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反思教案一年级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写好反思教案一年级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反思教案一年级,方便大家学习。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内化、适度的延伸中,学生字、学语言、学诗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1.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

2.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充满了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瞧,那鲜红的山楂多么可爱!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3.教师引学: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们想说点什么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

5.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本环节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的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麦苗、杨梅等),让认识的学生上来说说这些事物是属于哪个季节的。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多音字“地”。

(4)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5)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个,看谁记得准,读得好。

(6)扩词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每个生字进行扩词练习,重点用“尖、说、弯、春”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7)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

5.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引言:同学们把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最熟练、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

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

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7.合作探究,朗读课文。

引言: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启发、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

(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试着背一背。

8.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带给我们的吗?(大自然)

9.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2)“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呢?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文、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教师引言: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有个新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2.指导学生书写“四、是、天”。

(1)引导学生发现“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

(2)学生观察字形。

(3)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

(5)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写一两个字,也可以。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引言: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大自然妈妈请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喜欢她,还要学会保护她,让她变得越来越美。对了,大自然妈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展示四季图,学生观看。

3.教师引导: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之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来和这些画比一比,好吗?

设计意图: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图画表现出来,将语言美与艺术美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丽的,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分别喜欢的季节。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过程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四位朋友的喜好,唤起了同学们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

二、根据学情,随机学文

1.春天视觉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1)教师导入:这么多小朋友喜欢春天,谁来说说理由?

(2)引学课文:有一个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课件出示: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草”和“草芽”比较,“草芽”是什么样啊?(除了“尖尖”,还有“绿绿、嫩嫩”等)正因为春天才有尖尖的草芽,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4)教师引读:尖尖的草芽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读一读。

(5)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芽,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生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小草芽的自豪、高兴等语气,并进行评价。

(6)教师引导拓展:同学们,春天除了尖尖的草芽外,还有什么呢?你们看(出示课件:美丽春光图),春天多美丽啊!谁能也给春天写一句话呢?

(7)课件出示句式:桃花(   ),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梨花(   ),他对(   )说:“我是春天。”(   )(   ),他对(   )说:“我是春天。”

(8)总结升华:欣赏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一句及学生补充的三句,组成一首小诗。)

2.夏天听觉篇——大珠小珠落玉盘

(1)激情导入:夏天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啊?谁在说话啊?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读文的基础上,说说你知道了夏天的什么。(重点品味“圆圆”)美读词句并想象:青蛙跳上荷叶会说些什么?(荷叶圆圆,可以当我的……)

(3)教师引导拓展练句:让学生也以课文为例说句子。

(  )(  ),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

(  )(  ),他对(   )说:“我是夏天。”

3.秋天触觉篇——绝知此事要躬行

(1)激情导入:同学们看一看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哪些礼物。指名说:秋姑娘给我送来了(    )。

(2)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分小组,看看、摸摸、闻闻秋姑娘带来的礼物,自己练说:秋天到了,(    )。

(3)教师导学: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课件出示诗句: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重点:一是理解“弯弯”。可用实物演示,因为秋天谷穗成熟了,非常饱满,所以是弯弯的。二是理解“鞠着躬”。人会鞠躬,谷穗怎么也会鞠躬?让学生看看弯弯的谷穗的样子,明白两者很像,小作者把谷穗当成人来写,形象生动。)

(5)美读感悟:如果你是谷穗,你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带动作读、齐读,等等。

4.冬天感受篇——熟读深思子自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冬天雪景图)请同学们读一读雪人的话。

(2)读文品味:你觉得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顽皮。从“大肚子一挺”可以看出来)读出雪人的顽皮,比赛读。

(3)表演品读:让学生边读边表演,体会雪人的顽皮。

(4)练习说话:如果请你对冬天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冬天,(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美读、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件内容,进行言语图式拓展训练。学生从文本的言语中获取信息,并用个性化的言语进行表达,进而展开想象,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练习说话,为学习句式打好基础。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品味语言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并通过美读加深理解。

三、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________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就是冬天。”

2.教师引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物,还有许多奇妙的景物。谁愿意把自己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物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练习说话。

4.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赞颂四季。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在课程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找找描写四季方面的小诗,读读并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

2.浏览有关四季的图片,朗读有关四季的儿歌。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内容。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性的指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谷穗(弯弯)→秋天

雪人(顽皮)→冬天

教学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低年级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画面导入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不同季节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

2.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语言,不是孤立地识记生字,而是通过不断的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游戏、表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2

教学内容:

