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
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有帮助。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如果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2
教学目标:
认识“钥、匙、趁”等八个生字,会写“爽、菠、萝”等7个生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出示雨点图,问:这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雨吗?
2、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秋雨的美吧!
(出示雨图,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雨,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并懂得平时词语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引入课文,自然,贴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要认读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
2、检查认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分男、女生读。
B、同桌互读,一点一读,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并说说你是怎么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些单个的生字都认识了,那么我把它们放在小诗当中,你还能正确认读吗?
课件出示小诗,指名读,齐读。
小诗:是谁像一把钥匙?
是谁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是谁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生字认读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自己找读,卡片认读,同桌互读等形式后,再把生字融入到小诗中加以巩固。出示这首小诗,也为学生在接下去环节中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作个铺垫。)
4、学生再次快速地朗读课文,用小括号把带有生字的词组找出来,并读一读。
5、课件出示词组,学生齐读。
6、出示“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重点指出“匙”读轻声。引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7、过渡:那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将看到什么呢?
出示词组:五彩缤纷的颜料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菠萝甜甜的
分男女生读。
8、像这样的词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3自然段中去找找,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9、交流,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出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是多音字。
10、过渡:秋天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香甜的气味,秋天的雨还会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呢!让我们来读读这几个词:“金色的小喇叭、衔来树枝造房子、油亮亮的衣裳”“裳”读轻声。
11、找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把每个自然段中分布的词语分别拿出来,分自然段来朗读,一方
面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另一面让学生各自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从而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2、过渡: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就让我们再一次自由感受一下秋天的美吧!这次,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所以老师要请大家来带问题读课文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的小话筒。
请一学生读题目。生带问题自由读,读后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13、生答,师出示四个方面。并说明课文的结构,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而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14、大家合作读全文,突出四个方面的总起句。师引读。
(课件出示四句话,并且让学生知道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并且通过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第一句,来加强这几句话的特殊性。)
三、书写生字。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请一学生上台按规律分类。
(可以按偏旁分类,也可以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木”在左边和在下面的区别。)
2、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
(“爽”最容易出现笔顺错误,重点指导。)
3、在生字本上写一个,并组个词。
四、拓展
1、出示关于秋天的美景。
(作为学生学习认真的奖励,一可以放松一下,二为第二课时,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做好铺垫。)
2、出示关于秋雨的美文,供学生欣赏,并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补充的文章结构与课文相似,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可以巩固课文的结构。摘抄好词句,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文感受秋天美。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 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中央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4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
(1)珠串一亩见方咕嘟咕嘟
(2)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
【设计意图:课伊始,老师联系学过的课文,唤醒孩子的记忆,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完全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首先请学生找到这四处泉所在的自然段(2——5)自由读,划出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我们理想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的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直奔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写批注的方式初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此时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你们的想象化为文中的词语,那就是(课件出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和变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让孩子们将这几个词送入句子中去读,让优美的景色吸引学生的视线,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魅力无限的母语中熏染,拔节……
2、感悟了珍珠泉“涌”字的精妙,老师请孩子们接着交流描写趵突泉的句子:说说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流”呢?
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泛谈。学生有一些认识之后,老师播放趵突泉的美景图,这时,老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这趵突泉正不断地往上冒呢,孩子们让我们仔细地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交流的时候,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咕嘟咕嘟”,一个孩子“咕嘟咕嘟”,两个孩子“咕嘟咕嘟”,当所有的孩子都“咕嘟咕嘟”响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快乐不就是趵突泉的生机和活力吗?
