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万能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语文教案万能吗?这里为大家分享语文教案万能,快来学习吧!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万能篇1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三、研读分析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

答案示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

(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本篇课文的核心在于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福建教师招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

语文教案万能篇2

教学内容:

开学第一课(小学一年级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语数英三科教师。

2、用轻松亲切的语调,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熟悉校园等。

3、让学生相互认识,成为学习小伙伴。

4、培养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5、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对双语满怀美好的憧憬。

教学过程:

一、老师自我介绍

1、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首先祝贺小朋友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老师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真高兴啊,你们就像花儿一样,老师非常喜欢你们!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还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的姐姐。我姓邓,你们以后可以叫我邓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非常欢迎你们来到双语学校来上一年级,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而且是一年级二班的一名小学生,祝贺你们,老师打心眼里为你们感到高兴。

2、数英老师的介绍

二、介绍学校

1、引导语:(出示聪明一词)谁认识这个词语?谁想做聪明的孩子?怎么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呢?我们来看,聪字是由耳朵、眼睛、嘴巴,还有一个心字组成的。小朋友们,我们只要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再会用心去做,你就一定会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你能做到吗?下面我们开始试一试啦!

2、接下来呢,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好不好?宝贝们,这里有蓝蓝的天空,像棉花糖一样的白云,青青的草地,美丽的花朵,高高的楼房,宽敞的教室,有美丽的小花园,干净的操场,还有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哪呀?(生:双语学校)对了,这就是你的新家,(出示家字)喜欢我们这个新的大家庭吗?那么以后就让我们在这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有信心把自己变得更棒吗?

三、小朋友简单自我介绍

那么接下来你们也来做个自我介绍吧?声音洪亮一些,说说你叫什么名字,让老师和小朋友记住你好吗?如果能表演一个小节目,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最先认识你呢!谁愿意第一个让大家认识呢?

四、简单提出几点必要的要求

从一开始都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先提出了几点简单的必要的要求,日后可以逐步培养完善。孩子们,老师真是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从此一二班教室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了,作为你们的.老师和大朋友,我想提出几点要求,很简单,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课,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并做到声音洪亮、大方得体。

2、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包括书本、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等,每天进班或放学时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有没有带整齐。

3、下课之后马上先去厕所,去过之后再玩耍,并做到不争不抢,文明入厕。

4、要尊敬老师,向所有见面的老师问好,和小朋友之间文明相处,团结友爱。

5、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及时向老师求助,找老师帮忙。

6、按时作息,晚上早睡,早上不懒被窝,并认真吃早餐,按时进班,不迟到。

7、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日刷牙,每周洗澡,特别是要勤剪指甲,衣服要干净整洁。

8、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并且注意不随便乱吃零食,在校园、在班级不乱扔果皮纸屑。

9、爸爸妈妈不来接送,不得私自走出校园,和小朋友做游戏时要时刻注意安全。

10、排路队时要做到快、静、齐。教给大家我编的儿歌:排路队,手牵手,不说话,排整齐。

五、增强班级凝聚力

好,今天老师就说这几点,你们记住了吗?老师相信,这几点一定难不倒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对吗?最后,我想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大声说:我是双语小学生,我光荣,我骄傲;我是双语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在双语学校一二班,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们用爱来筑成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六、总结

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的学校又大又漂亮,有美丽的花坛,干净的操场,宽敞的教室,还有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喜欢我们这个大家庭吗?让我们相亲相爱,在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地学习、生活吧!

1、小朋友简单自我介绍(让孩子们互相认识,知道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新集体。)

2、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进口语文课本进行训练(读书看书姿势,握笔姿势,坐姿,站姿)

3、继续进行坐姿训练、听课发言常规训练、课前准备和下课时的常规训练。

4、参观校园,进行路队训练。

语文教案万能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

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if!supportLists]--》一、《!--[endif]--》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歌让人听得活力满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日,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if!supportLists]--》二、《!--[endif]--》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

朗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并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

2、教师范读

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看学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一样,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豪放

附:“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三、精读,体悟诗歌之情感。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确参考: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1请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小组内交流,说说这句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朗读能够个人,也可组内共同。)

朗诵指导:上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读,“千古风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强调对风流人物的赞美。“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和历史的流逝。“风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拍岸”“卷起”重读,情感激越,气势宏大。“穿”表现的是山石的高耸高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绘形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拍”字汹涌的江水和岸边的山石相撞击,二者相撞击有很大的声音。从声音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卷”字,形象地表现了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山”字拖音,“画”字拖音,有画卷展开之感。“豪杰”重读。

明确:写出了壮阔之景。

2小组交流探讨:说一说诗中下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作者为什么选择选择周瑜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简便愉快热烈。“飞”“灭”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初”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小乔嫁给他,证明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有一种版本“强虏”,没有“樯橹”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战的特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范。

周瑜苏轼

年龄:25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中郎将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我们能够看出,咏叹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抒怀。借周瑜之形象抒发自我内心之情感,表现了自我年岁渐老,事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风流之人。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出抑郁,无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如梦”“江月”轻读,体会此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教师启发:如果换成“老当益壮,会将缚住苍龙”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泪伴终生”,能够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教师点评并明确:这句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

四、美读体味壮景豪情

统观全诗,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变化的,开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写出了赤壁的壮阔之景,然后咏史而写出了年少有为的风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华发”的惆怅失意、抒人生如梦之情,到最终都归于其旷达的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尽笔墨,挥洒豪情,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的况味,可谓“壮语盘空,情溢大江”。

五拓展苏轼(或子瞻、东坡),我想对你说......

