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写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课件:__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__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39;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

2、读句子,理解爸爸与“我”的对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课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6、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①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②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③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课题15、落花生 )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开辟、分辨、翻地、收获、成熟等词语,明白了爱慕之心、实用、体面的意思。

2、我会用居然、吩咐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第10自然段。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②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通过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生字词语。

2、小组朗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小组分角色个性朗读。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2、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⑵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⑶背诵第10自然段,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⑷从文章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⑸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⑹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①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③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①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题?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学生展示搜集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2、个性创作展示。

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谈谈从中你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模仿本文写一个小练笔。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

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

【学习重点】

1、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学会写祝福的话语。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

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

(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

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

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新课标第一网

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

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新-课-标-第-一-网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出塞》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时既尊重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找到文本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点,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

这样设计把学生看作有个性的认识主体、看作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本课采用的是以“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状态,让学生能够学得有趣、有效。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简单举例如下: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2、加强教学评价,让创新更具理性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应当有意识的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这个评价应当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将打破教师主观评价的形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既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为互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上一闪即逝的创新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5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6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大胆质疑,反复读书,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作者“发现”的历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由于“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因为有前面阅读的铺垫,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教师以学定教,组织交流,适时引导,扣住关键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7

教材分析: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已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四)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的8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认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计论汇报:字音、记字形的方法、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已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9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0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

(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

(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

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

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

(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

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而且()。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二段。

1、区分小标题与段意的不同之处。

(1)这段讲了什么?(压缩空气是生产帮手)

(2)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见,小标题不一定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组,在表达上更灵活。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几个例子?

(1)风镐。

(2)铆钉枪。

3、讨论风镐、铆钉枪的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压缩空气有一个特点是:能随巨大的重量,风镐、铆钉枪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呢?请在书中找出答案。

4、出示:被压紧的空气,总是想胀开来。

压缩空气会膨胀

这里告诉我们压缩空气的另一个特点:压缩空气会膨胀,风镐、铆钉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三、精读第三段。

1、从这个小标题,你知道这一段文章写什么?

2、出示第2自然段,读一读,然后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和“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起一排”,在读一读,比较为什么要像树上那样写,从中体会写说明文要写清楚细节,重要细节不能漏。

3、把“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根弓形的支柱了吗?”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从而理解这个句子。

4、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总起句,并说说分述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5、认识原理:压缩空气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题的(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第四段。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第四段。

这一段将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更奇妙的用处。

1、默读第四段,思考:压缩空气增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走?(默读后用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压缩空气怎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前进。)

2、说说“飞毯”为什么加引号的?

3、找出这一段中的两个问句。比一比,他们跟第三段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不同。如果一用这两个设问句,文章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认识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

三、朗读全文,小结。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踏(3),第5—6题。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有名)

3.指名朗读o

(三)讲读课文第2段o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

“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o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总述了赵州桥是石拱桥闻名世界,最后总结了赵州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杰出表现,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2、3段分别围绕“雄伟”、“坚固”、“美观”这些关键词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总起句来写,这样就使主题更突出,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

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

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

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

(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

(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

(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

(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木盆)(木房)(贵妇人)(女皇)(女霸王)

贪得无厌一无所获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称赞的作用,学着发现并用言语来称赞他人的优点。感受称赞别人的真诚,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深刻内容

2整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感受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随机表扬:

师: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师: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好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师: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师: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

教师择机播放PPT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称赞吗?说说你的理解吧!

生:……

2。师:我知道小朋友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板书:称赞,并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2。教师播放PPT资源,请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插图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称赞”是怎么出现的。先自己拼读生字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识字方法,也可以小组同学合作解决。3。教师继续播放PPT资源,并对学生说:老师相信小朋友从课文中又认识了好多个字词朋友,一定开心极了。现在老师从课文中把几位新朋友给请了出来,小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4。师:小朋友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词伙伴,你们都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称赞”里,和他们多多交往吧!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教师请学生分小节读课文并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小刺猬称赞小獾。

教师可以给学生启发,让他们明白是小刺猬和小獾他们两个互相称赞。借此机会让学生马上可以理解“互相”的意思。

2。师:哪位小朋友能找到他们互相称赞的话呢?大家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交流并朗读)

师:从这些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生:从小刺猬的称赞中,我知道了虽然小獾的板凳做得比较粗糙,但还是有进步的,因为他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生:我从一个比一个好中读懂了小獾做板凳的本领越来越好。

