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音乐教案 >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

时间: 新华 音乐教案

教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好的小班音乐教案课件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小班音乐教案课件,供大家参考。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

小班音乐教案《大拇哥》(精选2篇)

小班《大拇哥》篇1

教学活动:音乐

教学名称:《大拇哥》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并学会一问一答地接唱歌曲。

2.通过游戏创编简单歌词并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1.进场音乐《手指家庭》

2.手指娃娃手套  3.各种小动物胸饰  4.地垫

教学过程:1进场。

-放进场音乐《手指家庭》幼儿与教师做动作走进教室围坐地垫上。

2.发声练习。

-用歌曲1115665—33221—来问候幼儿,幼儿用歌声回答。

3.用“手指娃娃手套”介绍小客人,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戴上“手指娃娃手套”分别用各种角色的声音来介绍五根手指的名称,为歌词做铺垫。

4.引出歌曲《大拇哥》。

-天手指娃娃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儿呢,名字叫《大拇指》。

-教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教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出示相应的手指娃娃。

5.幼儿与教师唱歌曲。

-今天赵老师找不到我的“五根手指娃娃”了,小朋友们,你们和我一起唱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好吗?

-分别唱五根手指,唱到“我在这里”时,教师出示手指娃娃,表示已经找到了。

-当小动物来演唱歌曲。教师可请幼儿幼儿自由选择当什么小动物,当老师唱到哪个或哪些小动物时,这些小动物就起立歌声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

-教师唱幼儿名字,幼儿接唱歌曲。老师用歌曲唱到哪位小朋友的名字,哪位小朋友就接唱歌曲。

6.游戏《找朋友》。

-请全体幼儿起立围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间有个小舞台,教师示范:站在小舞台上去找朋友,如:把歌词中的大拇指改成想找朋友的名字来唱并要求幼儿做动作,唱到名字的小朋友唱歌做着动作回答他并与他拉手交换位置,再由他演唱传给下一个小朋友。

7.结束。

-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是我的“五个手指宝宝”又不知道去哪玩了找不到它们了,小朋友们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再唱歌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跟着钢琴一起唱着歌曲走出

小班音乐教案《大拇哥》篇2

下面是____小编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大拇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这是我给小朋友上的一节语言活动《大拇哥》。这首儿歌短小精悍,内容也较容易,主要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同时还能活动幼儿的手指,锻炼手部肌肉,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加幼儿生活情趣,五个手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团结友爱,从而潜移默化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刚开始我玩了一个“大拇哥睡觉、大拇哥起床”的游戏,由于小朋友基本上都认识大拇哥,所以在说大拇哥的时候进行得比较顺利,小朋友也玩得挺开心的,接下来我介绍的是二拇弟,我是大拇哥,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里是大哥哥,我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你们想认识吗?我旁边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教师引导幼儿向二拇弟问好,一方面是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幼儿认识二拇弟的过程。然后继续玩二拇弟睡觉、二拇弟起床的游戏。接着我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其他三个手指的名字及主要特点。三姐姐:站在中间,个子最高;四小弟: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间,不高也不矮;小妞妞:个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后面。这一环节下来幼儿对三个手指认识得比较好了,有了这个环节铺垫,以便更好地进

入到下一个环节来学习儿歌。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手指偶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孩子学得很投入。

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基本已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并能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示。从这一活动中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拟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方式,让孩子们喜欢、接受,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体现一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2

活动名称:

小金鱼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鱼缸若干个,各种鱼若干条,金鱼若干条,

2、鱼食、面包、馒头渣等,

3、录音机、磁带、小鱼操,

4、环境准备:海底世界。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

1、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跳小鱼操

2、参观海底世界,幼儿观察发现海底世界里的小生物。

3、猜谜语:

4、教师以问题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的外形特征

二、自由探讨(为幼儿提供充足材料)

1、爱吃什么?

2、喜欢生活在哪里?

三、交流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并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勇于探索的幼儿。通过交流讨论,不仅使幼儿知道了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培养了幼儿的互相交流能力。

四、深入探索

1、都有哪些种类?

2、用哪里呼吸?