(设想,你是苏轼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辈,长辈,读者,或者苏轼本人,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感激你,东坡。仕途坎坷,人生无奈,但你用你旷达的胸襟,把这些窘迫苦难,连着滔滔的江水,连着赤壁的沧桑,连着千古的英雄,都化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为了明月的清辉,化为了壮丽的意境,化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这千古名篇,让它在人类礼貌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结束语:感激赤壁,成就了旷达而成熟的苏轼;感激苏轼,书写了这豪放壮丽的诗篇;感激大家,让我们共同沉浸在了这诗意的课堂!多谢大家!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预习《定风波》,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感情异同。

语文教案万能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完尔。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解决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写、议,理解课文内容,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三)自主探究

可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四)合作交流

可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研讨。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1.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2.参加实践活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增添快乐

语文教案万能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心愿。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3.大胆交流自己的兴趣和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

从前,有两个乞丐。有一天,他们在墙角下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甲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一下子买五大碗豆浆,大喝一顿。”乙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1.同学们,乞丐的心愿虽然可笑,但也说明一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不管是不是“高尚”或“低俗”。

2.这节课,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各自的心愿。

二、揭题

板书:谈心愿。

三、自由读题目要求

1.自由读要求。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四、回忆前四篇课文中主体人物的心愿

1.自由汇报。

2.小结。

五、小组互动交流

1.心愿有没有“高尚”、“低俗”之分?有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汇报自己的心愿。

六、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的提示要求。

2.自由读。

3.每个同学就自己所带的书进行汇报发言。(推荐书、交流心得)

4.探讨自己的阅读方向、合理与否。

5.同学间交换自己喜爱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2.阅读一本好书,写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投影书上的小诗

1.投影。

2.指名读诗。

3.评议。

(1)读诗的情况。

(2)诗的内容。(①趣事;②心愿)

4.齐读六首小诗。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大家汇报的小练笔《心愿》进行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通过将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如:(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作要求。

(4)要表达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心愿;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活动过程

1.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2.投影片段或小诗共同欣赏、评议。

3.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习作,并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一、投影佳作,指导欣赏

1.齐读佳作。

2.评议。

3.请作者谈谈创作心得。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

1.自由读。

2.小组讨论修改方案。

3.汇报,共同修改。

4.读一读修改后的作品,前后比较。

5.谈谈修改的体会。

三、活动过程

1.分小组修改作文。

2.指导、鼓励学生将佳作投稿。

3.对自己在本单元中的学习作个合理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正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篇6

习作目标:

1、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

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重难点:

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冬天

盼春节……

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3、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

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

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作文内容。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

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

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

1、自读自改。

2、同座互读互改。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板书设计;

习作7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

第二课时

誊抄作文,讲评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篇7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一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坚持不懈,长久坚持。

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

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39;“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万能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过程、方法:

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

3、态度、情感、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2、写作背景: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东北、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磁带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停顿、重音)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

教师作简要点评。

4、齐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听读,准备点评。

四、研读诗歌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2、学生合作研讨:

⑴诗中“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⑵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⑶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⑷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⑸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3、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组合作讨论。

五、背诵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由背诵。

3、指名背诵。

自由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片土地》,我们感受着哪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七、课堂反馈练习

阅读艾青的《向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的短文。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预习《乡愁》。

语文教案万能篇9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教学重点】按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片段。

【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教学准备】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红笔和原稿纸。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习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习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写一篇100—200字的事情片段,有意识地详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并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

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片断练习评价表

作者习作题目年月日

评价项目

分值

(100分)

自评

组内同学评

教师评

总平均分

(100分)

1、拟题贴切,有创意

10

2、有条理地将事情写完整,能有意识地详写要点。

40

3、善于联想,并能用一两句关键词句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30

4、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0

5、书写规范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一句话点评(作者本人、同学、老师均可在此留言)

请学生取出综合评价表,参照综合评价表点评学生作品:

1、学生小组互评(5分钟)

2、代表上台评:(10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个合作小组的几篇代表作,师生合作点评。主要就表中的评价项目的第2、3两点来点评。可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评,学生评完后老师点评。

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下周的第一期《五三之声》班刊“经典片段”一栏中。

2、点评教师作品:(3分钟)

呈现教师的随堂作品,并按例请两三位学生点评。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生活往往用“启示”的方式给我们以馈赠。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也因此不断地成长。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并完成这篇习作,写出得意之作,向班报编辑部投稿。

作业:课后继续修改并完成整篇习作,明天交。

语文教案万能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向人请教的方法。

2、运用正确简明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问题,渗透礼貌教育。

教学设计:

一、审题激趣

1、板题解题请教解题:求教,请人帮助你解决困难。告诉你该怎么做?

