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编排,让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写好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我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__。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小组内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篇2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改为“组织动物比赛”,这样,学习的知识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具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统计知识的欲望。】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设计意图。】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方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想一想、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知识。】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 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 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总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篇4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具演示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一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文具盒。

2、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能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3.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尝试发现讲述的不同之处。

4.探索、发现生活中文具盒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布置“文具盒”商店、实物投影仪一台、图标(形状、颜色、图案、功能)黑板,电视机布、篓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马上就要从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高兴吗?(高兴)上小学要准备什么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具盒)

这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图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装铅笔、橡皮)

2、幼儿自由参观“文具商店”,每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师:“你们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当……当……当,有这么多文具盒呀,现在我们小朋友轻轻地上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具盒。”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先与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选择的文具盒。

师:“好,每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具盒了吧,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手中的文具盒。

2、个别讲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跟大家说一说。注意哦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们的小观众们要认真听,尊重他们哦。

四、引入新经验。

1、从实物投影仪里观察老师选择的文具盒,听老师用句式来介绍文具盒上的图案。

师:“我的文具盒的形状是;颜色是;图案有、有、还有;打开里面有放……我很喜欢我的文具盒。”

师:我是怎么说的,我先讲的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帮幼儿获得新的讲述经验。)

2、幼儿自由练习按序讲述。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着顺序说一说你的文具盒,记住要先说形状、颜色,再说图案,最后说功能,别忘了介绍完以后说一说对他的喜爱。”

五、迁移新经验。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文具,有铅笔、橡皮、刨刀和尺子。请你们每人来选一样文具给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记住要按刚才的顺序说。”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绍的很清楚,让客人老师都知道了应该如何使用。可是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我们去给他们说一说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让我觉得教学活动确实能整合各种各样的内容,需要老师时刻要有这种整合的理念。活动的选材一定要具有生活化,如果这次的铅笔盒小朋友没有实物,没有对铅笔盒的了解,孩子们是无法做到如此细致的比较的。因为所选择的是孩子们所生活化的,运用的手段也是贴近幼儿生活方式的,所以更能让幼儿所接受。使孩子们在比比讲讲中学到各种知识。

小百科: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直尺、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长尾夹等。

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