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

时间: 新华 一年级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前有充分的准备,免除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出现。好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2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调皮。(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调皮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调皮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调皮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

放气球:小调皮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调皮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

2、画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

3、算规律

师: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始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创造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4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7页例1,及68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小男孩提出我有35元,买一个2元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问题。(出示课件)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1、想一想:5-2=330+3=33(出示课件)

方法2、摆一摆小棒。

方法3、拨一拨算珠。

2、解决小女孩提出我有20元,买一个35元洋娃娃,还差多少钱?问题。(教学方法同上)

3、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算法。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我会填。(出示课件)

2、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游戏:邮差送信。

4、摘苹果。

5、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书中69页3题,70页7题。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必做题:69页1、2题。

2、选做题:寻找生活当中可以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9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 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0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六、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

教材从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2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114+()=125+()=14

4+()=112+()=11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11-2=9

12-3=9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处。

(2)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3)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4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 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 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篇15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简短(15篇万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