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精选篇1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流程图: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 教师根据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 学生对所给情境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和学生得出结论
3、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极产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极客体。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也符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提炼重点和难点,精心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足够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唤起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3、 知识点衔接:
(1)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知识体系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通过“材料3”的讨论,来引出“改革的目的”;通过出示“材料4”,来得出“改革的作用”;通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来导入“开放”问题的讲解;接着就讲述“开放的目的”和“开放的作用”。
(3)小结:
三、 学法设计:
1、学情设计:
初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1986年或1987年,他们虽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感受非常之肤浅。同时,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容易接受和记住教师所举的“实力”,但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难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重事例、轻理论”的现实情况。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可以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
2、学法指导: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精选篇2
"发展真挚的友情"是初一思想政治(试验本)下册第九课第四框的内容,教学时数为1课时。下面我就本课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学案、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地位:
友情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中学生非常看重它,但在这方面又往往困惑顿生。因此,友情的内容具有其独立的地位,是这一课的落脚点。本课从五个方面给学生以认识和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总之,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交友夕夕相关。
2、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1)重点:按大纲的要求,本框五个教学要点都是为了"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这一教学重点服务的,并无轻重这之分,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突击两个方面:
<1>以真诚换取友情。"真诚"的表述在第一框就有了,这里再次提出,我认为必须将它转化为较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因此,我将其处理为围绕"怎样对朋友表达真诚"问题,通过故事、动画、图片等手段帮助理解。
<2>在以宽容维护友情的同时,还要用原则纯化友情。这是又一个重点。宽容与原则二者看似矛盾,但有其辩证统一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所以我通过学生讲故事、录音片断以及学生表演小品等典型、生动、直观的事例来阐释:既要对朋友有宽容之心,又要在宽容的同时对朋友讲原则(突击学生实践性)。
(2)难点:成全朋友的好事,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也是一种宽容。学生的思维定势一般是:宽容是能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允许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存在。我们通常所指的宽容一般也限于此范围,故这一点学生学习时会有困难。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古谚、典型事例(第谷成全开普勒事例)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阐释宽容的本质涵义:宽容即心胸宽广、有气量。通过讨论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当朋友比自己强时,应该怎么做)既扩大学生认识事物视角,又能给他们以教育。
3、教学目标及实施途径: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方面:懂得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尤其掌握对朋友表达真诚、宽容和讲原则的一些具体要求并指导自己的言行,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教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同时培养其交友的实践能力。
<3>觉悟方面: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宽以待人的交友美德、提高学生对真挚友情的鉴别力,学会广交益友。
二、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法指导
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根据市教科所"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课题,参考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入境、入情、入思、入理"及情感教学法(需要满足、交往合作,自主活动,智力激励,情境陶冶等模式),同时借鉴张思忠教学法中的竞赛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构:即<1>复习旧课;<2>导入新课;<3>传授新课;<4>巩固新课,而采用"教师精心主持,学生主动参与"的"参与型"模式,将孔子的"愤、启、悱、发"思想贯穿教学,按<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环节;<2>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3>发散思维,自我教育;<4>课外拓展,综合运用四环节上课。其中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分为三大块,每块含以下步骤:引导自学--互问互答--联系实际--归纳小结,其间由老师充当导演,学生做演员,通过小组竞赛、互问互答、自学讨论法相结合,将学生讲故事、表演小品、课堂练习与板书齐诵讨论结合起来,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包括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组织问答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对整堂课的教与学来说,又是一种创新。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自制课件光盘,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感染力强,同时考虑到初一学生认知特点,运用歌曲、动画、图形、影片、书法、名言谚语、录音片段等资料,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迪。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也激发内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学法指导及练习
根据本课内容、学生基础及接受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对比法、归纳法、讨论法,参与竞赛、合作交流等方法,练习方面有单选、多选、讨论分析等。
4、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及采取措施:
(1)学生讨论问题时,要防止学生偏题现象,可对学生做些启发性的诱导。如讲到:"为什么成全朋友的好事,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也是一种宽容"时,可先提问:同学们能否列举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例子。让同学在讨论时能联系实际,有所针对性。
(2)整堂课贯穿小组竞赛法、互问互答要注意:
<1>课前要落实上节课的得分情况;
<2>教学过程注意课堂秩序;
<3>课后要落实本节课小组累计得分情况,以便下节课用。
三、说教学基本程序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环节]
(展示图片)"友情图"(伴VCD歌曲《朋友》)学生困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看书思考:关于友情,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什么?
(学生互问互答)[问]怎样发展真挚友情?
