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简单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 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自信心。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简单语文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简单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简单语文教案

简单语文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天地》复习形近生字,积累优美词语,进行动词和时间词的学习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学生学习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结合自己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全班交流。

仔细观察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有什么规律?

指学生回答,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学生自己朗读,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电平,推荐好的全班交流。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四、板书设计:

动词:

时间词:

第二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语文天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带刺的朋友》。

1、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带刺的朋友是谁?

3、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4、指学生结合自己朗读的情况,说说阅读体会和感想。

5、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消息和资料?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小动物呢?(小组内先交流)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动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大面积提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爱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作文写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小松鼠》)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习作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五、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复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2.复习《小虾》、《松鼠》,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

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六、布置回家写作文

1、按老师要求写

2、写完自己先通读修改,再让父母审阅、签名。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掌握的'教好,但在仿照课文写一写这个环节掌握的不是很好。作文能把握文章结构,但选材和语言表达不够好,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简单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简单语文教案篇3

一、__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讨论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五、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简单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

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39;,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论儒家经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参考: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简单语文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要胆量,有胆略、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掌握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__船借箭这件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__船借箭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呢?

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呢?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三、理清层次

1.小组学习,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2.交流,总结段意、

四、回归问题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小组讨论,找找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第二课时

一、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你们小组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最有研究价值呢?

二、深入探究

1.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

4.相机提问,引发思考: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会想些什么呢?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__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39;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5.应该怎么读出来?

6、现在,你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吗?

三、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第三课时

一、回忆

说说自己弄懂的知识、

二、延伸

说说自己读的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三、创见

课文与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总结

1.说说自己解决的问题、

2.说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

五、作业

我看历史人物、

简单语文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试读体会!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B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读这段话。

C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板书: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齐读)

四、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简单语文教案篇7

教材与学情分析

“假如” 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诗句,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情感,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诗句,读中感悟语言,读中体会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内心的感情,引起共鸣,使读文如同出自内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读书、感悟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首诗歌,诗中的小朋友梦想用一支神笔实现心中的愿望,还记得他想实现哪些愿望吗?(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小树 画太阳、云朵

我要给 小鸟 画谷粒

西西 画一双好腿

小结:诗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纯真和美好啊!那么她为什么要为小树、小鸟、西西做这些事情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体会一下诗中小朋友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借助教师的设疑激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再现诗歌主要内容,为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灵奠定基础。

二、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1、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诗歌的哪几个小节能体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播放带有诗歌1、2小节内容的画面:沐浴着阳光的小树郁郁葱葱,树上的小鸟食宿无忧、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学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读1、2小节,想: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为小鸟画谷粒呢?

3、自读1、2小节,思考上面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

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袭击。

(播放寒风下摇摆的小树,小树瑟缩的样子和没有雨水的滋润,小树干枯的样子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挥笔画一个太阳,几朵云之后,小树郁郁葱葱,成长的画面。)

(2)如果你是小树,沐浴了阳光雨露,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这位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云朵,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小树快活的成长,现在就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指名读——评读——练读——再读——齐读

小结过渡:诗中的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太阳、云朵,渴望让小树快乐成长,那么他又为什么为小鸟画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师引导:当你饿了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饥饿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5)引读:有了“我”画的谷粒,现在的小鸟妈妈再也不用——(学生接读)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师用语言渲染指导朗读:鸟妈妈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鸟宝宝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就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再播放小鸟衣食无忧的情景)读第一小节。

引读一二小节:诗中的小朋友为动物、为植物送去了关爱。假如——(学生接读)我要给—— 画一个—— 还有—— 让小树在——

假如—— 我要给——

小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做什么呢?

(6)学生接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同时出示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景)

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他只能怎样?(学生自由谈)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亲近它们,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导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a、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出示图片:(有了双腿的西西快乐奔跑的情景)

b、看“我为西西画上了双腿,他再也不会——(学生接读)

c、他会叹息什么?这时的西西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快乐)那么怎样读好这段话?读一读吧

d、西西多么开心,就连我们也一样开心,读出西西的开心。读“他再也……”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诵积累,提升情感

1、诗中的“我”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吧!

