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中班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写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

使幼儿通过比较来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并能按高、矮排序。

比较区别物体的高矮。

明确必须在同一平面比较高矮。

讲解法,实践法

第一课时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能按高矮排序。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

知道在同一平面内比较高矮

投影、米尺、挂图、自备学具。

一、导入:

谈话: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举例子、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1、比较大小;2、认识颜色。)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高矮。(板书)

二、新授:

1、目测高矮。

引导学生观察,运用此比较物体的方法,目测判断,训练、培养学生比较高矮的能力。

方法:

抽出两组学生进行比高矮活动。(教室前面)

(1)两个同学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

(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提示:(指名)说说比较高矮是要注音什么?【注意: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讲解要求:比较时——比较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不能垫脚。其余学生目测比较高矮。

2、指导学生观察挂图。

1)想一想:哪只长颈鹿高?哪只长颈鹿矮?

①方法:(1)两只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②高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矮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同桌的相互说一说。

指名说——大家评价。(大长颈鹿比小长颈鹿高,小长颈鹿比大长颈鹿矮)观察挂图

2)想一想,说一说:哪个瓶子高?哪个瓶子矮?

互相说一说。(大绿瓶比小白瓶高,小白瓶比大绿瓶矮。)

3、活动:自选伙伴,比高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每个学生可以选甲、乙两个同伴,分别与他们比。

并说出:我与某某比谁高谁矮;(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1)自由结伴比,并说一说。2)指名小组到前面说一说。

练习目的:通过此练习,让学生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会得出同样一个“我”有时“高”,有时“矮”的不同的比较结果。

三、指导练习:

游戏:排队——看看哪个组排得对?

要求:各小组到教室前面由矮到高排队。比一比,哪组排得对,排得快?

练习1:打开书第6页,观看书中六个小朋友排队的图,讲一讲哪个小朋友排错了位置?他们应该排在哪里?你帮他行吗?(从高到矮)

练习2:各小组同学打乱顺序排列进行排序游戏,说一说。

1)如果从高到矮排序,应该怎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2)如果从矮到高排序,应该怎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练习的目的:从实物到抽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维活动。

四、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帮助吗?(表扬、鼓励)

五、作业:练习比较高矮。(注意说完整话)

1、比长短

2、学习用重叠和目测比较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说出哪个长,哪个短或一样长。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并知道其代表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若干,动物图片若干,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T:(教师身上贴1-5数字):小朋友们看,我的身上有什么?(复习数字1-5)这是数字国王送给我的礼物,他还邀请我们去他的王国玩。开着你的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T:数字王国到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从我的身上找出数字宝宝送给它。

3.认识数字“6”。

T:(出示小刺猬)谁来了呀?它的身上有什么?瞧:我这儿有许多水果,谁来帮助小刺猬背果子?可以对它说什么?还可以怎么说?(数字5可以表示5个水果,5个水果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T:小刺猬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添上一个水果)你发现了什么?数字5还能不能表示6个水果?6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T:(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知道6里面有6个1,6个1合起来是6。

T:这6个水果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每一种有几个?(1个),共有几个?(6个)6个1合起来是几?6里面有几个1?

T: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4.操作活动

T:数字国王带来了两张神奇的卡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T:数字国王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神奇的卡片,快去玩一玩吧!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具有初步的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有初步的理财意识。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PPT绘本、、统计表、信封、10元、5元2元纸币、1元硬币、笔。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会20以内加减运算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PPT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能认出图片上的动物吗?

幼:鳄鱼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幼:尖尖的牙齿

师:鳄鱼有一副尖锐的牙齿,给你们怎样的感觉?

幼:很凶……

师: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看似凶猛的鳄鱼身上。

播放PPT2(听故事)

师:1)这样的想法到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幼:要还给主人。

师: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应该无归原主。

过渡:那我们的小鳄鱼是怎么想的呢?

