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意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写高中政治创意教案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高中政治创意教案下载,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1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
点拨: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并且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主权属性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
点拨:社会主义民主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点拨: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6、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点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
点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
点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因此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点拨: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但不能由此得出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结论。例如未成年人、残疾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而不能让其履行他们不能履行的义务。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优越。(×)
点拨: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因此不能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决策权。(×)
点拨: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不具有决策权。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点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
5、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点拨: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6、在基层自治中,村(居)委会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
点拨:在基层自治中,村(居)民会议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并监督村(居)委会的工作。
7、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点拨: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8、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点拨: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并没有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既不能任意扩大,也不能任意缩小。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人民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们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当然也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它们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可以行使国家职能,但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2、政府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点拨:政府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另外,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
3、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或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点拨: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既不能“越位”“错位”,把不该管的事管起来,也不能“缺位”“虚位”,该管的事不管,因此,既不能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认为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政府该管的事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就应该放权。
4、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应该弱化政府管理职能。(×)
点拨: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和服务都是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管理职能,也不能弱化服务职能。
5、社会一切事务都由政府决定。(×)
点拨: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6、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人民。
7、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点拨: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8、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就是政府为人民服务。(×)
分析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人民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要依法执政。(×)
点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点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法制的完善意味着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点拨:有权必有责,法制的完善不会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4、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点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委的监督、人民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各种监督方式和途径都对政府的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能说哪种方式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5、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点拨: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权威,但其不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6、最大程度地放权就能提升政府的权威。(×)
点拨:政府要坚持权责统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可以提升政府的权威。
7、政府的权威就是使人民服从政府。(×)
点拨: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政府才有权威。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点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
点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点拨:人大产生同级的“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种监督是单向的,不是相互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拥有立法权,但不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点拨: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但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前不能加“最高”。
7、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但不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8、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点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力。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石。(×)
分析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制定方针政策,但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2、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点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3、人民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点拨:人民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但其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点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5、人民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点拨:人民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民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点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参政不等于执政。
7、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点拨: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点拨: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点拨: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在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异是没有必要消除的。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点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点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点拨: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点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没有变化,宗教的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6、在我国目前,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点拨:在我国目前,宗教仍主要起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7、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国家支持、提倡、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点拨:我国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但也不支持、不提倡、不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8、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点拨:我国坚持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相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政治事务、学校教育和司法活动,“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的说法正确。我国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的说法错误。但宗教人士依法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点拨: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点拨: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3、国家的主权是由国际社会赋予的。(×)
点拨: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固有而非外界所赋予的,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
4、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点拨: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点拨: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6、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点拨: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7、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点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都只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点拨: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不能只顾本国国家利益,更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点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但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一定一致,甚至可能是对立的。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国际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点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点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尚未建成。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是正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
3、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代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
点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只是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4、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主张是一致的。(×)
点拨: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存在差异,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立场也存在分歧,所以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意见并非一致。
5、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点拨: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
6、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点拨:目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着主导作用。
7、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点拨: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8、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实质是一种结盟关系。(×)
点拨: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政策。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关系。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一、背。即是背书。
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
学习方法二、看,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
学习方法三、用,即是用书。
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技巧:学好政治不靠死记硬背
(1)预习
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做好预习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A.列预习提要、B.做好笔记、C.发现问题、D.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
文化“万花筒”((从现象))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并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斓。
(3)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同学们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甚至上课、自习、做作业、上网、聊等等,实际上都是我们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说: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知识总结:文化“万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过渡: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了吗似乎还是云里雾里。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2、文化是什么(从本质)