2、学生自由背

3、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诗中的小朋友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意)

对!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与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出示课件:图片(流浪的小狗,无家可归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

1、请你也象小作者这样,也来写一写,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 )( )

2、学生试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注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指名读

2、学生观察,重点提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书写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巩固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对!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马良的神笔会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体设计意图】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争“以读书为主”,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教学评析】这篇教学设计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与文中角色进行换位,培养学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加强了学生语言训练;通过朗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之教师的图象、语言的引导,学生会把诗歌读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了教育。

简单语文教案篇8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0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聆听蒙眬汩汩

B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

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简单语文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

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2、指名学生读,再请摘苹果的同学领读。

(设计意图:从学生旧知入手,加强上下课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秋姑娘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送来了一幅很美的图画。(课件展示:秋天图。)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秋天的特点。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发现的?学生发现后说说秋天的特点。

3、这么美的景色是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常规训练,通过儿歌互动方式提醒学生要注意课堂纪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也会是立杆见影。)

4、出示课题、课文内容,学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2、这份礼物上告诉你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注意,不会读的字画下来,到下面的苹果园中找。学生说说这份礼物上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从文中感知到秋天的一些变化,不要求深究。

3、喜欢这份礼物吗?希望同学们把秋姑娘送给我们的这篇文章读正确、读明白,最后把它背下来。

四、识字读文

1、秋姑娘很热情,她邀请同学们先到她的苹果园中去摘苹果。

(课件展示:写在苹果上的生字。)

2、秋姑娘说,苹果上的生字会读了,记住了,这个苹果才摘得下来。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摘得好、摘得多: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自己试读。

②组内记读,互相帮助。

③交流识记方法。

⑵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摘苹果”比赛开始: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认读,并介绍识记办法,摘下苹果。如:编儿歌梨树是木,灯笼有竹,高粱是米,燃烧要火,勤奋靠力。

4、姑娘看见大家摘得这么起劲,带大家到梨园去摘梨。(课件展示,写有词语的梨,样子像灯笼。)学生自己先练练,再参加“摘梨”游戏。

5、秋姑娘送了你们这么多礼物,她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你们能把她送给我们的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读给她听一听,能行吗?等会儿,我们选读得好的同学向她展示。

学生自由练习读文。指名读,正音:“灯笼”的“笼”、“火把”的“把”读轻声。学生再自由读,要求人人都能读正确、流利。选同学展示。

(设计意图:识字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创设游戏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书写指导

1、今天要写的是四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几个?

课件展示:

波浪灯作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看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学生观察位置,找出规律:左窄右宽。

4、范写其中两个学生感觉比较难的字,如:

“作”: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横的长短、位置不同。

5、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到果园里去摘果子。这节课,我们把这些果子拿出来再认一认。(课件展示:带有生字、词语的果园。)学生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还欣赏了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秋天的图画》。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读懂它,并把它背下来。

二、深入学习,感情积累

1、谁能读这几个句子?

课件出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2、课文中,这四句并成一句,谁能读?(课件出示:课文第2句。)个别逐句读。

3、这么长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秋天到了?整句连读,注意停顿。

4、秋天到了,瓜果和稻子成熟了,丰收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把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读出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1~2两句。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灯笼”指梨。“火把”指高梁,“金黄、红红、金色、燃烧”说明瓜果和稻子成熟、丰收。

5、谁能把1、2两句背下来?个别读、评价,背诵1、2两名。

6、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指名读4、5两句。

7、想一想,“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你们这样来说:

梨树()好像在说:“___________。”

苹果()好像在说:“___________。”

稻海()好像在说:“___________。”

高粱()好像在说:“___________。”

8、啊,这么美的秋天图画,原来是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来的&39;!谁能有感情地读读最后两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9、谁能背这两句?

10、全文能背吗?背诵全文。试背、师生合作背、找同伴背。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得到收获。)

三、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秋天!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⑴画画组:画秋天。

⑵写话组:写秋天。

⑶歌唱组:唱秋天。

⑷表演组:演秋天。

⑸标本组:收集落叶。

2、教师一起组织参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并且给学生提供战士自己的机会,让他们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这节课写的四个字:

字、苹、丽、劳

2、指名读。

3、说说哪个字较难写?观察字形、笔画位置、描红。

4、范写:

丽、劳自由练写。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学生对秋天并不陌生,凭他们的经验,能够发现和体会秋天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充分地朗读,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而学生对自己喜欢秋天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我班有两个学生画得十分漂亮,有三位朋友文笔比较优美。

简单语文教案篇10

《绝品》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人物以薄云天之义让人震撼,谈歌则以古典韵味的语言写“义”塑“绝”。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讲好这课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欣赏感悟能力。

《绝品》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清贫》,而以后也将学习到《棋王》《铸剑》等写浩然正气的民族形象的文章,也许这些人物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却让读者低头沉思,仰视而生效仿之心。

