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幼儿园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

时间: 新华 中班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班数学简单教案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中班数学简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只蝴蝶找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研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理解递进、选择等复句关系,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课文P87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以口头语理解“盗窃”;看图理解“大螯”;用造字法规律理解“卉”进而理解“花卉”。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一段抓总结概述句,第二段抓过渡句,第三四五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一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一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一自然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引入学习。

1、听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引入学习。朗读听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到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听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如采用课文里的格式,应该套用“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收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小结:这些例子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略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那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4

活动分析: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黑猫警长带领猫警士捉老鼠”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及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事物。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

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

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认整点;

2.知道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做一个守时的人。

活动准备:

1.大时钟一面。

2.硬纸片自制钟面、操作卡、铅笔每个幼儿一份。

3.分别为六点、八点、十点的钟面图各一张及各种钟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由故事引入对时钟的已有经验

导入语:孩子们,故事《开闹钟店的老人》中的老人一天要做好多事情,谁来说说,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分别是什么时候做的?

那他怎么知道是几点了,该做什么了?(看闹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闹钟?你见到的闹钟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了解闹钟的结构

教师出示大时钟,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数字1~12、长针、短针、刻度)数字宝宝是怎样排队的?(12最上面,6在最下面,从右边向左边依次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1、2、3、~11、12。)

2.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比比看,这两根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是朝着哪个方向转动的。(教师拨动时钟,幼儿观察并自由回答)

小结:长长的细细的针叫分针,短短的、粗粗的针叫时针。转动的方向都是从数字1到数字12从小到大的方向转动,我们叫它顺时针方向。

3.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孩子们,时针和分针要比赛跑步了,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他们谁跑得快?(老师将分针和时针均指向12的钟面进行拨动,让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上,让幼儿观察分针转一圈时针的变化,说一说时针和分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师:第一次比赛时针输掉了,它不服气,还要再比赛一次,看谁跑得快?(教师重复转动时钟,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时针从1走到了2,让幼儿巩固认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格的规律)

小结: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格,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小时。

4.看钟面图,比较认识整点

(1)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开始打扫楼下柜子上的灰尘,打开一个个闹钟”,一边出示六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六点整)

(2)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开始为阳台上的太阳花等着他浇水、擦叶子”,一边出示八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八点整)

(3)教师一边复述“一首闹铃响起,老人和邻居一起喝上午茶”,一边出示十点的钟面图贴到黑板上,问:现在是几点?(十点整)

(4)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三只钟面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分针都指着12)什么地方不一样?(时针指的数字不一样)

小结:当分针指在12上的时候就是整点钟,这时候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

5.游戏活动,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抢答。老师拨动时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点整。

(2)拨一拨。每个幼儿一个自制钟面,教师报某整点,幼儿拨学具钟到相应时刻,在操作中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3)画一画。每个幼儿一张操作卡,根据故事内容,添画时针和分针。

老人在餐桌旁准备午餐的画面。(添画十二点整)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6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需要我们以整合的思想来实施新教材。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前些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4的分合、组成等等。在此基础上,中班下半学期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可以学习5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依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内容:学习6的组成

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准备: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1、教师拍手,幼儿回到座位。刚才大家玩得很高兴,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纸上,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发现?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2、幼儿自主讲述,如6只猫可分成1只大猫5只小猫。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用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6有几种分法?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

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

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总结:从这边往那边看是从粗到细排序,从那边看过来是从细到粗排序。(教师用手势来指出方向)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游戏,体验生活中处理事情时应根据需要来决定快慢速度。

2、乐于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发现告诉大家。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红旗2面,红、蓝队标志各10个,水桶两个,盛满水的小碗若干个,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1、游戏:走走跑跑

教师出示乌龟和马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谁快谁慢,并来学一学。当教师发出口令:"乌龟乌龟慢慢走"或"马儿马儿快快跑",幼儿相应做慢慢走和快快跑的动作。

2、游戏:抢红旗,体验敏捷的快动作

交待规则:幼儿分成红队、蓝队两组,进行接力赛跑,看谁先抢到红旗。

幼儿分组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游戏感受: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知道敏捷的快动作是获胜的关键)

3、游戏:送水,体验稳健的慢动作

交待规则:两组幼儿分别端一满碗水送到对面的水桶中,看哪队送的水多。

幼儿分组游戏,交流游戏感受:怎样才能不让碗里的水洒出来?(知道只有走得稳、走得慢,水才不会洒出来)

4、看图片,了解在生活中根据需要快和慢

(1)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快动作来做?