3、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多媒体演示,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正确答案。

五、思品教育

1、爱护,不捕捉

2、离开了家园,离开了亲人,心里会很难过。请小朋友来帮帮它。

六、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将送回家结束。

活动延伸:

将放置于饲养角,请幼儿喂养,并随时对其进行观察,增强幼儿对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如:死后是睁着眼睛的,因为它没有眼睑等。)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磕、弧、袅、肆、虐、皑”6个生字。

2.情感与态度:体验感受课文表达的追求幸福、赞美友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

3.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阅读理解,依据个人的感受朗读表达。

教学重难点:

体验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思想:

以感受为基础,引领自主读书,强化感染与体验,注重心灵感悟。

统整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情境,尊重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导入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师生对话交流情感

同学们已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心中春天的样子?

是啊,我们可以用眼睛捕捉春天的色彩,用鼻子去闻春天的气息,用耳朵倾听春天的旋律,我们打开了所有的通道与春天对话,感受春天的美好,然而有个盲童却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安静,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板书:触摸春天)

2.我们来齐读课题。(生读)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二、

(一)自由读书,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

(三)交流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1、在这个春天的早晨,看看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在让你的心灵怦然心动处,画上“!”(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一):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问题: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发生了哪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1)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C、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提问: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很;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是个盲童。

D、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

E.你们能从中感受到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根据生答:(板书:热爱自然)

3、学生交流汇报(二):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问题: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奇迹还在继续……

(1)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A、自由读这句话,你从哪儿感受到这真是个奇迹?

B、结合上下文,结合你的想象,想想看,安静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够拢住蝴蝶呢?这种神奇的灵性又来自哪里呢?板书:热爱生活

C.现在让我们也一同体验一下安静的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伸出手,随安静一起做动作,一起去触摸,一同去感受。(师读)

D.睁开眼睛,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所以我们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了,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安静的心灵所吸引而甘愿落入掌心。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安静手中扑腾着,挣扎着,让安静心灵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种美好读出来。谁来是试试?

E.这美好的一幕深深感动着每个人的内心,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

4.学生交流汇报(三)品奇迹、读课文、悟安静

问题:谁来说说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是一种奇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

(2)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A.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能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张望?

B.海伦·凯勒曾说过:“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视觉,那可能看得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你觉得她望到了什么?

C.安静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从这里你又看出安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爱生命)

D.安静用心感受了生活的美好,虽然她的眼睛失明了,而她的内心却拥有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我们可以想象而且完全相信这样的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物?

第二课时

一、品读欣赏

1.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巩固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

17触摸春天

奇迹

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小女孩子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开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闭着眼睛拿书本,写字,走路,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能拢住一只蝴蝶多么不易。体会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在理解“从未体验过的地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此时的心里会有怎么样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4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会动的身体,并学会记录。

2,初步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准备:音乐磁带、人体图、“受伤孩子”图片一张

过程:

一、听音乐动动身体:

1、刚才我们活动了一下身体,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身体的哪些会动?

2、幼儿自由议论。

二、幼儿作记录:

1、按人体图画出身体会动的部分。想想身体还有哪些部分会动?

2、简单介绍自己所做的记录。

3、教师小结:身体会动真好啊,身体除了我们看得见的地方会动,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地方也会动。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它受伤,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受伤了,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讲故事“橡皮膏朋朋”

1、故事里的朋朋怎么会受伤的?

2、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朋朋不受伤?

3、小朋友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锻炼:注意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5

教育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育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教育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5、重复游戏3—4次,熟悉规则后,可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教学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乐盒》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戏方式,因为我班孩子人数太多,因此我设计了多个角色,如大树、小动物、河流、小石头,孩子们在活动时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喜欢动的孩子和喜欢静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释放,参与到其中。

通过这次感官训练,我发现游戏化、情景化的表演确实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喜欢演绎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声像。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6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

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

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活动反思

《奇妙的声音》整个的活动过程都是围绕声音展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紧凑,环环相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气氛非常活跃,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不同的物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符合纲要中提到的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探索活动,教师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的材料,通过分组实验,集体、谈话引导,再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8

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电脑,各种声音的录音

3、探索声音所需材料:饮料瓶(有空瓶,有装沙子、黄豆的);筷子(有单根,有成捆的);三角铁棍,水彩笔

活动流程:

(耳朵)—听音乐—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二、听音乐

1、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

2、幼儿回答所听到的声音

三、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

1、教师拍手,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请幼儿集体模仿一遍。

2、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哪部分能发出声音,并示范

3、集体模仿示范的幼儿

四、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

1、把准备好的东西分组发给幼儿,自由探索

2、各组找幼儿示范自己探索的结果

3、集体模仿

4、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五、为音乐伴奏

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

六、延伸

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画金鱼的过程,练习点、线、面的组合。国画《(水泡眼)金鱼》