初一年级,十三四岁的学生,对情节跌宕起伏,形象亲切可敬,语言回味无穷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分角色朗读理顺小说情节和理解小说人物,确定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积累程度,我将分析侧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根据本文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确定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品》一文,计划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熟悉课文,通过课堂阅读,达到我自注书,书注我的效果,进而形成个人最初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交流碰撞,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四、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

读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就会感受到,中国文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品质,大多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己任,绝不敢让哪怕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尤其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以“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书生意气,与暴政,与侵略者,与非正义,与人吃人的制度,与一切倒退、堕落、邪恶、愚昧,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在《绝品》中,就有这样一群“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将第二课时以几个问题串联全文的讲解。

为了落实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的目标,在批注式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提出“对于“绝品”这两个字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绝品”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明确:这幅画本身就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宝中之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艺,天下一流)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分析”这一问题。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使学生明确:常先生豪爽、豪气,自嘲、哈哈大笑、大杯痛饮,死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从“重重地”、“大步”和“并不回头”三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义无返顾走出门去,毫不犹豫的革命者,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正义,这正是一个革命党人身上所特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板书: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刘三爷在好友死后,三爷睹物思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悼念常先生。(板书:重情重义)他答应过常先生,会悉心藏之,给多少钱也是不能卖的。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其实正是古代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一诺千金(板书:一诺千金)

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王商人本来是可以不把画退给三爷的,但他被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所感动着,而且将三爷送出门时还叮嘱三爷悉发生矛盾时,王商人选择了前者。(板书: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常先生、刘三爷、常刘的友情(板书:常先生、刘三爷,友情,肝胆相照)

为了突破本文侧面描写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的目标,我们将马氏的表现作为突破口。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为了继续突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难点,教师饱含深情的读最后一段,并随后提一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被一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所震撼。为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请你在历史或现实中找一位堪称绝品的人物,以百字进行推崇。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

五、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绝品画(宝中之宝)人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友情(肝胆相照)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简单语文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幽默讽刺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这篇小说是《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__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教学新课

1.学习目标

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学习什么呢?

★展示目标,见上。

2.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⑴创作背景

人物都是社会中的人,我们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又是什么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呢?

★小说发表于1898年。十九世纪末期,在__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__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固守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__上,也出现在知识界。

⑵人物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是这样的人呢?

因为他不但外表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外在的套子,而且思想认识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面,成为他精神的枷锁;他不但自愿入套,而且也给别人以套子,试图套住别人。

那么他都有哪些套子呢?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和思想?我们一起看一下。

⑶典型意义

★①就这样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呢?

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是与沙皇__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__要求的气味,随时告密。不合其思想的做法,都要被限制、__。

(184页)同时,革命还未到来,多数人还感到前途迷茫,对旧制度也就得过且过,处处迁就,也是别里科夫时时处处能够得逞的土壤。

★②婚姻应是人生中的起点,但却要了别里科夫的命。“婚姻事件”中,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去?结合华连卡姐弟的形象思考这一问题。

华连卡姐弟敢说、敢想、敢做,喜爱新生活,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预示着新的生活力量。他们是正在成长的时代新人,是与旧势力格格不入的。

“漫画事件”对别里科夫迂腐落后的思想进行了极大的嘲讽,画他和华连卡挽着胳膊。他给柯瓦连科说,“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不好说是什么关系),“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他认为“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这使他不能成其为正人君子了,给他以很大打击,“‘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而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是“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的事,他的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又一重锤。对柯瓦连科“忠告”,结果柯瓦连科“叫他滚”,他“脸色苍白”,精神已开始垮。“我最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正中他的本质,意思是“你就是走狗”,这时他已深感在新生力面前的失败,“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再次搬出他的主子(校长、__),但柯瓦连科不怕他的这种伎俩,“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他就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但并没摔多厉害,套子保护了他。而他那滑稽相正好让华连卡和另两小姐看到,“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虚伪自欺,而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对他的这种狼狈相(在新势力面前的败相)的嘲笑,使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的死,说明腐朽势力实际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已是奄奄一息、摇摇欲坠。

★③别里科夫死了,一个礼拜还没过,生活又恢复了原样,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很多,这是为什么?

