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语言教案

时间: 新华 中班教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班语言教案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中班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教案篇1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感受动物们友爱互助的情感。

2、知道水面倒影的有趣现象。

准备:

1、PPT课件、故事录音磁带。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环节:

一、说教材: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语言使幼儿实现了与他人的沟通。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

《小土坑》讲的是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这个故事幼儿很喜欢听,而且不仅幼儿喜欢听,里面还隐含了社会和科学两方面的内容,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故事里的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体现的是友爱互助的美好情操,属于社会领域的内容;小动物在小土坑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镜面成像的原理,属于科学领域的内容,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

二、说目标:

根据故事内容及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第一是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以及感受动物之间友爱互助的情感,这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内部需求,制定难易程度适中的目标,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提出疑惑——观察分析——解决疑惑,让幼儿了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现象,这也是我的教学难点。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目标定位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来设计的,力求让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PPT形式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再出示小土坑,抛出问题,通过讨论知道小土坑的&39;含义,从而了解下雨了,小土坑会积满水的现象。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尝试说出动物着急的语气。在分段理解故事中,对于问题的提问、设置上层层递进,由尝试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到理解性自主复述故事中的语句,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和表现的空间。

第三环节: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水面倒影的现象。

第四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面倒影的理解。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PPT1:逐一出示各种动物

师:瞧,草地上谁出来玩啦?

2、出示PPT2:观察小土坑,理解小土坑

师:这是小土坑,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土坑吗?

小结:在草地上凹下去的蛮大的一个洞就是小土坑。

3、出示PPT3:了解土坑的变化

师:下雨了,小土坑有什么变化?

小结: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大肥猪、小山羊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满了水。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动物的话

过渡语:啊!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眯眯的脸,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听一听,谁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分段理解,学说对话

1、出示PPT4

(1)提问:母鸡走到土坑边,看到了什么?它看见一只母鸡掉进土坑里,着急的母鸡叫了起来,它会怎么叫?

(2)教师用着急的心情讲述故事片段。

(3)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语言。

2、出示PPT5

(1)提问:公鸡来到土坑边,有没有看见母鸡?它看到了谁?它会怎么说?

(2)教师与幼儿对话,教师说旁白部分,幼儿学说公鸡的话。

3、出示PPT6

(1)提问:小山羊也像母鸡、公鸡一样,叫了起来,它会怎么说?

(2)请妹妹朋友和教师一起念旁白,弟弟朋友学说小山羊的话。

4、出示PPT7

(1)大肥猪它又会怎么说呢?

(2)谁来说旁白?谁愿意来做大肥猪?(幼儿和幼儿之间说对话)

5、出示PPT8

提问:想一想,前面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老黄牛会怎么说?(鼓励幼儿自主学说故事中的语句)

三、经验提升,理解水面倒影的现象

1、出示PPT9:

大伙都来了,现在土坑里有谁?它们会怎么做呢?

2、出示PPT10:

小动物们找了自己的朋友来救它们,它们往土坑里一瞧:土坑里有谁?为什

么?

3、带着问题完整的倾听故事。

4、提问:母鸡的话对吗?小动物们究竟有没有掉进土坑里?

小结:原来小土坑里的动物是他们自己的倒影。

四、实践操作,集体验证

1、出示操作材料,

要求:在附页的6幅小图中,对应大图片,选出正确的3幅,在下方拼贴倒影。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享交流,集体验证。

中班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趣。

2、能在图标的帮助下记忆、朗诵、表演诗歌。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根据诗歌制作的图标;配乐磁带;录音机;蝈蝈、青蛙、知了挂牌各6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导幼儿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提问:春天已经过去了,什么季节来到了呢?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你们喜欢夏天,小动物们也喜欢夏天,它们都出来唱歌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2、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你听到夏天的歌了吗?有趣吗?

(1)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夏天的歌是哪些小动物唱的?怎么唱的?

(2)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小动物们在哪里唱歌的?为什么?还在哪里能听到夏天的歌?

(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图标)

提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幼儿第一遍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有趣。

幼儿第二遍欣赏诗歌,回答问题。

幼儿第三遍欣赏诗歌。

重点讲述:动物怎么唱歌的`?在哪里唱的?再次感受诗歌的情趣。

3、分层次带领幼儿看着图标朗诵歌诗《夏天的歌》

老师逐步收起图标,动作提示

幼儿看着图标学习诗歌。

幼儿脱离图标配乐记忆朗诵诗歌。

4、分配角色、组织表演

提问:你想来当诗歌中的小动物吗?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表演朗诵相应的诗歌内容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唱夏天的歌呢?让我们去找一找。

幼儿继续寻找夏天的歌。

活动反思:

1、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2、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3、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

中班语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小熊长不高的秘密。

2、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知道有生命的东西都会长高,体会成长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2、幼儿之前有过比高矮的经验,理解高、矮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你们觉得自己比小时候长大了吗?你怎么知道自己长大了?

