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简单变形。

2.运用移项,系数化为1,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移项的注意事项。 教 具 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情境引入: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常常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时两边质量相等就可以测得该物体的质量。 教师按书本上操作要求演示,并将有关的方程变形的式子板书出来,供同学们观察。 教师归纳: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原来相同的数额(或缩小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

2、发散提问: 请你根据老师的演示和上面的式子提出一些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好。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第一个演示说明了什么、第一个演示有什么启示、第二个演示……、这些演示有什么启示、这些方程的变形中有什么一般的规则、你从这些方程的变形中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些方程的变形,你有什么发现?……)

本节课我们学习6.2.1方程的简单变形。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3、明确自探目标: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有关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P5—6页,完成本节的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自探提纲 (1)从刚才的演示和方程的变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2)等式的.性质的内容是什么?例1、例2分别是怎样应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移项的定义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4)运用等式性质来解释移项、系数化为1的过程。

(5)下列方程变形不属于移项的是( ) A、由2x=6,得x:3 B、由5x=4x-2,得5x-4x=-2 C、由2y-5=y-3,得2y-y=-3+5 D、由x+a=b,得x=b-a

(6)解下列方程 (1)-5x=8 (2)1-3x=4 (7)若x、y满足|x-2|+|y+1|=0,则x、y的值为  。

二、解疑合探 1、同学们逐题解答以上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

2、教师注意进行以下两方面引导:

(1)等式的性质易错点:性质1,可以加上(减去)同一个整式,性质2不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整式包括0)。 (2)同学们对自探提示中第6题进行演板,教师要规范解方程的过程。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对本节学习有什么不懂地方或疑问大担提出。先由同学们回答,同学们回答不完整的内容,教师做补充。 注:本节第一节解方程,若涉及后面的内容,教师应告诉同学们后面将要学习。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自编练习题,供同学练习,并纠错。

2、完成以下练习,并纠错。

(1) (2) (3) (4) (5) (6) (7) (8)

3、已知方程ax+2=2(a-x)的解满足|x-2|=1,则a:    以上三题,以学生纠错、评价为主。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谈本节的收获。 通过交流、补充完善,使学生明确;

(1)数学思想:从天平到等式的性质,一般归纳的思想,方程思想。

(2)数学能力:等式性质的应用,即应用移项、系数化1解一元一次方程。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习题P62一、1、2、3、4 选做题 习题P62三、3、4 教后反思: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2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 (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 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掌握10的组成。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电脑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它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

导入 :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呢?

2.在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见过10?

这些10 都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把两个手拿出来,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啊?(还有10个脚指头)

3.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请小朋友把直尺拿出来,谁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图(在数的顺序中,也是这样,10在9的后面)

(2)那么到底9和10,谁大谁小呢?

出示图,9○10

出示手势(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呢?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 摆红花卡片

请每位同学拿出10张红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两组。

看谁能摆得更多。请摆得最多的同学上讲台摆。

“如果这样乱摆的话,很容易遗漏一个,所以,我们在摆红花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来摆。”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巩固组成:

(1) 小老师领读;

(2) 去掉部分数,(开火车)

四、课中休息

五、写数字10

我们已经学过1和0的写法,那么10怎么写呢?请看老师示范:(电脑边演示边讲)

10占两个字格,顺序是先写1,再写0。

(1) 请同学们把右手拿出来,跟着屏幕一起写。

(2) 打开书P55,在书上描写10。

六、巩固发展

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玩,好吗?

去之前,我们要排好队,10个人一队,每人一张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顺序排好。你们会了吗?请10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如果这样排的话,队伍太长了,那么请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牵手,看谁最快。

好,现在可以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聪明屋。聪明屋里正在举行“小博士”的评比,我们要不要参加啊?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题目呢?

在○里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刚才哪些同学答得最快阿?你们被评为“小博士”。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个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进去。

老师先给你们示范:

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对,看看谁能穿过地道。(练习10的组成)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张10元钱的游戏券,你们会怎么玩呢?(附表格)

七、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显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学“尺图”。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请学生将9和10准确的填在直尺图上。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学“比大小”。

(1)引导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

(2)数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内的数及在○里填上“<”、“>”。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

(2)请同学们数树上的果子,然后让学生们将这棵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老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篮子里。问: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

(3)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来。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4)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

(5)学生分组进行摆放学具:10的组成。 学生可以边摆边说,或者是一个人摆,一个人说。

(6)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记忆10的组成,并且在书上独立的完成框内的数。 根据学生在书上填好的这几个组成,提出问题:不用摆,看到这几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组,以此类推。

6.教学“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说出: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离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三、游戏

1.准备数字卡片1~9两份。 请部分学生上来手拿卡片,让他们找伙伴。手拿数字卡片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同桌的为一组)。 其中1个学生随意的拿出一个数字学具,另一个学生马上拿出另一个学具使两个数字学具合起来为10。

3.完成第65页“做一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课件显示:数轴图,请学生上来独立填数。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完成。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顺序。

2.练习九第2题。 课件显示:卫星发射情景的录像。 显示根据录像上指挥员的发射命令填框内的数。让显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九第3题。 显示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化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略)

(二)复习

1.这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2.回忆并概括,板书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整理和复习做准备)。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整理和复习1(1)