(1)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广义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了解文化的特点来重点解析一下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想一想: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2、3、5、6、7)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水果蔬菜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现象是区别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的,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师:请问张家界的山是文化吗?将张家界的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张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它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的,有了人类社会后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的实践。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同学们要注意了,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养,可别被人说没有文化,没有素养哦!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师: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就像我们的文字,从产生开始的口口相传,发展到后来的甲骨文、简牍、纸书,再到现在的新形式——电子书,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活动或者物质载体。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电视、小说的时候,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视、小说他们都是文化形式,我们被感动,那说明这些文化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们的情绪,甚至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当雅安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动,各国人民也纷纷解囊相助,用爱心来为灾区人民营造幸福乐园。雅安市女主播陈莹在结婚当天穿婚纱报道节目,被网友誉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车为躲避私家车坠崖,两名救援战士壮烈牺牲;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并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灾中,她一直通过手机报告她所见到的第一手灾情,被CCTV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为“最美志愿者”……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文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3
一、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包括四个单元的十一课、22框和4个探究。通过教学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经济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又提升学生用经济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索实际问题出发积累提升专业知识,以专业知识为指导来正确看待社会实际。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由于初中时政治是属于社会中的一部分,并且采用开卷考查的形式,因此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在思想上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不是很重视、也不是很熟悉,初中留下的学习经验和印象也不是很好,这些都为高一的教学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
2、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这些为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
3、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逐步培养。
三、学期教学任务目标
根据学校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研究新课程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打造科学自主高效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和方法能力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用经济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索实际问题出发积累提升专业知识,
以专业知识为指导来正确看待社会实际。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想
1、以高考改革趋向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加强备课,与其他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增强集体凝聚力。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接受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方向,优化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质量。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4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
(三)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一节好课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我就阐述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20--2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__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10—15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二、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七、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引用的视频、图片和材料比较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法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本框题知识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从教学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热情高,但是仅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全面把握高考在这一框题的要求,仍显不足。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高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5
消费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
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重难点】
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师生研讨】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反之亦然。
(这里讲的物价水平是指宏观物价。)
(思考: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思考: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呢?+转变观念?)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
A、钱货两清的消费: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这种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注意: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主动检查商家的营业资格,索取发票,为维权保留保留依据。)
B、货款消费:一次性付款超出个人支付能力,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这种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注意:贷款消费除了包括到银行贷款,也包括赊帐、打白条等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提高人们现有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增加未来的消费负担,要慎重考虑未来的收入水平。)
C、租赁消费: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租赁消费的适用情形:对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它们又不划算的。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
C、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种消费的比重会逐步减少,后两种的消费比重会增加。)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4)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支出总量不一定减少,比重减少。
【板书设计】
居民收入
影响消费商品的因素
物价总水平
消费及其类型按交易方式
消费类型按商品类型
按消费目的
消费结构——含义、变化、恩格尔系数
【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6
高中政治必修二考点解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本课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比重,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对这些基础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深刻理解,学会灵活运用。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因此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实际,往往成为高考的命题焦点。这一知识点主要围绕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及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来命题。
考生应了解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和法制,并了解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
1.我国的国家性质
(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从决定因素看,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什么是国家性质?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一,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第二,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①人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权利,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障和发展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反对别国借口人权干涉他国内政。
注:(3)(4)两点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最大特点、民主特点等方面来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第一,民主与专政及其关系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专政是指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第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
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③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④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
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
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第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等。
第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第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一,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第二,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第三,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第四,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理解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第一,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第二,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本课具体说明公民应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关于民主选举,应掌握选举方式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决定。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
近几年来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民主决策越来越重视,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为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必须掌握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认识到在一个民主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建言献策的智者。如何民主决策,怎样参与民主决策,将成为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关于民主管理,教材主要介绍了基层民主自治,这也是一个与百姓生活、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学生要知道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简单过程,懂得在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中参与民主管理,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性。这也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
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在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发展的今天,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从正面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也可能是命题的焦点。
1.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1)了解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第一,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在于: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氏的意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但这种选举方式也有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难度大,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选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选举的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这种选举方式,称为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优点是: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但间接选举最重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第二,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这两种选举方式是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在选举前事先确定候选人。
等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称为等额选举。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选举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称为差额选举。它的优点是: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缺陷在于: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关于竞选
竞选实际上是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在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候选人之间开展竞选,有助于选民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增强了政治透明度,吸引广大选民主动关心选举、参与选举并关注选举结果,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能够检验候选人的能力,竞争出人才;候选人能更广泛地与选民交流,倾听选民意见。