1.两臂放不同部位的前脚掌走。

2.各种方式的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前脚掌蹬地的力量,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性,适当的发展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下肢力量。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各种方式跑的动作方法,发展自然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体育委员整队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

1.两臂放不同部位的前脚掌走。

2.各种方式的跑。

四、队列练习:

1.转法。

2.齐步走、立定。

五、广播操(音伴)

1.伸展运动;

2.头部运动;

3.扩胸运动;

4.体侧运动;

5.体转运动;

6.踢腿运动;

7.全身运动;

8.跳跃运动;

9.整理运动。

组织:四列横队(密集)

要求:站队做到快、静、齐

教法:

1.简讲、统一口令;

2.集体练习。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正确、掌握节拍、练习认真

(二)基本部分

一、两臂放不同部位的前脚掌走。

动作要领:上体正直、平视前方、脚尖向前、前脚掌着地。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领做

2.学生原地模仿动作。

3.慢步行进中做前脚走,并做换位。

4.沿方形练习(音伴)

二、各种方式的跑

要领:上体稍前倾,屈肘前后自然摆臂,直线跑。

重难点:前脚掌着地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要求;动作正确、练习认真、听从指挥。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原地摆臂练习;

3.追逐跑练习;

4.换物跑练习;

5.教学比赛;

6.指导、纠正。

要求:动作正确、协调、练习认真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4、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要目标明确,要一心一意。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

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齐读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桃树底下

(扔

摘捧)西瓜地

扔(摘抱)回家路上

扔(追)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4

赶小猪

教学内容:

1、剪刀、石头、布。

2、赶小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2、技能目标:经过反复游戏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灵敏协调性。

3、素质目标:提高奔跑以及地滚球的能力,灵敏协调性,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发展。

4、情感目标:培养运动感情,团结友爱,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生奔跑能力以及体育素质好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5-7分)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问题,宣布本课教学内容,步入课堂。

组织:成四路纵队集合(如图)

要求:动作整齐,优美,活泼,轻松。

1, 模仿操(音乐伴):

(1)伸展运动; (2)头部运动; (3)上肢运动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分解领做,连续领做。

二:主体部分(10-15分)

小鸟飞行 导语:小朋友,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你们想成为一只小鸟和他们一样无忧无虑的飞翔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飞翔一番。

组织(如图):队形变换用小鸟飞形式带到场地。

1,场地布置:中间的两平行线的距离为1米,中间线到与自己相近的线的安全线距离10米。

2,游戏方法:(1)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各组相距一米站立,“剪刀”动作伸右手两指,“石头”动作右手握拳,“布”的动作平伸右手,五指分开,各组先悄悄决定出什么动作后,站在平行线后面。(2)“剪刀剪布”剪刀胜,“布包石头”布胜,“石头砸剪刀”石头胜,令下,各组同时出动作,失败的组向本组安全线逃跑,胜组追拍,做完规定次数后,以追拍着人数多的组为胜。

3,教学方法:(1)学生站在原地听取教师讲解动作以及示范动作;(2)示范,纠正;

要求:认真听讲,练习,减少失误的次数。

三;结束部分(15-20分)

1游戏:赶小猪

导语:在我们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时,有一群小猪很调皮,现在它们的主人很生气,为了小猪们能尽快进猪圈,他就邀请我们去帮忙赶小猪,他对我们说赶猪肚子,猪会进猪圈的,要不我们就去试试?

教学方法:(1)导入;(2)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以及要求,并做示范;(3)指引学生进行比赛,评出优胜队,指出优缺点。

游戏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或两组。教师发令后,游戏者从起点开始,手拿球拍,将一只球边赶边向前滚,赶到线末,把球赶回,交给第2位同学,依次进行,比一比哪组先完成,最快最标准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球在滚动中离开路线要拿回离开路线的点继续进行滚动。

注:先进行直线滚动,后可进行曲线赶小猪。

组织(如图):

本课小结: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游戏,其中让我们认识到赶小猪的有趣,以及小猪的调皮……

2, 宣布下课。

3, 回收器材。

场地:一个排球场地;

器材:篮球若干个;

预计练习密度:30-35%

预计心率:150次\分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5

【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发生探索、发现的__。

二、教养目标

1、认知“兰、梁”等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兰、各、坐、座、带、急”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

三、发展目标

1、充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未来的桥梁。

2、培养合作意识、强化小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认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3、根据现有知识设计“未来的桥”。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知识,至少认知一种桥。

