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 新华 中班教案

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怎么写中班音乐教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中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

中班音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妈妈中一班欢迎你-(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四、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识,安全地过马路。

2.能够大胆地进行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做出相应反应。

活动准备:

PPT课件、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在《小司机》的音乐声中模仿司机开车入场坐下。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勤劳的小蜜蜂们又要开始采蜜了,飞到这,飞到那。小蜜蜂乐乐飞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了一些事情,它呀,用相机都把它们拍下来了,想考考我们小朋友。

师:你们觉得照片中的人,它们做得对吗?你觉得他们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师:我们怎样才能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地过马路呢?交警叔叔呀,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播放儿歌)

二、请幼儿观察各种交通标志。

师:交通规则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安全。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看交通标志。你看到过哪些交通安全标志呢?(个别幼儿讲述)

(教师播放PPT)那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小朋友们,其实交通标志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小飞侠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三、情境游戏:快乐小司机

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两组司机、两组行人、一名商店老板)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按信号灯来玩游戏,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否则就被贴罚单。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篇3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中班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下大雨、下小雨,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丝”人手一份,节奏图,钢琴。

2、已学过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过程:

1、出示雨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小雨点,发现小雨点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你们觉得大雨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今天一起来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请你拿出来)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听,在下什么样的雨?(另一教师弹高音区音乐:轻快、跳跃)请你们觉得小雨是怎么下的?(轻轻的、有点跳的感觉)请你跟着琴声来下小雨。(师再次弹轻风,师生共同轻轻抖动雨丝。)你们觉得怎么样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表示小雨(幼儿讨论)教师采用一种合理的动作一起练习(比如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师:听,又下起了什么雨?(师弹低音区音乐:沉重、连贯。)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用你们的雨和动作来表示下大雨。(再次弹,师生动作)

师:嘘!雨停啦,(师生停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雨是会变大变小的,让我们来跟着琴声来变化着下雨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雨丝。)

3、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区别大雨、小雨的变化

(1)师:雨停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听一段音乐吧(弹奏《大雨小雨》)

(2)引导幼儿尝试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和语言节奏表现雨的变化。

A)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小雨。

⑴师:我们都知道小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小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轻)谁会用轻轻的声音来下小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小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小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小雨声音、集体)

B)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大雨。

⑴师:那大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大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响)谁会用响亮的声音来下大雨?

⑵出示节奏图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大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大雨声音、集体)

(3)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大雨、小雨。

⑴师:你们听,大雨、小雨是谁在唱?(配班老师弹《大雨小雨》的音乐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么部分?小雨唱了什么部分?

⑵我们再来听一听,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再次倾听)小雨唱的歌是怎样的?是跳跳的,还是连连的,细细的还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细细的)大雨呢?(连连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图谱:表示两种不同的声音)

⑶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小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是细细的),大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粗粗的),(师生一起清唱)

⑷分组唱:谁愿意唱大雨的声音呢?谁愿意唱小雨的声音?(教师帮助幼儿分组)!(幼儿分组交换唱2遍)

4、游戏:大雨小雨

师:我们玩个大雨小雨的游戏吧。我们小朋友做雨点。当听到下大雨的声音就表示雨点很多,我们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当下小雨的时候雨点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随意的走小碎步。

5、结束部分。

师:雨停了外面的阳光出来了,我们到外面去晒一会太阳、吹一会风。(教师带领孩子去室外活动一会儿)

中班音乐教案》篇5

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三只、猴子妈妈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个别: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2.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3.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4.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1)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5.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中班音乐教案》篇6

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ⅹ○ⅹⅹ∣

准备:

1.小木梳、小剪刀、小吹风等理发用具。

2.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过程:

1.经验交流,了解理发的基本过程:

2.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理发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

“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老师播放理发师为顾客理发的录象,巩固幼儿的经验:

——“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引导幼儿说清楚理发的顺序。)

“顾客在理发时心情是怎样的?”

3.节奏律动,学做小小理发师:

感受旋律:

——“边听边想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学习节奏“○ⅹ○ⅹⅹ∣”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的心情告诉大家。”(幼儿随乐拍击节奏。)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理发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ⅹ○ⅹⅹ∣︱—

3.学唱歌曲,结伴玩理发游戏:

老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你觉得我的理发技术怎么样?”