(2)理解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原因在于: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懂得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理解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应认真行使选举权,积极参加选举,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票,这不仅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3)明确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每个人应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3.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理解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政府的—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从总的方面看,一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二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
j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本课的重点。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的方式有:
第一,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即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公民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具体方式有: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传真、新闻媒体等。
第二,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这种方式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因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通过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第四,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这主要是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一方面,听证于民的目的是决策利民。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听证于民也是让公众知情参政。通过听证,公众获得了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机会,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第二,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第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1)村民自治
①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②村民自治的内容。
第一,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二,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第三,村民通过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来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第四,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注:①村委会的性质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②村委会设立的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③村委会的成员都是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的,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④设立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城市居民囟治
①含义。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②作用。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内容。第一,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第三,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注:第一,居民委员会适用于城市居民,不适用于农村村民。第二,其性质是民主管理机构,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第三,居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实践中,中学生应积极采用不同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如通过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确定一个问题,形成一项改进本地区管理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6.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要了解民主监督,首先应懂得公民拥有哪些民主监督的权利。
①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有提出批评、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
③当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
(2)明确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第一,举报制度。这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一制度是我们行使宪法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第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种方式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三,舆论监督制度。这种方式是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参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因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四,公民可以通过参与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行使监督权。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理解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要勇于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2)要负责、依法行使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当做到:
第一,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第三,不得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本课主要阐述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公民应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的。复习中应掌握每种职能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中政府实施职能的实例准确判断和分析。
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一个重要观点,说明政府在实施职能的过程中,不能“错位、越位和缺位”,这就对政府履行职能提出了要求,即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与方式。同时这个知识点与第4课政府要依法行政相联系,政府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公民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指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感受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进而理解政府、相信政府、寻求政府帮助、支持政府工作。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
1.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第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即政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弄清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三者的关系
区别:国家性质也称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和功能。
联系: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政府性质反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又体现和反映政府性质;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的政府职能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同时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3)便民利民的政府
第一,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第二,公民个人必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一方面,政府要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成为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群众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4)政府如何正确行使职能
第一,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真正管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自身建设。只有做好自身建设,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才能有利于各项职能的实施。
第四,自觉接受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2.说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一、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当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第二、也是由政府的地位决定的。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4)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第一、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方式和途径
①打热线电话;②向政府部门反映;③通过政府网站来办事或反映情况;④通过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与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注: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属于我国行政司法的主要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本课的知识主要是分析政府应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关于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主要内容有: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不高;决策程序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导致公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关于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主要内容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是监督政府权力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基于上述分析,在复习中应掌握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具体要求、意义;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以及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并能结合政治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l.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
(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①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依法行政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注:(2)(3)两点从必要性和意义上讲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二者关系:①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政府)所占比重最大,公职人员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不奉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依法行政也难于推行。
2.了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即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合理行政,即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程序正当,即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高效便民,即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诚实守信,即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权责统一,即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义务的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合法、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民主决策
①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政府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
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③政府实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原则: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①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监督。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会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③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搞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④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如何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途径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一靠民主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二靠法制就是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②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政务信息公开。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7
一、班会背景:
对比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大懂得“感恩”。所以,决定在班级举办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想以此来唤醒同学们心中那业已尘封的感恩的情结。同时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华诞,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让广大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我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沧桑,感受祖国屈辱的过去。
2、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大,感受祖国的辉煌。
3、鼓励学生回报祖国,立志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4、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三、班会准备:
1、搜集资料,组织素材,准备节目,主持人撰写串联词。
2、制作班会相关课件。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基调。
四、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始
主持人: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今年是祖国母亲六十三岁的生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祝愿祖国母亲健康长寿,永远年轻。
(二)、第一环节:图片展示过去的屈辱
1、投影出示:英国偷运鸦片到中国
2、图片展示:一副副被鸦片折磨的触目惊心的人
3、表格展示:清军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地图划出:列强侵入我国的线路图
主持人:面对这一切,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地痛心呀!请听卓然的散文诗《秋谒圆明园》
主持人: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遭受如此的屈辱呢?为什么列强可以无休止地侵略我们国家的尊严?这都是为什么呢?