用字母表示数——每天跑步的米数用-表示。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星期跑的米数7-。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现在每天跑步的米数-+2凹

(2)出示1(2),引导学生解答。

(把用字母表示数,按整理和复习的类型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

2.解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

解方程的意义

出示练习三十二1题,进行反馈练习。

(2)整理和复习3题

①口述解题步骤

②使学生明确:根据加、减、乘、除运算关系进解答,这在以前解含有未知数尤的等式中已经掌握。

③出示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分组进行解答,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边整理边反馈练习,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充分体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④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

①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②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③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④解答,检验与答答话。

(2)整理和复习4题

分组进行交流,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十三4题,用方程解,独立计算。

(4)整理和复习5题

①先分组用不同方法解答

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使学生明确:

用方程解应用题: 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1.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勃口列式。 1.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 2.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间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

的关系,引出含有末知数-的等式。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注意:用方程解应用题,得数不注明单位名称;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得数要注明单位名称。

今后题目中除指定解题方法以外,自己选择解题方法。

(5)练习三十三6题

订正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7、8题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 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e、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 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 半时:1时半

6:00 1:30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0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教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第五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通过活动的体验,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增强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 新知

1、 电脑演示情景:前年夏天,潘老师家花了3120元钱买回了一只1、5匹的美的空调。今年夏天,潘老师家又买回了一只1、5匹美的空调,价格是1980元。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3、导入 新知 3120–1980

二、探究新知 领悟算法

1、独立尝试计算3120–1980,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旁边的同学。

2、把自己的算法与同伴交流。

3、投影展示成果

(1)投影学生的算法,并指名说说算理。

(2)达成共识后讨论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是什么。

4、同学们通过合作,计算出潘老师今年买空调的钱比前年买的.少了1140元。从这个信息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独立计算

1、课件演示:今年夏天,潘老师家买了一台空调花了1980元,还买了一只价值498元的

微波炉,买空调比买微波炉多花多少元?

2、独立做一做。

3、投影反馈学生作业 。

4、比较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万以内的减法 连续两次退位 )

四、活动体验 寓练于乐

1、数学门诊部

9 1 2 5 2 1 6

-6 4 3 -3 5 4 0

2 7 9 1 6 6 6

2 、选择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做对了才可以取走礼物)

一张贺卡 一束鲜花 一封信 一张画

527-348 4720-651 8216-7493 6573-3890

四、回顾全课 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快结束了,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堂课内,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为这节课的内容添上一个课题吗?生说后,师板书课题。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冰箱和彩电的价格,算一算它们相差多少元?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播放课件)

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春游情况统计图

公园

淘气猫

香陈湾

森林庄园

人数

8

6

9

12

三: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师:让我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画有条形统计图的纸,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你们组统计结果绘制漂亮的条形统计图。注意绘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师巡回辅导)

师:让我们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在投影仪上展示小朋友们制作的统计图。边欣赏边评价,鼓励小朋友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看到的这些统计图都是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叫它们什么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和老师一起制作班级六一出游情况条形统计图。

(根据班长对出游情况的统计结果在电脑上绘制,.

双龙小学一(1)班六一”出游情况统计图

地点

公园

淘气猫乐园

香陈湾游乐园

人数

14

12

6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们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园的比去淘气猫乐园的人数多:14-12=2(人)

生3:去香陈湾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

生4:小朋友们大多愿去公园玩。

生5:去公园的比去香陈湾的人数多:14-6=8(人)小朋友们可以去公园玩。

……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可真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尊重大家的意愿尽情地欣赏公园的美景吧!

(播放公园的风景,带领小朋友尽情地欣赏。)

四: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到时,我们班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朋友们认为举行什么样的活动好呢?请小朋友们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老师出出主意,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任务,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好?制作的统计图漂亮、美观。

(教师巡回辅导,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块完成统计图并展示统计结果。)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并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

师:看大屏上的数学问题小组对照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

出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你们今天这么爱动脑筋,而且做事有计划,有主意,并且学会了统计数学信息能创作优美的条形统计图。特别可爱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条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小学数学教案《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3

教案示例

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00+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00+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00 7000-1000

400+50 7000-2000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00

1700-800 1200-700 360-70

4600-500 50+700 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 7000-1000= 550-50=

700-200= 60+30= 370-80=

4500-200= 70+80= 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 )+350=750 400-( )=80

( )-70=210 280+( )=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板书设计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小结: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

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六、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案篇15

课题:加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2.培养加法验算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坚式计算例 3: 809+3764

3.竖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

4.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再调换两个加数位置相加,从中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同桌同学编题练习,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确: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教师说明:为了使我们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板书:加法的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师板书竖式,并注意巩固计算法则.

(3)提问: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启发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结论调换加数位置并列出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运算的结果.指出:如果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两次结果不同,则需要重新计算一遍.

在验算时,要注意调换加数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结果.

2.认识用原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1)向学生指出:在题目没有要求验算时,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师口述利用原竖式从下往上的验算方法.

3.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及要求.

验算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检验.

做练习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

4.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三)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随堂练习

1.新华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卖了326本,还剩547本,运来了多少本?

2.学校体育组购进27个足球,购进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个,购进小皮球多少个?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布置作业

1.用原来的竖式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正过来.

2.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103本.运来了多少本?

2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