——人长大时,个子也会长高的,可有只小熊发现自己总是长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发现问题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一遍故事。

——故事里有谁?

——小熊妈妈是怎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

——过了很久,小熊发现自己有没有长高呢?

2、教师演示课件再次讲述故事。

——小熊妈妈怎样给小熊做的标记?(比着头顶)为什么?

——你觉得小熊长大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大的?

——为什么小熊长大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高呢?

三、讨论问题,找出答案——故事中的小熊真的越长越矮了吗?

——教师小结:小熊长高了,但是小树也在长高。而且小树长得比小熊更快,所以,那标记就变得比小熊高了。

――如果你是熊妈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小熊记录身高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有生命的东西都会长,所以不能用来量身高。

四、启发想象,发散思维——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__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中班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学习词:静悄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习用“__躲在__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重点:学习用“__躲在__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难点:引导幼儿细心倾听,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太阳、颜色宝宝、黑色布条。

2、大副散文图片(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39;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今天我带来一个朋友,它也很喜欢玩捉迷藏,是谁呢?(教师出示太阳图片)太阳公公也喜欢玩捉迷藏,那它喜欢和谁一起玩呢?你们听了就知道了。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第一段,太阳公公和谁在玩捉迷藏呢?颜色们都怎么样躲起来的?(学习词:静悄悄)

2、嘘,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都找到了。(教师出示背景图)太阳把颜色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们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的用语言表达)。

3、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颜色宝宝,它躲在哪里?(句式训练:__躲在__里。)

4、颜色们都被你们找到了,现在我给这张图片编一首好听的散文诗给你们听,好吗?

5、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散文。

黑夜用什么蒙住太阳的眼睛?太阳看不见了,那是什么时候?(夜晚)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又怎么做了?太阳睁开眼睛了又是什么时候?(白天)

6、幼儿学念诗歌。

三、学习仿编散文诗。

1、想想这些颜色宝宝还可以躲到哪里去?(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提炼诗句,可以适当出示图片)。

2、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颜色可以和太阳捉迷藏?他们可以躲到什么地方?

3、幼儿与老师一起将创编的内容加到诗歌中,完整地朗诵一遍。

四、延伸活动:

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去教师外寻找各种颜色的景物来仿编散文诗。

中班语言教案篇5

一、活动设计背景

口语训练游戏,主要是一种以发展幼儿口语为目的游戏。幼儿主动地投入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叁加,游戏过程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和负担,并且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游戏手段可以使幼儿有充分的联系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学习效率较高,是发展幼儿口语的有利手段。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通过触摸觉感知事物,学习用准确的词来描述自己所触摸到,但未看见的物体。

2.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别人描述事物,并据此判断说出物体名称。

3.使幼儿能够在讲述时说出物体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表达物体的外表特征

四、活动准备

手感,质地,形状不同的各种物体,磁铁,石头,弹子,皮球,易拉罐,玻璃瓶,长毛线小熊,铃鼓

五、活动过程

1.将准备物品——陈列在桌子上,让幼儿自己看看说说,都有些什么东西?然而,教师将它们全部放入筐中,用一块布蒙好。

2.教师师范,先将手伸入筐中,摸到一物体后故作神秘地说:“哎呀,我摸到了一样东西,它圆溜溜的,小小的,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呀?”

3.请幼儿上来,在筐子里摸到一样东西,然后说说它的样子,要像老师一样说清楚,把摸到的感觉都说出来,请低下的小朋友猜一猜,他摸到的.是什么?

4.教师描述一物体触摸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摸出此物体。找到以后,再由幼儿说出它的特征,让大家仔细听,这位幼儿找到的是不是老师要描述的物体。如果不是,就要求其他的幼儿说出为什么不对,并上来帮他改正。

5.最后可请幼儿仿照上述方式,一人描述,一人上来摸出物品,并说出这样东西的主要特征。说一说,猜一猜,再讲一讲,如此重复,直至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讲述为止。期间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周围可取到的玩具或物品。

六、教学反思

此活动具有神秘感,幼儿很愿意叁与活动。幼儿对物体的某些特征不能准确的说出,但对物体各特征的区别很清楚,能准确猜出其他幼儿描述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判断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的。因为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只能教会他们掌握语言的物质外壳,丰富他们的词汇,使他们掌握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教会幼儿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词,用口语表达出来的时候,语音,词汇才能具有交际工具的作用。

4~5岁幼儿已开始出现一些复合句式,联贯性语言已开始发展。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育,包括“听””和“说”两大方面的内容

中班语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

1、导入“会说话的手”

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

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故事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

①看手势表演故事。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③讲述故事。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

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

你还在哪里见过?

