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那要怎么写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呢?这里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 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 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 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 初识高傲

(课件:p4 ---1,白鹅画)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 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比划板书)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 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

生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

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揭示课题。

A、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小雨、大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B、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雨点儿)

学习生字“点”后,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范读——指名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

B、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C、把课文读通顺。读课文时要做到:看清音节读准音,词语连读,读完一句要想想它的意思。

D、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检查自读情况)

3、雨点儿到底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彩里)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识字

1、电脑出示生字“问、请、空、方”

A、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字是前鼻音,后三个字是后鼻音)

B、自读。

C、小组开火车比赛读。

2、点出示生字“数、彩”

A、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

B、个别读,带全班读。

3、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汉字,小组长手上还有四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A、游戏: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当)

B、在小组内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吃水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今天所学的生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各种水果里,请学生挑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点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水果就归他。

四、朗读课文

1、读句子。

A、学生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B、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互评。(侧重点:读准字音,词连读,句子读顺)

C、小组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评议。重点结合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读一读,找一找,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用演示纸片飘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2、读课文

A、自读课文。

B、选一自然段在小组内交流。

C、小组代表朗读。

五、写字指导

1、观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弯钩所在的位置。(弯钩的起笔和收笔都落在竖中线上)

2、学生自己看书,了解生字的笔顺。

3、指名书空。(课件演示笔画和笔顺)

4、教师范写。(注意对比“方”和“了”中的弯钩。范写“方”的弯钩时,教师要边写边念顺口溜: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6、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师总结)

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穆桂英挂帅》根据《杨家将》改编。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西夏入侵中原,边关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选帅。穆桂英的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见他俩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挂帅。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夺印。佘太君劝她以御外侮为重。为了保卫祖国,穆桂英捐弃私嫌,挂帅出征,充分表现了杨家满门的爱国精神。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三、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通过大家的充分预习,了解了背景、剧情,那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本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2、重点赏析

①《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本文是如何来描写“热情”的艺术家?

主要抓住艺术家的“表演”来描写的。指名朗读相关的段落描写(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并从课文中画出关键词。

板书:演员表演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②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因此才有了我们热情的观众。那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

★找出贴切的比喻:“海”

★“人山人海”是我们对人多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会变化,其实是什么变化?(观众情绪的变化)

★请找出描写海的比喻句(并标画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屏住呼吸、陡然膨胀、鸦雀无声、忽然膨胀

★有感情的朗读比喻句(重音落在标画的词语读出情绪变化)试读、推荐读、齐读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尤其对声音的描写。这都得益于文章当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是什么?(“人海”)。通过观众之多,我们就可以知道演员的表演技艺的确高超因此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生集体朗读)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四个加点的词用得十分精当,能否互换?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作者在这里把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以“珠子”比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

透亮;更见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

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2)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课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本文详细描写了演员的表演以及观众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详写。反之如剧情应略写。)

四、拓展提高

结合着这节课所学,让我们走进“练笔兵工厂”,实践关于声音的描写。“老师一声令下,放暑假了!整个校园都沸腾了。”,看谁对此场景的声音描写最贴切。百字左右(生写,相互交流,推荐范读)

五、回顾小结

本文通过“看戏”,赞美了“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并且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生动形象地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学习抓住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屏幕出示)

六、布置作业

观看中央11台戏曲节目,自选一段,(剧种不限)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4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古诗教育叙事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古诗,掌握古诗的意象和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内容:《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登高远望的意境,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讲解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鹳雀楼的基本信息和登楼的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登鹳雀楼》。

二、新课教学:

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意和意象。

3.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协作和口头表达,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在家长的协助下,查阅和了解与《登鹳雀楼》相关的知识和故事。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5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然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然后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然后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然后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然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39;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然后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6

教学内容:

人教六册《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

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2、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悲惨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五、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慢悲惨

更羸分析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判断拉弓掉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问号、句号。学会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的意思。

2.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重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森林王国情景图。

2.师导入故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小动物们相约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熊在数完10个数后,便开始寻找躲起来的小伙伴。(课件出示:与课文里动物一致的小动物的尾巴)小熊挠挠头,不知道这些尾巴对应的是谁了,大家能帮助一下小熊吗?(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尾巴”是轻声词,师范读、领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画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相互检查课后生字的认读,相互评价,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

2.自学检查。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组。(请小老师领读,教师正音)

(2)课件出示长句子,教师范读,生跟读。

3.教师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补充小结)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着重指导“比”字的笔顺:,注意第二笔竖提一笔写成,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问号、句号。学会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难点)

2.背诵课文。

一、续编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师生做游戏“我说你做”,学生根据老师指令做动作。

3.我们上节课帮助小熊找到的小伙伴来了一场比尾巴大赛,我们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细品文段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情景吧。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课文。

1.认识“?”,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2.师生对读,三问三答。男女生对读。

3.表演读第1、2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猴子、兔子或小松鼠?(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角色朗读)

4.请同桌对读第3、4小节,读准字音。(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师生评议)

5.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出示图片:看看这6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有很多漂亮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

(2)用“最”说话。自由举手说话。

6.指导朗读第3、4小节。

三、读读画画,认识动物尾巴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呢?吉吉国王可说了,比尾巴大赛可不是白看的。看比赛虽不要门票,但是小朋友们必须每人画一张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画下来。你们可以做到吗?