有声音,当然还得有画面,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再去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深入品读句子: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延伸,课件出示金代《名泉碑》中记载的七十二泉,学生快速浏览泉名,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老师质疑: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在交流中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深深父爱的怀念之情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不一般的父爱
二、教学重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背诵第5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讨论法、交流法、、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会与汇报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回顾课文内容,复习新字词。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回顾的过程,并且对生词有一个温习的过程,为读文打好基础。
二、抓文中的重点动词,体会父亲不一般的爱
虽然父亲执意要与我一起制作音箱,我们的关系也进一步缓和,而我依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为什么偏要自己做呢?为后文埋下伏笔。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心情的前后变化,进一步体会深深的父爱。
教学时,注重读文的训练,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情感。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默读思考;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朗读体会。默读与朗读反复交叉进行。第五自然段含义深刻,是父爱深深主题的很好体现,应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四、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父亲对自己的爱。
这个话题并不难,学生也能感到有话可说。在生活中,每一位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父爱的呢?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父爱。然后,再在一首歌曲中体味父爱,使父爱的含义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五、学生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学生在听完歌之后,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自己的小练笔上,这也是对作文的一点积累。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一个字,那就是:爱。爱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爱让我们学会与人分享,因此,爱是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6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桂花和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在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领悟
三、设计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摇花乐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赏——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使教学更直观。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尤其是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摇桂花时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来品析。
(3)悟:抓住母亲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幻灯片
八、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赏了她们优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名女作家——琦君。(课件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听录音,注意纠正文中没读对的字词。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阅读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出作者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喜欢
6、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香、摇花乐)
三、品读课文
(一)、在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抓住“浸”分析
(二)、享受摇花乐
1、在文中找出摇桂花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句中一系列动作的词,感受摇花的乐。
3、看到这纷纷下落的桂花,作者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课件展示)你想喊吗?你想怎么喊?喊给大家听听。
四、悟情
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欢,因为摇桂花太使人感到快乐了,所以作者喜欢。正是因为对桂花的喜爱,才使得作者上了中学,全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还忘不了要去欣赏桂花,并且还要给母亲带回一大袋,满以为母亲会赞美桂花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展示)难道真的是这里(杭州)的桂花不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呀,不是因为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因为家乡的桂花充盈了母亲的生活,倾注了母亲的情感,母亲不是用鼻子闻桂花,而是用情感看桂花。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母亲觉得家乡的桂花香些呢?(思念家乡)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课后反思: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教授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是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表现桂花的“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的亮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我和学生同摇同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喊摇花时的句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7
课程标准
2-5通过典型实例,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和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两个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概况。能够从地图、图表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地区牧民生活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把握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对澳大利亚大牧场的经营特点和内蒙古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式讨论法;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美丽的草原》MTV营造教学气氛
设问导入: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环境?导入第四课《草原人家》
(—)现代化的大牧场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多
2、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优越条件
设问讨论: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3、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4、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
特点:1、规模很大;2、定居生活;3、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效率高(最突出的特点)
(二)草原风情
导入:草原是哺育牧民生长的摇篮,是牧民们的天堂。从古至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用以表达他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如澳大利亚的民歌《剪羊毛》,然后朗读内蒙古民歌《敕勒歌》。
接着播放《天堂》MTV,同时教师提问:内蒙古大草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文化给我们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要学生仔细观测。
食:牛羊肉、奶制品——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拆装——适宜在草原的游牧生产和生活
衣:蒙古袍——便于骑马抵御严寒——适宜在草原的游牧生产和生活
行:骏马等——便于驰骋驱赶羊群——适宜在大草原上大范围的活动
娱乐:那达慕大会
教师再提问:内蒙古草原的文化与草原牧业生产有怎样的关系?同时完成上面的内容。
小结: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各自草原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比较澳大利亚和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异同。
(三)草原生态问题
教师提问:歌手滕格尔的歌声曾被喻为“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的绿色的呼吸”,草原也被其称为理想中的“天堂”。但现在草原的天是否还蓝?水是否还清?草是否依旧嫩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相关材料。
存在问题,就有解决的措施:退耕还林
禁牧、休牧、轮牧、舍牧。
课堂小结: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略)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课文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揭示,板写课题:对不起
3、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二、看图学文
1、出示课文插图,给学生讲故事
下课了,小青和小华去操场上活动,小青和小华在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你们知道小青会怎么做吗?(出示课文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
2、学生打开书自学课文
3、指名说一说这时候的小青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他红着脸说:“小华,对不起。”
领读跟读句子
讨论理解小青为什么说对不起。(初步让学生认识到做错事时,要学会说“对不起”)
4、思考小华又会说什么呢?
5、指名说一说,出示课文句子:小华笑着说:“没关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讨论理解小华为什么说:“没关系。”(理解小华也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
6、谈话认识小华和小青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
小青做错事时主动认错说“对不起”,小华宽容地原谅了小青说“没关系”,他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他们还是好朋友。
7、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小青和小华还是好朋友
教师领读句子学生跟读句子
8、小结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读课文
要向小青和小华学习
三、看图辨别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样做对吗?
2、看图说一说应该如何做(进一步明白做错事时应该主动道歉说“对不起”)
四、情景表演
1、看视频故事加深理解
2、创设情景表演:上课写字时不小心手臂碰到了旁边同学,该怎么办?
