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教案的编排以教学过程的步骤为基础,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什么样的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男孩》和语文园地六组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写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彻始终。寓优秀的品质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课文中,既有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

《画家和牧童》是一个优秀历史的故事,讲述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牧童学习。

《我为你骄傲》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9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

3、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谦虚谨慎,懂得孝敬父母、

关爱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是目标1、2、3难点:目标3

四、教学方法:

结合插图、读议结合;指导默读、读中悟理

五、学习方法:

默读、置疑、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时间:

12——14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过程与方法:抓住“我”在这件事当中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即超越自“我”的过程,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为重点,抓住“我”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是怎样超越自“我”的。

教学难点:

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三个字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质疑。

让学生说说你们平时使用过哪些文明语言呢?当我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我”们应该说声——,生齐接“对不起”,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由生活出发,自然引入。学生有话可谈,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发问,“谁”说,为什么说,怎样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同学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朗读情况,师生评议。(评议要中肯恰当,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乐于朗读。)解疑: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已解决了哪些疑问?学生释疑结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对不起”的,三年级学生说不清楚。(学生自己提问,然后通过朗读,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寻得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通过抓关键词语“并不固执自私”体会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的孩子。通过对“挨板子”的影视镜头的回忆,并与我不敢向别人认错的心情比较,初步感受“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难受的心情。(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的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毛病,所以当“我”用铅笔划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师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班级交流,说说读出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一句话当中体会出这种心情的。

(1)从“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快石头似的,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出“我”当时心里难受、紧张、害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2)“在心里,我不知已责备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错了,很自责的心理。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

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心情。共三句:

①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

②“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③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朗读体会。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把握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实现了情感的“内化”“吸收”的过程,朗读则是对己理解的思想内容的“外化”“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要说出这三个字,是那么难,那最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的呢?

默读五至八自然段。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小结: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认识的前提下,在榜样的推动下,“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经过上面的铺垫,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1、做填空题。

“我”说了“对不起”后,老师(),同桌(),同学们都(),“我”和陆叶还()。

2、总结性提问

这个结果好不好。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我”?说说理由。

3、十运会即将在南京举行,我们南京市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的活动,同学们也是当中的一员,你们打算怎么做。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交流,点评。

(语文只有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情感。

2、搜集文明礼貌用语至少三条。

3、搜集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一则。

板书:

“对不起“

以前:向别人认错难受

老师同学的鼓励那一次后:超越自我

我的认识、榜样、勇气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3

教学目标

★要学课文的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学习各种识字方法与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明白人民在勤劳中的智慧。

教学准备

★卡片课文生字词语

★课文插图课件

★桃树挂图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1、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堆雪人。让学生看图说话,并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冬天里,一场鹅毛大雪过后,最喜欢做什么?相机发展语言。

2、洁白的雪为冬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冬天童话般的色彩。那么你们知道冬天的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冬天节气的谚语《九九歌》。(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圈点文题中的“九”,这个字是我们要书写的第一个字。谁想说说这个字怎么写?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九”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九字在虚宫格里的位置。重点在笔顺。师范写,生练习写。(每个写1个)。扩词。

4、九九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快快打开语文书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听字音,语气,节奏)

领读(读准字音,模仿语气)

自由读(圈出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畅地读出来。

2、什么是九九歌呢?学生汇报。

3、教师讲解: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叫数九,这样从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歌》描写的就是这八十一天的天气,温度的变化。跟节气有关的谚语又叫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气象和农时变化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通常作为他们耕种作息的依据。

三、自主读文,随文、随图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的大意,并能用文中的句子配图。先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相机教学文中生字,二类字读准音,一类字记住形。这里重点指导学习“力、边、遍”。在此环节中,应引导学生文、图结合,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巧记字形:如学生会说“四”像窗户和窗帘,字理识字,区别形近字方法学习“手”、“毛”,部件组合法学习力+口=加等。(中间加入休息:边读文边做律动)

3.学习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格中范写“四”、“六”,生练写。

4、游戏巩固识字:摘桃子。玩法:挂图出示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桃子——生字卡片,每个字卡后面是它的读音或词语,大声读对者就可以将桃子摘回去。

四、指导朗读,体会意义

1、通过领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

2、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不出手、冰上走、看柳、河开、雁来,耕牛走”的意思。

3、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读熟,再图文结合,展开背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九九歌》也因地而异,课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祖国各地《九九歌》的资料,体会不同地区不一样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2、有条件的查一查《夏九九歌》。

3、我国还流传着许多谚语大家可以查一查或问一问家长。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5

课文分析:

在成人的眼睛里,圆圈就是圆圈,而在孩子的心目中,同样的圆圈可以代表几种不同的事物,事物因想象而存在、变化。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儿童和成人间这种思维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竹字头”和“折文儿”。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彩笔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儿吗?喜欢画什么?有一位叫维维的小朋友也喜欢画画儿,你们想看看她的画儿吗?

我们就一起走进《维维的画儿》吧!

设计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2、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做找朋友游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互相评议。

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可以激发他们认字的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边读边画,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维维是怎么画的,画了些什么?”

2、学生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3、集体交流,师相机帮助理解“椭圆、曲线”等词语。

4、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在本上画。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去找答案,亲自动笔画去理解答案,正是他们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的过程。

四、探讨、深化主题

学生理解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维维的画儿吗?在你看来,维维的画是四个圆圈还是四种不同的东西?(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正是主题深化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玩玩做做,课外扩展。

三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在纸上画两个相同的图案,另外两个同学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上几笔,变成自己想画的一种事物,比一比,两个同学画的一样吗?

通过扩展延伸,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

六、生字书写

1、师重点指导写“笔”和“条”。

2、其它字学生独立写,并注意观察占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领,领悟“依偎”的意思。

3、能够恰当的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用简短的3、5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指名复述3~5人,师恰当评价(说话有条有理,口齿清楚,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评价。)

二、分析理解课文

师:复述完了,同学们那么我们刚才的问题你有了答案了吗?

生回答: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师: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然后读一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可能说是“靠着”的意思。)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埃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如:晚上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给我讲《灰姑娘的故事》。

三、小练笔

师:刚才咱们找了3个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鞋子挂到树叉上的理由,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当你遇到一个无助的小鸟躲在你的脚边你会怎么做。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而是把它送还给小鸟妈妈?从这件事中体会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天真、善良、爱护小鸟)

师: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年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相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反思篇8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