第二环节:表演展示强大的新中国
主持人:祖国经历了百年沧桑,沉睡的雄狮终于猛醒。共和国成立以来,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就在我们的身边。
1、小品《神八上天了》
让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表现出神六发射的过程,感受全国人民的欢腾,突出祖国的强大。
2、男生独唱:《五星红旗》
主持人:在08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一次次夺冠,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
1【多媒体展示奥运健儿夺冠的场景】
3、男女生合唱《中国站起来》
主持人:中国站起来,中国站起来!我们为了中国加油喝彩!心相连,连成爱,就让风雨迎面来。中国站起来,中国站起来!就让我们的爱汇成大海。天未塌,地还在,我们永远会同在!我们会同在!
第三环节:感恩祖国———————从我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持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同手足,互敬互爱,团结向上,才有了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景象。下面请欣赏电子琴独奏《爱我中华》【学生手语配合】
主持人:祖国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感谢祖国,赐予我金色的生命!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让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热血!下面请听歌曲《感恩的心》
主持人: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
【背景音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倡议书: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倡议书
1、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
2、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
3、做一个集体观念强的人。做到同学友爱,助人为乐,关心集体,乐于合作,培养和增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每个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4、做一个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我们要齐心协力和四川的同胞在一起,帮助他们,鼓舞他们,站立起来创造出新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请同学们在班级道德建设栏内签下自己的名字【再度响起音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三)、班主任寄语
我们的每一位同学用他们的智慧与才艺表达了对爱国的理解与认识。我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祖国、父母,离不开我们身边的朋友,离不开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珍爱生命。感恩祖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
五、班会效果:
这次班会的策划和排练都是同学们用“心”来完成的。我很欣喜地发现,他们在排练节目的同时,也把心灵沉浸到节目当中,所以他们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过去的他们往往忙于课堂学习,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疲于奔命,对书本渐渐厌烦,对生活渐渐变得木然,这决不是学校教育要达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创造出这个美丽的情境,就是为了让他们重新感受心灵的悸动,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强有力的爱的脉动。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们从尘封泛黄的书页中体会到了感动;他们从过去平凡无奇的生活琐事中体会到了感动;他们还从广阔无垠的陌生人海中体会到了感动,这都是他们用心的结果。罗丹说过“世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的是“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感受爱的心”。只要你能够敞开心扉,就能从极北的冰层下感受到爱的潜流;只要你敞开心扉,就能让这爱的春潮破冰而出;只要你敞开心扉,你就能看到无数爱的细流最终汇成幸福的海洋……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通过主题班会把思想渗透到主题活动中,更一步贴近学生,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引领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集体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统一思想,群策群力的核心作用。
二、活动背景
学生正处于宝贵的青春时代,此时正是怀揣梦想拼搏奋斗的起点。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也知道实行梦想的道路充满艰辛,但遇到困难、挫折很容易退缩,缺乏坚定信念的支持,还有部分学生缺少为青春的梦想执着拼搏的精神,设计此次主题班会,继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三、活动目的
1.认识什么是信念
2.理解坚定信念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
3.通过对典型人物案例的学习,从他人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要以坚定的信念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4.在活动中感悟信念对生命成长的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培养进取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生朗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棗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棗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创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二)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具有多样性
·信念具有亲和性
(三)信念的名言
●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放弃信念,无异死亡(法国)
●宁肯折断骨头,不能放弃信念(蒙古)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念是心灵的良知(汉·沃德)
●产生信念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本·琼森)
●人的强烈愿望一旦产生,就很快会转变成信念(爱·扬格)
●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比尔·盖茨的信念:
“我要赢。赢就是我的信念!”
“永远先人一步!”
“向前!向前!充满活力!”
“向万有引力挑战!”
