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写好教案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合理、写好教学反思等。好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

课题 一起做游戏 课型 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 1、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 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 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3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巩固训练

1、认一认,连一连。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几何图形。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

3、位置。

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还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看图回忆生活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印象更深刻;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6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7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8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 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 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 生2:82-67=85-70 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0

教学目标 :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1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2.8元,一个铅笔盒6.1元。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3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用上下描述一下汽车,火车,轮船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课件)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4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39;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3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