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秀的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2

一、 说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2、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 投影仪 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 胶水

三、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3、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4、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2) 课本第59 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1、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2、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3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4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5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2)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2)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3)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时间很宝贵,希望同学们会安排好你们的时间,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回去拨你的小闹钟,告诉你家人,你会看整时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7

1、本节课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里面例题和习题的顺序设计而成的,目的在于创设出一连串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介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实际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描述,“猜猜我是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在课堂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说的效果不好,往往有同学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会了,就抢答或是不理睬,以至课堂中教乱,而且回答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听的效果也不好。以后在教学中我会重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在说完之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来重复,其次,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完整。

4、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经验不多,差别有些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帮助。在课堂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课后还要多花时间在“学困生”身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化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略)

(二)复习

1.这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2.回忆并概括,板书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整理和复习做准备)。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整理和复习1(1)

用字母表示数——每天跑步的米数用-表示。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星期跑的米数7-。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现在每天跑步的米数-+2凹

(2)出示1(2),引导学生解答。

(把用字母表示数,按整理和复习的类型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

2.解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

解方程的意义

出示练习三十二1题,进行反馈练习。

(2)整理和复习3题

①口述解题步骤

②使学生明确:根据加、减、乘、除运算关系进解答,这在以前解含有未知数尤的等式中已经掌握。

③出示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分组进行解答,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边整理边反馈练习,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充分体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④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

①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②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③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④解答,检验与答答话。

(2)整理和复习4题

分组进行交流,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十三4题,用方程解,独立计算。

(4)整理和复习5题

①先分组用不同方法解答

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使学生明确:

用方程解应用题: 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1.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勃口列式。 1.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 2.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间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

的关系,引出含有末知数-的等式。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注意:用方程解应用题,得数不注明单位名称;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得数要注明单位名称。

今后题目中除指定解题方法以外,自己选择解题方法。

(5)练习三十三6题

订正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7、8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9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

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

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0

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 +27

58+37 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五)作业

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10。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

d.故事:9知道它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二、探究新知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10以内的数,既能熟练地从1顺着数到10,又能从10倒着数到1)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10要占两格)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c.汇报不同的分法。(特别重视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为减轻负担,要防止死记硬背)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演练提高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四、总结拓展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6408

8755

2193

1507

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你能根据图上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吗?(生板:小白兔、小鸟图)

2、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板:上下。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

(2)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

②你能根据图上松鼠的位置把他贴到黑板上吗?(生板:松鼠图)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

(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他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如果小蝴蝶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大家小组合作,一起讨论。

(5)指导看书、书写。根据小朋友判断的各个动物的相对位置,把书本主题图的填空补充完整。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观察过你的同桌吗?你能发现他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吗?,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3、感受上下的`相对性。

(1)按小组长的要求摆放学习用品。

(2)分组活动。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说书架上物品摆放的位置。

(1)课件出示书架和物品,请同学们用“上”、“下”相互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3)集体反馈。

(4)谁说得好,为什么?

2、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图(说一说59页3题)。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3、分房子。

(1)动物园里建了一栋新房子,准备分给小狗、小兔、小猫和大象,请你给它们分一分,并用“上”、“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反馈。

4、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1)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反馈。

(3)指名板书图。

四、故事。

(1)观看《狐狸和乌鸦》动画。

(2)用上下编一个故事。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3

一、全册教材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四、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措施

(一)共同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班措施

1.一(1)、一(2)班重视基本口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A.学会看图数数。

B.加强基本训练,抓好计算基础。

C.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一(3)、一(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A.会数1-20以内的数,并能够口、手同步。

B.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能够灵活运用组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C.重视作业质量,抓好书写格式。

3.一(5)班

A.加强基础训练。

B.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多表扬、少批评。

C.设计多种形式的联系。

4.一(6)班

A.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说完整话。

B.要尊重学生、注意学生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C.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内柔的理解。

D.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4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12朵小红花(学具卡片)、14个圆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的数.

9+( )=11 9+( )=17

9+( )=14 9+( )=15

9+( )=16 9+( )=13

9+( )=18 9+(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出示例1左图.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2=11.

(2)出示例1右图.(先出示11个苹果的集合图,然后用虚线圈起9个)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1-9.

(3)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幅图和算式.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1减9该怎么想?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有几种情况:

①9加2得11,11减9得2.

②11可以分成9和2,11减9得2.

③10减9得1,1加1得2.

④11减1得10,10再减8得2.

(4)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想法计算比较快?

计算11减9,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教师板书.

(5)指名复述想的过程,再请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6)读算式.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教学例2左图.

①引导学生摆出左图,先摆12朵红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红花?怎样列式?板书:12-9.

②12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

(计算12减9,想9加几得12,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

③读算式.

(2)教学例2右图.

①出示例2右图,让学生动手去摆,摆后指名说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4-9.

②14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并填数.

3.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分别出示例3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讨论如何列式,然后独立列式填数.

(2)汇报交流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4.反馈练习:

5.教学例4.【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让学生独立填写例4的3道题,然后订正,指名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计算有困难,可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

6.学生小结.

三、巩固发展.

1.17-9=( ) 12-9=( ) 15-9=( )

想:9加( )得17 想:9加( )得12 想:9加( )得15

2.9+( )=12 9+( )=11 9+( )=14

12-9=( ) 11-9=( ) 14-9=( )

3.5+9=( ) 7+9=( ) 4+9=( )

14-9=( ) 16-9=( ) 13-9=( )

4.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一同学手拿一张“-9”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下面停一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口答,如:当“-9”的卡片停在卡片“15”下面时,同桌应马上答“15减9得6”.

四、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向教师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

2、初步认识时针与分针的作用。

3、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数”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 认识几时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你看,小明学会分类以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奖励他一个钟表,小明可喜欢它了!今天,咱们就和小明一起学习认识钟表吧!

二、 新授。

1、 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2)观察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

(3)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4)师演示实物: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针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还有大小相等的12个小格。

2、 认识整时。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钟有什么用呢?

(2)你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3)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5)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认识电子钟:

(1)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2)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4)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4、认识半时。

(1)、出示课件:你能说说是什么时刻吗?

(2)、同桌交流、汇报。

(3)、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向6。)

(4)、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5)、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认识电子钟:

(1)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2)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3)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

三、练习巩固:

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练习会认、会读、会拨整时和半时。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 实践作业: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3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