(四)畅谈自己的信念
(五)班主任总结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9
一、指导思想
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1)班的政治教学,学生基础较好,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政治生学习方法不太恰当,停留在学习积累的水平上,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起来无计划,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高中必修2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在我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材分析:
在《政治生活》内容里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储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和要求:
积极学习课改相关精神和新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贯彻三维教学模式,探讨新课程的实现方法。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根据该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认真备课,备好学生,提高上课效率。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认识政治学科,改变初中政治的原有习惯,学会理解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政治。
(4)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能够在每一个学生眼里成为一节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和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成绩。
五、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10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高三的政治课教学质量,特制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详读教材,记忆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垼
2、.改变教学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给予学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3、.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把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效结合,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精选习题,避免陷入题海中。
4、.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的知识落实作为主渠道,及时进行“小结”、“单元过关”和“月结”。
5、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一定的提升。
三、高三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文科学生总体水平不是很好,优生与差生相差很大,且拔尖人才又少。今年会考就是说明了这一问题。所以既要抓重点又是照顾全体。
2、.缺乏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深入研究。在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中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明确要求,如“识记”、“理解”和“运用”。在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
3、.忽视课本,依赖资料。课本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完整的体系和逻辑。我们在高三教学和复习中总是抛弃课本而按照资料来进行,舍本求末,学生对于知识没有系统性的把握和理解。
4、.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复习策略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仍停留在我讲你听,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的指导,如何做,应该怎样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方向性,教师辛苦,学生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5、课本知识与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空泛。表现在理论联系热点、重点问题时只是点到为止,泛泛而谈,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一个切口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所谓讲题也只是就题讲题,就答案讲答案,所谓学生掌握就是记住,面对新的问题仍然无从下手。
四、教学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
2、要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形象、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较换工作。
5、在认真学习、备课、讲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有关教研活动,互相学习,有意识地捕捉教学和教育的信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11
一、关于货币的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来说明其本质。
教师在解释本质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货币的含义。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其次要看到货币还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这种属性。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着不同。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很多商品,但这些都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产生了货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关于货币的&39;产生教师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货币产生的原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
2、货币产生的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事例并结合书中的图片来进行说明。
三、书中共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职能。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贮藏手段并不是指储蓄。
4、支付手段职能。这一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教师只要讲清楚这一过程中货币的支付和买或卖并非现场交易,而是相分离即可。
5、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能,它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作用。
四、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是什么?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是怎么引起的?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膨胀是指纸币太多了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数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时,就表明用更多的纸币代表一定量的商品价值量,也就是说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量减小,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反过来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
高中政治创意教案篇12
为了集体备战、冲刺20__届高考,根据学校及教科室、高三年级组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我组现制定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二中的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二、主要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知识。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背、多写,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精选二轮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二轮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4、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5、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6、重视艺术班教学的研究。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立足教材狠抓基础,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谋划复习方法与策略,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复习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集体备课时坚持做到:一备复习教学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五明确各自的分工分职;六反馈一周教学得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助推复习迎考的有效性。
2、加强学习交流。本学期继续积极走出去,参加教科院组织的高三复习备考交流活动,掌握更多的信息,为复习备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认真落实教科室和教研组有关课堂教学复习研讨活动、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复习教学模式与方法。
4、加强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本学期根据学校及年级组安排实行周周检测练习,同时结合合肥市二模、三模检测,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练习和考试的评阅,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四、具体复习安排
1、复习时间安排。
(1)普通班:20__年x月—20__年3月中旬,第一轮复习全部结束;20__年3月中旬—20__年5月中旬,第二轮复习;20__年5月中旬—201__年6月初,第三轮复习。
(2)艺术班:20__年2月—20__年4月底,第一轮复习;20__年5月初—20__年6月初,第二、三轮复习整合复习。
2、具体对策安排。
(1)研究考纲,立足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一是结合考纲,对反复考的考点,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要高度注意,务求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二是重温知识体系和板块,力求完整系统。与一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2)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高考政治试题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重点考查学生能力,我们将结合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和选择编制习题,将政治教学与时政热点的结合起来。结合本年度热点,认真进行整理、分析,多角度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能力。
(3)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审题的关键也是多读。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工夫,而是草草一度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提高选择题正确率。选择题的首选解法是排除法。排除法包括排错法和排异法,排错法用来排除错误选项,排异法用来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经过排除以后还要对剩下的“正确”选项进行可行性验证,经证明言之成理才为正确选项,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此外还可以使用因果关系法等。主观题解答要规范简洁。答好主观题的要求是,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切中要点、准确使用学科语言。答好主观题也离不开审题,而且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清材料包括哪些信息)、审设问(审明问题指向),切忌盲目作答。
以上就是高三政治备课组在本学期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设想。具体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安排根据本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并结合教研组的统一安排加以具体的协调和最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