“我为顾客理发时做了哪些事情?”

再次欣赏表演,并师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幼儿两人一组,边唱歌曲边玩理发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篇7

游戏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游戏准备:

1、观察过下大雨、下小雨的情形。

2、挂图第16号。音乐磁带。

游戏规则:

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时的状态,如挥舞双臂、双脚跳跃等表示大雨,手指轻微摆动表示下小雨等等。

简谱:

大雨和小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39;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的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唱唱跳跳做游戏。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相关媒体制作;米奇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蹦蹦跳跳大声唱——你好,米奇!

1、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位你们非常喜欢的动物明星来看你们了,我们一起喊三、二、一把它请出来好吗?”(请出米老鼠)

2、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师:“谁来了?”(教师引导孩子用不同词汇打招呼,夸夸米奇。)

小结:米老鼠多神气多可爱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夸夸米奇好吗?

3、歌表演:我爱米老鼠(引导幼儿大声夸,大胆跳:“大声夸它才会高兴噢”)

4、“小朋友一起大声唱歌真好听,真响亮,瞧,米奇真的来了。”(媒体)

二、听听走走做游戏——妙妙屋,我来了!

1、欣赏录像。

师:“米奇邀请你们去它的妙妙屋玩,你们想去吗?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爱的朋友,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千万跟紧老师哦,别一个人掉队了。”

(幼儿边唱边跳来到小树林,和媒体互动。)

师:“这是谁?来一起问个好吧”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诵:“__,__,早上好,和各种动物朋友打招呼!”

2、媒体出现一座山。

师:“走了这么多的路,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看看,我们到哪儿了?”

师:“愿意和老师一起爬山吗?看看,我是怎么上山的?现在我在山脚下了哦,往哪里爬?听听音乐怎么样的”

(倾听上行音乐和下行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上山、下山。)

3、请出小鼓来帮忙孩子掌握节奏。

师:小鼓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爬山了,小鼓说的快我们就跑得快,上山。小鼓说的慢,我们就跑的慢,下山。

4、出示小铃。

教师变化不同的节奏型,幼儿听见铃声就拍出节奏,听到鼓声就踏出节奏,一路跑跑走走来到米奇妙妙屋。

三、边唱边跳一起来——我跟米奇学本领!

1、媒体出现画面:“看,米奇妙妙屋到了!”

2、欣赏媒体“妙妙屋的表演”。

师:“刚才,他们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体哪个地方打拍子的?”“用脚打了几次拍子?”

3、幼儿和媒体共同互动学跳。

4、引导幼儿可以改变各个身体部位打拍子,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

2、发展幼儿正确用嗓唱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伴随节奏边表演手腕转动的动作边进教室。

2、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该对老师说什么?这首歌曲叫什么?歌里面唱了些什么?

4、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念这首歌的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师:注意不要抢,跟着节奏唱。

6、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7、活动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篇10

中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设计(精选2篇)

中班音乐:《熊和石头人》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学习歌表演。

1、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2、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3、熟悉歌词。教师说一句,然后用动作暗示幼儿说下一句,依次类推。

4、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着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地玩,怎样唱?”

“大熊来了,大家被乱跑,该怎样唱?”

6、即兴歌表演。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

三、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教师可提供欢快或优美的不同性质的舞曲,让幼儿即兴表演。再舞蹈过程中,音乐突然停止了,幼儿必须保持姿态不动,几变为石头人了。

四、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同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戏。

游戏开始可有教师扮“熊”,并逐步由幼儿担任“熊”的角色。

中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设计篇2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首先,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其次,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最后,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对这样的游戏非常感兴趣;而且这首歌曲简单易学,孩子们基本上一学就会,在活动中还有很多的时间能边唱边玩。虽然本次活动能够将唱与玩结合在一起,但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依然是在唱歌方面,并且大班的孩子要求要带入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这次活动前,我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一开始,我便以木头人的游戏导入,然后利用歌曲中的主人公“小朋友”要去森林里面玩木头人的游戏导入歌词,并且出示图片、做动作来帮助幼儿学习歌词,果然孩子们一学就会。在歌曲后半段“有只大熊……”我先抛下疑问,“小朋友们会在树林里遇到什么事”、“遇到大熊要来吃小朋友怎么办”,将歌曲后半段与游戏结合起来,并且在每次复习歌词的时候以游戏结束,幼儿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学唱的时候也是如此,幼儿每一遍唱歌都像是为最后的游戏做准备。

