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里提供优秀的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方便大家写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参考。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集体背诵《三峡》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学习了《三峡》这篇课文后,我们领略到了三峡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凄婉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水美文《答谢中书书》,再一次感受中华大地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二)、明确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1、多媒体配音示范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

2、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模仿朗读的节奏、语调、感情等;

4、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

5、全班齐读;

(四)、文本解读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2)、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层意?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学习,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一共描绘了几幅风景图画?结合课文内容,给每一幅风景图画取名。

(教师举例,如:高峰入云图)

(2)、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1)、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意境。细细品味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语言清新凝练,言简意赅,极富特色。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例如:我认为“高峰入云”,这一句中的“入云”一词用得很好。因为它写出了山高耸挺拔的特点。而且“入”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显得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见底、乱(“乱”可不可以用“齐”来替代)、跃、实是”等词语。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质疑问难:

你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问题,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七、知识迁移:

1、教师提示:这篇课文不仅景美情真,语言凝练,而且在写作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呢?(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练笔: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长城的视频影象,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写景、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3、朗读学生作品。

八、小结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题组训练;

十、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总分总

俯仰结合

多角度写景: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热爱自然之情,归隐山林之趣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2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浓浓的爱心。

3、体会作品流露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懂你》)

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知道“你”指的是谁吗?(父母)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只有父母才会有这么真挚的感情。“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父母之爱是一首永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39;佳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著名小与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

二、走近文本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段序,注意字词,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

(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要说清楚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过渡:

①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字词;

②谁来说一下你概括的内容?其余同学依照要求、提示,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

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轻声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决的?

C、结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承前启后

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歌意思。

4、通过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大还是有何感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歌,去领略曹操笔下大海的美景吧!

板书:题目作者

破题: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点出来作者的目的,正文也是围绕这个“观”字进行的。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伟大的领袖都评价他的诗说:“曹操的文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三、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壮丽诗篇,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四、疏通课文

1、教师示范

2、学生试读

3、听录音

4、学生再读

5、解决字词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沧:通“苍”青绿色

③澹澹:水面波动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⑤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五、诗歌品析

诗歌内容情感

东临碣石

叙事观沧海的地点和目的兴趣盎然、胜券在握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总写大海山岛之景动荡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人山岛竦峙

实写树木丛生

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乐观情怀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海面之景突出惊涛拍岸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虚写想像之境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报复

包含万千景象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六、整体把握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七、思考练习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分析:“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情况?“临”字做何解释?

分析:主要交代作者所处的地点和来此目的。“临”作“登临、登上”讲,“以”表示目的。

3、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分析:写观海所见的情景。到“洪波涌起”为止。

4、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分析: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后搜集一些曹操的诗词,加深对曹操的了解。附: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诗歌内容情感

东临碣石

叙事观沧海的地点和目的兴趣盎然、胜券在握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总写大海山岛之景动荡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人山岛竦峙

实写树木丛生

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乐观情怀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海面之景突出惊涛拍岸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虚写想像之境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报复

包含万千景象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点评:应为“知识与技能”)

1、培养语感,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组织讨论,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感,学会修改作文。(点评:后一点去掉,因为是写作课)

【课程类型】:新授课(点评:应为写作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

观看小品《不差钱》丫蛋自我介绍片段。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这个孩子丫蛋的开场白有什么严重问题?为什么惹人发笑?

(答案预设:用词不当,不注意场合,感觉胡说八道,没有条理,没有中心)

(设计意图:接近生活的素材,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语言的合理运用,对本课要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讲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要注意讲话场合,注意自己的用词是否合适,要不然就会闹笑话。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好的文章,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文从字顺。

二、课题释义

同学能来说说你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么?——(ppt呈现“文从字顺”)

从——顺从顺——通顺文字通顺,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从字面意思分析导入,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是学习目标的呈现。)

三、结合实例,归纳要点

1、文字通顺

(展示病句)

你能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么?你能改一改么?

(学生个人寻找回答)

教师归纳:所以,讲清楚一句话,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顺序,不能张冠李戴,不能牛头马嘴,更不能前后颠倒,否则读起来就相当别扭。因此,在写一个句子的时候,简单点来解释,我们就是要将话捋顺了说。

2、意思连贯

当然,除了把一个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句和句之间的连接,句子和句子就像条项链,流畅了才能漂亮。人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话与话之间怎样衔接别人才会听得懂。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一个转述话语的游戏,看看谁能把话说清楚。

(互动游戏:请同学A同学B上台;

教师对A说:请告诉B我很喜欢她;

B对A:老师说她很喜欢你。

师:B请对全班同学说A同学刚才和你说什么了?