【教学要点】

1、细读课文,简单了解潜水桥及塑料桥的样子、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自由阅读扩展阅读中的资料,基本理解内容。

4、能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桥梁,并在电脑中打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俺们继续学习32课《兰兰过桥》。

二、学文

1、还记得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桥吗?(生:潜水桥、塑料桥师贴)

2、这两座桥分别在哪几自然段?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带着问题以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汇报,师板书:潜水桥1~4塑料桥5~9,)

3、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个别汇报)

4、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种桥,组长分配任务先读读那几个自然段,再讨论一下这座桥有什么特点。找到书上的词句,用画出来。师贴:特点板:读,找,)

生汇报:潜水桥:结实、透明;塑料桥:轻巧、平稳师相映用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并板书。

5、课文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这两座桥是爷爷变魔术变出来的吗?(生:是爷爷设计出来的)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齐读第10自然段,师小结:原来这又结实又透明的潜水桥和这又轻巧又平稳的塑料桥是爷爷这位桥梁专家设计出来的!

三、拓展

1、你们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认知了什么桥?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上前汇报,同位交流)

2、老师这里“桥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种奇特、壮观的桥。快看,师出示:江阴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重庆石门桥构思奇特的人行天桥。

3、老师准备在班里进行“未来桥梁设计大赛”,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怎样的桥?(个别汇报,与小伙伴交流)

4、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有关桥的儿歌、短文,请大家进入“桥的儿歌、故事”自由选择,大声地阅读,还可以想一想你会怎么编儿歌。有时间的还可以进入“网络链接”,里面有网络上有关桥梁的其他资源。(生自由在网络上一边浏览,一边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获、心得。

四、写作

1、俺们马上进入讨论组,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

(1)请你设计一座未来的桥梁。

(2)自编桥梁的儿歌。

(3)说说你喜欢的一座桥,为什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题来写作。

(生在网络自由写作,个别汇报作品)

五、作业

小朋友真有创意,未来的桥梁设计师说不定就在你们之中呢!许多同学设计的桥梁都很不错,没写完的小朋友请回家继续打完并在后面画一幅图。到时在班里展览出来,俺们一起评选出设计师。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看懂图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认识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一,想象导入:

今天,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来猜谜语,

二,认读课题:得出答案后板书:小小的船

谁来读一读:"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很小很小的)谁能将它很小的样子读出来。

三,引导质疑

由于你们读课题读得很好,你们就获得了向小小的船提问的机会你们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

四,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晴朗夜空的美

你们真是一群有好奇心的孩子,赶紧来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你们的疑问能不能得到答案。

五,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将课文读通,读顺。

2,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六,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汇报记字方法,相机教识"门"字框

3,检查朗读情况

七,再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美

学习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1,生自读

2,谁来告诉老师这里说的小小的船是什么(月亮)

3,练习说句子: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

过渡:同学们说得可真棒,有一位小朋友却有点马虎,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抄成了"弯的月儿小的船",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作者用这么美的词语来描写美丽可爱的月亮,你准备怎样读才能体现它的美丽和可爱。

学习第二句: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两头尖的小船真可爱,谁来把它的可爱读出来。

学习第三句:

同学们读得可真美,我仿佛看到了美美的月亮,现在我们闭上眼睛,全体起立,让月亮船载着我们飞向晴朗的夜空。1,出示句子:我看见

2,想象一下坐在月亮船上的小姑娘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夜色的美。

4,通过朗读展示月夜的美。

八,读,背儿歌。

九,小结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

教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1,出示生字表上的生字,指读。(游戏:摘星星)

2,猜字谜:根据动作猜看,闪;根据谜面猜坐,只。

二,看图训练语言

1,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音乐,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唱歌里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同时播放《闪烁的小星星》)

2,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说)(随机可以理解"闪闪的""蓝蓝的"这两个词语。)

3,像这样的词组,课文中有哪些呢请拿起铅笔和尺子将他们划下来,读一读。

4,语言文字训练:的大树的太阳的云朵

三,整体感知并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字音读正确。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2,反馈:

1)指名小组读全文,注意正音。

2)说说全文共几句话。(实物投影进行反馈,以便统一要求)

3)问题的反馈:小小的船儿指什么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呢(随机理解尖的意思)

4)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5)句式训练:那蓝蓝的天和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呢

蓝蓝的天像.........闪闪的星星像.......

......像...........