当然活动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孩子们在接触唱完做游戏后,似乎对歌曲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许多小朋友唱歌时不做动作了,而且也没有唱出小朋友们去树林里的欣喜以及遇见大熊后的恐慌,幼儿对于歌曲的表现没有那么投入,反而投入到结束的游戏中去了。整个活动基本上实现了目标,有些地方还可以再多完善,在今后的活动中吸取类似的教训。

中班音乐教案》篇1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上学歌活动时间授课人

活动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二、新授

1、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在成人的陪伴下,通过歌曲感受音乐的固定拍。

2、能在成人的陪伴下,配合音乐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3、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猪的手偶1个;

2、《胡椒小猪》图片1幅;

3、胡椒小猪肚兜胸卡每人一个;

4、蛋沙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手偶小猪,想小朋友介绍好友"胡椒小猪"以及它的职业(厨师)

2、出示胡椒小猪的图片,讲述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围坐,欣赏全曲,教师带领妈妈和宝宝一起在膝盖上轻轻拍出固定拍。

2、教师带领宝宝回顾歌词,并尝试在成人的帮助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歌曲的内容。

3、教师和宝宝们一起讨论自己喜欢吃什么食物,鼓励幼儿多吃蔬菜和水果。

4、教师清唱歌曲,带领宝宝在成人的陪同下一起做动作。

5、在老师的引导下,请宝宝和妈妈一起听音乐,传乐器(蛋沙铃)

6、在教师带领下,引导宝宝和妈妈一起用蛋沙铃为歌曲伴奏(固定拍),提示宝宝和家长可以拍打不同的肢体部位(肩膀、膝盖、脚等)。

三、结束部分:

1、请宝宝佩戴上胡椒小猪的胸卡兜兜,和妈妈一起在教室内进行表演。鼓励宝宝可以把蛋沙铃当做调味瓶进行道具表演。

2、听音乐,请宝宝在成人的带领下降乐器送回到筐中。

中班音乐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用串铃表现小蜜蜂的快乐;

2、乐意唱唱动物的歌,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一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已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蜜蜂》,象走、小蜜蜂叫声的录音,串铃(幼儿人手一个),多音滚筒一个,大鼓一个,立体制作的大象一头。

活动过程:

一、听赏低沉缓慢的音乐,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

师:这是什么地方?谁来了?(多媒体演示森林的背景画面,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

师:大大的动物走路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请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在音乐的节拍中加入鼓声,让幼儿感受。)

师:谁来到了草地上?你为什么觉得是大象?(出示大象的背影,请幼儿猜猜讲讲,做做大象的动作。)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大象在草地上散步,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在大树底下睡着了…(边讲边演示多媒体动画,引入故事情境。)

师:今天的大象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穿了一件花背心。)

二、听辨蜜蜂的叫声,感受串铃的声音

师:听!可能是谁?(播放蜜蜂的叫声,请幼儿听听猜猜。)

师:哪个音乐魔盒的声音像小蜜蜂飞来的声音呢?(教师分别用圆舞板和串铃在一个空盒子里发出声音,请幼儿听辨。)

幼儿玩串铃,伴随音乐哼唱由

《伦敦桥,快倒啦》改编的歌曲《我是一只小蜜蜂》我是一只小蜜蜂,飞呀飞,飞呀飞!我是一只小蜜蜂,快快飞呀。

三、深入故事情境,体验玩串铃的快乐

师:小蜜蜂看到了大象的花背心可能怎么想、怎么做?(请幼儿想一想、做一做。)

师:小蜜蜂在草地上飞呀飞,突然发现前面有许多美丽的小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真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呀!我去采蜜吧!(边讲边演示媒体动画。)

师:小蜜蜂飞到大象身上,大象会怎样?(请幼儿大胆地想象大象的动作,感受刮奏蛙鸣筒。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随着大象甩鼻子、甩耳朵、甩尾巴等动作配上刮奏。)

