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教案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写小学教案语文例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小学教案语文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和平鸽”图案】

师:同学们,大家瞧,它是谁呀?(生:和平鸽)真厉害!你们都认识它呀!恩,和平鸽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和平标志。它来自于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一天,上帝告诉诺亚洪水快来了,于是他和儿子赶紧造了一艘名叫方舟的大船。洪水漫来时,他们一家登上了方舟,并把许许多多的动物带上了船。在淹没了大地的洪水退去之后,诺亚放出鸽子让他们带回关于陆地的信息。最终,一只鸽子衔着橄榄枝飞了回来,诺亚知道平安已经到来。从此,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板书:和平)

师:如今,和平仍然是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了表达全世界儿童渴望和维护和平的心声,《儿童和平条约》就在1986年诞生了!(板书:儿童、 条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儿童和平条约》,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大家读得整齐又响亮!

师:那什么是条约呢?谁是查阅资料小能手,告诉大家吧!

生:条约是指国家和国家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师:谢谢___同学响亮的回答。瞧,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和冬冬也表扬你来了。他们今天要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是什么呢?(课本第55页“金钥匙”)【课件播放丁丁的声音,学生掌握阅读注释的方法】

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个方法找到《儿童和平条约》的背景注释?

生: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石家庄市的刘玉玲同学【师出示刘玉玲的图片】代表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

师:你很快就掌握了查阅注释的本领,真棒!刘玉玲当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她曾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呼吁世界和平。198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条约中都写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和平条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并在每句话的开头标出序号。读中若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圆圈标出,运用我们已学的识字方法解决或请教同学、老师。(生自由读、同桌互测)

2、师:文章一共有几句话组成?(指名回答:八句)你的眼力真好,看得出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3、师:接下来吴老师要检查你们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期间师指导个别字的读音、书写要点或请个别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词语:条约 宣告 武器 疾病 仇恨 饥饿 无家可归 共享 给予 食品 洁净 探索 恐惧 幻想】

① 指名读;②开火车读;③全班读

4、师:接下来,老师要有请冬冬领读课文,同学们在下面小声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师播放课文录音】

三、入情入境,细读品味

1、师:跟随着冬冬读完全文,那么你知道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什么?(板书:宣告)

生1: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

生2:我们要没有战争、武器、破坏、疾病、仇恨、饥饿、更没有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

2、师:你概括得很准确,能不能把1-3句话用庄重的语气读一读?

3、师:有的同学可能纳闷了,我们每天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高级待遇,现在还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难道有些小朋友真的正在忍受饥饿病痛、无家可归吗?是,是真的!你们看——

【课件播放伊拉克儿童片段,渲染氛围】

4、师:这些照片都是近几年美国对伊拉克展开战争中的一幕幕血腥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战争很可怕,孩子们失去亲人,无家可归。

生2:他们忍受着痛苦、饥饿、他们害怕孤独,他们要和平……

生3:他们不能像我们这样如此幸福。他们太可怜了……

5、师:是啊!同样是少年儿童,他们却过早体验什么是硝烟战火,什么是生离死别,他们眼中饱含着恐惧和憎恨。他们如此渴望和平,向往——和平(齐声说)。 (板书:向往) 请同学们再次把1-3句读一读,共同体会他们对战争的憎恨。

6、学习4——6句话

①(过渡)师: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请同学们默读4——6句,思考:和平的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是怎么做的?