播放PPT3可是小鳄鱼决定要去找钱包的主人

小结:原来看似凶猛的小鳄鱼和你们一样,都有着一个诚实的心。

二、理解故事、预测发展

(一)自主阅读,猜测故事情节。

1播放PPT4

师:但是小鳄鱼在寻找钱包主人的路上会遇到了3件事情,我们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仔细阅读一件事情,待会把你们小组看的这件事情告诉大家。

__阅读事件1

师:请第一小组来介绍一下,小鳄鱼遇到的第一件事情。(请一名幼儿介绍)

师:小鳄鱼会用这钱帮助老鳄鱼吗?听一听故事里师怎么说的?(听故事)

小结:小鳄鱼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用。

__阅读事件2

师:小鳄鱼遇到的第二件事情?(请一名幼儿介绍)

师:你们都相信小鳄鱼能控制自己,不去买漂亮的鞋子吗?来听听到底怎么回事吧!(听故事)

师:小鳄鱼在看到最渴望的红靴子时,她是怎么想的呀?

幼:她想从钱包里拿出一点钱出来……

小结:是呀,小鳄鱼的内心有些动摇了,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不好的想法。

__阅读事件3

师: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鳄鱼还能控制住自己吗?(请一名幼儿介绍)

幼:小鳄鱼在饮料点,很渴……

师:小鳄鱼真的会做到吗?我们往下听(播放故事)

小结: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小鳄鱼还能坚持到最后,控制住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师: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像小鳄鱼一样学会控制的,你们遇到过吗?(生活中哪些事情我们需要控制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生活中需要我们控制的事情还真不少,看来呀,你们真的长大了。

过渡:那最终小鳄鱼找到钱包的主人了吗?我们接着往下听。

(二)互动讨论,经验再现

1、播放PPT5、播放PPT6播放PPT7(听故事)

师:分享、消费、投资理解这三个词语吗?

幼:分享就是把好吃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吃。

师:和别人共同享受,还有补充吗?

师:有时候,一件高兴的事,一份好的心情同样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的。

师:那消费呢?

幼:买东西

师:给自己买需要的东西。

师:知道什么是投资吗?

幼:股票、买房子、做生意……

师:投资就是让钱生钱,把小钱变成大钱。

2、播放PPT8

师:小鳄鱼会拿三个信封里的钱做什么呢?(边说边PPT演示,帮助幼儿已有经验再现)

幼儿:分享里的钱会去帮助老鳄鱼、消费里的钱去买鞋子和饮料、投资里面的钱……

师:小鳄鱼说谢谢你们给它这么多建议,到底做什么投资?它还得仔细考虑一下,

三、小组操作,分配钱币

(一)播放PPT9介绍人民币

师:如果你们也像小鳄鱼一样有一笔钱,你准备怎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这些钱都认识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它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二)分组操作,分配钱币、并记录

1、交代要求:现在我们四人一组、先商量、再分配,并在信封上做好记录。

(现在我们四人一组每组都准备了三个信封,请你们先商量这些钱要去干什么,然后再分配这三个信封,最后在每个信封上写上金额。)

师:先商量什么?(这些钱准备去干什么,怎么分配这三个信封;)

2、幼儿分组操作。(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该小组的分配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统计每个小组的分配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配情况吧。

小结:第一组分享最多,看来你们比较有爱心,第二组消费最多,比较懂得生活哦,第三组投资最多,是一群小财迷哦。(为每组分的做多的部分贴上的标记)

四、情感迁移,回归生活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准备把每个信封里的钱去干什么呢?

小结:其实我们每个小组都分配了三个信封,在自己享受的同时,还不忘记与别人分享,不过,不是每个人做了善事,都会有回报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公益的心。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宝宝。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课件: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什么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课件(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小结。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1、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您的儿童?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中班的幼儿需要和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活动中吃水果的环节。幼儿在认一认的环节中每个幼儿都对水果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说一说你喜欢的水果,幼儿各抒己见,我用肯定的话语赞扬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中幼儿体验到认知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就习得了知识。

2、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这是为什么?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提到“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时,反应不是太积极,说的还是眼前的水果,只要极个别的幼儿能说出一些其他的水果,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很多水果都没见过,有的幼儿虽然吃过,但让他回忆以前吃过的水果就有了难度了。我的引导不够,准备也不是太充分,我应该多找一些水果图片,让幼儿观察,这样可能就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

2.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联系。

3.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菱形格

3.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纸各一张。

5.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游戏:"我演你猜。"

(1)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分别用左右手和左右脚做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动作。)

(2)幼儿模仿老师用相应手、脚坐相应的动作。

(3)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中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游戏开始。

(1)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2)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某个位置打√,幼儿看到那个位置有√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3)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4)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再将图形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联系、

(1)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准备:

1、已学会各种图形特征。

2、各种大小的图形卡片,小篮数目同幼儿人数,筷子,毛线若干,笔,绘画纸。

3、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过程:

一、“找朋友”音乐进活动室,找到朋友后搭好肩膀。

二、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我们去图形王国旅行,坐上火车出发啰!