2、操作: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巩固基本的用笔用墨方法(掌握运笔的走向,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恰到好处地调出所需颜色。国画《(水泡眼)金鱼》

3、情感:通过国画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其艺术情操。国画《(水泡眼)金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三次调色法。

2、难点:侧锋画鱼尾,鱼在水中的游姿。国画《(水泡眼)金鱼》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国画也称为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以中国特有的毛笔、宣纸为工具,以水墨丹青为颜料,以奇异绝妙的表现手法,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表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画一幅国画。画什么呢?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底就是我们的学习内容。(出示谜面)

3、大家都说是金鱼,那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不是?(播放金鱼录象)国画《(水泡眼)金鱼》

4、鼓鼓的眼泡,飘逸的尾巴,鲜艳光亮的鳞片,金鱼真象一朵水中的鲜花。金鱼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要画其中的一种,它的学名就叫——水泡眼金鱼。(出示课题)

二、新授:

1、金鱼,金鱼真美丽,让我们来认识你。

2、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大家金鱼由哪些部分组成?(随机出出示出示称)

3、美丽金鱼象朵花,巧用笔墨画好它。画好它要用到国画中的哪些基本用笔方法?(中锋、侧锋)

4、请你再仔细观察,然后告诉大家,哪些部位用了中锋?哪些部位用了侧锋?(随机显示各部分的用笔)

5、用笔方法要正确,用色方法也很关键。画这条金鱼用了哪些颜色?这就要用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三次调色法。请你用“第……次,调……色,到毛笔的……。”句式来说说,如何调藤黄与曙红。(根据回答,出示三次调色法步骤)

6、朱老师按大家的方法调笔,也来画一条色彩鲜艳的金鱼。请大家记住我的绘画步骤,并完成儿歌填空。(出示儿歌)

7、(切换到实物投影,示范步骤)

8、(切换到电脑)大家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形式回答,与朱老师一起来完成儿歌填空。(显示儿歌答案)

9、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能画出其他颜色的'金鱼。你们看到过的金鱼还有哪些颜色?

10、金鱼的颜色如此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不仅可以画一条,还可以画几条,甚至一群金鱼。然后加上曾经学过的背景,金鱼有了新家,游得更欢快,更栩栩如生了。最后加上格式正确的落款,便是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出示添加背景、落款的绘画步骤)

11、碧波荡漾,水草摇曳,这又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出示范画)

12、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人物和学过的动物来进行构图,并给它们取一个有趣的题目,也可以成为非常有意思的画。

13、接下来,就请大家快快动手,让我们一起来办一个隆重的金鱼画展吧。

三、学生作画:

四、师生点评: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小结:国画历史悠久,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韩美林、程十发等许多优秀的画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坛上独树一帜,并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极大的光彩。老师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未来的画家一定会在你们中间诞生的。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0

目的要求

1、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1、故事磁带,

2、一些清理蛋壳。

幼儿活动手册第20-24页。

内容与指导

一、半个蛋壳像什么。教师出示蛋壳让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有半个蛋壳,你认为它像什么?可以把它当成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蛋壳,并运用经验大胆想象。

三、出示小老鼠头饰引导幼儿听一遍故事。

师: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了吗?我们请皮皮来告诉大家!

四、教师教师讲一遍故事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半个蛋壳最后的结果。

(1)教师生动的讲一遍故事。

师:皮皮把蛋壳当成了什么?

如果你是皮皮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在幼儿讲述蛋壳像什么的时候,教师应倾听幼儿的回答,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五、教师请幼儿阅读幼儿幼儿活动手册第20-24页。

师:蛋壳最后怎么了?为什么会碎?(蛋壳易碎的特点巧秒的隐含爱故事情节里,教师可在讨论时候引导幼儿清楚的感受到这一点。

六、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蛋。(轻轻的、小心的拿放,不乱扔等)

七、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还是相当积极的,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第二方面:培养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这个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很不错,通过木偶、故事动画片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手段加强幼儿倾听故事的专注度,提升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三方面: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今天这个目标的达成做的不够好,首先是没有能够给予孩子们很多的讲述机会,幼儿回答问题的面不够广,跟说、集体学说等的讲述手段用的太少。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儿歌,理解词:孤孤单单。

2.通过儿歌,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活动准备:1.课件-照片:一条鱼,两条鱼,许多鱼。

2.课件-音乐《HowluckyIam!(我多幸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引起幼儿兴趣

凸眼睛,阔嘴巴,尾马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象一朵大红花(金鱼)

二、展开

1.课件声音:叹气

你们听到了什么?(叹气声),知道是谁在叹气吗?