别里科夫是旧思想、旧势力的代表,沙皇__制度存在,就会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还是老样子。

这启示人们,要想铲除别里科夫们,就必须从根本上__沙皇__统治。

3.幽默讽刺手法

①语言体会

契诃夫的小说善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对别里科夫的外表打扮、生活习惯、思想认识、神态表情、语言等方面都用了这种笔触。

例如小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令人厌恶。他白天压得全城不得安宁,晚上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难以入睡,对其外强中干之形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婚姻事件”的描述充满戏谑和讽刺,如描写他对漫画的态度,对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的惊恐,与柯瓦连科谈话的神情,摔下楼梯时的心理活动,都充满了辛辣的讽刺。

★②手法训练

a.(难度低)写一段外貌、肖像或神态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b.(难度高)用幽默讽刺手法描写人物(外貌、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简单语文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3 通过读课文,了解新式房屋的外形特点和特殊功能,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习惯。

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与文本对话中感受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突破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异,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学写生字,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新式房屋的形状特点。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复习:你们还记得新式房屋的样子吗?(贴图)

师评:新式房屋的样子真是可爱,真是特别呀!

3 导入:这样特别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房屋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3至6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三和第六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新式房屋与我们所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

拿出小铅笔画一画有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划。)

2 把画出的句子和同桌读一读。(学生合作学习)

3 指名回答:谁能向我们说说,新式房屋与我们所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发言)

学情预设:

(1)屋顶的功能

A 自由读句子“屋顶是一整块的超薄玻璃瓦,七彩颜色,华丽夺目。”(CAI出示句子)

想一想,屋顶和我们所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点击:一整块三角形超薄)

(师:好大的玻璃瓦啊!你们能读出屋顶的神奇吗?)

B 你们瞧,新式房屋的屋顶有这么多颜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华丽夺目”

谁来读读这个词。屋顶这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男女生读。

C 在屋外欣赏了美丽的屋顶,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现在假如咱们全班同学站在这样的屋顶下,你会看到什么?

D CIA演示屋顶五彩缤纷的白云飘过的情景,师激情范读第六自然段。

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多么愉快!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自由地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

E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CAI出示句子)

(师:屋顶真神奇,可以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板书:看风景)。

过渡:新式房屋还有哪些地方也很神奇呢?

(2)屋身的功能

A 自由读“屋身是一个大型的球形气垫房,气垫房可以随季节变幻而自动伸缩变化。”

屋身和我们住的房子的屋身有哪儿不同?(CAI出示句子)

指名学生回答。(点击:球形自动伸缩)

多奇妙的屋身,谁来读读?指名读。

(师:球形的屋身真有趣!板书:自动伸缩)

B 屋身是怎样随季节变换而自动伸缩的呢?生回答表演。

C 师生合作带动作表演读。

师:能大能小,能伸能缩,屋身的功能真是神奇极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过渡:不知道“门窗”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3)“门窗”的功能

A 指名学生介绍新式房屋“门窗”的本领。读句子“那扇---------恒温器”(CAI出示句子)

师:这种感应材料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对温度特别敏感。它还会调节温度呢!这就是它与众不同之处啊!(板书:调节温度)

B 今天天气太热了,如果我们在新式房屋里上课,会有什么感受呢?读“如果----------凉爽极了”,读出凉爽舒服的感觉。生指名读、小组读。

(师评:“门窗”多像一个大空调。)

C 如果是寒冷的冬天来临,自动感应窗又会怎样呢?

师:冬暖夏凉,功能这么特殊,这可都是“门窗”的功劳啊!来,让我们读读吧!

4 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了新式房屋各部分的神奇本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配乐师生合作读)

(二)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 新式房屋还有哪些神奇之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2 学生读课文4、5自然段,

3 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只要风一起,整幢房屋————也不会滚动。”

(师:球型的屋身设计得多巧妙!和我们住的房屋比,新式房屋安全极了!)

生读句子“倘若遇上大地震——多安全的房子。”

(师:既防风又防震,新式房屋多么安全。)

4 生齐读:多安全的房子!

三、课后拓展

1 设计师设计了这样的房屋,它有特别的样子,神奇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安全和舒适。请你们也来当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你心中的新式房屋,先想想它的样子,有哪些神奇之处,再和小伙伴说说吧!

2 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四、课后作业:画一画,写一写你心中的新式房屋。

五、结语:迈入21世纪,高速发展的科技为我们安上了想象的翅膀,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老师希望大家实现自己的梦想,住上自己设计的新式房屋。

板书设计:

20 新式房屋

看风景

自动伸缩

调节温度

多安全的房子!