指名表演,认识道理
五、说儿歌总结
1、跟老师说儿歌
《文明用语挂心头》
我们都是好朋友,
团结有爱讲礼貌。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文明用语挂心头
2、齐读课文
3、口头总结:学会了“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并且还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在什么情况下说“没关系”。大家都学得非常好。希望大家今后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9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东郭先生》这则寓言的初步了解,懂得不能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要明辨是非善恶。
2、编排四幕剧台词,培养创编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创编台词要有新意。
2、表演要传神。
教材分析:
本故事选用的音乐,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述歌曲。歌曲的内容选用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歌曲共由两个主要的音乐旋律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两段音乐旋律主要出现在第一幕的《叙述者的歌》和第二幕的《藏起老狼》。之后,又分别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中以变换歌词的方式出现。第二幕的《放出老狼》和第三幕的《狼起杀心》则是任晓音根据剧情需要结合原作者曲风特点创作而成的。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播放《东郭先生》复习歌曲。
二、创编四幕剧的台词
分四个小组,编排台词。
人物:叙述者、老狼、东郭、农夫。
第一幕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表演一部音乐剧《东郭先生》。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带着一袋子书离开了家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开始伴奏。双响筒模拟驴蹄声由远而近。
第二幕狼与东郭先生的对话。
狼说:“老先生,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我是个善良的老狼,每天吃斋念佛,从不杀生,可是那猎人却要追杀我。”东郭先生说:“你快跑吧!我也帮不了你啊!”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叙述者:东郭先生听了狼的甜言蜜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急忙把狼藏进了书袋里。”教师播放第二幕《藏起老狼》歌曲学生演唱。教师领唱,全体学生齐唱。
(东郭先生心肠软,赶紧跳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猎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问:这位老先生,您看没看见一只狼从这里跑过去?他可是一只十恶不赦的恶狼,偷鸡、偷鸭、还偷鹅。真是饿极了,还吃人呢!东郭先生:我、我、我没有看见,真的没看见(边说边坐在口袋上。)猎人问: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东郭先生紧张地说:是书,都是书。叙述者:猎人看看远方,向树林深处走去。教师播放第二幕《放出老狼》歌曲,学生高兴地齐唱。(做了善事心欢喜,东郭先生好得意。瞒过了老猎人,放出狼兄弟,狼兄弟。)东郭先生:得意洋洋地看着袋子,晃着头。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叙述者: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教师播放第三幕《狼起杀心》歌曲,学生一起演唱。
(躲过劫难不容易,老狼舒了一口气。看看东郭先生白又胖,那个口水往下滴。)
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狼摸了摸肚皮,看了看白白胖胖的东郭先生,狡黠地笑了!狼狡黠地说:先生啊!我刚才为了逃命跑了几十里路,又在你的书袋里憋了这么半天,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想吃东西啦!东郭先生慢慢地说:我哪有什么吃的啊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表演小组演唱第三幕《仓惶逃命》。
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拿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东郭先生四下乱跑,狼在后面不停地追。)三幕结束。
第四幕叙述者: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所有同学一起演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大声喊
快来救救我!农夫说:发生了什么事?东郭先生说: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东郭先生指着狼)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全体学生齐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述者: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表演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表演,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都创编出了角色的形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做练习。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有名)
3.指名朗读o
(三)讲读课文第2段o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
“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o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总述了赵州桥是石拱桥闻名世界,最后总结了赵州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杰出表现,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2、3段分别围绕“雄伟”、“坚固”、“美观”这些关键词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总起句来写,这样就使主题更突出,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网吧危害的事实,阅读短文《把握自己》,新《守则》、新《规范》并展开讨论,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知。
2.分组合作,分工明确,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3.多媒体设备,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迷茫。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听一听一位朋友的演讲吧。
二、阅读文章《把握自己》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不做评论。
三、讨论
(1)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2)由网络问题联系到一系列关于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四、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结,布置学生收集黑网吧以及孩子沉迷的相关资料,并想想如何帮助这些沉迷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以情感人
1.在音乐中,讲故事。
2.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上网,其实网络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有些孩子在进入网吧以后,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沉迷在网吧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信息的时代, 成长的孩子, 他们渴望与同龄的伙伴进行交流……而网吧里,游戏的刺激,聊天的诱惑,不良网站的毒害……让孩子们迷失了自我,甚至如痴如狂……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说明:以情感人,用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引出今天的话题,为孩子们营造放飞思维的自由空间。]
二、展示网络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并整理收集的资料情况。
同学们,网吧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们青少年自身的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难以自我抵制网络游戏以及有害信息的诱惑。特别是当前不少“网吧”的恶性竞争,一些经营者违规经营,不遵守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等规定,造成一部份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而这,对于我们的身心,甚至是生命都造成了危害!通过网络,你们都收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展示。
2.分小组展示解说分类处理之后的资料:
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
养成不良习惯;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说明:收集、处理信息。孩子们展示自己收集、处理后的丰富翔实的事实和资料,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网吧的危害性。]
三、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办法,对症下药
1.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毁在网吧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媒体频频曝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2.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争论。
3.人们常说,“网络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啊!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难免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引诱。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人,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4.小组讨论后,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各种方法,纷纷劝说。
四、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愿望
1.其实,电脑、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可是,这个虚拟的空间同样有危害我们心理、危害精神、危害健康的诱惑。因此,我们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我们除了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关心和指导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同学们,告别网吧需要我们大家的实际行动,你们有什么愿望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我们心中的愿望!!可以写几句宣传语,可以唱歌、可以画画……等等来表达。小组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各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交流、表达自己对蒋康网络的愿望和心声!
