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
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如何撰写优秀的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这里分享一些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处。
(2)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3)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9+3=8+5=8+3=9+4=
9+2=8+4=7+5=6+5=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4.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5+75+85+9
b.4加几有:4+74+84+9
c.3加几有:3+8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5.看书质疑。
6.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7.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2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具准备:
小棒,橡皮筋
四、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知道10个十是一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P1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这些数都是比20要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
(生交流)
2、揭示课题
3、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一新|课 | 标| 第 |一| 网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
(2)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
(3)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4)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5)生捆、汇报
(6)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7)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8)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
(9)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
(10)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
一、教学内容:
P3——4例2、3练习一:2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四、教具准备:
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开火车,数数
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
(二)探索新知
1、例二
①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
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②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板:数的组成)
③师:请小朋友数数灰色的小兔和白色的小兔一共有多少只?(生数)
④汇报是怎样数的?
⑤同桌讨论,55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汇报)
⑥请小朋友数出这幅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你是怎么数的?10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2、教学例三
①出示例3图
师:请小朋友门仔细观察,这些商品每盒的数量是几?为什么这些商品中的数量都是10?
第一副图,这幅图有几盒和几个乒乓球,那么就是()个十和()个一,3个十和2个一组成多少呢?
讨论:比较2支钢笔和2盒钢笔谁多谁少?为什么?
3、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三)练习
①课堂活动3仔细看图,数数,填填。
②练习一、2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2、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习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部分的事实。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生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生站一站,再说一说前后各有几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片、圆片、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一、揭示目标,知识梳理。(预设2分钟)
1、学生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巩固内化,查漏补缺。(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摆圆片数数
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
请几个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一排、读一读,进一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分别补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题。
导学单:
(1)你能把星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③“想想做做”第8题。
说说每个孩子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同学们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④“想想做做”第9题。
先读一读格子里的数,再描数与写数。
比一比,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1、2、3、4题。
3、拓展题:数一数你家里在5以内的东西,说给你父母听一听。想一想,你还可以用这些数字记录什么?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2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
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
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
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
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
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
“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
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单位“角”。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
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
生3:5角+5角=10角
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生:1元=10角
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
三、认识分
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
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1个1分是1分
2个1分是2分
3个1分是3分
10个1分是10分
10分就是?
生:1角
对1角=10分
四、应用新知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练习:P53做一做1、做一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