②师指名回答,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③师: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4——6句话。

④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呢?【课件出示】

仿说句子: (谁)给予我们 (什么),

我们将 (怎样做)。

7、学习7—8句话

①(过渡)师: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请同学们自由读7—8句,思考:我们不仅有享有和平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创造和平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板书:创造)

②生回答。

③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第七句话中出现了四个“和平”,是作者多写了,还是重复了呢?(生回答)你们真聪明,每个和平表示的意思范围逐渐增大,所以在朗读时要把声调逐渐升高。我们一起试试吧!(生齐读)

④师: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请大家再次齐读最后两句话。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师: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们再次带上这份责任齐读《儿童和平条约》,一起维护和平。(全班齐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学会根据课文的意思来朗读了。如果那些侵略者听到我们的声音一定会被震撼的。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课后思考题)

生1:努力学习,实现和平。

生2:讲文明,不打架。……

3、师:你们都是和平小卫士,让我们一起放飞和平鸽吧!【拇指交叉摆出鸽子飞翔的动作,生双手放于胸前,随后听口令双手逐渐高举,做放飞状。】

五、课外延伸(课外作业)

读一读诗歌《放飞和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附:《放飞和平》

和平, 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迫切拥戴的字眼。

和平,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 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温暖人心的字眼。

和平 ,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 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都无法兑现的字眼。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折断了翅膀,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悲惨的哀号。 和平的鸟,养好了伤,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播撒幸福的种子!

附:板书

儿童和平条约

和平

宣言

向往

创造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能力,体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例:《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会写“窃、腋”等7个生字,会读并理解“窃、倾盆大雨”等14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

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情感:画出感动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字词关:

范读朗读:教师/名家

交流汇报:记忆方法,解决途径

个别纠正:重点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评价

内容关: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讲授新课——析读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例:《触摸春天》

A.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1)作者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安静触摸春天?(动作描写)

(2)哪些动词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的过程?(流畅、磕磕绊绊、慢慢、伸出、伸向)

“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换做是你,你做的到吗?为什么安静可以?

(3)一个盲女孩不是呆在家中,而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

(4)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带给主人公“我”的震撼。(极其准确)

(5)试着读一读,体会应该用什么语气。

B.安静是怎么处理这只蝴蝶的呢?

(1)安静为什么放飞这只蝴蝶?(让蝴蝶回归自由,善良)

(2)那安静能看见这只飞走的蝴蝶吗?(看不见)

(3)那她为什么还要“仰起头来张望”。(用心感受)

(4)想象安静此时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向往、好奇、期待......)

(5)这说明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C.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主人公的我都做些什么?

(1)为什么说安静的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她想象蝴蝶飞走的样子)

(2)我在看到安静抓蝴蝶和放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惊讶到感动)

(3)从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4、讲授新课——品读

文章写的感人至深,你觉得是哪里写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

这首诗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讨论主旨,联系现实——改写剧本,小组表演——分享经历,代表汇报——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也可以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选择。

六、作业安排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学科内:

识字写字——阅读培养——口语交际——写作练习

学科间:

语言——音乐美术——数学

行动类:

学科内:

(1)识字写字:摘抄喜欢的美词美句

(2)阅读培养:搜集......风俗习惯

(3)口语交际:将这篇文章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写作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随作者一同进入......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学科间:

(1)语言:搜集词汇

(2)音乐美术:分享描绘......风光的歌曲和画作

行动类:

搜集各民族风俗习惯,小组合作办一份”......“为主题的板报。

七、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出塞》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时既尊重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找到文本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点,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

这样设计把学生看作有个性的认识主体、看作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本课采用的是以“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状态,让学生能够学得有趣、有效。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简单举例如下: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2、加强教学评价,让创新更具理性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应当有意识的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这个评价应当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将打破教师主观评价的形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既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为互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上一闪即逝的创新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6

复习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要求背诵、默写内容:

1《钓鱼的启示》第60页第10自然段父亲告诫我的话

2《落花生》第66页第10、12、13自然段

二、复习第四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精读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13、《钓鱼的启示》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了: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如:金钱、地位、荣誉…

《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5、《落花生》(叙事散文,借物喻人)作者:许地山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谈论花生好处的事。

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花生内在秀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奉献;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三、背诵“日积月累”

四、复习

(一)、复习学过的四单元的类型

(二)、提醒考试应注意的事项

1、认真审题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不要忘记写题目

4、注意语句通顺

5、不写错别字

6、第一格不定标点符号

省略号占两格、引用人物的话要用双引号、

7、字数要写够

8、多看

五、作业:

1、默写“日积月累“

2、抄写“读读写写“1次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7

《穷人》,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改编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成就的一篇短篇小说。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我们却在字里行间感受着“穷人真穷”。尽管如此,他们又是富有的,幸福的。她们关爱邻居,在西蒙死后,本能的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渔夫宁可自己“熬”,也要抚养两个孤儿。她们爱家,家虽穷,却“温暖而舒适”。她们爱亲人,桑娜在家补破帆,心里担忧的却是丈夫的安危,西蒙的死活。渔夫回到家更是关心妻子在家干什么。西蒙临死,用旧衣服盖住孩子,旧头巾包住孩子的小脚,怜子之心,苍天可鉴。正是这样的艺术构思,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精神的力量。穷人,并不穷!这些可敬的穷人,虽然是最底层的小人物,但他们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多么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反观《穷人》,耐人寻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品质。

结合语文要素和《穷人》文本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以情感为主线,以环境描写、情节中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为支架,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学会表达,也就是小说文体如何借助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为了达成目标,主要设计两大议题:一是体会“穷人真穷”,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中、情节描写的细节描写中找穷人很穷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做一交流。最后我总结,穷可能隐藏在一处环境描写中、一处细节中、一处标点中……;二是重点理解“穷人不穷”。穷人不穷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聚焦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来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挖掘桑娜、渔夫身上的人性光辉。以达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合一。能力迁移部分设计第一道题是通过学习桑娜家里的环境描写迁移理解西蒙家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的作用。第二道题是利用文本留白,抓住桑娜两次沉默,来让学生写出桑娜此时矛盾、纠结心理中隐含的善良之心。抓住渔夫的语言描写“熬”,写出渔夫此时虽然日子过的艰苦,却显示出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的心理活动。通过体会、写话学生再一次认识了西蒙身上母性的光辉,桑娜、渔夫身上善良、仁爱的人性光辉。最后让学生说出穷人穷的是什么,不穷的是什么。升华主题,水到渠成。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39;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不、开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四、五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漂亮的()。雪白的()”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高大的

弯弯的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两个。

—()人—()

—()父—()

—()

2、写出反义词。

冷—()关(guan)—()

3、组词。

爷()棵()穿()

爸()课()窗()

五、作业布置: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2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39;?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阁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桥洞多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4

人教社的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识字四》以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小动物在夏天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39;字大都有虫字旁。课文趣味盎然、色彩丰富,很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并已能熟练地使用鼠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课文编编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可以去网络教室)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现知了的叫声及精彩画面)

1、引:小朋友,你们听,听到了什么?

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出现夏天的美景。)你看到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

3、师:这么多有趣的事,有一位小作者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夏天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学生则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1、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正确。

2、大家读得很认真,看小动物们急着和大家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好朋友呢?(多媒体出示词语)抽个别学生读——

哪些词语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的?(齐读)

3、读了这些词语,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呢?

生:都是“虫”字旁的字,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字?(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探讨研究课文中一些生字的规律。发现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

4、你了解这些小动物吗?想了解他们吗?那就让我们到精彩的网上去看看吧。(学生上网浏览教师制作的动物虚拟网站)通过上网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请交流。(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通过上网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加了解这些小动物,让我们再次读这些词语。

〈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展现大的语文观。〉

5、大家认识的字可真多呀!现在就请我们来轻松轻松,做做游戏,找找朋友,把“生字”气球和“拼音”气球拉在一起。(学生做人机互动练习)

6、认识了这些词语,接下来,我们来写一写“蚂、蚁”两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蚂的关键笔画在哪里?蚁右边书空指导)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三、朗读理解

1、师:我们已经和小动物成了好朋友,那你能把整首儿歌读正确吗?请把儿歌读给旁边小朋友听。评评他读得怎样?送他一句话。

2、一共有几句话?(3句话)你最喜欢的哪个句子,赶快练练吧!