(2)哪些事情需要慢动作来做?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根据需要来决定是用快动作还是慢动作,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就慢。

活动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效果看,我认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活动目标似乎有些低。快和慢幼儿很容易掌握,每一个幼儿都能正确分辨。在辨别第一到第三的位置,这个目标上幼儿也很轻易就能达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为幼儿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的贴片教具,数字卡片(1、2、3、4),“+”、“-”、“=”符号卡片,算式卡(4以内的所有算式),《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或对数。例:“对4”的游戏,老师报“3”,幼儿要报“1”,合起来是4。可采取两名幼儿进行挑战赛,看谁对的又快又正确。

2、学习4以内数的加法。认识“+”、“=”。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幼儿园来了一个X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维吾尔族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好朋友?(并出示教具)

(2)幼儿回答后,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样算出来的?(先来了1个,后来又来个2个,一共来了3个小朋友)。

教师出示卡片;1、2、3,提问: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并贴在与贴片教具相对应的地方)

(3)出示“+”和“=”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师:“+”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义,“=”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和在一起念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幼儿学念算式。

(5)练习4以内其他加法算式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算式表示

3、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呢?师:剩下2,这个数字式怎么得来的?

(2)出示“-”,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师:“-”就表示去掉的意义,可以用来记录刚才的事情。例式:4-2=2,幼儿跟着读。

(4)练习4以内的其他减法算式。

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减法算式表示。

4、幼儿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用书:添上正确的符号,形成算式。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钟面,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学会辨认整点。

2、懂得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生活中掌握时间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钟面四个(7:008:009:0010:00)模型钟一个幼儿每人一只纸钟面、一日生活图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引导幼儿看时钟的兴趣

二、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掌握时间的重要性

1、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

2、他应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

4、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讨论时教师及时出示四个钟面

三、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正确辨认整点

1、单独指一个钟面,认识分针、时针

提问:钟面上有什么?

这两根针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长的细的是分针,粗的短的是时针

教师逐一指四个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幼儿辨认

2、找一找四个钟面上的共同点,藏着什么秘密

师:故事里提到的时间7点8点9点10点都是整点时间,你们发现在整点色时候,分针都是指着谁?

小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3、教师指钟面,请幼儿说出整点时间

四、教师拨时钟,幼儿指出错误

教师先说出整点时间,然后将分针或时针拨错,然后请幼儿指出错误在哪儿

五、教出示大钟,拨出整点时间,辨认整点时间

1、教师将时钟藏于身后,先拨出时间,再出示

2、请个别幼儿拨时钟,大家说一说是几点钟

六、幼儿在纸钟面上尝试拨时间

1、教师讲述自己起床、上班、下班、睡觉时间,请幼儿在纸钟面上拨出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一日生活时间,其余幼儿在纸钟面上拨出

3、教师渗透早睡早起,有序生活教育内容

七、看图画时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1、教师出示幼儿生活情景图,并示范在钟面上画出整点时间,强调时针画短些、分针画长些。

2、幼儿进行看图画指针活动。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感知序数。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形成良发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学具“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操作册》、火车头饰、胸牌、串珠、记录表、房子底图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听音乐走线

(2)、游戏:五个手指头

二、集体活动

(1)、动物搬家

A、引题,出示教具房子(可开窗的)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森林里,动物们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可漂亮了。

B、复习数数

请你们数数,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由下往上数)

1、2、3、4、5,一共有5层

C、感知序数

1、如果我们用数字宝宝给楼层做上标记,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探索贴楼房号

3、小结

我们给楼层做标记时,应该从下往上数,这是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序数要看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个叫第一,依次数下去。就像数楼房号应该是从下往上数的,开始数的是第一层,接下去是第二层…

4、教师操作教具“动物与房子”

“看看有哪些动物住进了新房。”师示范打开窗发现里面有动物,小象住进第一层,小狗住进第二层,接下去由幼儿说。

提问:

(1)小象住第几层?小鸟住在第几层?

