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编写需要依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质量。怎么写好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80,()

100,95,(),85,80,()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2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

学生排法中:

①排成两行的;

②差相等的;

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4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9+()=189+()=15

9+()=119+()=139+()=16

9+()=149+()=17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12-9=13-10=

14-9=18-9=15-9=

17-9=11-9=16-9=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自己练习。

(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39;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学生在书上填写。

(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7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习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习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习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53+2

53-20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习

1、题组练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76+20=30+59=

64-3=76-20=3+95=

64+30=76+2=59-30=

64-30=76-2=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习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37)66-20(4664)88-8(880)

6+22(8228)47-4(743)4+9(49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习: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87-30○87-32+26○26+246-3○64-3

52+40○52+43+35○35-2★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70+4□47-10=57-20□

4+70=7+40□47+10=57+20□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894□-□5=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习

53+20=7353+2=55

503503

705

53-20=3353-2=51

503503

30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习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习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89和4□-□5=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9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16+8=27+7=

15+6=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分解法:摆小棒法:

24-8=16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33-6=53-6=

83-6=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0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

难点: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第一棒:打地鼠游戏口算。

12-8=11-9=13-7=

14-8=15-9=13-6=

17-8=18-9=14-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第二棒:

12-5=11-4=

12-4=11-3=

12-3=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1:“破十法”。

生2:“想加算减法”。

生3:“平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和“平十法”计算12-5这个减法算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5=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③用“平十法”

把5拆成2+3,12先减2等于10,再算10-3=7。

(3)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③这些算式已经全部算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减数越大,差越小。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三棒:1、出示课件:请你当个小医生。

14-5=1111-3=413-4=7

2、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把相同得数的算式连起来。)

3、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学。(树上有4只小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生:11-4=7(只)

4、做课本上做一做。

课件出示第四棒:小组合作找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卡片。

学生到展示台来展示刚刚小组合作摆的算式卡片。

第四棒结束了,到了终点,掌声响起来。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数学书第18页第4题

2.数学书第19页第6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

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游乐园的叔叔阿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项庆祝活动。请看!(例1主题图)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

生:热闹……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很多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彩旗是怎么挂的?彩花是怎么串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他们都有规律。

(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回答?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回答得太好了,表扬这位同学!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彩花呢?能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完整地回答吗?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游乐园里还有什么?

生:还有灯笼和小朋友。

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一位应该是女生。

2、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

——例2 摆一摆

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

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3、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例3 涂一涂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图片:斑马、衣服、长城、桥、地砖、楼房等。

生:哗……好漂亮啊!

2、师: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教室的地转是有规律的。

生2:教室的窗帘也有规律。

生3:我们学校的围墙设计是有规律的。

生4:我们教室的日光灯是按照规律来安装的。

生5:我的衣服上有一些有规律的图案。

……

(教室的天花板、地板、校园围墙、自己的衣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四、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设计的图形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们的颜色涂得很均匀。

生:图形的颜色很清晰,他们的规律很漂亮。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12

8+()=13

5+()=11

7+()=14

9+()=16

6+()=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1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3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39;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