2、讨论归纳讲明意义:你遇到什么困难、疑义,你通过请教就可以得到帮助,解决困难。

二、示例学法

1、示例: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2、讨论学法:

⑴有礼貌的发问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今天做作业,有一道应用题不会做,你有空帮我讲解一下。

⑵具体地说清困难和疑义这道题中的“其他年级参加的.总数比二年级的4倍还多6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得到帮助后,表示感谢!我懂了,谢谢你的帮助!

总结:例中的小朋友在向人请教问题时能注意做到:礼貌地发问,具体地提疑,真诚地感谢。大家也学着这个方法来试试看。

三、自选内容,同桌试讲。

四、全班交流,评议试讲。

五、小组交流考核

六、实践训练: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会请教。

板书:请教:发问——提疑——感谢

语文教案万能篇11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语文教案万能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把握文中的新词语。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39;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让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和图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文中写的颐和园的哪几处景色?

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并作小结:

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

2,作者所写的颐和园的几处景物,可以用首段和尾段中的哪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学生找,学生回答,教师作结。

3,让学再次拿出颐和园的图片,看看有没有颐和园的其他景物,让学生用词语把它们的美形容出来。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作点评。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1,提问:请划出文中作者在颐和园行踪变化的文字。

留出时间,让学生读,划。点名让学生来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小结: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2,给学讲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作者所写的三处景物,写得很美。让学生划出显示景物美好的词语。

提名让学生来回答。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写长朗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来读。

学生朗读时,教师作指导。重点提示学生读出民族的自豪感来。

五、处理课堂作业

做已印发的讲义。

六、作业

让学生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游览学校附近的圣泉寺,要求至少要写出圣泉寺的三种景物。

语文教案万能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2、完成“开卷有益”。

3、完成“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4、完成“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自读课文”。

2、完成“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3、完成“同音字组词”。

4、完成“读背古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爱是什么颜色》、《金色的草地》、《五彩池》三篇课文,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色彩,生活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读课文。

(4)齐读课文。

2、完成“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1)学生自由填写。

红黄黑

绿蓝白

(2)指名上台填写,指名评价。

3、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同音字组词)

(1)出示两组字,学生认读。

保近壮反

宝进状返

(2)学生自由组词。

(3)指名组词。

(3)指名上台填写。

4、完成“读一读、背一背”。

(读背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两首古诗。

(2)指名起立读。

(3)出示挂图,学生边听老师朗诵,边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4)指名说说。

(5)齐读古诗。

(6)试背古诗。

(7)齐背古诗。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1、开卷有益

2、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2、完成“金钥匙”。

3、完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口语表达”。

2、完成“金钥匙,理解词语”。

3、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颜料。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金钥匙”。

(金钥匙,理解词语)

(1)小黑板出示:金钥匙

(2)说说自己还用联想的方法,理解过哪些词语。

2、成“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口语表达)

(1)出示3幅图,学生联想,说说这些颜色在生活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2)学生自由说说其它颜色。

(3)指名说说。

3、完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习作)

(1)用颜料红黄蓝三色,来调一调。

(2)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

(3)自由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4)指名说说自己写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1、金钥匙

2、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3、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万能篇1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教后记:1、教学按照理线索--明结构--知内容--辨形象--悟主题的思路进行,各环节衔接紧凑,思路清晰,学生在“辨形象“一环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在探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真正原因的辩论时,气氛热烈,思维敏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认识。两则课外选文朗读,使学生对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2、分角色朗读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3不足:在处理“知内容“这一环节时教学时间偏多。以至于文中精彩片断朗读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

1.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预习要求查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意义等)

二、导入

讲述: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

学生表述(《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一枚银毫》等)

讲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

三、梳理情节

1、讲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勾画概括,说说:丑小鸭受过哪些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同桌可以小声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

2、明确:

▲在鸡群和鸭群中,丑小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内的全体鸡鸭都不欢迎他;连喂食的女佣也用脚踢他。他只有逃走。

在沼泽地上,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儿被猎狗抓走。他只有继续逃跑。

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小鸭本可以满足于勉强的温饱,但他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在广大的世界中,丑小鸭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儿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对广大世界中的美热烈向往、不懈追求。

四、作者简介

1、讲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怜的丑小鸭始终不绝望、不沉沦,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最美丽、最高贵的天鹅。而他的塑造者安徒生呢……

作者简介: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_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2、提问:看了安徒生的经历,你有何感想?

明确:丑小鸭的形象就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正因为作者在童话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不知在古今中外多少人心中引起过共鸣。

五、联系现实,体悟思想意义

1、讲述:丑小鸭的故事也让你心动过,或是正在为之心动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他给你的启示。

全班交流。

2、可能有的启示:(1)“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能经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难,才能更快地成长。

六、课后积累

建议更多地接触安徒生童话,感悟其中的意义。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万能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4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