3、说说喜欢的原因

A、例:第一句

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好在哪里?(展翅飞,把蜻蜓飞的样子写出来。捉迷藏把蝴蝶当作人来写,写得很生动,有趣。)朗读体会

B、理解第二、三句话。

下面小动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读后面二句话,跟旁边小朋友交流(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这首儿歌,你可以边读边表演。

小结:这首歌不但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小作者还用了“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写。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许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森林音乐会,瞧,森林音乐会开始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四、引导创新(学生编儿歌。)

师:(媒体出示森林图,创设情境)小动物们各自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能像小作者一样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选一个或几个小动物来说说吗?

(学生自由练说——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比较。

——边编儿歌教师边打字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各个都成了小诗人。

〈这部分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五、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读懂了儿歌,认识了生字,而且还知道许多有关文中小动物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小动物呢?

向学生推荐动物网站。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6

小学语文把握自己教案(精选2篇)

小学语文把握自己篇1

教育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分清是非,学习优秀榜样,预防犯罪,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活动过程:

人人心中有榜样、榜样在身边、避免学习榜样的盲目性

ⅰ、引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问:这段话是谁说的?

答:保尔

主持人甲: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年人重读保尔,唤起他们对人生的回忆,因为保尔曾是一代人的英雄。

ⅱ、主持人乙: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人们仍记得保尔,保尔的这段话仍让人们时时想起,成为激励许多人奋进的动力。现代美国有一个英雄,因为有了他的贡献,才使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问:这个人是谁?

答:比尔·盖茨

主持人甲:盖茨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先机,准确地把握社会生活与科技进步的趋势,通过自身努力,造就了一个微软帝国。他不仅凭智慧和能力证明了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并在为个人谋求巨大财富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

主持人乙:人人心中都有榜样,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谁是你们的榜样?

讨论5分钟后请部分同学发表看法。

成坤:两者都是。一个创造精神文明,一个创造物质文明,他们都对社会作

出了贡献。凌锋:我认为盖茨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保尔是革命时期的英雄,现在已经不入流了。

ⅲ、主持人甲(过渡):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先争到这。其实争论的意义已超出了争论本质,它意味着我们在思考,这是叩问人生的过程。保尔和盖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乙: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榜样,他们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同学。

1、请几个同学说说他们身边的榜样。

丽清:相信自己

南南:崇拜妈

常银:崇拜自己

2、推选班级之星。

德育之星:

音乐之星:

文学之星:

学习之星:

全能之星:

智慧之星:

美术之星:

勤学之星:

ⅳ、主持人甲: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乙:古语云:“近朱者示,近墨者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既人优秀人才,也有丑恶分子,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盲目学习榜样。下面请看一则小品。

(两个初中时的同学在上学路上相遇)

甲(垂头丧气):唉,这次半期考没考,回家挨了一顿骂,以后不知该怎么办。

乙(颇为得意):我这次考得挺好的`,不仅老师表扬我进步了,爸妈还给我奖励呢。

甲:你怎么进步这么快?能教我一招吗?

乙:教你一条捷径:搬答案

甲(迷茫):怎么个搬法?

乙:就是把别人的答案搬过来

甲:这不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吗?

乙:孔乙已说过“窃书不算偷”,我这叫“搬”怎能叫“偷”?

甲:看来我也要试试,读书太苦了。

就此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把握自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网吧危害的事实,阅读短文《把握自己》,新《守则》、新《规范》并展开讨论,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知。

2、分组合作,分工明确,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3、多媒体设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迷茫。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听一听一位朋友的演讲吧。

二、阅读文章《把握自己》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不做评论。

三、讨论

(1)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2)由网络问题联系到一系列关于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四、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结,布置学生收集黑网吧以及孩子沉迷的相关资料,并想想如何帮助这些沉迷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以情感人

