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小编给大家分享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参考,方便大家参考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怎么写。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4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非常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学校要给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高兴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考

1、估计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相出办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为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学生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愿意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到底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准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学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释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学生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出现,激发兴趣。

3、聪明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努力寻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测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学生就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教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5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_(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_,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明白十几减几的算理;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8+6=16-8=

9+7=13-7=11-6=

14-8=15-5=12-5=

12-9=14-6=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

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

(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

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

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

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

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

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

(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而且还会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9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1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

难点: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第一棒:打地鼠游戏口算。

12-8=11-9=13-7=

14-8=15-9=13-6=

17-8=18-9=14-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第二棒:

12-5=11-4=

12-4=11-3=

12-3=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1:“破十法”。

生2:“想加算减法”。

生3:“平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和“平十法”计算12-5这个减法算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5=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③用“平十法”

把5拆成2+3,12先减2等于10,再算10-3=7。

(3)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③这些算式已经全部算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减数越大,差越小。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三棒:1、出示课件:请你当个小医生。

14-5=1111-3=413-4=7

2、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把相同得数的算式连起来。)

3、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学。(树上有4只小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生:11-4=7(只)

4、做课本上做一做。

课件出示第四棒:小组合作找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卡片。

学生到展示台来展示刚刚小组合作摆的算式卡片。

第四棒结束了,到了终点,掌声响起来。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数学书第18页第4题

2.数学书第19页第6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 通过研究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卡,饮料瓶(3色3组),跳绳5根,沙包10个,

彩条(红、黄、绿、蓝各3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看看这是谁?(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图片)

师:它们要干什么去呢?(课件出示去看联欢会的图片)

师:(课件展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幅图大家看着很混乱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混乱?

(排列整齐,有顺序)板贴“有顺序”

二、新知探究

师:你能结合图片中的人或物来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样的顺序吗?

1、 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旗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旗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然后又1面黄旗一面红旗,接着又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地圈出来吗?(指名板演)

师归纳:我们就说小旗就是以1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板贴“一组”“重复排列”)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2、课件出示彩花图

师:彩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花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后面的那一朵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花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然后又1朵红花一朵紫花,接着又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用虚线隔开吗?(指名板演)

师归纳:我们就说彩花就是以1朵红花和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3、课件出示小朋友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有停顿地读出小朋友是怎样一组一组地排列的吗?

师:(板贴小朋友图片)谁来把这些小朋友一组一组的圈出来?(指名板演)

师:这些小朋友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师归纳:我们就说这些小朋友就是以1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4、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出灯笼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生:灯笼是按1个红灯笼2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的用横线划出来吗?(指名板演)

师:接下来的灯笼是什么颜色?(指名板贴,集体判断。)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5、新知归纳:

师:黑板上不同的事物,数量也不一样,可它们在排列的时候,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

你发现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他们都是把人或物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

师:像这样把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就形成了排列的规律。

(课件出示“规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找”规律。(板贴课题)

三、巩固新知:

师:在我们学习的时候,羊村的羊儿们也在运用这样的规律设计制作小栅栏。

分别出示(1蓝3黄为一组、2红2黄为一组、和1长1短为一组)的栅栏图,让学生

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

四、拓展训练:

1、火眼金睛(判断题2道)

2、精挑细选(选择题2道)

四、生活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如:教室里桌椅的摆放,是以一排桌子一排椅子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女孩的漂亮条格背心,是以一道红一道白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是以一道白一道黑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每一年四季的交替,是以春夏秋冬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欣赏规律的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运动场的围墙上,

在美丽的城市里,巨大的摩天轮、炫亮的霓虹灯、红绿灯在有规律的闪耀

在热带的草原,在神秘的海底,动物美丽的外衣里也藏着排列的规律

就连我们在校的每一天生活,都是在上课、下课、上课、下课间有规律地重复进行中度过的

在我们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中,我们也在每一节中有规律地重复着某一组动作

听,在我们咚咚的鼓声里,你们听到了它有规律的节奏了吗?

在我们静美图画中,规律使画面整齐美观

五、实践活动

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5个组,分别是食品店、绿化部、宣传科、器械室和啦

啦队。啦啦队的任务是创造有规律的动作;宣传科的任务是设计有规律的声音或节奏;

绿化部的任务是制作有规律的拉花;另外两组是把本组的物品有规律的摆放好。音乐响

开始,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提示:先想好以什么为一组,然后再将它进行重复排列。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时说说是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得非常快乐,我把羊村的两部电话留给大家,希望我们以后常联系。”

大家看看哪个号码容易记?为什么?(有规律,是以139为一组,重复排列4次。)

今天,我们找到了许多排列的规律,希望你能做一个小小观察员,仔细观察生活,勤动脑筋,

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4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39;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9=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教案数学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3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