B:A刚才告诉我,说老师说很喜欢我。

教师选择班里一名同学,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C:老师让A同学告诉B同学,说老师很喜欢B同学,并且让B同学告诉全班同学这件事。)

教师总结归纳: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注意到,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注意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切忌东一句西一句。

3、标点符号的运用

除了文字之外,我们的文章里还有一些“小兵”,就是标点符号,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兵”,它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信,来看下面的故事:

(标点小故事)(请问你能读出几种意思?)

师:所以,标点乱点的话,表意上也许差别会很大哦。

4、注意分寸、场合、常识

我们刚才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看到丫蛋的开场白,好像挺流畅,但是却让人听的心惊肉跳,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她用词不当,(展示病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是不是和她说的一样?

(展示病句)

师总结:很多词汇在感_彩上,范围上,有很多差别,所以一定要斟酌用词的分寸。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突出重点,特设计句子修改,传话游戏,幽默小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合作探讨,师生集体探究等方式获得感悟,让枯燥的知识点活跃起来,并达到识记效果。)

四、方法指导:

1、养成朗读的习惯,读经典,培养语感。

2、修改作文:A自读,是否拗口?B读给他人听,看是否有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讲授,承上启下环节。为学生下一步的练笔的方法指导。)

五、视频观察,练笔(点评:如果改为写景片断训练更好,这样会更符合教材体系、单元写作要求)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光说不练不行,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倒霉的地鼠》,请你仔细观察故事的情节顺序,动物的动作、表情、特点。用15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一下。力求语句通顺,抓住特点,表达流畅,文从字顺。

(播放视频)

1、学生练笔

2、学生红笔小组互评(点评:把互评放在这一课时,给学生预留的写作时间太少。)

3、展台展示或朗读展示,教师口头评价。

(设计意图:此动画的选择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状态,趣味性为主,情节简单但明晰,动物角色表情夸张,学生喜闻乐见。练笔互评,将本文难点在之前指导的基础上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突破。)(点评:“练笔互评”写作讲评“一堂清”,对于初一学生,有些难度)

六、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7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领略故事

的旨趣。感知两个人物的性格。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领略故事中的&39;旨趣。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资料助读: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通过掌握运用自然规律达到长生,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漠视物质利益,不为世间的虚名微利而操劳,这就是所谓“清静无为”。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其文海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海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其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要求:①阅读《资料助读》,摘录重点文学常识并旁批在文中。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试译课文,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力求每个文言实词都能找到相应的现代汉语。③完成预习题,小组互助交流,准备在班上展示。

1、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是(朝代)人,名,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

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二人为“”。《庄子》是所著。其中名篇有《》、《》等,庄子主张“”和“”。

2、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

惠子相()梁鹓鶵()()醴()泉鸱()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搜于国中()

子知之乎()发于南海()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鸱()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翻译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1)(省略句)惠子相梁{惠子相(于)梁}:

(2)(倒装句)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学习研讨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思考:

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感知庄子与惠子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拓展阅读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探讨:庄子说话技巧给了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四、积累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大相径庭昭然若揭似是而非学富五车栉风沐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涸辙之鲋沉鱼落雁相濡以沫

五、20__中考文言文新动态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9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2、教学突破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热身训练

1.板书“爱”。

2.诱思: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韦唯在《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请同学们谈对“爱”是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

二、设疑、理解、点拨

1.提问: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提问: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提问: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辐射资料.深化理解

1.叶圣陶说过:“作得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2.指导学生阅读《一棵大树》。

提问:大树对男孩可谓爱之有加,可是他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了吗?

3.请同学们给这篇童话补充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四、本课小结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请同学们在课下向其它同学讲述一个你身边发生的爱的故事。并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心。

第二课时

一、 理解作者构思

1.课文为什么要强调是“巨人”和孩子呢?如果改成“男人”和孩子,效果会怎么样?

