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11-910-89+614-815-88+518-9
9+717-914-98+89+2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11-9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星期天花猫cat和猫咪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cat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cat哥哥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
探索算法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8=5(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3-8的?能给菲菲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菲菲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解决了cat哥哥的问题,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cat哥哥:“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有本事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金鱼?”
谁知cat哥哥马上计算出13-5=8。同学们能猜猜,它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8+5=13 13-5=8 13-8=5(教师补充板书。)
小结
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你要向cat哥哥学习,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练习巩固,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愿意与cat和菲菲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看图列式,说算法。
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这里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只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或在汇报中自由的表述,教师不作介绍。)
2.动脑筋计算。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
a.6+5= 7+8= 4+8=
11-5= 15-7= 12-4=
学生做完后,师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b.8+□=11 8+□=16 6+□=15
11-3=□ 16-8=□ 15-6=□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3.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三的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信息和符合信息,鼓励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
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计算练习(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内抢答算式的得数,再各自写出算式。
教学设计说明
在童话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童话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采取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选择的恰当结合。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6
课题:十几减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十几减7.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7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7”】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十几减7,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7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7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 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 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8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9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
学生排法中:
①排成两行的;
②差相等的;
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正确的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方向的认识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1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9+()=189+()=15
9+()=119+()=139+()=16
9+()=149+()=17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12-9=13-10=
14-9=18-9=15-9=
17-9=11-9=16-9=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自己练习。
(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39;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学生在书上填写。
(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2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拍手游戏.
(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
(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 △△△△
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 △△
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 △△△△△△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3
1教学目标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聪明屋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___.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___.
46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28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口算
10+7=18-10=
12-2=3+10=
8+10=14-4=
10-10=10+5=
活动2【讲授】互动新授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出示48页例8画面。提问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本呢你打算怎么解决
30+2=32
三个十二个一三个十和二个一
师:2+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生:2因为30+2=32,所以2+30=32
师: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如果老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活动3【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后列出1个加法的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54-4=65-5=
95-5=69-60=
37-7=34-30=
2+70=26-6=
77-7=28-20=
6+70=89-60=
3做一做第2题烤玉米游戏。
熊妈妈正在野外烤宝宝们最喜欢的玉米呢,熊宝宝可爱吃玉米了,但是熊妈妈要求熊宝宝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和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难倒了熊宝宝们。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它们吗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4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非常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高兴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考
1、估计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办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为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愿意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到底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准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出现,激发兴趣。
3、聪明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寻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测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一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5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39;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9=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