2、__站到了,标志是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__形有几个?

3、图形王国到了,下车吧!看!那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捡.

4、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三、铺石头

1、“前面有一条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坑啊?怎么办呢?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把坑填平吧!”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发现问题-“石头快没有了,但还有坑没铺好,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老师发现这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所有的“坑”。

小结:用几个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四、跟图形宝宝玩游戏

(一)幼儿操作,摆各种图形

“图形宝宝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筷子和线,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把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拼出来”

(二)拼画

1、师:“小朋友们在盘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几种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拼好一种就把它画下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老师将幼儿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投射在背景墙上,让幼儿互相欣赏。

2、幼儿互相介绍,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我用__图形和__形变成了__”

五、结束部分

1、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謻由图形的东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画下来。

2、坐火车回家。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认整点;

2.知道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做一个守时的人。

活动准备:

1.大时钟一面。

2.硬纸片自制钟面、操作卡、铅笔每个幼儿一份。

3.分别为六点、八点、十点的钟面图各一张及各种钟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由故事引入对时钟的已有经验

导入语:孩子们,故事《开闹钟店的老人》中的老人一天要做好多事情,谁来说说,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分别是什么时候做的?

那他怎么知道是几点了,该做什么了?(看闹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闹钟?你见到的闹钟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了解闹钟的结构

教师出示大时钟,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数字1~12、长针、短针、刻度)数字宝宝是怎样排队的?(12最上面,6在最下面,从右边向左边依次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1、2、3、~11、12。)

2.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比比看,这两根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是朝着哪个方向转动的。(教师拨动时钟,幼儿观察并自由回答)

小结:长长的细细的针叫分针,短短的、粗粗的针叫时针。转动的方向都是从数字1到数字12从小到大的方向转动,我们叫它顺时针方向。

3.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孩子们,时针和分针要比赛跑步了,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他们谁跑得快?(老师将分针和时针均指向12的钟面进行拨动,让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上,让幼儿观察分针转一圈时针的变化,说一说时针和分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师:第一次比赛时针输掉了,它不服气,还要再比赛一次,看谁跑得快?(教师重复转动时钟,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时针从1走到了2,让幼儿巩固认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格的规律)

小结: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格,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小时。

4.看钟面图,比较认识整点

(1)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开始打扫楼下柜子上的灰尘,打开一个个闹钟”,一边出示六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六点整)

(2)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开始为阳台上的太阳花等着他浇水、擦叶子”,一边出示八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八点整)

(3)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和邻居一起喝上午茶”,一边出示十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十点整)

(4)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三只钟面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分针都指着12)什么地方不一样?(时针指的数字不一样)

小结:当分针指在12上的时候就是整点钟,这时候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

5.游戏活动,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抢答。老师拨动时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点整。

(2)拨一拨。每个幼儿一个自制钟面,教师报某整点,幼儿拨学具钟到相应时刻,在操作中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3)画一画。每个幼儿一张操作卡,根据故事内容,添画时针和分针。

老人在餐桌旁准备午餐的画面。(添画十二点整)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习。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2、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体验排序活动中的妙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PPT水果排列图、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乱七八糟的,它们要排排队,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排的?

