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怎么写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西门豹是谁?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
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
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
(板书:调查了解)
【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是重点。猜测环节的设置是为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做铺垫,也是妙招。】
过渡语:————可是西门豹却说:“这样说来河伯可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语:(接上)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到处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老巫婆身着盛装,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弟子,十分气派。这时,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12)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在课文空白处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做出批注的能力。】
2、学生们汇报、交流批注所得:
谁先来汇报一下,西门豹首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课件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生:西门豹这样说很妙,他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理由,既救出了姑娘,又惩治了巫婆,一举两得、将计就计。
生:西门豹说话语气坚定,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西门豹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出示课件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催吧。”
生:他“等了一会儿”,实际是做出个样子给众人看,让众人相信,连西门豹也相信有河伯。其实是在“将计就计”“假戏真做”。西门豹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借机把官绅头子扔到漳河里。
出示课件③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生: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目的是为后面教育官绅和百姓做准备。官绅们提心吊胆,跪下来求饶,说明官绅们确实受到了教育,惩治首恶确实收到了成效。
问:那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官绅,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准备怎么做?
问: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老百姓有何反映?
假如你此时就是漳河岸边的一名老百姓,你最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巧妙,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形式来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小结:西门豹在调查了解之后,治理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惩治巫婆与官绅头子来教育其他官绅和老百姓,最终来达到破除迷信、统一思想的根本目的。“送送新娘”这一做法真是“妙”到了极点。
3、回归文本,朗读感悟
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1、12自然段,细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
五、学习第三部分:
师:(接上)迷信已经破除,天灾依然存在,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
六、评价人物:
学了,你肯定受益匪浅,对西门豹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评价评价他?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之后,让学生对西门豹进行整体评价,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开拓,又是对课文的深刻把握。】
七、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两千多年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思想十分愚昧。在人们普遍相信鬼神存在的情况下,西门豹就敢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真是胆识过人!今天,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迷信活动仍然存在。谁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吗?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向生活拓展,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八、布置作业:
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出一期板报。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设计巧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整个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详略得当,既面的处理,又有点的侧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感。】
板书设计:
治调查了解将计就计
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假戏真做
邺兴修水利一举两得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 子——( ) 弓 长——( ) 古 月——( )
口 天——( ) 子 小——( ) 言 午——( )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课件:毛爷爷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爷爷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39;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B榨油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高挂枝头
不好看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
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
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东郭先生》这则寓言的初步了解,懂得不能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要明辨是非善恶。
2、编排四幕剧台词,培养创编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创编台词要有新意。
2、表演要传神。
教材分析:
本故事选用的音乐,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述歌曲。歌曲的内容选用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歌曲共由两个主要的音乐旋律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两段音乐旋律主要出现在第一幕的《叙述者的歌》和第二幕的《藏起老狼》。之后,又分别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中以变换歌词的方式出现。第二幕的《放出老狼》和第三幕的《狼起杀心》则是任晓音根据剧情需要结合原作者曲风特点创作而成的。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播放《东郭先生》复习歌曲。
二、创编四幕剧的台词
分四个小组,编排台词。
人物:叙述者、老狼、东郭、农夫。
第一幕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表演一部音乐剧《东郭先生》。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带着一袋子书离开了家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开始伴奏。双响筒模拟驴蹄声由远而近。
第二幕狼与东郭先生的对话。
狼说:“老先生,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我是个善良的老狼,每天吃斋念佛,从不杀生,可是那猎人却要追杀我。”东郭先生说:“你快跑吧!我也帮不了你啊!”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叙述者:东郭先生听了狼的甜言蜜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急忙把狼藏进了书袋里。”教师播放第二幕《藏起老狼》歌曲学生演唱。教师领唱,全体学生齐唱。
(东郭先生心肠软,赶紧跳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猎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问:这位老先生,您看没看见一只狼从这里跑过去?他可是一只十恶不赦的恶狼,偷鸡、偷鸭、还偷鹅。真是饿极了,还吃人呢!东郭先生:我、我、我没有看见,真的没看见(边说边坐在口袋上。)猎人问: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东郭先生紧张地说:是书,都是书。叙述者:猎人看看远方,向树林深处走去。教师播放第二幕《放出老狼》歌曲,学生高兴地齐唱。(做了善事心欢喜,东郭先生好得意。瞒过了老猎人,放出狼兄弟,狼兄弟。)东郭先生:得意洋洋地看着袋子,晃着头。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叙述者: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教师播放第三幕《狼起杀心》歌曲,学生一起演唱。
(躲过劫难不容易,老狼舒了一口气。看看东郭先生白又胖,那个口水往下滴。)
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狼摸了摸肚皮,看了看白白胖胖的东郭先生,狡黠地笑了!狼狡黠地说:先生啊!我刚才为了逃命跑了几十里路,又在你的书袋里憋了这么半天,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想吃东西啦!东郭先生慢慢地说:我哪有什么吃的啊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表演小组演唱第三幕《仓惶逃命》。
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拿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东郭先生四下乱跑,狼在后面不停地追。)三幕结束。
第四幕叙述者: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所有同学一起演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大声喊
快来救救我!农夫说:发生了什么事?东郭先生说: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东郭先生指着狼)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全体学生齐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述者: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表演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表演,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都创编出了角色的形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做练习。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6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39;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8
【教材理解】: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设计理念】:
选编《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先果后因”关系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5、让学生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2、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老师有疑问了?什么叫能手呢?我们先来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这个词语当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
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
那我们通常把画画画得很棒的人叫(画画能手),很会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我们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厉害,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义词?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师小结:原来在这么短小的一句话中有这么多信息,带上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这句。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课件。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自由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古时候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同学们概括的十分准确,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了更羸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
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1)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读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更羸是信口雌黄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只要、就)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你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吗?(指名)
(3)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魏王是怎么说的?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谁再来读读魏王的话?
