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教案是指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什么样的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转硬币

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4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

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拨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师读: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回答的真不错,是钟表。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时间,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组成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2、学生汇报

①有1~12个数字,并且这12个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一圈。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长针叫分针细而长,短针叫时针短而粗。

3、教师实物演示:

①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让学生按顺序数一数);

②钟面上有一根短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③有一根长针,叫什么?(在钟面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

(三)、认识整时。

你知道分针与时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

(1)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书上91页最上面的钟表,谁知道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2)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的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四)、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8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也使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比赛中时常出现0∶0或几比0的情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外,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并察看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规范。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颠倒?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宽;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用宽÷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可以写作

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在这里,它表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别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0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学生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加之我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 ,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讨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1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数学一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9+3=8+5=8+3=9+4=

9+2=8+4=7+5=6+5=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4.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5+75+85+9

b.4加几有:4+74+84+9

c.3加几有:3+8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5.看书质疑。

6.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7.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