2.课件-照片:金鱼

(1)奥!原来是金鱼呀,它为什么叹气呢?

(引导幼儿说出,一条小鱼孤孤单单)

教师: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2)你想帮助小金鱼快乐起来吗?怎样帮助它呢?

(引导幼儿说出,找个好朋友)

课件-照片:两条金鱼

我们帮它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有几条小金鱼了?它们会怎样呢?(教师动作:摇尾,点头)

教师: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我们再帮小雨找朋友好吗?

课件——照片:许多小金鱼

(1)又来了几条小金鱼呀?(许多)

(2)许多小金鱼在一起会怎样呢?(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快快乐乐)

教师: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4.欣赏儿歌《小金鱼》

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小金鱼的儿歌好吗?

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学接儿歌下半句。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5.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教师可演示课件,配合幼儿朗诵)

三、结束请幼儿扮演小金鱼,伴随音乐《HowluckyIam!(我多幸运)》表演,自然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2

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活动目标: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活动准备: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活动过程: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5、听音乐,<BR><P></P>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四、表演《眉飞色舞》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3

一、说教材分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然界,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重在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通过学习,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因此在活动中,我有选择地选取了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如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声音产生的原因,并获得相关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有时,有的幼儿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考虑幼儿对声音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目标1和目标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两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重点目标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其中,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这三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

二是物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录音机

四、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活动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的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发兴趣,感知声音。让幼儿听一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操作体验,探索声音。我提供了多种废旧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操作,从而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中得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的,更易被幼儿接受。第三部分回归生活,听辨声音。此环节通过让幼儿听听乐音和噪音两种声音,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声音的认识。下面,我具体讲一讲活动的过程。

一、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请孩子们来听一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

二、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废旧材料,着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让幼儿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首先,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材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们操作兴趣非常高,每位孩子都在认真地探索,并和同伴相互交流、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进行多种尝试:“除了这种材料,你还能使桌上的其他材料发出声音来吗?”“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吗?”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我提出了在此次活动中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声音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下面教师的实验操作作了铺垫。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鼓面上跳动的小珠子,使孩子们感知振动,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的直观演示,引导幼儿感知鼓棍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才会震动而且会发出鼓声,从而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本次操作是幼儿运用获得的已有经验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知道只要通过振动就能让物体发出声音,进一步巩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我把声音引申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们了解我们身边的噪音与乐音,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声音的认识。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噪音有害身体健康,从而养成说话轻、走路轻的良好习惯。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使孩子们的兴致更是达到了最高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要使一个科学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韵律

2、体会诗歌的意境,尝试把诗歌改编成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基础读本,小字卡

2、老师准备:大挂图、大字卡、小金鱼、小蚂蚁和小蜻蜓的头饰,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

2、线上活动建议:幼儿听音乐模仿动物行走。

3、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说:“小朋友,今天有三位小客人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教师问幼儿:“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当幼儿说出时,教师则适时出示相应的大字卡,然后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教师出示大挂图,让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三、理解活动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指导。

2、共同阅读:

小金鱼游来游去找谁?小晴蜓飞来飞去找谁?小蚂蚁爬来爬去找什么?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鼓励幼儿小声跟读。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四、体验活动

1、读歌接龙:教师找3名幼儿每人读一句,或把幼儿分成3组每组读一句。

2、角色表演

幼儿按兴趣选择自已喜欢的动物头饰,分角色进行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课件篇15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用简单的动作模仿小鱼游。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鱼游,学习小碎步。

3.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2.小鱼游视频。

【活动过程】

1.创设“鱼儿水中游”的情境,帮助幼儿乐曲旋律,引发幼儿兴趣。播放歌曲《小鱼游》,请幼儿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进一步熟悉旋律,准确表现歌曲的欢快和节奏的变化。

2.播放”小鱼游“视频,请幼儿观察小鱼游得情景和感受,启发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提问:小鱼是怎样游的?谁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引导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做动作。

3.结合音乐,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学习动作小碎步。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幼儿跟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4.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提问: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鱼妈妈唱什么?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

(3)游戏玩法:唱到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所有幼儿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播放音乐,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其他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点点头,摇摇尾巴,互相问好,鼓励幼儿大胆亲近其他小伙伴。

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