2.你觉得课文在构思上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彼此交流一下。(给予点拨)

二、学习拟人修辞

1.拟人是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修辞,从文中找出最典型的一段来,体会其妙处。

2.指导阅读《溪水》一文,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拟人句。

三、片断写作练习

提问: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孩?假如有朝一日,男孩又来到了巨人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四、本课小结

读童话是美好的,写童话同样是美好的。因为在读、写之中,你的心灵便得到了净化,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道林?格雷的肖像》。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0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1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

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

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乐。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

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课内小结。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引出

脉络乐

归结“醉能同其乐”(主旨)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2

练习目标

了解一定的古诗词常识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

通过注释、学生顺通诗句,理解大意。

通过教师的试范赏析,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练习内容

引入、朗诵(可让学生朗诵)。

教师补充古诗词常识及作家、作品、背景材料。

学生顺通诗句,理解大意,教师作点拨。

教师试析,学生评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改写练习。

练习过程

(一)引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代诗歌,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胸怀和讲究炼字炼句的手法。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滾滾长江东逝水”,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说出里面的主要人物(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把他的作品背出来,默写下来,并讲出大意。

(二)简介古诗词常识、作家、作品、背景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诗体名,为近代诗词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统称。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赏析(以练代析,详见习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作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行,若出之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学生评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内容详见练习题)。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改写散文

我北伐三郡乌桓,凯旋而归,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高耸立在海边的山岛,使大海显得宽阔浩荡、神奇壮观。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在秋风中,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旭日被海浪抛出地面,明月被海涛抛向天空,耿耿繁星映入海面,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胸中运行,大海简直可以包容一切!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岛上萧瑟的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汹涌喧腾,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幸运极了,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略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

3.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把握写景的脉

络。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美丽的山光水色能陶冶人的性情,现在就让我们跟散文家吴均一起到富春江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儿的奇山异水。

吴均是南北朝时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据《南史·吴均传》记载:吴均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由于梁武帝萧衍喜欢他的诗文,后官至奉朝请。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但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xuān)邈

泠泠(líng)

经纶(lún)

横柯(kē)

鸢(yuān)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四、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五、反馈交流

1.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2.翻译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六、理清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七、课堂总结

文章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文章的第二段先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从水色、水清、水深、水急方面突出了“异”之特点;然后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4

1.通过对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通过对三家子村满语情况的调查,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

3.通过对三家子村的生产生活实物的调查,培养学生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识,树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4.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汇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带物品。

2.师生共同准备进行活动用的若干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满族世界。

1.上周,同学们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领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今天,请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到三家子村的所见所闻吧。

2.(学生1和学生2一起到孙博士家)(多媒体显示孙博士的家)

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体显示地图)前去的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学生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动画:一辆汽车开来,三位乘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车上: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名字的由来)

4.学生1:前方有许多人。孙博士介绍:那是满族人在举行婚礼。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显示:满族婚礼图片)

二、角色表演、亲身体验。1.司仪:满族婚礼现在开始。(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服装和道具装配上。)2.司仪:好,现在我们去迎亲!(学生站在两侧充当迎亲队伍)请新娘出门……过彩桥……跃火盆……拜天地……拜高堂……对拜……掀盖头……(多媒体放映每个环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三、现场指导、猜猜看。新娘进门不许坐西炕,也不许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请在座同学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显示:满族炕)满族新郎说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长辈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对话:常用满语和汉语对照如:脏——lata、说——lele……(穿插一名邻居送礼物——悠车)(穿插一名小孩儿生病请求帮助——萨满舞——治病)

初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篇15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生于陕西商洛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古炉》等。小说《秦腔》曾获全国茅盾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

出示任务:1.概括我的小桃树的来历。

反馈指导:小桃树是“我”吃完桃子后,种在院子的角落里的长出来的。

出示任务:2.“我”和小桃树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反馈指导:知道作者在小桃树上存着自己的梦。

出示任务:3.作者的梦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梦有了些什么变化?

理清作者“梦”之路。

反馈指导:幸福——希望——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

出示任务:4.作者为什么要感激小桃树?

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小桃树顽强生长的精神打动了“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示任务: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出示任务: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要求:先找到小桃树生长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谈句子的感受。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画,写体会,教师巡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困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反馈:“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生存环境的恶劣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界不出果子。””——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出示任务:3.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反馈指导: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四、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反馈指导: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出示任务: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反馈指导: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出示任务:3.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而不屈不挠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出示任务:4.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小桃树,实际上是在写谁?

反馈指导: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出示任务:5.本文一方面写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一方面写自己的经历,这是什么写法?

反馈指导:明线与暗线。

五、总结全文

小结讲解: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2.以《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尝试使用明线暗线交织的叙述方式。

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