1、教师出示图一(ABA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ABBAB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队的,第一张图片是ABAB的规律,第二张图片是ABBABB的规律。

二、幼儿根据蔬菜的&39;特征,进一步感知排列规律。(用ABAB、ABBABB的排列规律)

师:看完水果朋友排的队伍,我们再来给蔬菜朋友排排队伍吧。(简单的介绍蔬菜名称,出示PPT表格)

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1个紫色的(茄子)

2、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绿的(青菜),2橙色的(胡萝卜)

三、请幼儿尝试按照ABAB或ABBABB规律排序、操作。

1、出示表格:我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表格,我们在表格里给蔬菜朋友排排队。

教师将幼儿操作的水果蔬菜操作纸分发给幼儿,幼儿按ABAB或ABBABB的规律排列。

2、讲解操作要求

我为你们都准备了一篮子蔬菜,请你们选出正确的蔬菜朋友,剪下来粘贴在表格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将幼儿做的操作进行分析与验证。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排队的,而且排队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些方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蔬菜水果进行排序,看看还可以根据其他的规律来进行排序。我们回去再试试看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给蔬果排队,并能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活动的重点是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难点是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会按一定规律进行点数排序。

3、体验数字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箩筐,若干糖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播放课件)

原来是喜羊羊(喜羊羊:嗨,大家好,我是喜羊羊,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密码箱,

可是我把密码忘记了,你们能帮助我找到密码吗?密码就藏在三个神奇的箱子里)

2、出示密码箱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教师:这里有一张提示的纸条,上面说,密码就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一样多的信封里。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底下的信封,如果是一样多的到老师这边来,如果不一样多,

放回椅子底下(幼儿第一次操作)。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

找到数字:1、2、3、4。

教师:你们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

你是怎么数的?打开信封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密码箱的密码一共由5个数字组成,我们已找到4个数字,还有1个数字藏在哪里呢?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教师:让我们一起打开第二个神秘盒哦,这张纸条上说,还有一个数字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

都比4多1的信封里,比4多1是几?我们去找一找,到后面的桌子上去找(幼儿第二次操作)

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教师:你们找的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我们一起打开信封,看看是数字几?

3、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刚才老师的数字5表示5个萝卜,小朋友的5表示什么?

4、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教师:我们把五个密码数全找到了,根据5个数字的顺序播放多媒体,出现错误,怎么办?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神秘盒到底告诉我们些什么?(请幼儿按要求进行密码排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教师:密码箱终于打开了!哇,出现了好多糖果(激发幼儿快乐情绪),刚才喜羊羊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

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请小朋友吃糖,每个人拿5颗。

五、结束部分

随音乐跳舞庆祝。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理解数字8的实际意义。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看谁来了?(巧虎)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到数字城堡去探险,探险需要通关密码,密码就在下面这张图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课件,认识数字8,

师:数数这张图上有几只小动物?8只小狗可以用数字8表示?

3、理解8的实际意义

师:8除了可以表示8只小狗,还可以表示什么?

4、闯关游戏

师: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就去数字城堡探险吧。

(1)第一关:说说8

师:请你说说8像什么,说出三个才能过关哦。

(2)第二关:连连看

(3)第三关:找8

师:图片上是8就拍一下手,不是8就不拍手。

5、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字城堡玩一玩吧。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能对两种颜色的同一物体进行规律排序,能对4以内差异较明显的物体进行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

2.教学具:胡萝卜、红萝卜各种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接龙》,自然导入主题。

教师出示接龙粘帖图,请幼儿讲出规律并按规律继续排下去。

二、展开

1.对两种颜色的同一种物体进行排序。

(1)游戏《可爱的`小猫》

出示:小猫、公鸡、小猫、公鸡……的规律排序图。

提问:小猫,公鸡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说出规律)

小结:按照小猫公鸡的规律排列的。

2.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胡萝卜和红萝卜进行规律排序。

(幼儿相互检查、教师检查)

提示语:小兔子拔了许多萝卜,请小朋友们把红萝卜和胡萝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规律进行排序。

3.对4以内差异较明显的物体进行排序。

指导语:小兔子非常感谢小朋友,它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好看的图片呢,看看有什么?

(1)出示图卡,请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各是什么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互说、互发言)

4.游戏《看谁记的对又快》,复习巩固。

教师拿走图卡,请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

5.游戏《小小设计师》,复习巩固练习排序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方法: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和图形卡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请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规律排序,并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同伴看,大家互相检查。

三、结束

1.参观作品并讲评:组织幼儿相互参观,并讲述自己作品的排序规律。

2.从幼儿参与性和正确性方面进行总结,师生共同收拾学具,活动自然结束。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找规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小百科: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

2、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

3、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

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二、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近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

1像粉笔会写字

2像小鸭水里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钩子能买菜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中班的简单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四、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4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