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流程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语文教案流程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语文教案流程,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教案流程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琦君思乡朴实无华用处很多平常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9)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完成填空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语文教案流程篇2
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明星、伟人、家人。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二、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三、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__”时期,是一个荒唐__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改造,遭批斗。
四、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一)画说老王
提问: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以“从他的看,他是一个的老人。”的句式回答。
讨论并归纳: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
(二)走近老王
1、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2、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速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你能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吗?
(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
明确:命苦、心善。
4、提问: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并归纳: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__”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5、提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三)善待老王
提问: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四)品味真情
1、提问: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讨论并归纳: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1)朗读:齐读第8段;分角色朗读9至14段;齐读第15段。
(2)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讨论并归纳: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
2、质疑,合作探究。
提问: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质疑:(1)文章中,老王自己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鸡蛋?
明确:回过头去找“我”一家人关爱老王的细节,得出“以善良对待善良”的主题。
(2)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明确:他收了,是为了不辜负我的一片关爱之心,免除了我内心的不安和再送钱的麻烦。因为他知道:此时不收,后面我还会把钱给他送去的。(“我”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他心理其实很难过。)
(3)“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明确:因为我没有“领受他的谢意”,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连他临终前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五)认识作者
提问:善良老实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
1、讨论并归纳: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讨论并归纳:原因:一、平等观念;二、人道主义精神。
五、主题升华,拓展迁移
(一)关注“老王”
提问: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讨论并归纳:爱心、人道主义、平等。
(二)仿写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讨论并归纳: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三)布置作业
以“读《老王》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让学生选择最主要的情节,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语文教案流程篇3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语文教案流程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0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聆听蒙眬汩汩
B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
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流程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金木水火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金木水火土。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当堂训练,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语文教案流程篇6
一、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六个会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二)识字游戏,复习巩固本课的14个会认字。
(三)指导识记六个会写字,交流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1、读生字,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小组长指生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5、全班交流各组的记字方法。
6、教师出示词语卡片,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字格中的字。
2、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利用电脑屏幕出示写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生字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书上田字格中要求描红的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习小组内相互评价,将写得不好的字写好。
5、集体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五)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流程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
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誉陡屏宾屹卧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提醒区别“宾”“屏”的读音
2、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投影。
(2)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卧、誉(引导分析笔顺、结构等)
(3)师范写,学生描红。
(4)听写检查,评讲。
3、由词入句,指导朗读。
(幻灯出示)情有独钟郁郁苍苍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枝干遒劲充满生机
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神奇秀美
①各形式读,及时纠正。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我们试着将词语放回课文,一起来朗读课文。
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
师边听回答边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难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黄山奇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欣赏“黄山风光”视频。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这里利用视频资料,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3、看来,刚才大家已经深深地被黄山的风光吸引了,那么,在这美丽的黄山之中,最让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出示课题,引出“黄山奇松”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首先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山松的奇美!
4、出示第一段,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四绝图片。
设计意图: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复习了“黄山四绝”所指,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了具体、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理解词语:情有独钟、陡崖、潇洒、挺秀等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段。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出示图片。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说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三棵奇松特点的语句。
(1)品味迎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②迎客松奇在哪里?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品读。
③一奇在姿态,理解“遒劲”
④二奇在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理解“饱经风霜”,出示老人图片。
“饱经风霜”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成语,对于阅历较浅的城市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采用以图解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建立对词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山松在生长过程中历经了很多艰难险阻。
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指名说。
这棵迎客松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辛啊,风吹不倒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⑤三奇在热情好客
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交流发言,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学一学迎客松,伸出你热情的手臂,表演读这句话。
⑥迎客松多好客热情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理解“象征”(代表,最重要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好客)
⑦学到这,我们不禁赞叹——(出示诗歌,齐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设计意图:课外诗歌的出示,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了诗词句的积累,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黄山松的形象也因此更显高大。
(2)感受陪客、送客松
①小组代表汇报,出示“迎客松文段”,齐读。
读完,你发现了什么?陪客松有什么特点?
“绿色的巨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色的巨人”突出了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茂盛。
通过朗读来表现。指名读,全班读。
看,陪客松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
②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齐读。
送客松——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送客松文段
出示图片,观察一下送客松有什么特点?
理解“蟠曲”、“天然盆景”。
用朗读体会它的美,小组读,全班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二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4、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
设计意图:本次小导游练习,既是对前文学习的一个回顾、总结,又再次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落实了课后第一题的背诵任务,减轻了学生课下学习压力。
三、总结拓展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屹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给我们做个动作看看。一生表演动作。
3、大家想看看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
播放松树图片,边展示图片,师边解读。
4、看完了图片,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指名读,全班齐读。
5、这段话里有一个符号,(手指省略号)它有什么作用呢?(省略了松树的其他形态)
6、那你还能想到松树的哪些形态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此处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入口。学生在轻松、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放飞想象。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7、在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同学也搜集了一些黄山松的图片,一起欣赏下吧!播放松树图片,师解读。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课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对黄山奇松充满好奇,积极搜寻黄山松的课外图片。课堂上的交流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入“奇松”世界。
这些松树可真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吧,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齐读)
8、出示课堂小练
关于黄山,真有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中山某旅行社准备开辟“中山——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条“有创意又吸引游客”的广告词。先和同桌讨论一下,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9、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真有眼福,有幸欣赏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并感受到了它的奇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眼看看黄山的奇松,浏览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板书设计:黄山奇松
千迎客松优美遒劲
姿
百陪客松绿色巨人
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