生:我知道小獾做事情的态度很认真,所以小刺猬才称赞它。如果他做事不认真,小刺猬就不会称赞他了。

师:是啊,只有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你才能去称赞别人。如果是虚情假意的称赞,别人是不会喜欢的。小朋友回答地都很精彩,你能想像小獾受到称赞时心理活动吗?说说看。

生:我从“小獾高兴极了”知道,听了小刺猬的称赞,他的心情非常高兴。

师:那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小獾会想,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一要好好学做木工,不辜负小刺猬对我的期望。

……

师:那小朋友又从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中读懂了一些什么呢?

生: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小獾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香、这么好的苹果。

生:我对他的话有补充,小獾觉得小刺猬的苹果那么香、那么好,那是因为这苹果代表了小刺猬的一番心意。

生:小獾是闻过苹果以后,才夸奖小刺猬的,说明他也是经过了自己的发现,是他真心地在夸奖小刺猬!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只有自己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才能去夸奖别人。而且夸奖别人的时候要真心实意,不虚假。那就请你们用真诚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话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朗读这篇课文。)

3.师:那小刺猬和小獾的称赞有没有给对方带来收获呢?四人小组合作,赶紧找一找,并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随机指导)

师:讨论完了吗?谁先来说?

生:我知道了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获得了信心!一开始小獾认真地学,后来有点儿泄气了,他让了小獾的称赞才又重新有了信心。

生:原来小獾只会做板凳,小刺猬的称赞让他有了信心,他现在已经会做椅子了!

师:原来只会做板凳,现在会做椅子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还有吗?

生:小獾为了感谢小刺猬对他的帮助,把自己亲手做的第一把椅子送给了小刺猬,也说明了小獾真的非常喜欢小刺猬。

……

师小结:是啊,看来称赞别人能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师板书:有信心,取得更大进步)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獾,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生自由朗读,分角色读)

师:称赞别人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是小獾的称赞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

师追问:小刺猬一天都在森林里采果子,他没有休息,疲劳怎么会消失呢?

生:因为小獾送了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下,所以他不觉得疲劳了。

生:我知道了,因为课文中的图画上画着小刺猬坐在椅子上,而且他的表情是非常的高兴。

生: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小刺猬是听了小獾的称赞以后,他觉得非常高兴,所以他的疲劳才会消失。

生:小刺猬是高兴得把一天的劳累都忘记了!)

4.教师总结:是啊,称赞别人不但能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能让别人觉得开心、快乐,把一天的劳累也忘记,甚至可以把所以烦心的事情也忘记!(师板书:使人开心快乐)

5。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6。最后请小组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对表现好优秀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课后拓展

1。小朋友,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说一说为什么?

2。小朋友你来想一想:如果一开始小刺猬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嘲笑他,那会有什么后果?

3。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赞的喜悦。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4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六.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

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

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

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

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

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教师适当补充,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波浪线和横线分别画出)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的母亲

(结合板书,将重要词语填入括号内)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或古诗

提示:以前学过的那首古诗也是描写母爱的?(《游子吟》)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交流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沸()()()()

悔()()()()()

纯()()()()

4、掌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注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xìng()兴{xīng()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用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8)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板书:15六个馒头

宣布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总结:文章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的表达出来。

六、教学结束:

有一位读者读了《麦哨》这篇课文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妻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我们以前学过寓言,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2、板书(纪昌学射)。说一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自悟,把握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强调写“昌”“妻”两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做到之后,飞卫才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质疑交流,感情朗读

1、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明白了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2、梳理问题:

(1)纪昌为什么学习射箭?

(2)纪昌学习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练眼力?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解疑:

(1)从哪看出纪昌花大力气练眼力,读2、3自然段找出怎样练习眼力的语句:

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这梭子来回穿梭。

自读句子,说一说从“躺”“睁大”“注视”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妻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读句子,说一说从“每天”“聚精会神”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2)假如纪昌不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一谈。

(3)假如纪昌没有和飞卫学习,而是和一名普通箭手学射,他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吗?

4、小结:

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扎实的基本功入手。学习者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师的指点就会事半功倍。

四、回归整体,抒发感受

1、自己再读一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认真恒心毅力

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成功

名师指点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1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板书:静,这是出场前观众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品读句子:(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过渡: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小学教案语文怎么写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39;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