团、画笔、画纸、剪好的香包纸、艾叶、幼儿材料、课件。
活动对象:
幼儿园中班。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粽子,引出课题。
2.教师,引出下一环节。
二、通过观、看课件、交流,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让幼儿重点认识粽子了解端午节。
(1)认识粽子的不同形状
(2)认识粽叶
(3)了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了解其他的纪念方法。
4.端午节习俗。(看课件)
三、幼儿操作,准备过端午节。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过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师:那今年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3.教师介绍准备材料。
重点介绍:香包、包粽子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教师。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活动过程:
一、讲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指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39;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二、做做玩玩:
要求: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在动手制作中体验端午节的乐趣。
指导语:
1.刚才我们了解许多关于端午节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也来过一过端午节呢?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活动:有包粽子、做香包、编五彩绳、尝粽子,你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活动参加,我们就来过个小小端午节吧!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指导:提醒幼儿需要洗手的可先去洗手。
(1)包粽子:粽叶、糯米、枣子、赤豆、花生、绿豆、豆板、血糯米、线
(2)做香包:缎带、各种形状的布、订书器、棉花、绉纸、花露水、干花
(3)做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夹子
(4)品尝粽子:各种味道的粽子、白糖、刀叉、湿巾纸、毛巾
(5)画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泡沫塑料
三、活动分享:
1、教师:“刚才你在哪里过端午节了?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幼儿介绍或展示,教师做适当小结。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的经验,学习儿歌;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美味的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幻灯片飞入一张粽子图片】教师:对!这美味的食品就是粽子。
二、活动过程
1.介绍粽子的不同口味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是粽子,那肯定都吃过粽子的,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吗?请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有的人喜欢吃甜甜的粽子,糯米里裹着蜜枣、豆沙、葡萄干,还有的人和老师一样喜欢吃香香的肉粽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粽子里有没有你们想要吃的呢?【幻灯片旋转插入,聚光灯功能逐一呈现图上四张小图】(为幼儿展示剥开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加强幼儿对粽子内部的细节感受)请幼儿回答。
2.介绍粽子的不同形状
教师:粽子的口味是各种各样,粽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我们再来一起来找一找,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呢?【百叶窗插入一张图片,聚光逐一呈现四张小图片】为幼儿介绍粽子包裹的不同形状。
3.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粽子的口味和形状都不一样,那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我们都在一年中的什么节日来吃粽子呢?来一起看个短片了解一下吧!【PPT链接插入DVD视频《屈原的故事》】观看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看完了短片,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粽子一开始是装在什么里面的?幼儿回答。教师:在短片里,我们听到端午节里还要干什么呢?幼儿回答。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当有幼儿回答出在门上挂艾草菖蒲,【幻灯片点击出一张大门的图片,老师就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点击鼠标在大门上挂上艾草菖蒲】,当有幼儿回答出在脖子上挂香囊时【幻灯片飞入一张女幼儿图片,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点击鼠标,为图片上幼儿挂上香囊】,当有幼儿回答出在额头上画“王”字时,【幻灯片插入一张男孩图片,请这位幼儿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点击鼠标为小男孩画上“王”字】
4.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看得非常仔细,小眼睛亮亮的,听得非常的认真,耳朵灵灵的,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习俗吧!【PPT链接插入DVD视频《端午习俗》,丰富幼儿知识面,强化幼儿记忆】
5.学习儿歌《端午习俗》
端午节里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端午节里还可以划龙舟、挂香囊,端午节里还有好听的儿歌呢。来吧,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学一学,跟着念一念。【PPT链接插入DVD视频儿歌《端午习俗》】幼儿跟学。
三、结束活动
念着好听的儿歌,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划龙舟了,可是,我的龙舟一点也不漂亮,【点击白板功能,链接插入一张黑白龙舟图片进行讲解处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我吧,让我们一起为龙舟涂上鲜艳的颜色吧!【请幼儿在电子白板上点击排笔功能,选择不同颜色给龙舟进行涂色】涂色完成,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聚光灯效果出示粽子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这天成为端午节!
2.观看划龙舟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图标超链接出现视频动画)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总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跟端午有关的儿歌,老师这里有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
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师: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小朋友随机点击四个粽子图片,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动画)。
2.画板操作包粽子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粽叶子,现在先请小朋友添加米,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么材料。(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想要的粽子)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师:咦,刚刚的儿歌里面,小朋友有没有听出哪些音比较像呢?
师:有的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3.师幼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三、操作环节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女孩,她要去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
幼儿人手一个平板,用画图软件画上香囊再用黄色在脸谱上画上花脸妆.
游戏:划龙舟
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端午晚会,可是要经过一条大河我们该怎么去呢?
师:我听到了有小朋友说划龙舟这真是个不错主意,现在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划龙舟的动作,我们小朋友学的真棒现在我们坐上龙舟出发吧!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7
适用于小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9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端午节活动教案
20__-06-06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端午节活动教案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带五彩线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线若干。
3、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39;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教师补充)
3、讲述屈原的故事,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5、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6、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习俗。
——包粽子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2、乐于参加包粽子、体验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绑粽子的绳、装米的盆(4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二、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
三、将包好的粽子交给伙房蒸煮
四、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
小朋友:“什么节日?”
教师:“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
(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三、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端午节教案篇12
活动名称:《过端午》
活动目标:
1、学念歌词,通过歌谣的形式感应拍子与节奏。
2、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学念儿谣《过端午》
1、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拍子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
(四)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小编提醒:
1、熟读教材,依据幼儿情况把握课程重点。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中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是孩子可以掌握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我可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像《过端午》这首儿谣,作为小班课程的第一课时,不建议在第一课时就完成语词、拍子与节奏的内容,由于一节课的内容多,活动中老师就出现了匆匆过场的情况,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做透,在幼儿没掌握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而上一个内容的习得是下一个内容的前提,所以孩子学得辛苦却又没有获得相关提升,因此第一课时需要老师把握课程重点:拍子及语词,可通过肢体律动、单人游戏、双人游戏、道具及乐器来感应,让孩子充分体验及感受,把每一环节做足做透。
2、活动目标的调整:从教材及活动可知,通过一两节课即可完成“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目”“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显得牵强,毕竟这一两节课所设计的知识很有限,又是音乐课,应该凸显音乐本体性,因此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感应儿谣中的拍子,学念儿谣。
(2)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3、教师肢体动作的美感。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首先给予儿童的应该是美的感受,所以教师在做肢体律动时一定要注意到动作的美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升幼儿动作的美感,孩子在想象、创造动作时,常常不会注意到这一方面,教师在模仿及推广孩子的动作时要及时美化孩子的动作。
4、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及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及互动,如画泡泡及最后的走路线环节,在幼儿的注意力是分散、游离的情况下,教师马上进行讲解及示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孩子还是乱成一团。
5、队形的考虑。从一开始进场到结束教师都要考虑好幼儿的队形。进场时是听歌曲做律动,因此围圆圈走便于幼儿学习及模仿;在倾听、感应音乐环节围圈坐下,便于教师示范及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在画泡泡指拍模拍环节,幼儿横排坐在黑板前能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指示去操作;走路线环节,教师先讲解及示范清楚后再让幼儿排好直排队形进行活动。总之,每一环节的设计时都要考虑清楚队形的设计,思考怎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