教师出示纸做的立体大象,请幼儿扮小蜜蜂进行游戏——随着背景音乐,“小蜜蜂”一边玩串铃一边哼唱,飞到“小花园”(大象的花衣裳)采蜜。当出现刮奏时,“小蜜蜂”立即飞回,停止呜叫(串铃停止)。

师:小蜜蜂又飞来了,听!有什么变化?你的串铃能变出几只小蜜蜂?(由轻至响地播放蜜蜂的叫声,请幼儿倾听声音的轻和响,并用串铃演奏出声音的轻响变化。)

师:这是什么声音?这么多小蜜蜂飞来,大象又会怎样?(教师即兴将歌词“我是一只小蜜蜂”改唱为“许多蜜蜂飞来了…”,请幼儿用串铃表现,并将刮奏改为大鼓,鼓励幼儿想象并模仿鼓声和表现大象的动作。)

师:(媒体演示大象跺脚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小蜜蜂飞来了,大象忍不住啦!“嘣!”大象跺了跺脚说,“小蜜蜂,我是大象!那是我的花背心,可不是小花园,你们到别处去采蜜吧!”(引导幼儿说:“对不起,大象!我们打扰你了。”“小蜜蜂”边玩串铃边飞向真正的小花园…’’)

设计思路:

新背景下,我们已尝试着将唱唱演演、肢体造型的表现、听赏乐曲等音乐活动融入主题内容之中。打击乐演奏如何与主题内容自然地整合呢?

在主题活动“我的动物朋友”中,我发现串铃摇动时的声音很像小蜜蜂飞来飞去时的“嗡嗡”声。因此,我就试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了大象与小蜜蜂之间的演奏游戏。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我还隐性地投放了多音滚筒、大鼓这两种乐器,使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乐器带来的奇妙声响。

中班音乐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音阶不同节奏的上行与下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小老鼠、小熊、大象玩具或图片各一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故事引出: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轻轻的&39;推开门,看到房子中间有着很漂亮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声音do、re、mi……

二、想想玩玩

1.幼儿扮老鼠走走会发出声音的楼梯(上行音阶、下行音阶),要求幼儿一个音走一层楼梯。

2.小老鼠很高兴,又要走楼梯了

(1)请幼儿讨论小老鼠很高兴时是怎么走楼梯的?

(2)老师弹奏,请幼儿听听是怎么走的?(速度快慢变化)

三、刮奏

1.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发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2.摔跤了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讨论)

3.老师弹奏二种方法:前十六附点节奏和后十六附点节奏

(集体走这两种方法)

四、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走楼梯发出的声音,引来了小熊和大象。

1.教师弹奏二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请幼儿想想谁先来?谁后来?为什么?

2.请幼儿学小熊,学走二分音符的节奏上楼梯

3.请幼儿学大象,走全音符节奏。

教学反思:

通过小朋友之间分角色互相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体验到自己创编的成功感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篇15

设计意图:

我选择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情景中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对自己身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了解,同时激发幼儿对音乐以及音乐游戏的兴趣,并且试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唱游中不断丰富新游戏,新规则,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间的合作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随音乐旋律愉快地进行游戏。

2、感受乐曲活泼有趣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录音带、身体各部位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趣部分:

1、律动:《请你摸一摸》(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摸摸头、拍拍肩、跺跺脚等动作,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对自身各部位进行了解。)

2、欣赏音乐,了解歌词内容后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激情部分:

1、教师示范游戏:师:“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还能做游戏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两位教师随音乐示范游戏。(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让幼儿对游戏方法及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幼儿参与游戏打下了基础)。

2、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每句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遍先让幼儿自己跳,掌握基本;第二遍鼓励幼儿找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初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愉悦部分:

找一找,玩一玩。(在这一环节中,全体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由于人多拥挤,教师应在游戏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音乐,随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同伴之间不互相拥挤。)

(四)主动学习部分:

幼儿改编歌词进行游戏。师:找一个好朋友,看看你还想和好朋友碰哪里?(鼓励幼儿说出小朋友之间还有哪些部位可以碰一碰,教师用图片做标记后,组织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五)师幼一起评价游戏情况。(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及表现力和创编能力等组织幼儿进行自评和他评,并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3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