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使教师能够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好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

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2

“数学乐园”教学初读

“数学乐园”是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第一个数学活动。其中安排了五个活动:数学迷宫探秘、找朋友、我当邮递员、比一比谁的耳朵灵、你投球我评说。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关键设计时我遵循下列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大纲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学习数学,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活动性,要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增长能力。“数学乐园”本身就是一次数学活动,因此,教学要体现活动性。

二、全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要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就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乐园”活动时,我采取分组的办法,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

三、兴趣性原则。

对刚入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要让他们感到数学单调、枯燥,从而失去对数学的爱好。因此在组织“数学乐园”活动时,教师要把教材上的内容活化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乐中求知。

四、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主流。“数学乐园”的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情感放在首位,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劲头。

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地把开放性原则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这种开放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4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 (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的基本知识。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发挥创新认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区分时针、分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大钟面、11份空钟面及其部件(纸制),45份练习纸。

学具: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数字”游戏。

同学们,今天有十二位老朋友来了,他们要跟同学们玩个游戏,他们把身体的一部分遮起来,请你们猜猜他们的名字。你们有信心参加这个游戏吗?(课件演示)

2、情境引入:··

(1)12位数字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课件展示小朋友小智的房间)。我们的十二位数字朋友去哪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课件:钟面放大,数字闪动。)

(2)这张面孔这么熟悉,你们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钟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说钟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2、比赛摆钟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摆钟面,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好。

3、发现钟面知识

你们在摆钟面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4、认识时针、分针

A、认识

(1)找一找:在钟面上有两兄弟时时刻刻都在工作,一个是高高瘦瘦的,一个是胖胖矮矮的,你们能把他们从钟面上找出来吗?

(2)胖胖矮矮的是哥哥,名字叫时针。高高瘦瘦的是弟弟,名字叫分针。

(3)先小组内学生拿学具钟相互介绍指针名称。后请学生上台向全班介绍。

B、巩固

(1)看谁能最快说出指针名称。(课件演示:时、分针闪烁)

(2)贴指针名称。(请学生上黑板为钟面贴指针名称并领读。)

5、拓展钟面认识

你们能说说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吗?(课件演示指针运动轨道。)

(二)认识整时

1、直观认识时钟整时

(1)(闹钟声响)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

(2)教师小结:当分针指12,时针指7是7时。

闹钟响了很久,小智才起床,你们知道是几时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评价)

小智迟到了,他是几时到学校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先小组讨论,后汇报,师评价)

2、认识整时规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刚认识的7、8、9时三个钟面)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整时规律: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板书)

(3)以归纳的整时规律说钟面时间。(课件出示3、6时两个钟面)

3、巩固

(1)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2)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小组内学生相互说几时,拨钟。

4、认识时间有白天与黑夜之分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智白天9时与黑夜9时的活动情境。)

(2)教师小结:时针在一天里转两圈,所以,一天的各个时间都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3)游戏:“猜白天或黑夜”。(课件演示)

5、认识电子钟

(1)小智决定改掉迟到的坏习惯,让我们第二天早上再去看看。小智去哪了?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变化了?(课件演示)

(2)电子钟和时钟有什么区别?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时间的?

(3)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电子钟表示随着时钟整时变化而相应变化)

(4)师生共同小结规律:“:”后面“00”,前面是几就几时。(板书)

(5)巩固游戏“找朋友”。

三、反馈练习:

1、找错误。(课件演示)

2、补充完整。

四、总结及学习评价: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页“看图填空”。

2、与同位同学相互说说你一天各个整时的活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6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1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