五、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说明:将情感推向最高潮。童心飞扬,童言稚语庄严宣誓: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1.刚才同学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也多次组织我们开展了学习和讨论,请大家看:(屏幕展示)
新《规范》第二十条明确指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2.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要自觉遵守新《守则》、新《规范》!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拒绝网吧!!自己的思想,自己管。让我们一起制定网络文明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3.小组研究。
4.各组网络文明公约展示。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说明:分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健康上网最真实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网络是非观,激励孩子们为健康上网而努力奋斗!]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感动着我!只要我们自己坚定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真正做到把握自己,那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不良诱惑,帮助那些沉迷的孩子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3
【教学目标】
1.要求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思;
2.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诗篇,让学生了解语感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过程】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4
一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从中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
1、想想: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讨论上述问题。
这一段共5句话。第1-3句具体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第4句写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段是围绕第5句话写的。
3、重点理解句子(用投影仪展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学生研究这个句子,质疑。如:
①“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口头填空(练说)
“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称它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_两点好处。
4、这一段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5、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运用抓重点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找一找: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3、用“﹏﹏“划出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重点理解”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描写龙的不同姿态来说明图案的精美。)
(1)比较下列句子,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①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②在学生充分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是用过渡句连接起来的。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
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
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 “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 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 用于重要部门
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用于建筑物
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
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情况
交流时先小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时,注意比较同学填的内容的异同,抓住生成点,在比较与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这儿要注意:学生填写的内容没有,只有更好。
3. 指导逐段细读品析,领悟多种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除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外,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的?
引导领悟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领悟出“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诠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运用了“举事例”的方法。说明“夹丝玻璃”的坚硬时,用“藕断丝连”来形容。说明“变色玻璃”时运用“打比方”,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和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说明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的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评选推销员。
1.组内自主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并购买,下面大家就来当一次推销员,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赢得顾客的青莱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小组内推销,选出一个最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友情提示:
(1)要介绍好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2)推销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推销具有创意,注意语言表达、态度等。
2.全班交流,评选。老师当主持人,学生当评委,师生共同评选出创意、推销词、推销效果的“推销员”。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推销员”,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能力的空间,学生全身心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提高口头表达、倾听和评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每人结合课前预习时对新科技的了解,创意一种新型产品,用一段话写清楚了,最后评出“小小发明家”。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师生点评,评出“小小发明家”。
4.小结: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创意,新奇实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学习,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史写上更加光彩夺目的一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迁移运用领悟出的表达方法,进行创造发明。重点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相结合,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7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赵一曼,知道赵一曼的感人事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资料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必须要牢记国耻,发愤学习,勇于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用聪明才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有关赵一曼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
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有无数的抗日英雄在誓死保卫着我们的国土。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她是众多抗日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英雄——赵一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四)赵一曼”(教师板书)
二、体验交流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教师出示赵一曼的照片和简介。
2、赵一曼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他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在他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由于我们手中没有教材,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读一读他的事迹,一会老师再请一名同学把她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交流资料。
4、各组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5、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赵一曼闭口不语,受过多种酷刑从没有开口喊叫一声,这就是我们的女英雄赵一曼,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出示课间)
6、赵一曼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他在他的孩子宁儿只有一岁大的时候就离开孩子到异地参加革命去了,但是他的心永远牵挂着她的宁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7年没有相见的孩子宁儿,他在临终前给宁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出示课件)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教师朗读信的内容。
这张照片是赵一曼和儿子的照片,赵一曼是多么想再见一见自己可爱的宁儿啊!我相信宁儿同样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同学们,如果你是宁儿,现在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三、激发感情,延伸感受
在我们今天和平的年代里,人们不会忘记你,哈尔滨不会忘记你,共和国不会忘记你,虽然现在不再有硝烟、不再有战场,但我们不应忘记国耻,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打一仗胜仗!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19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身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需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干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时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安排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身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扮演评价(20)
(强调扮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扮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身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安排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tàngpàiyāobài
解()敷()指()()请()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蔡桓公的反应
扁病在皮肤豪不在意
鹊病在皮肉之间假装没听见讳疾忌医
治病在肠胃里满脸不高兴十分有害
病病在骨髓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浑身疼痛而死
小学语文免费教案下载篇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第9课《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7、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3、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