(2)师任意关上一扇窗,请幼儿说说“是第几层的什么动物不见了。”

D、操作学具

1、教师示范

2、幼儿动手操作

E、在身边寻找数字

A、在生活中寻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序数1—5,在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到序数

出示图片:火车、银行、医院、影剧院

B、在幼儿园寻找

晨检牌、玩具、点名号、排队等

三、游戏:开火车

材料准备:黄、绿、蓝三列火车(头饰)

三种颜色的序数胸牌,各有数字1—5

A、能根据“车票上车”。

1、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参观新房子,我们坐着火车出发吧。瞧,开来了三列火车,分别是黄火车…

2、这些是火车票(出示胸牌),你们要根据车票的颜色和编号上车,比如:车票是红色的,上面有数字2的,你就应该上红火车在第二号的位置。

B、放音乐开火车

四、分组活动

到动物们的新房子了,我们做份礼物送给它们吧

(1)、刷墙:提供房子底图、油画棒,将墙壁刷上各种颜色,刷好后告诉客人老师:第一层是什么颜色…

(2)、串窗帘: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操作册》练习:给家人涂毛巾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操作材料:

师方面:

(1)5层可开窗的楼房、贴上磁铁的数字卡片

(2)蒙氏教具“动物与房子”、贴上磁铁的数字卡片

(3)有关序数的`图片

(4)幼儿玩具小火车、楼房号

(5)三列火车(头饰)、三种颜色的数字胸牌

(6)开火车的音乐

(7)操作学具时的音乐

幼儿方面:

(1)20份蒙氏学具

(2)房子底图、油画棒装盘7份

(3)五种颜色的珠子、记录表、油画棒装盘7份

(4)操作册、油画棒7份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3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去数字王国玩复习5以内的组成。

介绍小客人小猫咪咪,请孩子们去数字王国玩,并提出去玩的要求。

2、看图学习3的加法

(1)分别出示图1、图2,先请小朋友尝试讲一讲图上说了什么?再请小朋友将两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接着出示图3,幼儿观察并说出图意。最后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遍。

带领幼儿共同尝试将图意用算式列出。1+2=3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与幼儿共同念算式。

(2)2+1=3方法同上。

3、看三幅图学习3的减法

(1)分别出示图1、图2,先请小朋友尝试讲一讲图上说了什么?再请小朋友将两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接着出示图3,幼儿观察并说出图意。最后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遍。

带领幼儿共同尝试将图意用算式列出。3-1=2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与幼儿共同念算式。

(2)3-2=1方法同上。

4、游戏:翻一翻

帮助幼儿巩固复习看图说图意并列算式。

5、操作活动。

能通过介绍小客人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孩子们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的各个环节紧扣,能做到动静交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从而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还剩下”表示还少了的意思。

活动名称:大老虎的点心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副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还剩下”表示还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有关3的加减法图片、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3的加减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3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PPT课件

2.椅子一张。

三、活动过程

1.比较高矮。

活动导入;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请两三对小朋友作比较,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④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变换站立位置比较(两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让被请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现在再比比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

(3)“小结:比较人们个子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现在小朋友明显高,是因为他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实际上它还是比老师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他和谁比)。

(1)观察比较。

①请一小朋友甲和教师比高矮。

②再请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③“怎么一会儿甲小朋友矮,一会又说他高,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看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甲小朋友和教师比时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间比较。另请三位幼儿(高矮依次递增)进行比较,可重复两三次。

(3)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中班数学简单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2、两个粗细不一的.易拉罐。

3、每组一筐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1~8个,其中有两个一样粗、两个一样高)。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

1、感知高矮的不变性。

(1)教师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问:我们俩谁的个子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2)教师和幼儿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提问:现在比比看谁高,谁矮,为什么?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比高矮?(物体底部要对齐比较)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教师请一名幼儿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请另一名幼儿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问:怎么一会说甲矮,一会又说甲高呢?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3、寻找发现

(1)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体(如书,笔筒),请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东西。

二、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交流比较粗细的方法。

教师:

1、这2个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

2、你怎么知道这2个瓶子粗细不一样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粗细呢?(重叠摆放观察,用手触摸感觉,用线围圈等)

三、寻找发现。

1、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几样东西,比一比,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教师任意说一个物体(如桌子腿),幼儿在活动室内找找比他粗或细的东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细,尝试按粗细给他们编号。

四、按高矮、粗细顺序给瓶子排队。

1、每组一筐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7~8个,其中有2个一样粗、2个一样细、2个一样高),请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谁粗谁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2、请幼儿按高矮给这些瓶子排队,想一想一样高的瓶子应该怎样排。

3、每组幼儿说说是按什么顺序给瓶子排队的。

4、两人结伴,拿取3~4个瓶子,一人闭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细给这些瓶子排排队,另一幼儿检查。

五、教师引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六、请幼儿找找教室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粗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我准备的教具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可见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我展开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粗细和高矮是具有相对性的,经过了幼儿自身的比较,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对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很好。

48775