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本文为你提供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写作技巧和示例!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点: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

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

掌握整点的含义;

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训练点: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比较熟练地认钟面表示的时刻。

3.创新点:

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教学重点: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点和半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环境设计: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2、反映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的作息时间表(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揭示课题

1.引入: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3.揭示课题:雄鸡打鸣可以告诉人们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用奖励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来玩。(钟面只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2)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自己展示)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了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跟我说:时针。较长的分针,说一次: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拨动钟后的按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5.巩固认钟面:真能干!指针说名称。

三.整时的教学

1.区别钟面:换一个有12个数的钟。

这个钟面和刚才的钟面比较,多了什么?对,这个钟面上多了12个数,它们是用来记录刻度的。

2.认识实物钟面上的时刻。

钟由12点转到1点,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能说出来更好,不能说出也没有关系。)钟面表示的时刻,你知道吗?

钟由1点转到2点,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出示3个模型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点也是3时。(同时板书)8时、11时。

4.整时的书写: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可以记为3时,还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3,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

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8时、11时吗?(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

集体订正。

5.整时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的3时、8时、11时,它们都是整时。请仔细观察一下,整时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自由汇报。小结:对,分针指着12的钟面,肯定表示整时。

(3)整时特点的介绍:看看,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

那么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四.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过渡:你们会用这种方法认钟表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2.出示动画。小明出场,提问:

(1)小朋友,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2)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7时(什么时候的7时?)

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

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3.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五.拨钟表练习

1.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2.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如果出现学生有半点的情况,可以提问:这是整点吗?为什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3.请拨出晚上睡觉的时刻。展示汇报。

六.画钟面

1.过渡:大家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小礼物送给大家。猜猜是什么?对,那么看这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2.请大家画出时针、分针,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3.展示评比。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1.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4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小东早上7时起床)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时间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知识的?”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指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有三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

3.认识整时。

(1)屏幕上再次出示主题图。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小东是早上7时起床的,同学们看一看图上的钟面,为什么钟面上表示的是“7时”呢?你还从哪里知道“7时”的?”

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师:“小东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东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师:“你能在钟面拨出8时吗?拨给同组的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并叫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8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8,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

(4)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课间活动(看动画,听音乐)

要求:看看动画中的钟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并把它说出来。

三、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东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教师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创设情景:(边问边演示)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六第3 题。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5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重点是: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 :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

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 9 + 4 =

谁知道得数是几?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

9 + 4 =

10 1 3

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 9 + 4 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写数

教学难点:

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 计数图印制(每生四幅) 小棒每生100根(生用)

每生10个牛皮筋 黄豆2斤

教学程序:

1、 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

2、 猜一猜,谁最准

一人抓一把余人猜,数一数,大家写数。相互轮流玩。

数豆子,写数

讨论写法。小棒两捆加6根,看图选数(206、26、62),说说为什么。

3、 报数写数。看数摆小棒。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概括数位的意义。

4、 用计数器表示数。游戏哑谜。一生看数(34)用动作表示,另一生猜一猜中引用计数器。

5、 用小手表示或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6、 说说你对这个数的理解。汇报交流。

7、 学数位。强调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第二位( ),第三位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练习:

填空:

1、从( )向( )数,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十位。

2、28表示有( )个十,( )个一;35表示有( )个一,( )个十。

3、7个十和2个一组成(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4、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看图写数,看数画珠。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 :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看图编故事,提出并解决问题。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来陪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小羊们得到一个消息,小朋友们去游乐场了,我们也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玩碰碰车)

2、你能看图说一说吗?(看图描述)

3、仔细观察,车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辆车乘一人,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乘到车)

(师贴碰碰车和小朋友,一辆对一人)(连线对应)

4、现在请大家把车和人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然后说说你比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 根据结果进行语言训练:( )比( )少,少( 辆 )。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并将相应图片贴入)

(2)我们可以这样说比的结果,还可以怎么说呢?

( )比( )多,多( 人)。(师板,贴入图片)

5、 用一辆车对一个小朋友的方法进行比一比,而且还会口述比的结果。可是,有个小朋友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车乘)

那怎么办?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帮他想个解决的办法吗?(再来一辆)(师贴)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把车和人比一比,结果怎样?

(师板)车和人一样多。(同样多)

6、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而且还会根据比的结果说三句话(学生口头重温)。

二、手指操

小羊们告诉我们小胖要过生日了,我们赶快活动下手指,也去帮忙。(音乐,学生做手指操)

三、巩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谁和谁比呀?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描述比的方法,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学生说是谁和谁比,在脑子里想结果,和同桌说一说比的结果。

3、独立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连一连,说一说比的结果,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反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0

教学目标:

1.对整理生活、学习用品产生一定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2.初步感知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活动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用具:   一些学习用品、扫帚、脸盆、抹布;体育用品、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学生分成5-6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并在教室里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物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1

1.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应用原理

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纸?

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长CHANG短DUAN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

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出示钱包,提问:“这是什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钱包,请你看看钱包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3.提问:谁买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提问:谁买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1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