6)有感情地读一读1,2两句

3,(出示第3句)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1)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陶醉在其中了。)

2)配乐读课文;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现在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4、拓展

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月亮就像小小的船,那在我国古代诗人李白的笔下月亮又像什么呢(出示: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四,总结:有人说坐在月亮上那根不是不可能的小朋友你怎么认为是啊,我们中国的嫦娥一号已经踏上了探测月球的征程,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7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游戏导入,游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同学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经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对此我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努力。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8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的关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说完谜语后看看谁是聪明的小朋友,能很快地说出谜底。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谜底:雨)

对了,谜底就是雨。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毛毛雨、暴雨……)

我们见过的这些雨呀,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雨点儿组成的。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

(板书课题:雨点儿)通过预习,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出这里有哪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点)它的部首是“灬”。

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一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就叫做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雨点儿”。(借助手势:读完之后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要做到:

(1)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把课文读通顺,要求词连读。

(3)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按着老师的要求读完了课文,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这篇课文的主角儿是谁?(板书:小雨点、大雨点)

2、学习生字

(1)雨点儿到底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云彩里,出示生字卡片“彩”)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个字?(水彩笔、彩色卡纸)

(2)云彩又是在什么地方的?它是在地上,还是在空中?(半空中,出示生字卡片“空”)你怎么记住它?(穴宝盖+工)

(3)半空中的云彩越积越多,藏在云彩里的小水滴也越来越多。后来,它们就变成了雨点儿飘落下来。(出示生字卡片“飘”)看见“飘”字,你怎么记住它?(提示,风字边。风出来,空中飘。)

(4)这么多的雨点儿,你数得过来吗?(数不过来)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数不清)

(出示生字卡片“数”)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数学)“数学”的“数”读第四声shù,在课文里它读成shǔ,数不清。“数”是一个多音字。

(出示生字卡片“清”),你怎么记住它?(氵+青)

(5)(出示“问”)课文中,大雨点儿对小雨点儿说,“你要到哪里去?”这是小雨点儿对大雨点儿提出的问题。你怎么记住它?(门+口)

(6)大雨点儿向大雨点儿提出问题,小雨点儿就要回答。(出示生字卡片“回”“答”)

“回”字还能组什么词?(回去、回家、回来……)

(7)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大雨点儿的问题的?它要去哪儿?(小雨点儿回答,它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出示生字卡片“方”,提醒:在文中“地方”的“方”读轻声。)

小雨点儿说,它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板书:<图片>有花有草)

那大雨点儿呢?(板书:<图片>没有花没有草)

2、巩固生字

小朋友们真棒,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完了我们这篇课文要求掌握的11个生字。现在,我们再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四、朗读课文

1、我们学完了生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你能读出来吗?

(出示:数不清云彩飘落)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吗?(第一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雨点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头发、沙子、星星……)

只要你细心观察,生活中数不清的东西还有很多。看,老师这儿有一根羽毛多好玩。这根大雨毛就是由数不清的小绒毛组成的。

现在,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想想你能用哪个词来说出我做的动作。(把羽毛高高地举起,然后轻轻放下,羽毛轻轻落在地上。)对了,这个词就是“飘落”。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飘落的意思吗?(轻轻落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纸张、树叶……)

2、读对话。

(1)找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2)谁来扮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读。(男生扮演大雨点儿,女生扮演小雨点儿。)

3、读第五自然段,想想:小雨点和大雨点去过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板书:<图片>花更红草更绿

<图片>长出红的花绿的草)

指导朗读:观察图片,你更喜欢哪一组图片呢?为什么?(后面一组,因为后一组更漂亮。)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我们学完了生字,读了课文,现在我们要准备写字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字写好?老师相信,听得认真,观察得仔细的小朋友一定能把字写好!

方:(1)观察“方”笔顺。

(2)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点、横折钩和撇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

(3)师范写,生描红,并临写。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分别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给那些地方带去了变化。请小朋友们想想它们为什么要去那些地方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回答。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说一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给她们去过的地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3、思考: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些地方?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0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分析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 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私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分析学生: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 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小东早上7时起床)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时间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知识的?”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指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有三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

3.认识整时。

(1)屏幕上再次出示主题图。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小东是早上7时起床的,同学们看一看图上的钟面,为什么钟面上表示的是“7时”呢?你还从哪里知道“7时”的?”

