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39;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86-2037-2026+2074-2034+40

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

56+30=8656-30=26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课题:十几减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十几减7.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7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7”】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十几减7,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7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正确的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方向的认识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明白十几减几的算理;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8+6=16-8=

9+7=13-7=11-6=

14-8=15-5=12-5=

12-9=14-6=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

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

(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

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

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

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

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

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

(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而且还会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

认识图形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4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12

8+()=13

5+()=11

7+()=14

9+()=16

6+()=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1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

学生排法中:

①排成两行的;

②差相等的;

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8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16+8=27+7=

15+6=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分解法:摆小棒法:

24-8=16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33-6=53-6=

83-6=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1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