1、在音乐中,讲故事。

2、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上网,其实网络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有些孩子在进入网吧以后,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沉迷在网吧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信息的时代,成长的孩子,他们渴望与同龄的伙伴进行交流……而网吧里,游戏的刺激,聊天的诱惑,不良网站的毒害……让孩子们迷失了自我,甚至如痴如狂……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说明:以情感人,用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引出今天的话题,为孩子们营造放飞思维的自由空间。]

二、展示网络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并整理收集的资料情况。

同学们,网吧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们青少年自身的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难以自我抵制网络游戏以及有害信息的诱惑。特别是当前不少“网吧”的恶性竞争,一些经营者违规经营,不遵守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等规定,造成一部份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而这,对于我们的身心,甚至是生命都造成了危害!通过网络,你们都收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展示。

2、分小组展示解说分类处理之后的资料:

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

养成不良习惯;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说明:收集、处理信息。孩子们展示自己收集、处理后的丰富翔实的事实和资料,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网吧的危害性。]

三、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办法,对症下药

1、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毁在网吧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媒体频频曝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2、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争论。

3、人们常说,“网络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啊!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难免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引诱。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人,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4、小组讨论后,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各种方法,纷纷劝说。

四、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愿望

1、其实,电脑、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可是,这个虚拟的空间同样有危害我们心理、危害精神、危害健康的诱惑。因此,我们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我们除了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关心和指导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同学们,告别网吧需要我们大家的实际行动,你们有什么愿望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我们心中的愿望!!可以写几句宣传语,可以唱歌、可以画画……等等来表达。小组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各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交流、表达自己对蒋康网络的愿望和心声!

五、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说明:将情感推向最高潮。童心飞扬,童言稚语庄严宣誓: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1、刚才同学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也多次组织我们开展了学习和讨论,请大家看:(屏幕展示)

新《规范》第二十条明确指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2、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自觉遵守新《守则》、新《规范》!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拒绝网吧!!自己的思想,自己管。让我们一起制定网络文明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3、小组研究。

4、各组网络文明公约展示。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说明:分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健康上网最真实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网络是非观,激励孩子们为健康上网而努力奋斗!]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感动着我!只要我们自己坚定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真正做到把握自己,那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不良诱惑,帮助那些沉迷的孩子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文章。

3、跳读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

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文章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文章,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

1、(1~4)想买《青年近卫军》

2、(5~33)妈妈给钱买书

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

1、母亲的爱:

⑴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

2、我的爱(反衬):

⑴行动描写。

⑵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8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题

读课题,“奇”作何解释,“异”如何理解?奇异的激光即神奇,不同寻常的激光。读出自己的理解,再次读题。有问题吗?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学生自学:(教师出示提示要求)

自学要求:(直接在文中圈点划批,不用完整回答以下填空或问题。)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紧扣“()”二字,按()顺序进行说明介绍的。

3、在体会激光的神奇的同时,了解说明方法(对比、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感受说明文语言表达准确、简洁、形象的特点。

自学时间为10分钟,同学们,赶紧吧!!!

四、师生讨论,检查自学效果

打个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的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激光枪不仅能是人的眼睛受到严重伤害,还能灼伤人体。激光炮可用来击落敌方的飞机、导弹等。

1、以上两句话在文中是为了说明激光的什么特点或用途?

2、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句子中的标点有错误吗?有的话,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检测

1、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快的刀?激光这把刀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比较以下两句话。

①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②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哪一句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激光的“神奇”?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以下三句话有问题吗?有问题的,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②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目眩的感觉。

③原来,房间里有一台激光测距仪,它是世界上最准的尺。

六、课堂练习

必做题:1——6。

选做题:7。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19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小学教案语文例文篇20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写前指导

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

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⑷、展示和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述出来,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

⑴、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叙述的顺序。

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

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部分等等。

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叙述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叙述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

⑸、教师抓住一学生叙述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才一学生叙述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

⑻、教师再抓住刚才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

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

⑾、教师说一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

⑿、这时教师再让刚才叙述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

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1、看图知中心

2、观察有顺序

3、写作有条理

4、用上好词句

3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