简单语文教案篇13

《太阳是大家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朗诵、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一二两段。

2、以读为主线,通过把书读薄、读厚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把诗读成画、读出诗情、读出意境,从而提高学生想像、表达、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3、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歌中体会到太阳对“大家”的爱,对太阳的爱胸怀感恩之情,明白只有广博的爱才会让世界的所有生物生活得快乐、和谐。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简介诗歌的特点

儿童诗想像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重点指导彤的读音和书写,理解“红彤彤”的意思。

2、检查读课文

指名四位同学轮读诗歌,学生评价指正。

三、深入研读课文

(一)把诗读成画

1、师范读第一小节,生边听边想画面。

2、指名学生描述想像中的画面。

3、根据学生描述的画面指导朗读。

(二)读出诗情

1、感悟太阳做的三件好事

(1)太阳做了哪几件好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2)把三件好事读成三个字:洒、拔、陪

(3)从“洒、拔、陪”三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洒出了什么?透过“拔”你又看到了什么?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干什么呢?(学生发挥想像,描述画面。)

2、指导朗读第二小节,读出诗情。

(三)读出意境

1、第二小节中哪个词,哪个标点表示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

2、朗读“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读出太阳做的好事很多,读出对太阳的赞美。

3、理解“……”,并读出省略号的味道。

四、想像创作,升华情感

1、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太阳做的其它好事写出来。

2、交流、修改、展示诗句。

五、总结全文

简单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汉字,了解偏旁与生字的关系。

2、学会积累表达“笑”的词语。

3、学会积累“寻找”这一类的词语。

4、熟读《好天气与坏天气》的故事,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汉字,了解偏旁与生字的关系。

2、学会积累表达“笑”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寻找”这一类的词语。

2、熟读《好天气与坏天气》的故事,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进行了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很多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厨房、厕所、车厢、大厦”。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展示的内容,你知道这些场所的用处吗?

(预设):厨房是做饭的地方。

观察这些汉字与“厂”的关系,试着说一说。

2、出示“洞穴、窟窿、窑洞、窄小”。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对这些图片的认知。

(预设):洞穴狭小而潮湿。

观察这些汉字与“穴”的关系,试着说一说。

3、出示“厨房”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学生自由表述。

4、观察这些词语,并说一说发现。

预设:都是“厂”“穴”的偏旁。

5、出示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6、出示生字:说一说你所积累的同偏旁的字词。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出示课件:微笑狂笑傻笑笑眯眯笑呵呵

2、小组自由交流、表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3、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出示课件:眉开眼笑破涕为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

4、小组自由交流、表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5、我的表演: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表演,大家做观众。

6、读句子,注意变色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出示三个句子: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3)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讨论读好句子的关键:

(1)“连蹦带跳”读得要欢快一些,后面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2)“难为情”读出为难惭愧的语气,注意省略号的断断续续。

(3)“和颜悦色”是老师的神态,读老师的话语,语气要亲和,语调要轻柔而语重心长。

四、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教诲、寻找、伙伴、灾难、明亮、柔软”,引导学生观察。

指导:我发现“寻”和“找”的意思相近,“寻找”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

2、同学们自由谈论其它词语。

总结出词语特点。

3、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

预设:这样的词语还有:遥远、摇摆、海洋、错误……

五、日积月累

1、今天一起来读《弟子规》。

播放歌曲:中华弟子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

2、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3、《弟子规》告诉了我们什么?

预设:生活中要注意仪表,穿衣戴帽都要注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设:要培养自己的才德,注意修养自身,不要攀比吃穿。

4、我还知道《弟子规》里的句子!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六、我爱阅读

1、读一读文章,你读到了什么?

2、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讲的是谁?

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地读。

3、练习快速、流利朗读,熟读。

小组派代表展示。

4、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短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

5、找一找文中表示心情的词语。(预设:“高兴”“害怕”“不知怎么办”“哈哈大笑”“哭”)

6老奶奶为什么哭个不停,老爷爷是怎样劝她的?听了老爷爷的话,她怎样做的?

7、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

简单语文教案篇15

一、复习导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们就看到了涓涓细流的泉水,听到了钟声和泉声汇集而成的美妙的音响。当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鼎湖山)。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多热情,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师: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1)齐读。

(2)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又是怎样品位的呢?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此时此刻,作者一边聆听着泉声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

4.指导读第三句

啊!这是声音,多像一样啊!

(1)出示句式:

生轻声读第三句,准备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作者的心里话。

(2)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4)师引读这段话。

(5)请大家轻声地把第三句再练一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6)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这一句,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四种泉声,其实,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板书:)你听。

5.学习第四句。

(1)示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2)听出来了吗?这里的泉声丰富多变。

(3)引读。

(4)学生读,读出这种感觉。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难道只是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吗?它还有哪些作用呢?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2)学生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泉声听在耳里,泉水留进心田(板书:留进心田),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附板书:

泉声响

白天泉水多

泉声美

鼎湖山听泉轻柔

清脆

黑夜厚重回响流进心田

雄浑磅礴

4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