(3)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这句话中有两个直字,意思相同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一词多义,比如打水,打电话。
2、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看到这个情景,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谁来读一读?
反馈。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更羸又是怎样的表情呢?笑笑说明了什么?(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更羸到底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小组合作完成习题。
小组展示交流
看到、听到、分析、结论。
3、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课件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小结:我们在表述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可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为……,所以……。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它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4、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人们把听到弦响害怕的鸟叫做惊弓之鸟。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这只大雁一样,曾经受过伤害,后来一遇到惊吓就害怕,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惊弓之鸟。
2、《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__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成语故事,看看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又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2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结果:不用箭只拉弓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9
本节课,我大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教师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学生自己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分析。本节课我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是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入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谜语引入本课: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争先恐后的说出谜底。然后我说:你们还知道那些关于“风”的谜语?这下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白云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随后我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风”的一篇课文,看看文中讲了风娃娃怎样呢?带着问题,学生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学习中,认真的阅读课文,并很快总结出文中“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那些做的好,那些做的不好。
二、联系学生实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理解语文的基础上,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风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除了文中讲到的事情,它还可以帮人们做那些好事呢?先让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总结。学生的答案还真不少:春风吹的百花齐放,风可以吹干衣服,风还可以扬麦子……
这节课结束了,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使我久久难忘,这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今后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学中去。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学生的发言更加精彩不断。本节课,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他们发言积极,敢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发言中,探究中,朗读中学生表现的是积极的,乐与学的。所以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精彩的课堂就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中。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0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 盲人 痛苦难忍 给予 与世长辞 遵从热泪盈眶 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 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 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我想多你说:__________(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1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2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花”等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春风”“冬雪”“红花”等词语,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学习并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2.学习生字,写好“春、冬、花”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春夏秋冬)
3.(课件出示)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4.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
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韵母是un,不要读成en;“霜、吹、池”的声母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的特征,说一说花儿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有关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风吹、冬雪飘、山花红”。(课件出示)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冬、花”。(板书:春冬花)
2.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
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雨”的字多与雨水有关。指导写好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板书:雨字头阝(双耳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春”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情景导读。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了大地,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冬天来了,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 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4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妻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我们以前学过寓言,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2、板书(纪昌学射)。说一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自悟,把握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强调写“昌”“妻”两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做到之后,飞卫才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质疑交流,感情朗读
1、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明白了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2、梳理问题:
(1)纪昌为什么学习射箭?
(2)纪昌学习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练眼力?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解疑:
(1)从哪看出纪昌花大力气练眼力,读2、3自然段找出怎样练习眼力的语句:
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这梭子来回穿梭。
自读句子,说一说从“躺”“睁大”“注视”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妻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读句子,说一说从“每天”“聚精会神”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2)假如纪昌不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一谈。
(3)假如纪昌没有和飞卫学习,而是和一名普通箭手学射,他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吗?
4、小结:
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扎实的基本功入手。学习者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师的指点就会事半功倍。
四、回归整体,抒发感受
1、自己再读一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认真恒心毅力
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成功
名师指点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
2、解题:
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
1、导学第一节:
(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
(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
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
2、合作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
(2)同桌互读第二节
(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
(4)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
3、自学第三节
(方法同第一、二节)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
活动一:(1)吹泡泡
(2)生续写诗
活动二:(1)摆动红旗
(2)续写诗
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活动四: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作诗、或画画)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7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8
《穷人》,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改编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成就的一篇短篇小说。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我们却在字里行间感受着“穷人真穷”。尽管如此,他们又是富有的,幸福的。她们关爱邻居,在西蒙死后,本能的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渔夫宁可自己“熬”,也要抚养两个孤儿。她们爱家,家虽穷,却“温暖而舒适”。她们爱亲人,桑娜在家补破帆,心里担忧的却是丈夫的安危,西蒙的死活。渔夫回到家更是关心妻子在家干什么。西蒙临死,用旧衣服盖住孩子,旧头巾包住孩子的小脚,怜子之心,苍天可鉴。正是这样的艺术构思,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精神的力量。穷人,并不穷!这些可敬的穷人,虽然是最底层的小人物,但他们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多么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反观《穷人》,耐人寻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品质。
结合语文要素和《穷人》文本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以情感为主线,以环境描写、情节中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为支架,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学会表达,也就是小说文体如何借助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为了达成目标,主要设计两大议题:一是体会“穷人真穷”,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中、情节描写的细节描写中找穷人很穷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做一交流。最后我总结,穷可能隐藏在一处环境描写中、一处细节中、一处标点中……;二是重点理解“穷人不穷”。穷人不穷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聚焦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来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挖掘桑娜、渔夫身上的人性光辉。以达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合一。能力迁移部分设计第一道题是通过学习桑娜家里的环境描写迁移理解西蒙家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的作用。第二道题是利用文本留白,抓住桑娜两次沉默,来让学生写出桑娜此时矛盾、纠结心理中隐含的善良之心。抓住渔夫的语言描写“熬”,写出渔夫此时虽然日子过的艰苦,却显示出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的心理活动。通过体会、写话学生再一次认识了西蒙身上母性的光辉,桑娜、渔夫身上善良、仁爱的人性光辉。最后让学生说出穷人穷的是什么,不穷的是什么。升华主题,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19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通用模板教案范文篇20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资料。
②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资料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终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经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我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到达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资料
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资料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能够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终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能够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景。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能够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经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我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设计帮忙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能够,给学生必须的空间。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经过表格的填写能够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必须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异常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b.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能够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必须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一样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能够吗为什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资料。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能够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构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经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仅了解了看云能够识天气的资料,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