2.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涂颜色。

[教学板书]

6比尾巴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像一把伞孔雀——最好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动物小熊为引,组织“找尾巴——比尾巴——画尾巴”的游戏。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本课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_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_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_台

观众 纠正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语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阅读兴趣。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并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爱惜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鸟头饰,小树头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又请来了小树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戴上小树头饰)

2、复习巩固。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二、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播放《小树谣》歌曲,随机板书标题。

2、理解题意:小树谣就是小树的歌谣。

3、导入课文,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树。

4、提出问题“小树在春风里摇有哪些神奇的变化”,学习第一节,指导朗读,体会春天到了,小树变绿了的高兴心情。

5、出示图片(小树开出了红色的小花),指导观察图片,学习第二节,回归课文指导朗读,体会小树开花的喜悦心情。

6、小树啊!现在召唤来爱唱歌的小鸟。理解“召唤”的意思,画出小树对小鸟说的话。区别两个“它”指代不同的对象。指导朗读,体会小树愿意为小鸟遮风挡雨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思维。

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什么呢?

同桌合作表演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四、回顾全文。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加上动作一起来唱唱《小树谣》这首歌曲。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棵长得很美,很爱帮助小鸟的小树,你喜欢这样的小树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六、作业。

讲一讲小树长大后和小鸟之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小树 (有爱心) 绿了 红了 嫩芽、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11

一、设计思想

《母鸡》是老舍的另一篇佳作,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便有了针对性。讲学习感悟作者对母鸡的讨厌部分时,放在了整个文本的大背景去体验,故在此环节的处理上无过分的张扬,为体验后面的主情感“母爱”埋下了伏笔,并进一以贯之。最后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法指导下,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最后引导学生扩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二、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③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2)对词语的理解。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略读课文,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知道“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等词语写作者对鸡叫声的厌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突破方法: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方法。引导比较感悟两文异同。

六、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以生为本、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教师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深理解。分层要求,兼顾差异。第九自然段三句话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意义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敏锐度,也为学生解读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提供了依托。引导学生紧密围绕主题研究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教师协助,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主研究、讨论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带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读,提升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文本进行练笔,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激发了情绪动机,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想象,充实了内涵,深化了感受。孩子们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他们感悟着,感染着,又感化着,从而感动着......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手绘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板书:母鸡)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齐读课题。

(此处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母鸡图片,而是手绘母鸡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你明白了什么?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正音:侮雏撮)

4、学生汇报(我知道了作者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又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作者先是很讨厌母鸡,后来发现了母鸡很伟大,就不敢再讨厌,而是喜欢母鸡了),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这里用课件出示词语,节省了上课的有效时间,能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阅读文本。)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一)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一段:叫声烦人。(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第二段:欺软怕硬。第三段:自大、爱炫耀。随机理解句子:

“母鸡下蛋的时候可爱叫了,就是聋(lóng)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照样子说一说:

这道题太简单了,()。去少年宫的路我太熟了,()。

板书:叫声烦人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b、2、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这是一只__________的母鸡,令人__________!生(讨厌)指导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二)、自主探究,围绕主题研读课文: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的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

出示:它负责、慈(cí)爱、勇敢、辛(xīn)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学生齐读这段。

(课件出示这段话,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这段从文本中挑出来展示,印象更加深刻,有助于理解中心。)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10自然段

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看看哪些词、句具体描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请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学习。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1)、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句1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挺着”。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指名回答(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歪着、挺着、看看”。创设情境,引导理解: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让学生表演动作,体会母鸡在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时刻警戒着。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不论......总是”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板书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它不仅是一只负责的母鸡,还是一只慈爱的母鸡,哪些句子又具体写了母鸡的慈爱?指名汇报

句2慈爱: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导理解:它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板书

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纵容、溺爱自己的孩子)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它负责、慈爱还很勇敢,哪些句子能体现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句3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假若......一定......连......”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指名回答(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引导理解:从“顶”字体会到什么?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指名回答(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对比学习:同样是叫声,而且母鸡警告鸡雏时及夜深人静时那“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肯定比白天下了蛋后发了狂似的叫声更刺耳,那为什么作者却不敢再讨厌那叫声了呢?(懂得母鸡都是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在叫,所以,这样的举动是值得尊敬的,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了。)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板书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敢)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那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指名回答

句3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多少多少”。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次?它累不累?

指名汇报(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板书

“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名汇报(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6)、师问: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7)、小结: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的品质的浓缩。

4、配乐小结5-8段,体会母爱改变了母鸡,深入理解中心句。

因为它是母亲,板书(母亲)所以……

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因为它是母亲,所以……

(此处配乐展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后再有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读得自然也就更有感情了。)

【四、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看到这一切,老舍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问: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学生一起回答(赞美母亲)

1、你们还想看看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看吧!

2、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2张,边看边讲。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板书

4、师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处拓展升华,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以及有关母爱的故事,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更深地领悟到母爱的伟大。)

5、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提议大家说一句赞美妈妈的话。(让学生自由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五、体会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

小结全文:本单元中,作家们妙笔生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不同作家笔下的白鹅富有生趣,同一作家笔下的猫和母鸡各有特点,作家们对动物的爱饱含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带着喜欢的情感,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具体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仿照《猫》或《母鸡》的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母鸡

老舍

一向讨厌—————→不敢讨厌

叫声烦人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母爱伟大

发狂炫耀勇敢

辛苦

贬过渡褒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篇12

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__,是方的就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否则就是__。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