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师:“小东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东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师:“你能在钟面拨出8时吗?拨给同组的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并叫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8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8,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

(4)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课间活动(看动画,听音乐)

要求:看看动画中的钟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并把它说出来。

三、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东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教师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创设情景:(边问边演示)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六第3 题。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2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

识字15个,学习多音“哪”,写字7个,学习笔画“横折弯”,学习感叹句、比喻句,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习感叹句和比喻句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教学难点。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

(一)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加上学习本课时,正是下雪的季节,我们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帮助我们的教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课前观察,激发兴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下雪后,小鸟、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组织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说一说下雪的情景。

下雪后,许多小动物来到雪地上玩,说一说它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所以,学生会兴致勃勃的说出许多动物的脚印,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自读,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看到了下雪的美丽景象,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

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4、魔术激趣,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都较为枯燥,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是,识字写字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怎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和“字形小魔术”来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效果不错。

5、课文练习相结合,学习感叹句、比喻句

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在学习感叹句时,课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进行教学;教学比喻句时,则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进行教学。

6、发散教学,突出重点

针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可启发学生: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二)学练结合,落实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利用“字形小魔术”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加”字、“为”字的学习,同学们,我们来变个魔术“力”字加两笔,变成什么字?(为),加“口”字,变成什么字?(加);再如:“风”、“每”加上“木”字旁,变成什么字?等(结合《语文天地》“字形小魔术”进行学习)。

2、句子学习: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和“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3、理解课文: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朗读练习:这是一篇幅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带着童趣读出趣味,可以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3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4

学习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 )( )

9+9+9+9+9=( )( )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反思教案一年级篇15

第1课时时间

教学任务:学习儿歌、认读生字、学习韵母a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幸福而快乐的家庭从小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茁壮成长我想你们一定很喜欢自己的家对吗?

2、哪位小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家和家里发生的快乐的故事给大家来讲一讲呢?(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认识另外一个幸福的家庭——小兰的家(临时编个故事)

4、下面我们就走进小兰的家,来学习这个故事好吗?师板书课题:家。师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同学们自己认真来读读儿歌,看看儿歌中的那些字你认识?学生自由读儿歌。

2、那位同学想试着自己读读?

3、老师领学生来读儿歌。

4、学生自己再读;同桌互相读;指名学生读儿歌,个别学生提建议。

5、全班学生齐读儿歌。

6、小黑板出示生字:家、爸、妈、一、个。

(1)学生结合课文拼音注释自读生字。

(2)师领学生读生字。

(3)指名学生读生字。

(4)指名学生领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学生互相读;多种方式读。

(7)这些生字小伙伴都藏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了?同学们找到就把它们圈上好吗?

(8)听儿歌“家”的录音,让学生欣赏。

三、学习韵母a

1、板书“爸、妈、家”并拉长音来读读,看看他们发音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尾都读a的音)

2、学生自己读读a,体会一下“a”发音时的口型。

3、师领读a的读音,学生开火车读。

4、说说怎样记忆这个字母的字形和读音。(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5、学习a的四声,认识四声标调符号。

(1)小黑板出示小羊到大海中冲浪的图画来学习a的四声。并总结儿歌教学生记住。(舢板āā水波平,舢板áá波上行,ǎǎ下坡又上坡,àà下坡读四声)

(2)板书āáǎà学生自己读;跟老师读;开火车读。

(3)怎样才能把韵母a的四声记住呢?同学们来认真地想一想?(一升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下)降)

(4)学生自己记声调儿歌。

(5)检查a的四声读法及标调。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6、学习韵母a的写法。

同学们,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拼音字母也有自己的家。

(1)认识三格四线。

——————

——————

——————

——————

(2)教学生a的写法及书写的位置:在中间的格里写,先写左大半圆,再竖右弯带个小尾巴。

(3)师示范写,学生跟写,师进行多次示范,并注意加强个别指导。(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生自己在书上练写。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背会儿歌。

2、会背诵韵母a的四声调儿歌;并会写字母a。

第2课时时间

教学任务:背诵儿歌、巩固练习、写好韵母“a

一、检查背诵儿歌情况。

1、看书,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2、同桌互相背一背儿歌可以相互检查背诵,

3、全班齐背儿歌。

4、学生再听儿歌录音,进行思维创新。

5、指名学生唱儿歌,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6、分小组进行小游戏:分角色演唱和表演。

二、检查认字情况。

1、自己读生字。

2、小组内检查生字情况。

3、师指名学生认读。

4、全班齐读生字。

三、写a及四声。

1、在拼音本上写韵母a,注意写字姿势,要求学生写字要认真,要写规范,要写得漂亮。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写一写,学生互相评价评价。

3、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四、总结

说说学了“家”这一课自己的收获有哪些?

五、作业

在拼音本上写一篇a

3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