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

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如整个活动内容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选取了这一内容,让幼儿在想象活动中根据手势编故事,通过手看影子,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学生编的故事不管是否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学生能够说就是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即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幼儿想象、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另外,结尾时给予幼儿的音乐节奏太快,最好教师自己编一段可以用手语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模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

中班语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

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

重点难点: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提问幼儿: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说一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4、组织讨论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引导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爱心提示: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一下,妈妈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讲给爸爸听,请他帮忙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三八”妇女节,还懂得了该如何爱妈妈、体贴妈妈。妈妈们也从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能和孩子一起游戏、欢乐,增强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增进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中班语言教案篇8

教案目的:

1、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阳光,乐意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2、能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达,尝试和同伴一起创编散文诗《太阳的朋友》。

教案准备:

1、和幼儿一起和春天的太阳做,积累感性经验。

2、照片、画纸、笔。

教案过程:

观看曾经的活动照片,师生共同回忆合太阳做的共同经历。

1、春天的阳光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将已有经验进行整理成一段好听的散文诗供幼儿欣赏。

散文诗:根据幼儿的&39;讲述整理。

图一(已画好):

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和春雨。春天的太阳还带来暖暖的阳光。

亲亲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找太阳做朋友。

杨老师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金灿灿的阳光从天上洒下来,把大地都变成了金色,真美丽。

天天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是暖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让我觉得好象躺在外婆的怀里。

忙忙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让校园里的迎春花都开了,还有桃花、紫荆花、海棠花也来和我们做朋友;

宁宁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照在我的脸上是好舒服的,好象老师的手在摸我的小脸蛋;

奇奇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能帮助我们补钙,让小朋友都长得壮壮的。

你们知道吗,除了亲亲班的老师孩子喜欢太阳,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也喜欢春雨呢。

图二、三(当场画):

小河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把河面上的冰都融化了,让我又可以哗啦啦,哗啦啦的流了。

太阳伞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有你的日子,我的小主人会带着我在阳光下散步,。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续编。

幼儿绘画,教师观察。

共同讲述创编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篇9

《咏鹅》教案

实验三小米文娅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课文,自主积累古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①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们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跟大家见面。(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设计意图: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活动,本课以猜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③师: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鹅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鹅》。(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

2、感知诗意。

①播放课件。②师:同学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是这幅图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师:古诗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④师:谁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连成几句话?(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师:读好一首古诗,必须读出节拍,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行诗、一句诗或整首诗读给同桌听。②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把整首古诗读一遍呢?

③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请大家自己练习读。④全班同学有节奏地朗读。

⑤比赛读。

⑥师:谁有信心读好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__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欣赏动听的歌曲和美丽的画面。②师:欣赏完以后,你们觉得大白鹅可爱吗?你们喜欢吗?骆宾王喜欢大白鹅,就写下了这首诗。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白鹅的喜爱呢?比如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背诵有关鹅的儿歌、跳天鹅舞、讲鹅的故事等等。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练习,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

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教后反思:

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面。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是这种图画是通过凝练的文字构成的。诗文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对孩子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图激趣,让学生徜徉在优美情景中。

柳条飞舞,带着春的期盼跃入我们的眼帘,飞洒一片绿色于池中。绿绿的湖水荡漾着清波涟漪,摇碎了宛如绿宝石一样的湖面,摇出片片鳞光。湖中白鹅曲项高歌,红掌拨动绿波,雪白的羽毛映衬绿波,显得那样清美,快乐活泼。如诗的画面,如画的诗歌却是一个只有七岁的“神童”创作的,这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愿望。

于是,开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然后以开心的导语将孩子引入本课的学习:“这六个单韵母宝宝十分感谢您们,要带您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课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

当我出示这幅图的时候,孩子们被眼前美丽的画面惊呆了,都不禁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声。接着我问到:“你觉得画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举,然后我将孩子们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组织,变成一段话,让孩子看着图,听着我如诗的介绍,一个个听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画中。这个环节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让孩子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诗歌的情景当中。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练和贯穿字里行间的和谐之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基本以教读儿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诗歌教学要利用诗歌的音韵美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孩子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

但是,入学后的诗歌教学这是第二次,孩子们还根本不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因而,通过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让孩子在美妙的音韵和节奏中享受着诗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第一遍朗读,要求是听准字音。因为听读识字仍然是目前孩子们识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听老师读,这次读是让孩子们注意听清老师的节奏,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不仅使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还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感情朗读,学习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只是了解诗歌大意,重点是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在诵读中识字识词,熟读成诵积累诗歌。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个简单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对应着诗歌让孩子吟诵,吟诵出诗的味道,吟诵出对诗歌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的时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让学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带来的画面的明朗和优美。我的思考:

1、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平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中班语言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的节奏,能看节奏谱打节奏。

3、初步尝试用固定节奏位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观察春雨,感受春雨的清新,歌曲的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看节奏谱打节奏。

1、出示节奏谱,请幼儿看谱拍手。

2、老师弹奏“春雨沙沙”的旋律,幼儿看节奏谱听音乐拍节奏。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

2、幼儿听旋律按节奏说歌词。

3、幼儿随老师完整唱歌,注意吐字清楚。

4、练习歌曲:

a:与幼儿共同讨论这首歌怎么唱会更加好听,前八小节表现了春雨沙沙地落下,种子们非常高兴的景象,用跳跃的声音来演唱,后六小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表现了种子对春雨的喜爱。

b:集体练习。

c:练习对唱: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前八小节,一组唱后六小节,或两组轮流唱,一组唱一句。

(三)初步学习用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出示节奏卡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1: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拍节奏。

2:每位幼儿边唱边拍节奏,开始时慢一些,手、口协调后,再恢复歌曲的原速。

建议:

1、此活动可分量两次进行,第一次练习看谱打及学唱歌曲,第二次进行用固定节奏型伴奏。

2、还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歌曲表现更加丰富。

活动结束:

在小朋友面前大胆地演唱

中班语言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

2、能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创编。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音乐带《春天在哪里》

2、配乐诗朗诵,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多次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边唱边跳进入草地。

2、欣赏配乐朗诵诗歌。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

提问:诗歌里说春天是什么?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2)第二次欣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分别提问为什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

3)集体朗诵诗歌3、幼儿结伴在草地四周边观察边创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原诗歌的创编形式,使用优美词句进行表达,言)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请个别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或词句。

5、将一些好的词句组合成一首优美的诗歌集体朗诵。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诗歌内容,相互欣赏。

2、利用散步户外观察等活动,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想象春天是什么样的。

3、集体制作一本图画书《春天的`故事》。

4、结合动作进行朗诵表演。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孩子都能比较好的回忆和发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样子,也都能发挥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样子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挥自由的空间。孩子能通过在看、闻、摸的基础上去想一想,说一说,并动手画一画,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次活动的随意性较强,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鼓励孩子更多的尝试,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在纸上记录着自己对春天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也有利于孩子的参与与实践,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表现春天景象的细节上,可以利用音乐、图画、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给孩子,让这样便于孩子在作画的时候有更好的创作。

中班语言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情要改正。

2、通过讨论,能大胆、积极、清楚地表达。

3、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狐狸图片、挂图、视频

活动过程:

师:池塘里会住着天上的星星吗?小小的刺猬能扎起一个比它还要大还要重的西瓜吗?

1、出示小狐狸,引出课题。

师:你们看,他是谁?(小狐狸)这只小狐狸有点特别,它呢喜欢捉弄别人。你们知道什么是捉弄吗?(捉弄就是捣蛋、开玩笑的意思)今天呀我们来看看小狐狸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

2、教师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师:小狐狸捉弄了谁?他是怎么捉弄小鸭子的?

幼:小鸭子,小狐狸叫小鸭子到池塘里吃星星,结果小鸭子吃了一肚子的水。

师:小动物被捉弄之后,还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吗?

幼:大家都不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了。

师:没有了伙伴和自己玩,小狐狸心里怎么样?如果你的朋友不跟你玩了,你会怎么样做?幼儿自由讨论后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3、播放故事视频。

师:我们小朋友猜对了吗?小狐狸做了枪和炮想去干什么呢?

师:小狐狸拿着枪和炮出来,小黄狗是怎么样做的?(冲在前面保护大家)打进小黄狗嘴里的是什么呀?小黄狗吃到了什么?(巧克力)小动物们也想尝尝,我们一起来发射,准备好了吗?(边做握手枪的动作边说“叭”“叭”“叭”)

师:小狐狸回家推出了什么?大炮里轰出的又是什么呢?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了,我们也来尝尝吧。大家备好,我要发射咯“哄”、“哄”、“哄”……

师:你们开心吗?那你觉得现在小动物们和小狐狸在一起开不开心呀?(开心)大家现在喜不喜欢和小狐狸一起玩?为什么大家又喜欢跟小狐狸玩了呢?

师:他呀真是只聪明的小狐狸,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4、看图片欣赏故事师:小朋友,你喜欢以前的狐狸还是喜欢现在的狐狸?为什么呢?

生活延伸:

讨论:你有没有做错过事,后来你是怎么做的?(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总结:做错了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改正,还是好孩子。

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