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怎么写出优秀的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 爱心 专心

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里填数。

用心爱心专心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作业设计:练习册P11 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

小与  等于  大于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调皮。(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调皮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调皮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调皮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

放气球:小调皮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调皮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

2、画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

3、算规律

师: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始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创造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 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呈现下图)。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5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部分的事实。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生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生站一站,再说一说前后各有几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片、圆片、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揭示目标,知识梳理。(预设2分钟)

1、学生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巩固内化,查漏补缺。(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摆圆片数数

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

请几个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一排、读一读,进一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分别补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题。

导学单:

(1)你能把星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③“想想做做”第8题。

说说每个孩子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同学们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④“想想做做”第9题。

先读一读格子里的数,再描数与写数。

比一比,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1、2、3、4题。

3、拓展题:数一数你家里在5以内的东西,说给你父母听一听。想一想,你还可以用这些数字记录什么?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做操)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出示钟面9:15),你们还会认吗?

(2)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9:15)

(3)分针指着3,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学生尝试说)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4)分针指着数字3是15分(出示钟面模型),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2)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1时=60分

(3)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生生互动)

2、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跳舞――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拨一拨,说一说

(1)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2:55的钟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2)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连线

(1)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2)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3)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2、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习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114+()=125+()=14

4+()=112+()=11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11-2=9

12-3=9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计数器2个、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情境。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灰兔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餐厅,大家想去吗?(生:想!)

2、复习。师:嗯,大家先别急,小灰兔要和大家玩一个数学游戏,玩得好才能去参观动物餐厅,你们有信心玩好这个数学游戏吗?(有!)那好,请听清楚游戏规则:

一个小朋友上来扮演小灰兔,拿起一张数字卡片,下面的小朋友读出卡片上的数,并连续数出在它前、后的5个数。(小灰兔还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听从它的指挥,你们能做到吗?)

3、导入。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动物餐厅了,大家请看,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参观动物餐厅,先玩数学游戏”这一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堑。】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师: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着许多的红果,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反馈: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知道结论,缘于他们认识图上的文字,教师应给予鼓励,在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再数一数)

2、比一比。师:比较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数目,你发现了什么?跟同桌同学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师接着追问:也就是说,这两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用上“>、<”怎样表示,谁愿意上来写?

3、填一填。让学生独立填写P6的“填一填”,再进行反馈。

4、课间音乐。

【设计意图:比较大小的初步知识,学生在上册已经基本掌握了。在这里,通过具体的情境“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并加强对“>、<“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符号感。】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师:小朋友!又到了我们玩闯关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闯四关。大家还记得玩闯关游戏要注意什么吗?(生:要注意——即快又对,字还要写得工整、漂亮,要遵守课堂纪律等。)大家请看第一关是:

1、比大小。P6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期间巡视辅导。反馈时,学生互相评价,给做得好的同学奖面小红旗,画在题目后。(如果个别学生解答困难的,可以借助计数器等进行比较,最后两小题的答案不,填对一个就符合要求了,这里教师不必事先提醒,在反馈时让学生自行发现。)

2、连一连。P7第2题。出示挂图,指名学生说明题意,再让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评价方法同上,引导学生发现60是个多余的信息。)

3、根据题目内容填一填。P7第3题。出示小黑板,由教师读题,学生逐小题完成,师再进行评价。[第(1)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填写,再让学生找找规律。]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P7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

总结:恭喜小朋友闯完四关游戏,请完成好的小朋友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的时间,把练习设计成“闯关游戏”,完成好的可以获得小红旗。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四、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跟爸爸、妈妈玩“读数、比大小”游戏。(即由爸爸、妈妈读一数,你找出一个比它小,一个比它大的数,并用符号连起来)

2、P7的小调查。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课件数学教案篇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3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