[答])P49-51 5点)(1)以真诚换取友情;(2)以热情培育友情;(3)以宽容维护友情;(4)以原则纯化友情;(5)以恰当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2、[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精选篇3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学科:思想品德
授课班级:C三1、2、3、4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时间:9月16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难点:自觉承担责任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反思。
媒体类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见课文第26页
讨论:(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
(答:出现两种情况:刘汀为履行对同学的承诺,不继续等,送货工来送货,没有人,白跑一次,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刘汀继续等,耽误去学校出黑板报。)
(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答:准时到,没有人,会给商场的计划带来麻烦,商场可能会要刘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收费等)
(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答:略)
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
【讲授新课】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1、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活动2:吴小玉是一名初中女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在指定地点免费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海报。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海报。按照公司的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呢?她陷入矛盾之中……
(1)如果你是她,你该怎么办呢?(答:如实地报告公司,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2)你有过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答案:略)
2、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问题1:负责任表现在那里?(参见①P27上、②P27下)
名言赏析: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邓颖超
(二)自觉承担责任
活动3:
(1)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
(答:学生,把学习搞好;班长,把班级管好;社会成员,参加公益活动;学校歌唱队一员,练歌。)
(2)哪些是她被动承担的?哪些是她主动承担的?
(答:被动:学习、当班长、公益活动;主动:歌唱队。)
(3)她怎样才能能享受到承担责任和快乐?
(答:调整心态,学会以负责任的方式和态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享受快乐。)
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了解自己的责任
责任 | 自我评价 | |
学习 | 遵守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 |
家庭 |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 主动承担子女的责任 |
班集体 | 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完成值日 | 集体荣誉感强 |
社会 | 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 | 一个合格的公民 |
总结: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则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和道德修养。错了,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问题2:如何自觉承担责任(参见①P28下、②P29中)
总结: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避免因犯错误受批评或惩罚而说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在做了错事时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承担责任。一个人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才能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在课前搜集有关诚信、信守承诺的小故事;生活中知错就改的典型事例;身边或现实生活中自觉承担责任的典范。在课堂中,能通过故事情景来突出本课重点。以心理测试故事续编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这堂课也存在不足,如:在课堂涉及到的活动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没能让更多学生得到说出自己想说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不够充分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精选篇4
第一课时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悲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知道父母给与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的义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转换为孝敬父母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过程: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听着这首歌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自己的家,家,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指导学生阅读《可爱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谁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自己又该给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介绍一下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了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叶回归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拥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教师引导、组织活动:说一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略
教师讲故事《她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介绍英雄母亲——卢映雪。
学生总结: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教师请学生讲“香九令,能温床”的故事,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应尽的义务。(讲解中教师注意引导)
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胶片:你会怎样做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
父母生病时
父母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会
还能做到: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要多理解,关心 、体贴他们,尊重父母等等
收获平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打算怎样做?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行为作业
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
一、温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养育恩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陆续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好奇,总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自我的成长,关注着他人和社会。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异常渴望同龄人之间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对一些问题往往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间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间的关系过于敏感,产生逆反心理等。影响自我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是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青春期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基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抓住这个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深入地思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三、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握青春的内涵;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2、教学重点:
全面了解青春的意义及内涵。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消除会计人员和行为上的误区,共享美好的青春时光。
4、学法:听、思、议、悟。
5、教法:讲解、点拨、启发、情境教学法。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设计情景 导入新课 | 采用情境教学,播放歌曲《样样红》,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展示学生们收集到的与青春有关的名言。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以趣激学。 |
青
春
误
读 | 1、青春的友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教材P39以及自身的经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 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 |
2、青春的个性:小品表演《这才叫酷》。学生观看并思考课本P40问题。 | 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深入浅出,让学生正确认识成长的真正含义。 | |
3、男孩、女孩:课件展示诗歌《男孩、女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菲的日记” |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也是可以有真正的友谊的。 | |
青春畅想 | 1、小组竞赛:寻找与青春有关的词语。 2、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录象。 | 让学生体会青春是活力、意志的象征,它更多的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上。 |
小结 | 1、多媒体展示:本课时的知识提要。 2、点评学生表现,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表演者、发言人、创意奖。 |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及时巩固,融会贯通。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
四、教学反思:
多层面展示了“以学定教”,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师生平等对话、参与、理解、反思、分享、体验、提升。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课堂信息量大、素材库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突显教师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
辨析:真正的独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六、板书设计:
青春误读 |
青春畅想 |
感悟青春 |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
青春误读 |
青春畅想 |
感悟青春 |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
青春误读 |
青春畅想 |
感悟青春 |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
感悟青春
一、青春误读
1、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2、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3、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二、青春畅想
1、关于青春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